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铁行情:[转载]如何读古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03:10

如  何  读  古 

 

今天上海的朋友给我捎来一本新版《宋词》一书。书当中有些内容还是在大学里学的,现在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办公室同事们都争先看看目录,一些年轻同志认为这本书难读。此时,我想,书不是难读,而在我们这个世上的书实在是没有读完的时候,只有抓到一个问题,就能够你去钻研半辈子。

在年轻人中确实读古书的少了,他们上班时间多数在网络中度过的。难道中国文化真是呆滞丑陋的吗?我们不必归罪于什么理学家、道学家哪一“家”上去,只是由于少数读书人,把观念搞错了,把大家的观念带到岐路上去。中国文化的本身并非如此。历史上,汉代的司马迁曾经就“货利”的问题,正式提出来谈经济思想。当时别人都不注重经济问题,只有他特别注意,而在《史记》中写入《货殖列传》,成为中国经经学上的第一篇传记。

世界上不管哪一篇一门学问,必须要从读书求知识、受教育而建立基础。但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由前人的经验累积所集成的立品,在你吸收了这些知识经济后,必须还要自己能够消化,能够加以发挥,产生出你自己新的见解,才是构成学问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呆呆板板地被它所指范围,那就变成了所谓的书呆子了。其实书呆子的确也是人类文化的艺术产品,有他非常可爱的一面。但是,往往运用到现实的事务上,便又很可能流露出非常可厌的一面,成为“百元一用是书生”的古人名言的反映了。

读中国书,认中国字,不管时代怎样演变,对于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读古代文字章法所写成的古书,必须具备有“说文”六书的常识。

我们从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谈起。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不像外文和现代语文,用好几个,甚至一二十个字,才表达出一个观念。因此,以现代人读古书,难免会增加不少思考和考据上的麻烦。同样的,我们利用现代语体写出的文字,自以为很明白,恐怕将来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许多麻烦。不过,人如不做这些琐碎的事,自找麻烦那就也太无聊,会觉得活着没事可做的。

读古人的书很难,首先暂且不要去看前人的注解。前人也许比我们高明,但也有比我们不明的地方。因为著书立说的人,难免有先人为主观念,除非真把古今各类书籍,读得融会贯通,否则见识不多,随便读一本书,就把里边的注解、观念,当做稀有至宝一古邋遢全装进自己的脑袋瓜子里去,成为先人为主的偏见。然后,再来看讨论著书的问题的第二本书,如果作者持着相反的意见,便认为不对,认为是谬论,死心眼地执著第一本书的看法,这不很可怜吗?却不晓得研究中国文化的图书,几千年下来,连篇累读,不可胜数。光是一部《四库全书》就堆积如山。而《老子》一书的注解,可说汗牛充栋,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因此最好还是读《老子》的原文,从原文中去找答案,去发现老子的注解。

从我们现在的认真劲来讲,古文写的文法和逻辑实在是认真的。只是古今文法运用不同,就显出它的逻辑也有点矛盾。尤其古代印刷不发达,所以古文尽量要求字句简练。一个字往往代表了一个概念,含意又深又多,于是后世就难得读懂了。

例如宋代欧阳修奉命修《唐诗》的时候,有一天,他和那些助手的翰林学士们,出外散步,看到一匹马在狂奔,踩死路上一条狗.欧阳修想试一试他们写史稿作文章的手法,于是请大家以眼前的事,写出一个提要----一个大标题.有一个说:有犬臣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有一说:”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说,照这样作文可能要写一部历史,恐怕要写一万本书也写不完.他们就问欧阳修,那么你准备怎以写?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六个字就清楚了.这便是古今文字不同的一例,再看第一个人文句,就好像时代一般文字斟句的句法.第二人的,好像宋代的句法.其实,时代愈向后来,思想愈繁复,文字的运用也就愈多了.

我们这些人读古人的著作,常常利用当代的思想观念,或者现代语言文字的习惯,一知半解地对古人下了偏差的注解,否曲了古人。读什么时代的书,首先自己要能退回到原来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里去,体会当时社会的文物风俗,了解当时朝野各阶层的生活心态,以及当时的语言习惯,如此掌握了一个时代文化思想创造的动源,看清这个历史文化的背景所在,这才能避免曲解当时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并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

书读多了,便会觉得今古文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于今为烈!有人到图书馆、研究院或别的什么地方,把几十年前的报纸找出来,多抄几篇屁股的文章,都变成了新的。或者在电脑上剪剪贴贴、拼拼凑凑,就是一本书,就是著作。还有的人叫学生研究了半天,把资料合起来,拼凑一番,就是著作。最近有一同事的小孩,留学美国,署假回来,找论文题目,他说美国老师要他作关于中国问题的某一题目。我说中国老师是这样,外国教授也这样。他根本不懂这个问题,所以指定你的博士论文作这个题目,他做指导老师,名义也是他挂了,实际上是你替他研究,今日学术界,作学问都不老实,真是孔子讲的“吾谁欺?欺天乎?”

是的,还是读读古文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