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眉峰怎么画一字眉:(2122)民和回族自治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9:09

民和回族自治县

 

   民和县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是海东地区下辖县,有“青海门户”之称。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青海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县境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面积1780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川口镇,距海东地区行署驻地85公里。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

目录

 

概述

  青海省海东地区辖县,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公里。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面积1780平方公里。 辖4镇、25乡。古为羌地,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置允吾县,魏晋设白土县,北魏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宋为河湟吐蕃?厮?地方政权辖地,元隶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辖于碾伯所,1930年由乐都县析置民和县。1949年设民和县属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地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 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 

自然地理  县境内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形复杂。湟水、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和南部,形成湟水、黄河两大谷地。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民和地处北温带,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历史沿革

  民和地区在夏、商、周三代时属《禹贡》雍州地,为西北羌戎繁衍生息地之一。当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当时民和属陇西郡管辖的西北塞外地。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今民和县下川口设置允吾县,隶金城郡(治甘肃兰州)。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在今民和古鄯建龙耆城。安帝时(107-125年),在今民和中川设白土县,隶金城郡。西晋永宁时(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在今民和设置晋兴郡(治今民和县川口镇史纳一带),辖晋兴、左南二县。晋兴郡、县同治,左南(治今甘肃永靖县境)在黄河以北青海东南地区。北魏又在民和古鄯设立·,隶西平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北金城县为龙支县。北周将龙支县政隶枹罕郡(治河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北魏西都县为湟水县,今民和北西部分地区为其辖地,龙支县仍属枹罕郡。唐初,今民和地区仍属于龙支、湟水、米川三县,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为吐蕃地。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又归复唐王朝。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今民和地区又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崇宁二年(1303年),宋朝又收复河湟地区,今民和先后属湟、乐二州。元代民和属西宁州地。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在民和古鄯(今古鄯乡政府所在地)设古鄯千户所,其辖地为今民和全境和化隆县部分地区。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古鄯设驿站,后称古鄯驿,为西宁卫七驿站之一。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茶马交易中,民和为孳养官马场所。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将古鄯千户所操守官升格为守备,并设立巴暖三川营,统兵1040名,今民和为西宁卫控扼要地。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改碾伯千户所为碾伯县(今乐都),今民和为其辖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民和亦属之。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从乐都、循化两县析置民和县,取“政通人和”之意。1949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民和县,并于当月成立了民和县人民政府。1978年民和划属海东地区。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

社会经济

  民和县农业以小麦、豌豆、油菜种植为主,是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各乡(镇)均通车通邮。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其中七里寺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行政区划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隶属于海东地区。全县设22个乡镇,其中有8个镇(川口、古鄯、马营、官亭、峡门、李二堡、满坪、巴州)、14个乡(马场垣、北山、核桃庄、隆治、总堡、大庄、转导、甘沟、新民、松树、西沟、前河、中川、杏儿),辖318个行政村,1849个农业合作社。

历史人物

马文善

  回族,逝世于1996年,共产党员,黄埔军校五期学员,原为国民党十八军少校参谋,抗日英雄,1946年十八军整编为第十一师,成为第十一师187旅旅长,1946年年底在陕西起义,起义成功。新中国成立,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甘肃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逝世于青海民和。

朵尔只失结

  生年不祥,卒于1392年,蒙古人,为元朝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顺明朝,世居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朵尔只失结因招抚各族和征战有功,明朝先后授予指挥佥事、宣武将军、宣威将军、甘州前卫指挥使等职。共立大功13次,以骁勇为明廷所倚重。

李英

  字士杰,生于1382年,卒于1442年,土官李南哥之子,世居川口。永乐六年(1408年)袭职。先后擢升为陕西都指挥佥事、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食禄1100石,被赐予“金书铁券”。子孙袭职。

冶祥

  明成化八年(1472年)袭所镇抚职,是年更姓“也”为“冶”,为第五代冶土司。冶氏世居今民和县米拉沟冶家堡。冶祥1490年升为百户职,1500年升为副千户。1511年因征战有功,擢升千户。后因功升授西宁卫指挥佥事。

李玑

  字贞德,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进士,为青海第一得此功名者。初授中书舍人,三年后任尚宝司丞,为皇帝近侍。弘治初年,其辞官返里。适逢巴州、川口一带大旱,他不辞辛劳,徒步勘查水源,并率领家众挖掘渠道。逾两月完工的长15公里的渠道名为札都渠,为民和水利史上第一条大灌渠,该渠部分灌渠至今依然使用,人民受惠已有500多年。

祁秉忠

  生年不祥,卒于1622年,是朵尔只失结之后人,为第十代祁土司。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西宁指挥同知。1505年因功升甘州红水游击,旋任西宁镇海游击,再转为甘肃参将。1616年,改授永昌参将。万历末年迁任凉州副总兵,继擢为甘肃总兵官,并以功加太子少保。天启二年(1622年),与清作战失利,战死沙场,明廷为彰其功,追赠为少保、左都督。

马登云

  生于1906年,卒于1944年,少时聪慧好学,学业有成。后投笔从戎,先后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陆军步校校官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上校团长。1938年至1943年,受命多次与日作战,指挥有方、作战英勇。在长沙中日第三次大决战中中弹受伤,仍坐于担架上指挥战斗,获得胜利,受到军政部传令嘉奖,军部记大功一次。次年8月,马率部驰援友军,不幸于湖南白河渡壮烈殉国,时年38岁。他是为抗日战争献身的唯一一名民和籍校级军官。

名胜古迹

  允吾古城遗址:位于县城以东马场垣乡下川口村西北,靠近湟水高出水面40多米的台地上。该古城遗址为汉金城郡治允吾县古城遗址,现残存的东、西墙南半部和整个南城墙遗迹尚清晰可辨。   古鄯古城遗址:在县境中部古鄯镇,东汉和帝时所筑,龙耆城遗址已不存,现存城垣为明代维修。   廉川城堡遗址:在川口镇西北史纳村,为后梁河西鲜卑大都统秃发乌孤所筑。现存城墙及城堡墩台,城堡背靠阿拉古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口及浩门河,凭险据要。   白土城遗址:在县境南部中川乡清泉一村,俗称黑城或丹阳城。该城居中川台地最高处,背山面河,东西南北来往之冲,形势开阔险要。传说杨家将当年据此,夤夜筑城,故名黑城。又因城北依凤凰山,凤凰山为红土山,居中川北,两翼向东西延展,呈丹凤朝阳之势,故此城又名丹阳城。   喇家遗址:官亭镇南部喇家村黄河北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村落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反映了4000年前喇家村落的生活水平和较高的社会等级,揭示出   

民和县川垣新区

前所未有的史前灾难遗迹,被列为2000年中国十大文物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发掘的“黄河磬王”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大的磬。   七里寺药水泉:位于县境中部古鄯镇西南七里寺峡口,流量50吨/日,经国家矿泉水权威机构鉴定,该水为含锶、偏硅酸及碳酸的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内含4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肠胃、心血管、皮肤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该泉水历史悠久,老百姓敬为神水,慕名前来饮用者络绎不绝。药水泉周围峰峦叠嶂、树木葱笼、奇势突兀、空气清新,身临其境,使人心旷神怡,实为避暑度假旅游疗养之胜地。每年农历“六月六”,是七里寺传统的“花儿”盛会。盛会之时,游人如潮,各族歌手踏歌而来,“花儿”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娘娘天池:位于柴沟乡李家山顶,海拔2500米。天池长400余米,宽50米左右,呈椭圆形。池水清澈碧蓝,深不可测。池北高处有娘娘庙,建于明末,后遭乱被焚。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此处青草茵茵,山清水秀。游人至此,别有情趣。   东沟飞瀑: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小积山北坡峡谷处。峡中林木茂密,悬崖屹立,十分壮观。谷口右壁“马头崖”扬首伸颈,势若腾飞;左峰“鹦鹉嘴”拨地而起,云雾缭绕。瀑布高达84米,声似雷霆,壮若崩雪。每当盛夏,游人纷至。   允吾梨花:县城以东马场垣乡下川口地区,为汉金城郡治允吾县所在地。此处土地肥美,气候温暖,盛产瓜、杏、桃、梨、苹果。“允吾梨花”为民和一景。每年谷雨前后,满川梨花、果花、桃花盛开,花树丛叠,如云锦铺天盖地,艳阳映照之下,洁白如云,红艳似锦,是游人赏景休闲之佳处。每年谷雨时节,在此举行“桃花会”,将赏花观景活动推向高潮。   黄河古渡:位于县境南部官亭镇,古称“临津关”,是连接甘、青两省的要津之一。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曾从这一带进入青海。过去要到对岸需靠皮筏划渡,解放后,靠一条长约15米、宽约10米的大船摆渡,可载百人及卡车,现已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一座。古渡口遗址仍在。   野花山:又名野狐山,位于县境西南西沟乡,这是一座宝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约有十万亩的原始森林,山中生长有百余种乔木、灌木,有党参、天麻、当归等多种名贵中草药,有梅花鹿、野羊、狐狸等十多种野生动物,有马鸡、石鸡、血雀、百灵等多种珍贵飞禽。山中有喇嘛寺—宏善寺,寺内现存有清康熙皇帝御笔“慈云殿”匾额。此外,野花山有天井峡、照壁峰、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气候环境

  年均气温7. 9℃8.1℃, 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主要矿藏有石膏、白云岩。工业以建材、冶炼、采矿、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农业以小 麦、碗豆、油菜种植为主,副食品以生猪、牛、羊肉、禽蛋为多。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各乡(镇)均通车通邮。有中学35所,其中民族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有县乡卫生机构34个。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还有七里寺药水泉、东沟瀑布、三川杏雨、允吾梨花、娘娘天池、黄河古渡、野花宝山等自然景观。其中七里药泉是闻名遐迩的疗养与旅游胜地。1992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参考资料
  • 1

    http://www.northedu.com.cn/minzu/show.jsp?informationid=200809281030173777&classid=200809281030168759  

    http://www.northedu.com.cn/minzu/show.jsp?informationid=200809281030173777&classid=200809281030168759

开放分类:
青海少数民族行政区划区域地理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