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白酒市场分析:枪!!!- 连载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3:06
罗马尼亚AK

罗马尼亚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国,经济实力也不强,但其生产的AK很有名,除本国装备外还大量出口,且因为质优价廉而受到欢迎。罗马尼亚生产的AK也是从AK-47开始的,最初的型号称之为AI,除了厂标和快慢机上的标记(英文字母S-FA-FF)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苏联AK-47区别的特征。当罗马尼亚开始生产AKM时,就开始变得比较有创意了。

AIM/AIMS突击步枪
口径: 7.62×39mm M4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生产本国的AKM的名为AIM,也称为1963型,AIM的主要特征是下护木上有一个前翘的小握把。罗马尼亚的AIMS(仿制AKMS,也称1965型)由于采用下翻式折叠枪托,因此前握把改为向后翘。后来罗马尼亚人又生产了一种类似于前东德KMS的右侧折叠式枪托。AIM还有一种缩小型号,名为AIR,取消了护木下方的前握把,不过其实下护木都是通用的。另外,罗马尼亚仿制的AKM突击步枪型也称为,而AKMS型则,同时还有仿制的RPK型被称为1964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取消前握把的 AIR系列,有一个缩短的卡宾型KRINK

                              AIM                  AIMS
口径                                7.62×39mm M43

全长                         800 mm             873/635 mm
枪管长                      415 mm             415 mm
空枪重(含弹匣)       3150 g              3725 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仿前东德的折叠式枪托,现在许多罗马尼亚的AK都采用这种枪托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训练中的罗马尼亚士兵与AIMS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正在维护他的1965型的罗马尼亚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名罗马尼亚士兵手持有切口的1963型教学枪,放在桌上的是1965型教学枪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扛上刺刀的AKM的罗马尼亚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的1964型轻机枪(RPK),罗马尼亚型RPK的枪管上安装两脚架的支架与俄罗斯的RPK结构不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名手持AIMS的非洲儿童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04年在伊拉克的也门士兵,他使用的步枪是AIMS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伊拉克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美军士兵在与印度士兵的联合训练中使用AIMS练习射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罗马尼亚出口的AIMS的格鲁吉亚共和国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美军训练出的阿富汗新军使用的万国牌AK,左边一人使用的是AIM,旁边的人使用的是中国的56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名使用1963型AIM的伊拉克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1965型AKMS的罗马尼亚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罗马尼亚AK的伊拉克新军(1)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罗马尼亚AK的伊拉克新军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罗马尼亚AK的印度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1990型AIMS的阿富汗警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罗马尼亚AK与美军士兵一起练习射击的阿富汗政府军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AIMS下挂装GP25的刚果民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印度大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名阿富汗警察在罗马尼亚的1964型(仿RPK)上安装匈牙利AMD-65的制退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阿富汗警察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伊拉克新军装备的罗马尼亚RPK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伊朗装备的罗马尼亚AKM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克罗地亚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AK(续)

AI-74突击步枪
口径: 5.45×39mm M74 / 5.56×45mm NATO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生产的AK-74称之为AI-74(折叠枪托型为AIS-74),主要有两种口径的型号,本国装备的为俄制5.45mm口径,而另一种5.56mm北约口径的型号主要是出口到西方国家,如北美市场。有意思的是,罗马尼亚本国使用的AI-74配用一种金属冲压成形的弹匣,而不是AK-74式的塑料弹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手持AIS-74的罗马尼亚特种部队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阅兵式上的罗马尼亚军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伊拉克的罗马尼亚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阿富汗的罗马尼亚ISAF部队(1)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阿富汗的罗马尼亚ISAF部队(2)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进行雪地战斗训练的罗马尼亚军队(1)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进行雪地战斗训练的罗马尼亚军队(2)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海军陆战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1986型AKS-74的罗马尼亚警察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阿富汗新军在使用1986型罗马尼亚版AKS-74 罗马尼亚AK(续)
PSL狙击步枪
口径: 7.62×54mm R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的PSL狙击步枪(在北约和美军的文件中称之为FPK)虽然样子看起来很像SVD,也是发射7.62×54mm R步枪弹,但实际上PSL并不是仿制SVD的,而是以RPK轻机枪为基础研制的狙击步枪。PSL采用延长了的RPK冲压机匣,取消了连发功能,导气活塞与枪机框连成一体,共同后坐,这点也是与AK系列相同,护木的设计也是AK式的。由于PSL使用10发弧形弹匣,并配用罗马尼亚仿制的PSO-1瞄准镜,加上总体外形与SVD相近(事实上SVD是从AKM脱胎出来的),因此常常被误认为是罗马尼亚仿制的SVD。

Romak 3是PSL狙击步枪的出口名称,主要出口北美市场。Romak其实就是“罗马尼亚AK”的意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PSL的机框是很明显的AK式样,与SVD不一样,而瞄准镜的安装方法与SVD/AK系列相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VD与PSL的对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手持PSL的罗马尼亚士兵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阿富汗执行安全任务的罗马尼亚ISAF部队(1)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阿富汗执行安全任务的罗马尼亚ISAF部队(2)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2003年在埃塞俄比亚培训当地政府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PSL和前苏联PKM及RPG-7V的库尔德游击队,摄于2003年春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手持PSL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PSL的伊拉克新军的特种部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PSL的也门士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使用PSL的阿富汗新军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早期的ROMAK 3随枪配两个5发容量弹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两脚架的连接方式类似RPK,此图中的枪托更换了PKM式的木质枪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omak 3的木质枪托可更换为塑料枪托 罗马尼亚AK(续)

民用半自动AK
口径: 7.62×39mm M43 / 5.45×39mm M74 / 5.56×45mm NATO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的SAR系列是半自动的民用型AK步枪,SAR即Semi-Automatic Rifle的缩写。SAR系列有三种型号,SAR-1是半自动的AKM,SAR-2是半自动的AK-74,SAR-2可以直接使用AK-74的塑料弹匣,而SAR-3则是发射北约5.56mm步枪弹的半自动AK步枪。SAR系列保留有手枪型握把和膛口装置等突击步枪特征,但取消了AIM和AI-74的前握把。在SAR系列被禁止进口到美国后,罗马尼亚才推出其他运动型枪托的AK。

SAR-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图中的SAR-1使用了保加利亚生产的弹匣  罗马尼亚AK(续)
SAR-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AK(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种新的SAR-2在上护木增加了一个瞄准镜导轨,可以安装反射式瞄准镜,随枪不附枪口制退器,但用户可以自己装上去。 罗马尼亚AK(续)

SAR-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罗马尼亚AK(续)
文章提交者:有仙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运动型枪托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omak 991和Romak 992为运动型枪托的AKM及AK-74,991型为7.62mm口径,992型为5.45mm口径。随枪销售的弹匣为10发容量的短弹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omak 1和Romak 2其实与Romak 991/992差不多,只不过随枪销售的弹匣为30发容量。1型为7.62mm口径,2型为5.45mm口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MK-11其实是Romak 2的另一种型号,基本上没太大的差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CUR-2是增加了AK-74式枪口装置的MK-11 罗马尼亚AK(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UM 1是另一种7.62mm口径的半自动步枪,随枪配5发容量的弹匣,WUM 2为5.45mm口径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WASR-10系列有4种不同类型的型号,主要是弹匣容量及枪托的区别,WSAR-10的特点是采用锻压机匣,而上面介绍的几种均为冲压机匣
  罗马尼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是一东欧国家(有时也被划分在南欧的范围内)。罗马尼亚国境西方分别为匈牙利与塞尔维亚接壤,保加利亚在南,北边与东北则是乌克兰与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有一小段位于黑海边的海岸线,多瑙河几乎占了南边与保加利亚之间的国界大半,并且从该国西边海岸流入黑海。罗马尼亚的首都为布加勒斯特,位于该国西南部多瑙河支流所流经的平原地带上,是罗马尼亚第一大城与工商业重镇。罗马尼亚人以罗马尼亚语为官方语言,渊源自拉丁语,语言结构迥异于附近邻国所使用的斯拉夫语支语言。

罗马尼亚的渊源最早可以回溯到公元106年时,罗马尼亚的祖先为达契亚人,是色雷斯人的一支。约公元前1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奴隶制国家。公元106年,罗马帝国打败了当地的达契亚国(Dacians),将此地纳入帝国的一部分。今天的罗马尼亚之国名可以说是延续自东罗马帝国,在中古时代此地区包括有瓦拉几亚(Wallachia),摩尔达维亚(Moldavia),与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三个独立的公国,其中前两者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里的自治国家,后者则在稍后被并入奥匈帝国范围内。

克里米亚战争后,法国鼓吹两个公国合并,阻止俄罗斯南下。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在1859年时合并,合并后称为罗马尼亚,附属于奥斯曼帝国。并且在1877年5月9日宣布独立。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地区隶属俄罗斯。1881年罗马尼亚改称罗马尼亚王国,1918年1月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宣布独立,同年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使得罗马尼亚的领土进一步扩张到瓦勒齐亚、布科维纳(Bucovina)与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等地区。1940年时,苏联占领了罗马尼亚一部分的国土,该地区成为今日的摩尔多瓦(Moldova,也就是拉丁语中的摩尔达维亚)与一小部分的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扬·安东内斯库政权参加德、意、日法西斯同盟,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罗马尼亚军伤亡惨重。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同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反德国法西斯战争。1945年3月6日成立联合政府。罗马尼亚在苏联的强力影响之下,建立起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权。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成为罗唯一执政党。1965年通过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的名字也改为罗马尼亚共产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escu)开始成为罗马尼亚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罗马尼亚在政治和外交上刻意和苏联保持距离,但其自主权特别是在经济上的自主权相当有限。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结束了其在罗长达24年的统治,齐奥塞斯库也被秘密枪决。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了国家一切权力,将国名改为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新的民选政府开始逐渐修改路线,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国家。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

2004年11月28日,总统选举举行,阿德里安·讷斯塔塞和特拉扬·伯塞斯库进入第二轮。12月12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举行[2],伯塞斯库当选。[3]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4]4月20日,宪法法院对尼·沃克罗尤出任临时总统的资格予以确认,接替因议会通过弹劾议案而停职的伯塞斯库。[5]5月19日,就弹劾案举行全民公决。弹劾案未获通过,伯塞斯库复职。

罗马尼亚是一个民主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为参议院(罗:Senat),有137名议员,下院为众议院(罗:Camera Deputa?ilor),有332名议员。参众两院的议员在四年一次的选举中产生。

总统每五年选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内阁人选再由总理任命,由议会通过。

罗马尼亚土地面积238,391平方公里,是东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在欧洲排名第十二。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之间主要是以多瑙河为界。而与摩尔多瓦之间则是以多瑙河的另一条支流普鲁特河(Prut R.)为界。多瑙河与普鲁特河在罗马尼亚汇合后,在罗马尼亚境内注入黑海,而入海口处所形成的多瑙河三角洲是欧洲最大的三角州,并因为其丰富的生态变化,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内,并在此建立多瑙生态圈保护区(Danube Biosphere Reserve)。

根据2002年时的普查,罗马尼亚拥有21,680,974的人口。在该国人口中,主要组成的罗马尼亚人占了全国人口的89.5%,而境内最大的少数族裔则分别为匈牙利人(6.6%)与罗姆人(2.5%)。

罗马尼亚的官方语言是罗马尼亚文,有别于周遭的东欧国家主要是使用斯拉夫语系语言,罗马尼亚文是一种与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与葡萄牙文较为接近的罗曼语系语言。在罗马尼亚使用罗马尼亚文作为第一母语的人口占了91%,其次则分别是匈牙利文与罗姆文。在二战以前,德文是罗马尼亚境内的少数民族日耳曼人的母语,因此德文也曾是罗马尼亚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至今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仍有较大影响。至于外语方面,法文一直是罗马尼亚境内最多人会使用的外语,该国也是世界法语组织(la francophonie)的成员国之一,但近年来其比例已被英文后来居上,后者是大部分罗马尼亚年轻族群第一优先学习与使用的外语。

罗马尼亚是世俗国家,没有国教。多数人信奉罗马尼亚东正教,少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和新教。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escu,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又译寿西斯古和希奥塞古),罗马尼亚政治人物,是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成员,和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一起反抗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主义亲德、意政权。1965年乔治乌-德治逝世以后,他成为罗马尼亚的最高领导人,直至1989年被杀(槍斃)为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齐奥塞斯库在任期间实行独裁统治,民主被剥夺,他还任命亲戚为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手段狠辣。在外交方面,他保持独立自主,与苏联保持距离,与中国友好,曾与周恩来、美国总统尼克松见面,并和以色列保持外交关系,谴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侵略捷克。

尽管在外交上齐奥塞斯库有许多成就,但是他经济上的腐败无能使得罗马尼亚出现危机;而且齐奥塞斯库居住於宮殿的豪華建築物中,過著豪奢的生活,與人民的一般生活脫節。而且齐奥塞斯库還以秘密警察監視人民生活。[1]1989年东欧共产党纷纷倒台后,羅馬尼亞人民集會要求民主,受到齐奥塞斯库強力鎮壓,結果引發更大騷動。

齐奥塞斯库最後準備以直昇機從總統府逃脫,結果被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逮捕,他和妻子埃列娜·齐奥塞斯库被控以「屠殺六萬人民、積蓄超過十億美元的不當財產」等罪名,在經軍事审讯后被秘密枪决,并没收所有财产。審訊及槍決過程的影片很快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流傳,羅馬利亞的電視台也有播出。

2001年,他的财产经法院判决归还他的子女。  齐奥塞斯库那双无助的手



     1989年末,东欧大陆处于“动荡板块”之中。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美国寻求庇护,她将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这被有关人士称为是后来罗马尼亚内乱的一个前兆。12月15日,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警察与当地居民的激烈冲突,双方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员伤亡。罗马尼亚的国内动乱开始了。12月2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附近一个简陋的军营里,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接受了临时军事法庭的审判:“没收被告全部财产,并处以死刑,立即执行,并剥夺被告上诉权利。”审判后不久,曾经在世界舞台颇有些名气的齐奥塞斯库就咽了气。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迅速,突然。

    据说,齐奥塞斯库在动乱发生后带着夫人仓皇出逃,他想在他曾视察过的一个工厂避难,可是当车子进入厂内,有十多个人围过来,有人认出了这对夫妇,人们开始向车子投掷石块,同时高呼:“打死杀人犯 !”连工厂的警卫也加入了呐喊者的行列。从工厂逃出来后,齐奥塞斯库哭泣起来,他一边流泪一边说:“我年轻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是我给他们创造了这一切,是我给他们创造了这一切!” 随后,齐奥塞斯库又命令司机把车子开到离工厂 5公里的乌尔米。战前当他还是年轻的地下党积极分子时,就曾隐藏在这个小城市里。然而,这回他在那里一无所获,没有找到藏身之地。他们一天之内先后去了六个求救点,但没有人愿意接纳、隐藏、庇护他们,齐奥赛斯库伸出恳求的双手,希望人民能收下他,不把他们交给“叛乱者”,可是那双曾经屡屡“扭转乾坤”的手不灵了,在反法西斯年代时人民拚着性命也会掩护他脱险的一幕不再重演了,他那双手成了无助的手。

     齐奥塞斯库那双无助的手给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索。他自1974年成为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后,在外交方面硕果累累,但在经济建设上却少有建树,大量举债,导致罗马尼亚人民生活水平始终难以提高,并时有恶化。国内市场一度萧条,柜台里空空的,很少能看到肉类和肉制罐头,只有骨头与内脏,当时风传的罗马尼亚民谣是:“罗马尼亚的猪都有一颗爱国心,身子可以出口,但心却留在国内。”冬季来临,气温极低,但首都连续7年每天只供暖4小时,老人、儿童则无法入睡。夜晚街上经常黑暗一片,电视每天限时一小时,说这是为了省电。1989年冬天,每户居民每天只有300 克面包,一个月有半公斤猪肉,2OO克乳酪,l磅食用油,1公斤糖,许多地区甚至连这样惨的供应也没有,饥民遍地,怨声载道。9年突击还债给罗马尼亚人民带来的危害超过了任何一场自然灾难,正是这一点——为求高速发展而大量举债,而又咬牙还债,这就使齐奥塞斯库彻底丧失了人民,也最终丧失了自己的生命。齐奥塞斯库家族成员在党政军界担任要职的不下30人。其中在罗共中央任中央委员的六七人,传说罗共中央开会,就像齐奥塞斯库的家庭会议一样。罗马尼亚民间流传的政治笑话之一正讽刺了这一场面:社会主义是一家。齐奥塞斯库听不得意见,容不得异己。1974年以来,他的讲话被印成“纲领性文件”,各大报必须全文登载,所有单位都高悬其画像,高呼万岁,歌功颂德是家常便饭。1989年3月,自由欧洲广播电台发布了罗马尼亚6名罗共重要领导人联名致齐奥塞斯库的公开信,指出不改革现状,罗马尼亚人民将被世界抛向最落后的角落。但罗马尼亚当局逮捕了将公开信送交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的记者等相关人士,1989年9月,罗马尼亚国内反对派组织了“全国拯救阵线”,呼吁全国人民行动起来,结束齐奥塞斯库政权,明确指出:“只有一条路可以避免发生重大的社会冲突和流血事件,那就是齐奥塞斯库下台”,齐奥塞斯库及其家族的执政使“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使政治生活降为“神秘主义和偶像崇拜”。1989年10月5日,齐奥塞斯库访苏,戈尔巴乔夫委婉劝说其注意国内局势,改革才是出路。可惜说者有意,听者无心。11月20日罗共14大上齐奥塞斯库断然宣布罗共不应成为“改革党”。在这个老化无知的脑袋里,苏联、波兰、匈牙利的改革是离经叛道,是修正主义,而罗马尼亚绝不动摇。事实上这反映出老齐奥塞斯库此时的心态,恐惧改革,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剥夺,越是害怕越想阻止改革,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暴力手段亦不在话下。

    据传齐奥塞斯库在临刑前唱还起了《国际歌》并高呼口号:“打倒叛徒!自由独立的社会主义罗马尼亚万岁!历史会惩罚你们!……”颇有些英雄气概。

    历史常常不给人留下反省的机会,对于齐奥塞斯库更是如此。他可能至死也没弄明白,罗马尼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对待他了?但那双无助的手应值得一些活着的人警醒。

望江亭   齐奥塞斯库的墓地里埋着谁
青年参考

“闪电式”的审判和处决

  1989年12月2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附近一个简陋的军营里,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秘密军事审判,被审判者是当时罗马尼亚共和国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审判从当日下午 2时开始,下午4时,齐奥塞斯库夫妇即被枪决。5天后,齐氏夫妇被安葬。

  齐奥塞斯库夫妇育有两子一女,现在仅长子瓦伦丁在世。小儿子尼库于1996年去世,女儿佐娅在今年11月因病去世。

  根据罗马尼亚官方的说法,齐奥塞斯库夫妇下葬的地点是根恰公墓。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坟墓相隔数十米。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死和下葬均为秘密进行,并未通知他们的子女。

  多年来,关于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前后的各种说法一直流传很广,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得到了一些工作人员的确认,然而,正是这些细节的不同版本,让佐娅越来越无法相信父母真的葬在根恰公墓。佐娅提出开棺进行DNA鉴定,确定遗体的真实身份,以便她可以像其他公民一样为父母扫墓。

  当年亲手处决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的克尔兰说,行刑队扫射后,埃列娜并没有断气,于是他近距离扣动了冲锋枪的扳机,朝她的头部至少射出了30发子弹。然而,后来在太平间里拍摄的录像显示,躺在棺材里的埃列娜,头部和脸部却似乎“ 毫发无伤”……

  同样的细节,在当年亲历了安葬齐氏夫妇全过程的切拉塞拉女士口中,成了另外一个版本:齐奥塞斯库身上没有血迹,埃列娜的身体被子弹打得“满是窟窿”。

  

  尸体被掉包?

  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人对齐氏夫妇在被处决5天后才下葬这一点提出质疑,认为这明显违背了罗马尼亚“死者应尽早入土”的风俗。当年直接参与安葬齐氏夫妇的临时政府副总理沃伊库列斯库后来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实在太忙了,天天开会,把下葬的事给忘了。

  有报道称,两具遗体从几十公里外的枪决现场被运回首都,直升机在根恰体育场降落后,包裹着绿色帆布的遗体被放在草坪上,有关人员前往搬运时,却发现遗体失踪了。12小时后,两具遗体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土坡上被发现。这一细节后来演变为“遗体被掉包”。

  据传,尸体被掉包的原因是,齐奥塞斯库死前曾遭受酷刑。早在2001年初,罗马尼亚工人党就要求罗马尼亚总统开棺验尸,以查明齐氏夫妇的死因。“我们想知道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尸体是否埋在根恰公墓。有信息表明,他在被枪毙前曾遭受过折磨,我们希望总统能解释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布加勒斯特《每日事件报》采访了当年直接参与安葬齐氏夫妇的临时政府副总理沃伊库列斯库和国防部军官弗洛雷斯库,至于为什么公墓的登记册上记载的是两名军人,坟墓上后来放置的十字架上写的也是其他人的名字,他们解释说,这样做是怕群众知道后来掘墓。

  

  政府“越描越黑”

  齐氏夫妇的女儿佐娅在世时,一直想要查明父母下葬的确切地点,2005年4月,她将当年直接参与处理齐奥塞斯库夫妇后事的国防部以及布加勒斯特墓地管理局告上了法庭。

  罗马尼亚法律界普遍认为,当时齐氏夫妇被秘密埋葬,家属却无一在场,法庭很可能会判决开棺验尸。

  然而,布加勒斯特5区法院在2005年9月30日驳回了佐娅提出的开棺验尸的诉求。佐娅随即向布加勒斯特市法院上诉。今年5月3日,市法院要求5区法院重新审理此案。

  佐娅死后,齐奥塞斯库之子瓦伦丁通过律师宣布,他将继续同国防部和布加勒斯特墓地管理局打官司,以找到父母下葬的确切地点。

  《国家记事报》最近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当局一直拒绝开棺验尸,从而使有关齐氏夫妇遗体的一些流言变得可信起来。不少人认为,根恰公墓里埋的根本不是齐氏夫妇,他们的遗体要么在处决后即被火化,要么在根恰体育场丢失了。

  

  齐氏功过尚无定论

  尽管齐奥塞斯库夫妇已去世17年,但在罗马尼亚官方看来,如何评价齐氏功过如今仍是一个难言之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主人士为野蛮地枪决前国家元首而感到痛心。据说,每到齐奥塞斯库的忌日,总有不少百姓聚集在根恰公墓那个据称是齐奥塞斯库坟墓的地方。

  1999年12月,布加勒斯特举行过一次拍卖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拍品是齐奥塞斯库穿过的一双袜子。参加竞买的不论是罗马尼亚人还是外国人,几乎都是冲着齐奥塞斯库的遗物而来。罗马尼亚人似乎渐渐淡忘了对齐奥塞斯库的仇恨,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前领导人个人生活经历的好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齐奥塞斯库在全国各地的别墅、招待所或狩猎木屋,现在都成了罗马尼亚政府的摇钱树。大部分别墅都已被拍卖。每年有众多的外国游客慕名前往这些挂着四星级标牌的宾馆下榻。据说,在狩猎木屋住宿一晚大约收费 80欧元。仅2005年,20多个木屋的收入就达70万欧元。

  参考资料

  齐奥塞斯库夫妇之死

  田夫/文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1918年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贫困家庭。1929年,他从家乡来到布加勒斯特谋生,起初在一家鞋铺当学徒工,后进入一家工厂当工人,开始投身于工人运动。罗马尼亚当局将他视为“危险的共产主义煽动分子”,先后5次将其投入监狱。

  1944年8月,罗共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1947年12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20世纪60年代末齐奥塞斯库登上权力的顶峰后,俨然以统治者自居,甚至仿效封建王朝实行家族统治。据说,所有单位都高悬其画像,高呼万岁,歌功颂德乃是家常便饭。其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被提升为政治执行委员会常设局委员、罗共中央干部委员会主席,兼任第一副总理,是罗马尼亚的二号人物。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统计,齐奥塞斯库家族成员在党政军界担任要职的不下30人。其中,在罗共中央任中央委员的就有六七人。据说,罗共中央开会就像齐奥塞斯库的家庭会议一样。曾对罗马尼亚贡献巨大的齐奥塞斯库,因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和奢侈腐化,引起了罗马尼亚各地群众的游行抗议。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边境重镇蒂米什瓦拉发生骚乱,齐奥塞斯库命令开枪镇压,抗命的国防部长被处死,军队因此倒戈。当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夫妇从总统府楼顶乘直升机出逃,在埃列娜的家乡登博维察县躲藏,被当地民兵抓获。

  据报道,在被枪决时,执政长达25年的齐奥塞斯库高呼“自由和独立的罗马尼亚万岁”,而埃列娜中弹前则高声唱着《国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