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视频:高清晰图诠释古希腊古罗马艺术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7:48
《神殿柱廊》
这是新王国第十九王朝兴建的神庙廊柱。埃及神庙的廊柱排列紧密,它不是出于建筑上承担
屋顶重量的需要,而是为了制造一种阴森的神秘感而设计的。柱身粗大的体积足以令人惊奇
,再加之刻在柱身上的象形文字、神秘的图画,柱子本身就成了宗教崇拜的对象。在这样的
“柱林”中,给人以压抑,沉重和敬畏的感觉,而威慑感正是宗教崇拜的需要。



《拉姆赛斯一世墓壁画》

在这幅壁画中间是拉姆赛斯一世,他的右边头戴王冠,头部呈鹰形的是荷拉斯神,它是奥西
里斯神和伊西丝神之子,他的双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成为后来基督的雏形,他是上帝的
化身;左边那个长着豺狼头人身的神叫阿努比斯,它是陵墓之神,还负责管理把尸体制成木
乃伊。它在阴间审判庭上担任重要角色,他手中握有进入冥世大门的钥匙。这是一幅将国王
引入冥世的画。



《狮子门》

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门宽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门上过梁是块巨石,重达
20吨,中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中
间镶着一块三角形的石板,上面刻着一对雄狮护柱的浮雕。狮子中间的一根柱子是宫殿的象
征,它像克里特主宫的柱子一样是上粗下细。这一对雄狮,俯视着进入城门的人,更突出了
城门的壮严肃穆。像狮子门这样的城门在当时是流行的。



《赫剌克勒斯与萨提洛斯》

荷马时期的雕刻主要是供祭祀和随葬用的赤陶和青铜小雕像。
《赫剌克勒斯与萨提洛斯》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赫剌克勒
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负盛名的英雄和大力士,萨提洛斯是神话中最低级的林神,专司丰收,在
神话中把他描写成懒惰、银荡的半人半兽的怪物。
小雕像的造型单纯简练到几何化,形象裸体,有意突出性特征,可见是氏族社会性崇拜的延
续。形象虽然简括但并不死板,富有动态感和情绪传达。萨提洛斯双手拉着赫剌克勒斯好像
在说些什么,很有人情意味。



《驮小牛者像》

《驮小牛者像》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雕的是一位体格壮健的青年牧人,肩驮一只可爱的
小牛犊,大概是奉献给神灵的,也许是逗着玩的。这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题材。人
物发式还存有一点装饰性,眼睛是凹陷的洞,在光影下显得大而黑,很有神韵。小牛绕着青
年的颈项,亲密地伏于肩上,他用双手紧握小牛的前后两条腿,小牛像孩子一般听话温顺。
人物全裸体,露出强健的肌肉,大理石打磨得光滑而富有肌肉的弹性感。



《阿波罗像》

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
,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
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
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
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
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式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
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女子雕像》

古风时期的女性雕像都是立像,姿势比较古拙,都着衣未见裸体。女性雕刻的探索除人体的
结构外,着重在透过有质感的衣服去表现女性的人体美。
这尊女子雕像正面站立是一件风格优美的全身像,动态端庄,身穿多利亚式无袖上衣和长裙
,形体简练概括,透过衣裙仍能隐见女性人体美,发式仍带有古埃及装饰程式化。面部刻画
很出色,那动人的微笑不同于一般公式化的“古风式微笑”,似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微笑
之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头发梳成流畅的发辫,成对称式的垂于丰乳两侧,不但自然优美
还富有柔软质感,这使人物更加真实感人。



雅典神殿雕刻

在雅典的卫城出土的多件女子雕像,她们都是着衣的。这一尊女子雕像被称之为《握着蛇的
女子》。
在这尊女像作品中看得出雕刻家对人体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表现。人体的比例正确,在身着爱
奥尼亚式的紧身上衣外面还有柔软而华丽外套和披肩,繁复的衣褶处理成一条条很有韵律的
波浪线,与雕像的头饰和垂在肩胸的发辫上下呼应,相映成趣,使整个雕像显得华丽而和谐。



《濒死的战士》

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筑装饰雕刻是埃癸那岛上的阿淮亚神庙的山墙雕刻。
阿淮亚是神话中的女神,原称布里托玛耳提斯,她是猎人、渔夫和航海者的保护神。
神庙的东西两面山墙呈三角形,都置于雕像装饰,山墙中间位置高,人物取立势;两边低,人
物处理成跪卧姿势。整个画面是描写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中间站立的是雅典娜。
两边人物组合向着中心,人物的动作都很真实地表现了临战姿态,自然生动,人体的解剖关
系也比较正确。在西山墙的群雕中,仅有的古风式微笑尚残留在人物的面部,显得与战争气
氛的不协调。
《濒死的战士》是东山墙中的一件,创作年代迟于西山墙,所以人物面部的“古风式微笑”
几乎消失,雕像显得更为生动、真实。



《弓箭手》

这是阿淮亚神庙东面山墙群雕中的一件引弓射箭的战士跪射姿势,又名叫赫剌克勒斯。在这
件雕像和前面奔跑的战士雕像中,姿式动作十分生动,是真实地表现了临战时的动作姿势,
人物的面部表情已与紧张的战斗相一致,原有的“古风式微笑”已经消失了,这个变化表
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突破了程式化,更接近生活真实。这是一件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作品。



《刺杀者群像》

又名《诛戮暴君哈莫狄奥斯与阿里斯托吉顿》。
哈莫狄奥斯和阿里斯托吉顿是公元前514年诛戮暴君希巴克斯的两位英雄。为表彰他们的业
绩,在雅典广场上为他们建立纪念性雕像,据传这是雕刻家克里蒂乌斯和内西奥特斯所作。
这是一件由两人组成的具有强烈动势的作品。特别是哈莫狄奥斯的右臂高举过头,构图很有
气势。虽然人物的脸部表情与所表现的情节似乎还不太协调,但在表现自由而又激烈的动作
上又向前发展一步。



《德尔斐的驾车人》

1896年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废墟中出土的这件驾车人。
这是一组四马战车青铜像的一部分,原是皮西昂竞技会上一个优胜者奉现给阿波罗神庙的。
驾车人的雕像与真人相等(高18米),这是一位充满生活真实的年轻人形象,身着短袖长衫
,束一腰带,右手拉着缰绳,出神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庄严肃穆的表情和稳重有力的形体,
突出表现了这时期的雕刻“严谨风格”。人物形象接近真实,长衫柔软褶纹垂挂自然、疏密
相间有变化,只是姿态有点呆板,全身像个圆柱体。从这尊雕像的雕刻、青铜铸造技术看水
平已经很高。



《里切亚青铜雕像》

这是被西方学者称为“近五百年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的青铜雕像。因为是在意大利南部
里切亚市附近海域发现,因此而得名。
经研究确认这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古希腊的雕刻作品。根据古希腊的运动员不留胡须也不
戴头盔的习俗判断,确认它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有人称之为“青铜武士”,
共有两尊形象相似,只是一尊束发,一尊戴头盔。这一尊是束发武士。
铜像的牙齿和眼圈是用银镶的,嘴唇、头发等是用铜镶贴,眼球是用象牙制成,铸造工艺十
分高明,人体雕塑精美,技巧娴熟,不仅表现在雕像的整体形象,而且表现在每一个局部。
关于雕像出自哪一位大师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菲狄亚斯,有人说是毕达哥拉斯。



《海神波赛东像》

古典时期雕刻的“古风微笑”转变到表现运动,大约经历了30年,代表作是1928年在优卑
亚岛北端阿尔提美西昂海角附近海域中发现的,被称为海神的《波赛东》青铜雕像。称这尊
高209米的巨像为海神波赛东是有道理的。公元前480年,希腊海军曾在这个海域同波斯海
军经过激战获得第一次胜利。当时执掌海上大权的正是海神波赛东,所以这一雕像很明显是
希腊人为敬奉海神而作的。希腊人敬畏神祗,尤其是在战事频繁的非常时期,他们出征前必
定祭祀,祈求神灵的保护。希腊是个多神教的国家,每个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但是希
腊人决没有埃及人那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他们在给神灵筑起神圣祭坛的同时,又一块一块地
抽掉它的基石,使神与人合而为一。
海神波赛东在神族中是宙斯的兄弟,掌管海洋水域。他常常驾着马车,手执三叉戟巡行海上
,有呼风唤雨、撼山搅海的神力。这尊雕像以雄健开阔的动作塑造出海神投掷三叉戟的动态
:双臂平衡地前后张开,右手握着三叉戟作投掷之势,左脚跨前一步,右脚稍微提起,全身
重心落在两腿之间。这是一种临战姿式,给人以威严无比,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
。这种精神状态正是希波战争中希腊人民英勇夤击侵略者的真实写照。雕像人体结构准确,
隆起的肌肉符合解剖学原理,这是“严谨风格”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品。它造型完美,动作矫
健而富有变化,显示了希腊雕刻艺术的成熟。



《维纳斯诞生》

这是块过渡时期最著名的浮雕,共三块,分别嵌在原罗马皇帝路得维希御座背面和两侧,因
此而称《路得维希宝座浮雕》,靠背面上雕刻着维纳斯诞生的故事。
画面表现维纳斯从海水中诞生,两位山林水泽女神从海面上轻轻把维纳斯扶起。维纳斯正身
侧面,两臂抬举成对称式。衣着贴身,海水沿着丰满的身体细密地向下流淌,当跨过乳峰顺
着起伏的腹部流淌时突然被遮挡下身的布单隔断,布单以横向大褶纹交互成大小不等的弧形
曲线,与女神胸前横向小弧形线形成呼应。两边的两个女神一手托着女神后身,一手扯着遮
羞布,这又形成以维纳斯为中心的两边女神对称配置的整体造型构图。弯腰曲臂的女神繁复
的衣裙褶纹按照身体的变化而变化,整个形象犹如一幅立体绘画。虽然侍奉女神头部已损,
但人物仍然充满着生命气息。全图以各种不同的曲线造型组成一首曲线的交响乐曲。



《哀伤的雅典娜》

这是1888年在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发掘的一块浮雕板,上面雕刻着头戴战盔,手持长矛而立
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形象。因为雅典娜姿式是倚矛而立,故称《倚矛的雅典娜》,她表情哀
伤,也有人称《哀伤的雅典娜》。
这块不大的浮雕,雕刻技巧相当高明,不仅人体比例表现准确,而且还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
心理状态。雅典娜的姿态自由舒展而优美,实在就是生活中一位高贵少女的情态。它预示着
古典盛期雕刻艺术的到来。



米隆的《掷铁饼者》

米隆生于公元前492年,艺术活动于公元前472年到440年间。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鲍萨尼
亚斯在自己的旅行记中把他当作雅典人,这大概是他长期在雅典工作的缘故。
米隆大概在20岁时到阿基列达斯门下学习,而艺术成熟于40岁左右。他擅长以青铜为材
料的雕塑,能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在运动中的正确姿态,塑成形神俱真的动物。传说他为
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铜牡牛雕像,由于乱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马,竟引起真马的嘶
叫。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所看到的仅仅是后来罗马匠师模制
的大理石复制品。
米隆是位大胆进行艺术革新的雕刻家,他勇于探索和表现新而又难的雕刻技法,力图使和谐
壮丽与逼真生动合二为一,他善于运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现运动中的人体,尤其是对激烈动
势中的竞技者的人体均衡与静止的处理有独到之处,这充分表现在他的《掷铁饼者》中。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
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
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
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
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
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
米隆的雕塑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反映迅速变化的运动感,往往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动
作的关键瞬间,扩大了形象的时空表现力。



《命运三女神》

《命运三女神》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三位女神是
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
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
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
古希腊雕刻十分重视形象的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各部分都充分发挥出造型特性,力求表现
形象的内在生命。所以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生命不息的精神,就是说,雕
像的残片也是有生命的活物,观赏者可以通过可视部分的动作姿态联想残缺的部分,从而获
得完美的审美感受。
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透过女神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柔美的肉
体。雕刻采用不同的曲线变化造型:坐立女神,松软的连衣裙由于肉体的起伏而形成横竖疏
密的变化,丰满的酥胸和乳峰处上平下褶,束腰向下揉褶繁复,从整体看疏密变化有致;
躺卧的女神袒胸露出圆浑柔软的肌肤,身体的动势显出优美的体形和波浪式的衣纹曲线疏密
节奏的流动,既平稳又柔和。用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希腊雕像上的衣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
响。
作为雅典卫城重建和雕刻的艺术总监,菲狄亚斯是否亲自动手创作这组浮雕,已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这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三女神的塑造体现了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



《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

作者姓名不详,这是神庙山墙上的高浮雕的一部分,类似圆雕。
尼俄柏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王后,她生为7个儿子和7个女儿而自豪,因此嘲笑神后勒托只
生一男阿波罗、一女狄安娜(日神和月神),结果遭到报复,太阳神和月神射杀死她全部儿女
,这是她最后一个女儿中箭时的残景,成了痛苦和悲伤的化身。
雕像表现中箭时的痛苦神态,几乎全裸身体的动势足以表明痛苦,但面部却很平静,这正
是古希腊美学特征:不表明因痛苦而扭曲的面容,只表现美,体现出静穆的伟大。裸体造
型表现了匀称、和谐、丰满的人体美,与繁密的布单褶纹形成单纯与复杂变化的对比美。



《赫格索墓碑》

赫格索墓碑是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许多墓碑中最杰出的一块。
希腊贵族和平民死后都有建墓碑的习俗,碑上雕刻的大多是向死者告别的场面。在这块碑上
雕的是死者的形象。死者赫格索是普勒库赛斯的女儿,科罗依博斯的妻子。她坐在椅子上,
仆人打开首饰箱让她挑选手饰。这件浮雕并没有使人想到死亡,已故女子尚在人间
,和人们一起生活,只不过显得柔弱一些,好像支持不住,只好坐着。在主仆之间表
现了一种若即若离、委婉动人的表情,令人感动。它体现了希腊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很理智
和冷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