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排名价格:前中国女网队员胡娜回国解说中网 30年前“叛逃”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5:38
前中国女网队员胡娜回国解说中网 30年前“叛逃”美国 新京报 2011-10-10

17岁的胡娜高举“白宫杯”,笑得极其灿烂。新华社资料图片

胡娜,身高173cm,生于1963年,至今仍然风韵不减当年

  “留”美者胡娜的网球人生

  1982年之前,出身网球世家的胡娜是中国网球界的焦点人物,16岁拿到了全国冠军,17岁夺得白宫杯青少年冠军,18岁获美国弗吉尼亚杯冠军,小小年纪即贵为亚洲一姐。1982年之后,“胡娜”的名字一夜消失。因在美国比赛期间离队不归,胡娜一度被扣上“叛国”的罪名。

  这一次中网,胡娜以解说员的身份回到北京。

  家族渊源

  外公拿过男双冠军

  1926年的慰劳北伐将士运动大会上,四川人温岭拿到了网球锦标赛男双冠军,他属于中国最早接触网球并以网球比赛、教学为生的那批人。解放后,温岭执教四川网球队,直至1972年退休。温岭的妻子杨渝君曾是上海江南女子学校的篮球主力,两人的运动基因很好地遗传下来。温岭的儿子和女儿都进入过专业网球队,而成绩最好的是他们漂亮的外孙女,名叫胡娜。

  在四川队,被评为省青年突击手的胡娜很快就没有了对手,旋即被上调至国家队。当时国内比赛很少,无论是成年组还是青少年组赛事,教练都会带上胡娜。16岁时,她成了全国冠军。很快,胡娜又拿到了亚洲女单冠军,并有机会前往美国比赛。

  1979年,胡娜第一次到美国,观看了美网比赛。之后,胡娜接连在墨西哥和美国打了数站青少年赛,先后拿到了白宫杯和弗吉尼亚杯冠军,为美国众多圈内人士看好。1981年,杨明训带领胡娜和李心意到加拿大出访,并邀请澳大利亚传奇巨星罗德·拉维尔观看中国女网训练,后者看过后表示,中国女子网球很快就会出成绩,但要多出来参加比赛。

  自1979年起,美国一些网球学院先后多次写信给中国网球协会,邀请他们到美国训练比赛,邀请名单中就有胡娜。

  当时,国家体委没有同意。

  心存梦想

  赴美期间突然失踪

  1982年,中国女网前往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参加联合会杯比赛。这是中国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身份后,中国女网第二次出国比赛,4名队员分别是余丽桥、王萍、李心意和胡娜。主教练是沈建球,他曾担任1974年和1978年两届亚运会女网主教练。领队是新人金恕,他顶替了老领队杨明训。

  首轮比赛,第一个出场的胡娜2比0战胜冈本久美子,中国队最终3比0战胜日本队。7月21日,根据安排,中国队对阵德国队。早餐时,教练和队员遍寻胡娜不见。当天,胡娜通过律师致电组委会,称自己很安全,并已寻求政治庇护。少了一人的中国队0比3惨败给德国队。次日,中国队便返回了旧金山。

  近30年过去了,胡娜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自1979年第一次观看美网赛后,她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站在中央球场打一场比赛。而当时的中国队不允许队员外出参加巡回赛,奥运会又不设网球比赛。刚刚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的中国体委对“个人化”味道很浓的巡回赛并不感冒。

  留美第一年,胡娜没有“身份”,也就无法参加比赛。次年,胡娜向美国提出“政治避难”,获准。中国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认为美国此举影响了中美之间的正常交流,并决定停止当年所有的双边体育往来。

  而就胡娜个人,一度被定性为“叛国”。

  职业生涯

  如愿进入中央球场

  留在美国,并不等于梦想唾手可得。

  最初的一年,胡娜没有身份,不能参加任何国际比赛。1983年,胡娜获得了“身份”,但伤病袭来,训练一停就是8个月。

  在胡娜的职业生涯简介中,转入职业的时间写的是1983年,实际上直到1984年初,她才开始系统参赛。由于没有排名,胡娜不得不从最低级别的卫星赛打起。21岁的胡娜,对手经常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每每这时,胡娜都感觉把最好的时光浪费了。

  1984年,胡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美网。

  “1979年第一次来美国,看过了美网,当时就告诉自己,希望有一天能来这里参赛。”胡娜回忆说。

  1985年,胡娜在温网打进第3轮,此前没有中国人能在温布尔顿有过这样的成绩。随后,胡娜在美网打进第2轮,并如愿站在了中央球场。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她对手的影响力——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国人Pam Shriver。胡娜最终输掉了比赛。

  为了更好地适应巡回赛,胡娜1987年将家从洛杉矶搬到了圣地亚哥。在外比赛时,胡娜有时会碰到中国人,每每听到球迷用中文喊:“胡娜,加油!”她都想流泪。1985年是胡娜职业生涯最成功的一个赛季,她打进了温网第3轮。1992年初,胡娜因伤退役,8年职业生涯,她参加了16次大满贯赛。

  退役之后

  移居台湾当起解说

  退役后,胡娜在圣地亚哥生活了5年,攻读经济管理专业的同时,拿到了教练员资格证。1996年,胡娜移居台湾,次年成立了“胡娜网球俱乐部”,她在花莲等原住民地区寻找青少年加以培养。这期间,胡娜时常搭档许乃仁在卫视中文台解说网球,两人被视为网坛华语解说的第一组合。

  胡娜事件影响了一拨人。1982年8月16日,国家体委宣布网球队改组:总教练张大陆(主管男队)、副总教练沈建球(主管女队)、队员李心意离开国家队。李心意的离队直接导致中国网球亚运会首金推迟了4年,而张大陆和沈建球则未能再继续执掌国家队。

  胡娜事件对中国网球触动很大,中国网协随后决意改革。1983年,赴美比赛期间与胡娜“同居”的李心意,就得到了出国比赛的机会。

  2008年,胡娜曾带小队员来北京参赛,她去了老领队杨明训家,沈建球也在,三人多年后重逢,曾经的不悦随着时间散尽。

  “我曾经有一次开玩笑说,如果胡娜见到我,她要赔我100万。其实我不恨她,她那时候太年轻,那么热爱网球,打得也是国内甚至是亚洲最好的,发生那样的事不能怪她。”沈建球后来回忆称。

  杨明训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胡娜:“如果那次比赛我还是领队,你会走吗?”

  胡娜沉默不语。

  作为网坛华语解说的标志性人物,胡娜受新浪网球之邀来到北京解说中网,这是她首次在现场解说中国球员的比赛。10月5日和10月8日,胡娜两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她没有回避30年前的出逃事件,平静地讲述着年轻时发生的一切,为了一个16岁的梦想——站在大满贯的球场上比赛。1985年,胡娜打进温网第3轮,同年在美网实现了站在中央球场比赛的梦想。

  【娜年】

  打不出界因球场画大了

  新京报:第一次现场解说中国球员比赛,又是在如此漂亮的钻石球场,是什么样的感觉?

  胡娜:我一进来时就很感慨:这么漂亮的球场!我们那会绝对想不到,中国几十年后会有这么漂亮的网球场。1980年,我们在合肥比赛,夜场还没有灯光球场,我们就在篮球场比赛,网球线都是临时画上去的。我们跟湖北队比赛,打了3个小时,怎么打都不出界,后来发现球场画大了。打到后来,大家都抽筋了。现在想想很有趣,但当时真的很艰苦。

  新京报:你在国家队时,国内赛事多吗?

  胡娜:一年就三次全国比赛,一个团体赛,一个个人赛。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练球,所以一到比赛就紧张。我还好,从小就打比赛,打多了就不紧张了。现在国家富有了,可以送她们出去参加很多比赛,这就是时代的不同。

  新京报:那时的营养怎么样?

  胡娜:我小时候,一段时间只能吃地瓜,连肉都没得吃。我记忆中,我十一二岁时,我妈吃饭时给我们姐妹一人分一块肉,就是半肥半瘦的那种,我姐姐就把她那份放我碗里,说我在打球,要我多吃一点。我们那个年代,真的很辛苦。体能跟欧美球员比,先天就有差距了。美国人喝牛奶、吃牛排,全身都充满了体力。后来我到了美国之后,我很爱喝牛奶,因为小时候喝不到,我就把牛奶当成水喝。

  【娜国】

  在中央球场真的很激动

  新京报:你是1982年到了美国,为什么直到1984年才开始职业生涯?

  胡娜:因为没有身份,有一年时间就没有打。后来等到可以打了,又受伤了,中间休息了8个月。一直到1983年底才开始慢慢比赛,那时没有排名,只能去打一些卫星赛,积累分数。我的美网会外赛(资格赛)都是从1984年开始的。然后从1984年到1992年退休(退役),打了差不多有8年时间。

  新京报:刚到美国,并无教练跟随,训练如何解决?

  胡娜:我们1979年有机会去纽约看球,当时去了4男4女,我是最小的一个,当时16岁,那时我们就在维克的俱乐部训练。之后我到了美国还是在维克的俱乐部训练,那边的环境很好。1982年到美国后,我一直在那边练球,一直到1987年,我搬到了圣地亚哥。因为打职业赛了,全世界到处跑,也没多少时间再回洛杉矶的大本营去练球了。

  新京报:你打过16次大满贯赛,有进过中央球场比赛吗?

  胡娜:1985年的温网,我打的是1号球场。当年美网,我在第2轮碰到了美国的Pam Shriver,她当时世界排名第3,因为是美国选手,就排在中央球场打。我1979年第一次来美国时就告诉自己,希望有一天能来这里比赛,当时感觉好遥远,只是自己的一个梦想。到1985年真的站到这个球场上时,心里真的很激动。觉得啊,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就站在了自己这么多年梦想的舞台上。那场比赛,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

  【娜人】

  和老领队还一直有来往

  新京报:一些美国的院校都联系过你吧?

  胡娜:我16岁拿了全国冠军,就希望挑战世界最强的对手,当时体制内是不允许的,也没有这种计划。美国的一些网球学院看上我,觉得我潜力无穷,希望我能去美国训练,他们赞助所有费用。

  体制内培养网球选手为了参加亚运会比赛,而当时网球并不是奥运会项目。1984年后,网球回归奥运会,协会体制开始改变,也开始派队员外出比赛了。

  新京报:你留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沈建球、杨明训等人却也因此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胡娜:我那时年轻,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希望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其实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如果当时有今天的开放度,我是不会自己单飞的。

  运动生命是有限的,这跟艺术不一样。

  从16岁到19岁,有3年时间,美国的一些学院和教练都在邀请我,但协会都拒绝了。我当时到了美国,都觉得自己的年龄好大了,好多13岁、15岁的选手,像格拉芙13岁就打职业比赛了。我面对的都是比自己小得多的选手,当然上面也有娜芙拉蒂诺娃、埃弗特等老人。

  新京报:跟之前的老队友、老教练们还有联系吗?

  胡娜:李心意现在很少有联系,她在美国。杨明训我们还一直有联系,昨天晚上(10月4日)我们还在一起聊,他今天也来现场了,老领队了。老领队对我一直很关心,我带台湾的选手来北京,也去他家,他给我们切西瓜,让我们回忆到我还在国家队、在北京训练时的一些情景。

  【娜评】

  没想到李娜突破这么快

  新京报:一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表示网球并不适合亚洲人,你怎么看?

  胡娜:总有人认为网球是欧美人的运动,但我做球评时就说中国人很适合打网球。李婷/孙甜甜拿了奥运金牌后,我说双打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单打的冠军,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新京报:你觉得像郑洁/张宇、李娜/姜山这样的夫妻档搭配得如何?

  胡娜:在国内结了婚还在打球的,就他们这两对吧。我问郑洁,你俩平时吵不吵架呀?她说记忆中没有争执,至少在球场上是这样。其实郑洁球场上看着挺凶,但善解人意、性格温和,很有思想,也很善于跟人沟通。郑洁说张宇给了她很多帮助,看得出来她是发自内心的。

  李娜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很多网球选手就是这样。大家看到球场上的李娜和姜山都是表象,私底下我觉得应该是挺好的。

  新京报:女网已有突破,男网的突破点在哪里?

  胡娜:男网难度要高一些,我们说得直率点,亚洲人的体型和打法跟欧美球员本身就有差距。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张德培可以?我就跟他们讲,张德培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他从小接受美国的思想教育,已融入美国社会。他从小就跟桑普拉斯、阿加西一起打青少年比赛,一路竞争上来的。在那样的环境下,加上比较好的训练条件,想不出成绩都难。

  【娜事】

  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少年

  新京报:很多评论员陆续转行做了教练,你个人有无做教练的打算?

  胡娜:我在台湾一直在教小朋友。自己是打职业的,让我去教不会打的人,可能兴趣不大。如果带职业选手,也会有很大的压力。我喜欢网球,但不一定要去做网球教练。

  做职业球员的教练,偶尔还可以,常年的话,真的不现实。网球很好,但你一旦把它当成职业,是很辛苦的。

  做教练,我也可以做。但一旦做教练,那就是一种责任,压力非常大。

  新京报:给青少年做教练会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吗?

  胡娜:我很希望能够在国内去找寻一批少数民族青少年,由我一手训练出来,这是我的另外一个梦想。我自己的阶段性梦想完成了,在台湾也训练了一批选手。

  网球要出成绩不是短期的,一定是十年计划。你从8岁去找好了,练10年你才能知道这个选手能不能出成绩。我觉得国内可以找到未来的四大公开赛冠军,永远要保持信心。

  新京报:北京对你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这几年偶尔再回来,有没特殊的记忆?

  胡娜:我很喜欢北京,我爸爸有很多老战友都在这儿,去年还陪我父亲来看过老朋友,以前都是沈部篮球队的,大都是80多岁的老人家了。他们的感情非常好,我爸爸退下来都30多年了,他们还一直保持联络。过几天我们还有一个聚会,我爸爸今年不在,我就跟他们一起聚。

  【娜经】

  寻找中国的威廉姆斯姐妹

  新京报:你在台湾经营的俱乐部情况怎样?

  胡娜:俱乐部经营挺好的,我们是会员制。2000年,我特意去花莲(台湾的一个原住民部落)去找了几个小孩来训练。毕竟是从几百个学生中挑出来的,经过8年的栽培,今年5月份去法国的世界国中学生比赛中拿了冠军。成绩还是不错的,那是台湾60年来第一次拿到这么好的成绩。

  新京报:很多人都在探讨国内现行的培养体制,怎样的方式更适合我们现在这个阶段?

  胡娜:我觉得郑洁和李娜是很幸福的一代,在她们早期是国家来栽培。其实最难的就是青少年那一阶段,花费很大,而且没有效益,完全是政府的付出。李娜、郑洁、晏紫她们从2002年开始打巡回赛,政府也是花了很多钱的。我就非常羡慕,当时我在英国转播时碰到郑洁和晏紫,她们说一年要打30多站比赛,花费是很高的,而这完全也是协会来出的。

  新京报:台湾那边青少年训练情况怎样?

  胡娜:现在也都是讲究自己出去比赛,自己找赞助。其实台湾那边的小孩很辛苦,从小开始就是家庭自己负责,很多选手都要卖房子来训练。等到他们开始打职业时,政府才会给你想办法找个赞助商,但总是不会给他们拨钱的。

  不过,台湾那边比较注重选手的文化学习,他们觉得打球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而在美国很重视体育明星,胜过一个很著名大学的学生。像皮特(桑普拉斯)就是斯坦福大学的,他并没有读完大学,但以他网球优异的成绩一样可以毕业。

  新京报评论

  张路平:两娜穿越30年

  ■ 论道

  法网夺冠后忙于走红毯、签赞助合同、拍时尚大片的李娜,在名声空前膨胀、身姿越来越妖娆、钱包越来越厚的同时,成绩却如秋叶萧然飘落。以至于,中网首轮即遭淘汰后,舆论发出这样的疑问:李娜这辈子,是不是就靠一个法网冠军混世界了?

  哎!现在,多么人性的国家政策,多么美好的青葱年华。对此唏嘘不已的是年届五十的胡娜,来自海峡对岸,某网站中网解说嘉宾。

  1982年,胡娜在美国的“叛逃”事件,惊动邓小平和美国总统里根,最后以中方宣布中断中美体育交流一年而告终。尽管后来,体育界有王治郅滞美不归,有何智丽赴日反噬的诸多敏感事件,但就政治影响力而言,“胡娜叛逃”空前绝后。

  唯有回到历史语境中,才能真切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1982年,虽然国门初开,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犹存,主流价值观中,体育约等于军事,一个运动员在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寻求“政治庇护”,触到了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抛开政治信仰和经济诱惑,投入花花世界的胡娜,其最基本的驱动力,不过是以美国为跳板打职业网球,一个网球选手的清纯梦想。然而在无情的历史面前,不论你动机如何,一旦走得太快,你就要么改变历史,要么被历史埋葬。在那个时代,几乎任何人,都是体制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任你“奋起千钧棒”,再翻上N个筋斗,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半寸。

  令人唏嘘的是,胡娜不过走快了一点点。“叛逃事件”半年后,国家开始送运动员出国训练比赛,随后门缝越拉越大。与此相映衬的社会背景是,价值多元化被认可,体制外生存被承认。至2009年,总局网管中心作出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运动员可自主训练参赛,而只要将商业开发收益的12%和比赛奖金的8%上缴。

  人在挣脱羁绊后,能量即可爆发。2008年,郑洁在温网创造打入四强的奇迹;2011年,李娜继打入澳网决赛后,一举夺得法网冠军。这是体制对个人松绑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松绑的理由。

  两“娜”之间,直线距离是恍如隔世的三十年,当她们在中网赛场“相会”,像一个时髦的穿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