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铁:八特村、薛村寻根zjkzx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49:48

八特村、薛村寻根zjkzxd

 

   2008年,由长兄出面组织,兄弟姐妹六人开始着手印制张氏家谱。在族人的帮助下,家谱资料顺利采集完成。在20096月,《河北武安儒山村张姓家谱》印制完成。

   这些史料,是根据张祠堂石碑文字记载的,是可靠的依据。文字中记载,我前二十二代始祖,是从山西洪洞县石狮口村迁到武安杨屯(羊屯),后到现在的儒山村。一同从洪洞县迁移来的,还有堂兄德旺、德兴二人,分别到武安现在的峰峰八特村、薛村。

   为了将这一情况进一步印证和落实,2011929日,我兄妹三人到八特村和薛村访问。我们早六点从家里出来乘公交车到邯郸站,7点多一点乘坐火车。原计划到磁山下车,然后再坐汽车到八特村。在火车上,遇到一位热心肠的铁路职工,谈起我们去八特村的事情。他告诉我们,在磁山的下一站下车到该村更近。他也在那里下车。我们随他一起下车后,还一起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公路边。没有多远,就是磁山的一街、二街。

 

 

 

 

 

  磁山二街的一个老乡很热心,也很自豪。他在告诉我们去八特村的路以后,还告诉我们,他们都居住了楼房。我们在村中转了一下,街心的公园建设已经到了尾声,很是漂亮的。沿着公路出了村子,便看到了八特村的一家工厂的牌子。

  大约三里地左右,我们看到了北八特村的牌楼。刚一进村,遇到一位村民,我们询问村委会地址;刚刚问完,一部黑色小轿车从村里开出来,停到我们跟前,问有什么事。我们简单地说了情况,他告知村委会有人。他驾车走后,这个村民告诉我们,他是村支部副书记。我们到了村委会大院,正准备进办公室问情况,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主动问情况。在我们介绍后,他说,北八特村的姓张的人较少,南八特村姓张的人多,且有一个名叫张宪云的老先生正在编辑这方面的资料,平时也在报纸上发表一行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们问他贵姓,他姓李。

   我们从北八特往南八特走,边走边打听张宪云的家。正巧有两位购物的妇女,热心地为我们带路,直接带到张宪云先生的家门口。我们进到张先生家里,看到张先生的桌子上有许多资料,并铺着纸张,不用说,是在写东西。我们说明来意,并把《儒山村张姓家谱》一书递与张先生。张先生很是高兴,便打开了话匣子,介绍了情况。

 

 

 

   他首先介绍了八特村的概况,其中有“七李八张三韩二沈”的姓氏情况,又进一步谈到张姓的情况。张先生和我们寻访的张姓,不是一支。但是,张先生在做全村姓氏研究考证工作,已经把我们寻访的张姓一支的资料搜集来了。特别说到,当年这支张姓也有祠堂,在文革中毁掉了,只保存下了三米见方的家谱轴子。

 

 

   他又告诉我们,张先生曾经到骈山造访,离儒山村很近了。拟到儒山村访问,碰到该村的一位女婿,煞是热情,告诉他去了也不好查找,待他弄清了再告张先生。可是,这一等就是五年了,也没用得到回音。我们来了,也是恰到好处。他让我们看了要寻访的张姓的资料。并拍照。还拿出《峰峰民俗.八特卷》一书送我们。家谱资料显示,和儒山村张姓家谱记载一致。堂兄弟德旺、德兴、从政三人分别到八特村、薛村、儒山村定居。

   在张先生的引导下,我们寻访了两户同宗的人员,一户是二十一代的张世有,另一户是二十二代的张泽根。我们分别合影留念。

 

 

 

 

 

   完成了八特村的访问,已经是中午时分。我们在南八特村广场,吃了我们带的干粮。之后,乘坐2路车换乘7路车到了大社村,打了一辆摩的去薛村。

 

 

   薛村村委会传达室的韩姓的一位老者接待了我们。他热情地找到一位张姓人员。这位张姓人员名叫张金玉。他和我们聊的过程中,也和我们史料记载一致。他们都听老人们说过,从洪洞县大槐树下来的堂兄弟三人分别在薛村、八特村和儒山村。但是,村里没有祠堂,也没有听说有家谱。不过,他的侄子识字,有文化,正在编家谱。我们通过张金玉找到了其侄张怀林。

  张怀林告诉我们,他是受爷爷之命,续编家谱。但是和从洪洞县来的始祖接续不上。目前为止,有一张家谱图表。他让我们看过,也同意了拍照。我们把《武安儒山村张姓家谱》一书留于他一册。

 

 

 

  从薛村出来,已经不早。我们徒步回到大社村。乘坐去武安的汽车,返程。下车后在走向火车站的路上,遇到正在开公交车的堂弟。他匆忙下车,说了几句话,告别。我们从武安乘坐火车回到邯郸,已经是晚八点半左右。

  这一天,奔波了十几个小时。虽然有点劳累,但是心中甚是欣慰。一是一路顺利,处处遇到热心人,不费周折;二是结果比较满意,虽然薛村没有能够从始祖排下来的家谱,但是,从一代代的相传中,也都和儒山村、八特村的记载相同,且在续编。

  此次八特村、薛村之行,感到很有意义。从始祖至今已经二十五代了,尚无三村横向联系的文字记载。这次寻访,不仅印证了儒山村的家谱关于始祖堂兄弟三人记载的准确性,为另外两个村提供了佐证,而且开辟了三个始祖后代横向联系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