高纯氩气标准 水分:降香 大蓟 小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粉萆薢 黄皮树 欧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7:34

名称:降香
类别:止血药
拼音:JIANG XIANG
拉丁: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别名:降真香、降真、紫藤香
药用部位:树干的心材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海南岛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名称:大蓟
类别:止血药
拼音:DA JI
拉丁:Herba Cirsii Japonici Radix Cirsii Japonici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刺萝卜、野刺菜、老虎刺、山萝卜、马刺草、土红花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或根
药材性状:大蓟草: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味甘、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苦、甘;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学,蹦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名称:小蓟
类别:止血药
拼音:XIAO JI
拉丁:Herba Cirsii
别名: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菜、野红花、刺萝卜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苦、甘;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名称:地榆
类别:止血药
拼音:DI YU
拉丁:Radix Sanguisorbae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赤地榆、红地榆、山枣参、水槟榔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0.2~0.5cm;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无臭,味微苦涩。
栽培要点:
产地:浙江、江苏、山东
采收加工: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酸、涩;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绞汁,30~9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或研末撒。
  

名称:槐花
类别:止血药
拼音:HUAI HUA
拉丁:Flos Sophorae
别名:槐蕊
药用部位:花蕾
药材性状:槐花:本品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展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名称:粉萆薢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FEN BI XIE
拉丁: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
别名:萆薢、黄萆薢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浙江、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苦;归肾、胃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名称:木通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Mu Tong
拉丁:Akebia quinata(Thunb.)Decne.
别名:附支、丁翁、丁父、葍藤、万年藤
药用部位:木质茎
药材性状: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均为正品木通。此三者均为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3~15m。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名称:黄皮树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huáng pí shù
拉丁:Phellodendron chinense
别名:
药用部位:树皮供药用,种子可榨油
药材性状:芸香科黄檗属乔木植物,高10-12米。树皮开裂,无木栓层,内层黄色,有粘性,小枝粗大,光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3-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1-1.5厘米,密集,黑色,有核5-6.
栽培要点:
产地:生杂木林中,也有栽培的。分布于四川、云南及湖北。
采收加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名称:东方香蒲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dōng fāng xiāng pú
拉丁:Typha orientalis Presl
别名:毛蜡烛(贵州)、香蒲(陕西)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状茎粗壮,有节;茎直立,高1~2米。叶线形,宽5~10毫米,基部鞘状,抱茎,具白色膜质边缘。穗状花序圆锥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较细,长3~5厘米,雄花无花被,雄蕊2~4,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6~15厘米,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柱头近相等,子房长圆形,有柄,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棒状。小坚果有1纵沟。花果期5—8月(江苏)。
栽培要点:
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云南、台湾等省。
采收加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花粉入药,为消炎利尿和止血剂。叶供编织用。蒲绒可作枕絮及填充物。幼嫩时为牛马的好饲料。
用法用量:
  


名称:欧李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ōu Lǐ
拉丁:Semen Pruni Humilis
别名:山梅子、小李仁
药用部位:
药材性状: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小枝被柔毛。叶互生,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尖,边缘有浅细锯齿,下面沿主脉散生短柔毛;托叶线形,早落。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花梗有稀疏短柔毛;萼片5,花后反折;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心皮1。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熟时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栽培要点:
产地:生于荒山坡或砂丘边。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甘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用于肠燥便秘,小便不利。腹满喘促,脚气,浮肿。
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