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素材免费下载:儿科疾病偏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7:45

1小儿营养不良偏方.2小儿腹泻偏方.3. 小儿厌食症偏方.4小儿遗尿偏方.5.小儿惊厥偏方. 6.小儿麻痹症偏方.7.水

痘.8麻疹.9 腹泻.10遗尿.11伤食.12.厌食.13.百日咳.14.小儿高热 15小儿夜啼 16.小儿肾炎17.小儿流涎

1.小儿营养不良偏方

  1. 淮山药30克,鸡内金12克。均炒至微黄,研细末。加入适量面粉、芝麻、红糖,烙成烧饼,每个含药粉2-3克,每次吃1个,每日2-3次。
  2. 山药、麦芽、茯苓、莲子肉、槟榔各15克,山楂20克,鸡内金3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5克,加鸡蛋1个搅匀、蒸熟,再加适量白糖,每日服1-2次。
  3. 山楂、神曲、蝉蜕、鸡蛋壳各12克,槟榔、炒谷芽各15克。共研细粉,每次0.6-1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4. 山楂、神曲、槟榔、鸡内金、山药、白术、使君子仁、凤凰衣各20克。共研细粉,过筛,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5. 鸡内金、生谷芽、焦麦芽、五谷虫、蟑螂各30克,胡黄连12克,生黄芪25克。基研细末,每晚服3-6克,红糖水送下。
  6.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6克,淮山药、炒扁豆、炒麦芽各10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大枣10枚。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剂煎1次,每次服50毫升,早、中、晚饭后2小时服。
  7. 黄芪、党参、沙参、白术、麦芽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砂仁、厚朴花、青皮、陈皮各5克。加适量水浓煎,服时可放少许白糖。3岁以内小儿每日服5-15毫升。

2.小儿腹泻偏方

  1. 扁豆衣、扁豆花、炒麦芽、炒谷芽、神曲、炒党参各9克,钩藤(后下)、茯苓各6克,炒白术、陈皮各5克,木香2克。加水小火煎煮,每日1剂,2次分服,每次服60-80毫升
  2. 苹果1个(青绿欠熟者为宜)。洗净后放碗中隔水蒸至烂熟,去皮,饮其自然汁,并食果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1个。
  3.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共研细末混匀,以150毫升水调成浆,加少许红糖,隔水蒸20分钟。每日4次,每次15毫升,1剂3天服完,一般1-2剂见效。
  4. 枯矾、黄丹各等份。研细混匀,每次取6克,用鲜姜、葱白适量捣如泥,入药粉调成膏,敷于患儿脐部,外用净纸盖上,加绷带固定,以干为度,至愈为止。
  5. 车前子3克,丁香1克,肉桂2克。研细粉和匀,每次取药粉2克,置于脐中,然后用净纸敷上,胶布固定。一般2-3次即愈。
  6. 丁香15克,车前子10克,胡桂、肉桂、荜拨各2.5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克敷于脐中,外敷于伤湿止痛膏,每天换药1次。
  7. 芹菜500克。洗净切碎,煎浓汁,加红糖调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

3.小儿厌食症偏方

  1.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陈皮、炙甘草各4.8克,莲子肉、苡仁、砂仁、桔梗各2.4克。共研细粉,每1岁服1-2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2. 苍术、陈皮、鸡内金保各等份。共研细粉,2岁以下每次1克,3-5岁每次1.5克,日服3次。服时加适量蜂蜜调和,温开水冲服,半个月为一疗程,一般可服2-4个疗程。
  3. 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5克,槟榔9克,陈皮、木香各6克,炙甘草4.5克。此方为3-6岁剂量,可根据年龄增减。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2次分服。3-5剂后食欲增进。
  4.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细末,加淀粉2-3克,用白开水调为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上,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若不愈,间隔2周,再行下个疗程。
  5.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藿香、生三仙各5克,生姜3克,炙草1克,大枣5枚。每日1剂,煎2次和匀,日服3次,饭前1小时左右服。
  6. 山药、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芝麻、白糖各5克。上药各炒,然后研末和匀,加适量面粉做成饼,烙熟后分次食下,每日1-2剂。
  7. 白术、山楂、麦芽、谷芽、神曲、枳实、陈皮、苍术、石斛、黄芪各6克。加水浸泡20分钟,煎15分钟后取药液,余渣再煎20分钟。去渣,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2次分服。
  8. 淮山药、薏苡仁各250克,芡实200克,大米600克。前3味先后下锅,微火炒成淡黄色;大米淘洗后晒干,微火炒黄,与前3味混合研细过筛即成。早晚各1次,每次1汤匙,用开水冲成糊状服食,同时可加入加入少许糖、盐或芝麻油。
  9. 焦山楂、谷芽、麦芽各45克,鸡内金、枳壳各30克,生甘草15克。浓煎成200毫升,加糖80克,制成糖浆。1-12个月每次5-10毫升,1-2岁每次10-15毫升,2-3岁每次15-20毫升,3岁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10. 龟板(醋炙)、鳖甲(醋炙)、穿山甲(炒)、鸡内金、槟榔、使君子各10克,共研为粉末。取一鸡蛋,打一小孔,将蛋清、蛋黄倒入碗中,加入药末6克,搅匀,再装入蛋壳内,用面粉封口,煨熟。每天吃一个,一般服5-7个药蛋即愈。
  11. 山楂片20克,鸡内金2个,大枣10枚,白糖少许。先将山楂片、大枣烤焦呈黑黄色,再与鸡内金、白糖入水同煎。温服,每日2-3次,连服3天。
  12. 山楂(去核)、山药、白糖各适量。将山楂、山药洗净蒸熟,待凉后加入白糖,搅烂,压成薄饼,代饭吃。每日数次。此方对小儿脾虚久泻、食而腹胀、不思饮食有效。

4.小儿遗尿偏方

  1. 生姜30克,补骨脂12克,炮附子6克。将生姜捣成泥,2味药共研细末,合为膏状,取适量药膏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一般3-6次即愈。
  2. 桑螵硝7个,葱白7根。共捣成泥,敷于石门、关元、中极穴,固定3天,连用2-3次可愈。
  3. 补骨脂(盐炒)、益智仁(盐炒)各60克。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日晨起用米汤泡服1包,顿服。
  4. 白胡椒10粒,益智仁、银杏各15克,山药、薏苡仁各9克,肉桂1克,猪膀胱1个。将前6味研末,装入猪膀胱内,加水煮熟。分3次饮汤,并食猪膀胱。每日1剂。
  5. 党参15克,山药、茯苓各10克,益智仁8克,升麻、辛夷各6克,川椒、炙甘草各3克。温水浸泡15分钟,小火煎15分钟,不宜久煎。每剂煎2次,每晚服1剂。此方适用于7-15岁儿童。
  6. 黑大豆150克,熟地20克,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黄芪、芡实各18克,桑螵蛸、陈皮各12克,五味子4克。除黑豆外,余药煎2遍,所得药液与豆共煎,豆熟即成,每次嚼服黑豆100粒,每日3次。
  7. 蟋蟀1-2对。焙干,研细粉。每晚服1次,用黄酒与水各等量冲服,连服3-5次。
  8. 金樱子、牡蛎、桑螵蛸、炒杜仲各9克,黄芪12克,升麻6克。水煎服。主治体弱儿童遗尿。
  9. 麻黄3克,白芍、枳壳各9克,牡蛎、桑螵蛸各12克,龙骨15克,五味子1.5克。水煎服。
  10. 猪膀胱1个,益智仁、桑螵蛸各15克。猪膀胱洗净,放入药,稍加盐,煮熟后连汤一次顿服,每周2-3次。
  11. 公鸡肠1具,面粉250克,油、盐各少许。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用面杖压碎,与面粉拌匀,加适量水和成面团,可稍加油盐调味,如常法烙成小饼。1次或分次食用。
  12. 韭菜籽、白面粉各适量。将韭菜籽研成细粉,和入白面,加少许制成饼,蒸熟服用。
  13. 饴糖2匙,桂枝15克,白芍、甘草各10克。先将后3味药煎汤,去渣后冲入饴糖。每日1剂,2次分服。
  14. 猪膀胱1个,槐花、车前子各25克。加水共煮至膀胱烂熟,去药渣,食膀胱、饮汤。
  15. 芡实20克,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各1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16. 党参、山药、扁豆、芡实各15克,瘦猪肉50克。共煎,肉烂熟后去药渣,食肉饮汤,每日1剂。
  17. 山药、桑螵蛸各等份。共研末,每日2次,每次5克,开水冲服。
  18. 益智仁12克,白术10克,黑小豆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9. 金樱子30克,白米适量。共煮粥,温服。每日1-2次。

5.小儿惊厥偏方

  1. 龙胆草、柴胡、栀子、钩藤、茯神各5克,麦冬6克,木通、生甘草各1.5克,薄荷3克,黄连2克。清水浸泡30分钟,煎2次,药液混合,分4次温服。每日1剂。此方为4岁以上儿童剂量。
  2. 鲜地龙(色黑肥大者为佳)50条,郁金30克,半夏12克,生大黄10克。将地龙洗净,用纱布包裹,放锅内煮1小时,然后加入郁金、半夏煎煮20分钟,最后放入大黄煮5分钟。滤渣取液,每早空腹1次服完。连用10-20天。幼儿用量酌减。
  3. 白附子3克,半夏20克,胆南星10克。共研细末,用糯米粉煮粥调和为丸,每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丸,每天2次。
  4. 胆南星15克,川贝母、海浮石各3克,木通、竹茹、陈皮、石菖蒲、白芥子、沙参、甘草各2克。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2次药液对匀,每日1剂,3次分服。
  5. 郁金、黄芩、栀子、黄连、寒水石、玳瑁各30克,琥珀、朱砂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过筛为散。1-5岁每次服0.6-1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6. 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钩藤、玄参、淡竹叶、石斛、竹茹、莲子心各10克,龙胆草1.5克,生石膏粉15克,鲜苇根30克。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2次药液混匀,代茶频饮。

6.小儿麻痹症偏方

  1. 钩藤、忍冬藤各9克,全蝎、牛膝、葛根、嫩桑枝、甘草各6克,秦艽、羌活、天麻、天竺黄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2次分服。
  2. 紫苑、麦冬6克,黄芪15克,党参9克、当归身各9克,白芍、五味子、甘草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1剂,2次分服。
  3. 鹅不食草60克,白酒500毫升。将鹅不食草放入酒中,密封浸泡3小时即可应用。用时以药酒搽患部20-30分钟,每日3-5次。
  4. 荆芥、防风、乳香、没药、透骨草各9克,蒜把子1把。水煎,烫洗患肢,每日1次。烫洗后要盖被子出汗,避风。
  5. 桐油500毫升,当归30克,生地30克,白芷15克,乌头9克,黄丹90克,鹅不食草干粉60克,肉桂15克,血竭15克,三七9克。先把当归、生地、乌头用桐油煎至滴水成珠。去渣,再加黄丹,熬成膏药,稍冷后加入鹅不食草干粉、肉桂、血竭、三七,搅匀摊成膏药,上肢贴肩骨禺、天宗;下肢贴环跳。每贴用半个月。
  6. 补骨脂、菟丝子、首乌、牛膝各10克,人参3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此方适用于后遗症期。
  7. 锁阳、淫羊藿各10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适用于后遗症期

 

7 水痘

1. 芫荽汤)  

 来源《岭南草药志》

 原料 鲜芫荽150克 鲜胡萝卜200克 风栗(干板栗)150克鲜

 制法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5天。

 功效透发痘疹。适用于小儿水痘。 

2.- 绿豆汤)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绿豆10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

 用法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

 功效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水痘。

 宜忌 热退后即停服。

3.薏苡仁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薏苡仁30克 粳米60克

 制法将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

 用法每日2次,作主食吃。

 功效利湿,清热。可作为水痘患儿的辅助治疗。

 4.竹笋鲫鱼汤)  

 来源.民间方.原料;鲜竹笋 鲫鱼各适量

 制法将鲜竹笋洗净切片,鲫鱼去鳞及内脏,同煮汤食。

 用法每日3次,随量食。

 功效益气,清热。适用于水痘初起、小儿麻疹、风疹等。

 5.甘草三豆饮)  

 来源民间方原料绿豆10克 赤小豆10克 黑豆10克 生甘草3克

 制法先把三豆洗净,浸泡1小时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炖,煮至熟透当作饮料。

 用法以上为1次量,每日2~3次,连用5~7天。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小儿水痘。

 宜忌   在治疗期间忌食鱼腥及辛辣食物。 

6.板蓝根银花糖浆)  

 来源经验方

 原料板蓝根100克 银花50克 甘草15克 冰糖适量

 制法 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用法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8 麻疹

 1 芦笋粥2肉末米粥3 荸荠酒酿4荸荠怪柳汤5 大米冬笋粥6鸽蛋大米粥 7 荸荠萝卜汁 8 红萝卜芫荽汤

 1.芦笋粥)  

 来源《粥谱》原料;芦笋(芦笋的嫩苗)30克 粳米50克

 制法;先煎芦笋,去渣,后入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空腹服用,每日2次。

 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小儿疹出不畅,症见发热,烦躁、喘咳、呕吐等。

 2.肉末米粥)  

 来源民间方原料;瘦狸肉末50克 粳米(或小米)50克

 制法; 将肉末与粳米(或小米)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分3次服。

 功效;适用于婴儿麻疹恢复期,为保证身体对热量、营养的需要。

 3荸荠酒酿)  

 来源《良方集要》原料;酒酿100克 鲜荸荠10个

 制法;将酒酿与荸荠(去皮,切片),加水少许,煮熟。

 用法;吃荸荠饮汤。每日分2次服。

 功效;清热,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小痘以及风热外感。

 4.荸荠怪柳汤)  

 来源;民间方原料;荸荠90克 柽柳叶15克(鲜枝叶30克)

 制法;将荸荠、柽柳叶一同水煎。

 用法;每日分2次饮服。

 功效;温中益气,消风毒。适用于麻疹透发不快。

 5. 大米冬笋粥)  

 来源;《寿世新编》原料;冬笋50克 粳米50克

 制法;将冬笋洗净切片,与粳米同煮为稀粥。

 用法;空腹服。每日服2次。

 功效;宣散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疹出不畅。

 6.鸽蛋大米粥)  

 来源民间方原料;鸽蛋2枚 粳米50克

 制法;先将粳米煮粥,将熟时,入鸽蛋,调匀,煮成稀粥。

 用法;空腹服,每日2次,连服5天。

 功效;预防麻疹。

 7.荸荠萝卜汁)  

 来源经验方原料;鲜荸荠10个 鲜萝卜汁50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鲜荸荠削皮与鲜萝卜汁一同煮开,加白糖适量。

 用法;空腹温热服。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消炎。适用于疹后伤阴咳嗽者。

 8红萝卜芫荽汤)  

 来源经验方原料;红萝卜 芫荽(香菜)各适量

 制法;将红萝卜、芫荽同煎汤。

 用法;每日2次,适量饮服。

 功效;清热透疹。适用于麻疹。

9. 腹泻

胡椒糖2芡实糕 3扁豆粥4豆蔻饼5大枣木香汤6 茯苓大枣粥 7 芡实山药糊 8糯米固肠汤

1胡椒糖)  

 来源《江西医药》原料;白胡椒2克 葡萄糖粉18克

 制法;把白胡椒先放入捣筒内捣碎,继续捣成极细粉末,同葡萄糖粉一并拌和均匀即可。

 用法;1岁以下小儿每次0.3~0.5克,3岁以下0.5~1.5克,一般不超过2克,每日3次,连服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宜忌    患小儿肠炎、菌痢者,不宜选用 

 2.芡实糕)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原料;鲜芡实1000克 大米粉250克 白糖适量

 制法;选用九、十月份新鲜芡实,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后,去壳晾干,研粉,同大米粉、白糖一起加水拌和均匀,揉成面团,然后如常法做成芡实糕,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当点心,温热食用2~3块,连用5~7天。

 功效;补脾,益肾,固涩。适用于小儿慢性脾虚腹泻、肾虚遗尿。

 宜忌    感冒发热期间暂停用。

 3.扁豆粥)  

来源《食鉴本草》原料;白扁豆15克 人参5~10克 粳米50克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渗汁对入调匀即可。

 用法 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益精补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

 3.扁豆粥)  

 来源《食鉴本草》原料;白扁豆15克 人参5~10克 粳米50克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渗汁对入调匀即可。

 用法;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益精补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

 4 豆蔻饼)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肉豆蔻30克 面粉100克 生姜120克红糖100克

 制法;先把肉豆蔻去壳,然后研为极细粉末,生姜洗净后刮去外皮,捣烂后加入冷开水约250克,然后绞取生姜汁;将面粉同肉豆蔻粉末以及红糖,一同用生姜水和匀后,如常法做成小饼约30块,然后放入平底锅内,烙熟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嚼食1~2小块,直至痊愈。

 功效;温中,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或受凉后所致的水泻。

 宜忌    对小儿热痢和湿热泻不宜选用。 

 5.大枣木香汤)  

 来源经验方原料;大枣20枚 木香6克

 制法;大枣去核文火先煮1小时,后入木香再煮片刻,去渣温服。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嚼食1~2小块,直至痊愈。

 功效每日2次,温服。

 宜忌    健脾和胃,燥湿止泻

 6. 茯苓大枣粥)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茯苓粉30克 粳米60克 大枣1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

 用法; 服时加白糖适量,每日2~3次。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

 宜忌    腹胀及小便多者,不宜用。

 7.芡实山药糊)  

 来源《本草新编》原料;芡实500克 山药500克 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

 制法;先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为细粉,与糯米粉及白糖一并拌和均匀,备用。用时取混合粉适量,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芡实山药糊。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空腹食用,每次用混合粉50~100克,连用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虚久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薄、体虚羸弱者。

 宜忌    患小儿急性肠炎、菌痢腹泻者忌用。

 8.糯米固肠汤)  

 来源《本草纲目原料;糯米30克 山药15克 胡椒末 白糖适量

 制法;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

 用法;食用时,加白糖适量调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小儿脾胃虚寒泄泻。

10. 遗尿

  鸡肠粉 2 韭菜根汁3 水陆二味粥4 猪小肚炖白果5 小儿缩尿糖浆

 1. 鸡肠粉)  

 来源民间方原料;公鸡肠1副

制法;将公鸡肠剖开洗净,放在文火上焙干研成细末即可。

 用法;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克,1日2次,连服7~10天。

 功效;温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2 韭菜根汁)  

 来源民间方原料;韭菜根25克

 制法;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温服。

 用法; 日2次,连服10天。

 功效;健胃提神,温中行气。壮阳。适用于小儿遗尿。

 3.水陆二味粥)  

 来源民间方原料;芡实米50克 金樱子20克

 制法;先将金樱子煮汁100克,加入芡实米煮粥,放白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温服。

 功效;固肾缩尿,益肾固精健脾。适用于小儿肾虚遗尿;亦可用于成人遗精、老人小便失禁。

 4.猪小肚炖白果)  

 来源民间方原料;白果15~30克 猪小肚1只

 制法;先将猪小肚切开清洗干净,把白果放入猪小肚内,放入锅中,如常炖熟即可;也可煨熟吃。

 用法;每日吃1次,连吃3天。

 功效;固肾气,止遗尿。适用于小儿遗尿。

 宜忌     白果有小毒,每次不宜吃得过多。

 5.小儿缩尿糖浆)  

 来源经验方原料;桑螵蛸10个 山萸肉 益智仁 菟丝子覆盆子各15克 红糖100克

 制法;每服10克,每日3次。

 用法;每日吃1次,连吃3天。

 功效;补肾涩精缩尿。适用于小儿遗尿;对成人遗精也有效。

 宜忌    肝热型遗尿禁用。

11. 伤食

  1 橘饼茶2莱菔汁3 槟榔饮 4 消食饼 5  蜜饯萝卜6 山楂麦芽饮 7 海蜇煮荸荠

 .1.橘饼茶)  

 来源经验广集》原料;橘饼1~2个

 制法;把橘饼1个,切成薄片,放入茶壶内,用刚烧沸的开水冲泡,盖上茶壶盖,泡10~15分钟即可。

 用法; 每日用橘饼1个,可作数次当茶饮用,喝茶吃饼连用2~3。

 功效;宽中,下气,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伤食或多吃生冷瓜果后泄泻不止。

 2.莱菔汁)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原料;新鲜白萝卜1000~1500克

 制法;将新鲜白萝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搅烂,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约50~100克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冷饮50~100克。

 功效;消食积,除腹胀,化痰热,止咳嗽。适用于小儿伤食腹胀小儿痢疾、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3.槟榔饮)  

 来源经验方原料;槟榔5~10克 萝卜子5~10克 鲜橘皮10~15克白糖适量

 制法;把槟榔打碎;把萝卜子放小锅内炒香,然后捣碎;取新鲜橘皮(约1个整橘皮),煎成细丝状;然后将上3味一同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煮5~7分钟后,去渣留汁,最后加入白糖适量,当作饮料服用。

 用法;以上为1日量,可以作2~3次,温热饮用。

 功效;适用于体壮儿童,只宜饮用1~2天,不可多饮久服;体弱儿童者伤食,用量宜减半。

 4.消食饼)  

 来源经验方原料;炒山楂120克 炒白术120克 神曲60克 米粉250克

 制法;把山楂、白术和神曲一并研为细末,与米粉和匀,然后加入清水适量,如同和面,搓揉成团,分成蛋黄大小的团块,

    压成饼状,把饼放入蒸笼内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嚼服或用开水泡服2~3块,至症状消失。

 功效;适用于体壮儿童,只宜饮用1~2天,不可多饮久服;体弱儿童者伤食,用量宜减半。

 宜忌    开胃口,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消化不良,食积伤脾嗳酸腐气或伤食泄。

 5.蜜饯萝卜)  

 来源《普济方》原料;白萝卜500~1000克 蜂蜜150~200克

 制法;将白萝卜洗净后,切成条状或丁状;在铝锅内加入清水,烧开后,把萝卜放入再烧,至煮沸后即可把萝卜捞出,把水淋干,晾晒半日,再把它放入铝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烧煮,边煮边调拌,调匀后,取出萝卜晾凉即可。

 用法;于饭后嚼食30~50克。

 功效;宽中行气,消食化痰。适用于小儿饮食不消、腹胀嗳腐。

 6.山楂麦芽饮)  

 来源民间方原料;炒山楂10~15克 炒麦芽10~15克 红糖适量

 制法;把山楂、麦芽及红糖一同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煎汤,煎沸5~7分钟后,去渣取汁。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当饮料温热服。

 功效;去积滞,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

 7.海蜇煮荸荠)  

 来源《王圣俞手集》原料;荸荠250克 海蜇100克

 制法;选择个大、肥嫩的鲜荸荠洗净后,去掉小芽及基根;把海蜇漂洗后,同荸荠一并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待荸荠煮熟后,去掉海蜇,取出荸荠。

 用法; 每日2~3次,每次温热嚼食荸荠3~5个,连用2~3天。

 功效;去消积,化痰。适用于小儿积滞。

 宜忌     体弱小儿,1次不可服食过多。

12.. 厌食

 1 砂仁粥2锅焦饼 3 香砂糖4 麦芽糕5 香砂藕粉糊

 1. 砂仁粥)  

 来源《养生随笔》原料;砂仁2~3克 大米50~75克

 制法;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 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宜忌    砂仁放入粥内后,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掉。

 2.锅焦饼)  

 来源《周益生家宝方》原料;锅焦150克 神曲12克 砂仁6克 山楂肉12克莲子肉12克鸡内金3克 大米粉250克白砂糖100克

 制法;将锅焦放入锅内炒黄,然后把锅焦、神曲、山楂肉、砂仁、莲子肉、鸡内金一同放入碾槽内,共研为细粉,与大米粉及白砂糖拌和均匀,加水适量,揉成面团,如常法做成小饼,放入锅内,烙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当作糕饼嚼食2~3块,连用3~5天。

 功效;补脾,健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消化力弱、饮食不香、大便稀薄等。

 宜忌    宜随用随作,时间过久或变质后勿食

 3.- 香砂糖)  

 来源《本经逢原》原料;香橼10~15克 砂仁5~10克 白砂糖200~300克

 制法;把香橼同砂仁一起放入碾槽内,研成细粉末;把白糖放入铝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慢慢煎熬至稠厚时,加入香橼、砂仁粉,一边搅拌调和均匀,一边继续以小火煎熬,熬到挑起糖成丝状时,离火趁热倒入已涂过菜油的搪瓷盘中,稍冷后按压平整,再切成小糖块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2块,当糖果食用。

 功效开胃,健脾,行气。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等。

 宜忌     

 4.麦芽糕)  

 来源《本草纲目》原料;麦芽120克 橘皮30克 炒白术30克神曲60克米粉15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先把麦芽淘洗后晒干;再取新鲜橘皮,晒干后取30克;然后将麦芽、橘皮、炒白术、神曲一起放入碾槽内研为粉末,与白糖、米粉和匀,加入清水调和,如常法做成10~15块小糕饼,放入碗内,用蒸锅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随意食麦芽糕2~3块,连服5~7天。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不思饮食或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5.香砂藕粉糊)  

 来源经验方原料;砂仁2~3克 木香1~2克 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砂仁同木香一同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每次取1/5~1/3的药末,同藕粉及白糖一起放入碗内和匀,用刚煎沸的开水冲泡,搅拌成糊状即可。

 用法;每日1~2次,可当点心温热食用,连用2~3天。

 功效;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厌食,也可用于小儿伤食症。

 宜忌    宜趁热食用,不宜冷服,以免伤脾胃。 

13.百日咳

 1 柏叶蜜2白及糖3浙贝蛋4川贝蜜5 罗汉果茶6 百部蜜糖茶 7大蒜浸液 8 麻黄蒸梨 9 百部蜜糖茶

10 冰糖天烛子川贝杏仁饮 饴糖萝卜汁 

 1.柏叶蜜)  

 来源《中华儿科》原料;鲜侧柏叶500克 蜂蜜100克

 制法;每日取新鲜侧柏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约2000克,煎取1000克,去渣,然后加入蜂蜜100克,和匀即可。

 用法; 1岁以内每次10~15克,1~3岁15~30克,4岁以上30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宜忌    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勿用。

 2.白及糖)  

 来源山西医学杂志》原料;白及500~100克 冰糖适量

 制法;把白及晒干或烘干后,研成粉末状,把冰糖(约100~150克)研碎,临用时把白及末同冰糖末和匀后加入开水,调拌成白及冰糖糊服用。

 用法;1岁以内病人每日用白及粉2~3克,1岁以上3~10克

 功效;补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3. 浙贝蛋)  

 来源民间方原料;浙贝母2~3克 鸡蛋1个

 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每次1个,连用5~7天。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川贝蜜)  

 来源经验方原料;川贝母15克 灸麻黄5克 桑白皮6克葶苈子5克 蜂蜜适量

 制法;将川贝母、灸麻黄、桑白皮、葶苈子晒干或烘干后,一同放入碾槽内,碾成细末备用。每次按用量,

    用温热蜜糖水调匀即可。

用法;每日3次。1~3岁每次取川贝等药末2克,4~7岁每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5. 罗汉果茶)  

 来源福建民间方原料;罗汉果1只 柿饼3~5只

 制法;取罗汉果1只同柿饼3~5只,一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水当茶饮。

 用法;以上可作为1日量,每日当茶随意温热饮用,连用5只

 功效;清肺,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宜忌    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勿用。 

 6.百部蜜糖茶)  

 来源经验方原料; 百部10克蜂蜜2匙

 制法 将百部煎汤20克,加蜂蜜调味。

 用法 每天2次,顿服。

 功效 对百日咳有显著疗效。亦适用于新久寒热咳嗽者。

 宜忌    百部有小毒,故不宜久服

7.大蒜浸液)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 大蒜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克,澄清加白糖适量。

 用法 每服5~10克,每日2~3次。

 功效 对百日咳有显著疗效。亦适用于新久寒热咳嗽者。

 宜忌    抗菌消炎,驱虫健胃。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

 8.麻黄蒸梨)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原料; 麻黄3~5克 大梨1只

 制法;先把麻黄捣为粗末;将生梨洗净后,剖开,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子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后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服汁,连用3~5天。

 功效;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初期和痉咳期。也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9.百部蜜糖茶)  

 来源经验方原料;百部10克蜂蜜2匙

 制法; 将百部煎汤20克,加蜂蜜调味。

 用法;每天2次,顿服。

 功效;对百日咳有显著疗效。亦适用于新久寒热咳嗽者。

 宜忌    百部有小毒,故不宜久服 

 10.冰糖天烛子)  

 来源福建中草药》原料; 南天烛子10~15克 冰糖15克

 制法;南天烛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晒干后备用。每日取南天烛子10~15克,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汤,待煎沸5~7分钟后,加入冰糖15克,稍煎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2~3次当茶温热饮用。

 功效;敛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宜忌    小儿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选用。

 11.川贝杏仁饮)  

 来源《福建中草药》原料; 川贝6克杏仁3克 蜂蜜适量

 制法;将川贝、杏仁加水煎煮。

 用法;每天2~3次。食用时加蜂蜜调味。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百日咳初起。

 12.饴糖萝卜汁)  

 来源《本草汇言》原料;白萝卜汁30克饴糖20克

制法;将白萝卜汁、饴糖与适量沸水搅匀,即可食用。

 用法; 每日3次,顿服。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

14.. 鹅口疮

 1白鹅2银花3细辛4 附子5莲肉6生石膏 7芝麻油 8金针菜

 1.白鹅)  

 来源外治方原料;鹅1只或数只(以白鹅为佳)。

 制法;先用食物(加小鱼类等)进行佯装喂食(实际并不给它吃),以促使鹅的唾液分泌,然后立即将鹅逮住,倒置

(头低尾高),掰开鹅口,其鹅涎即从口中流出,用洁净碗装。

 用法;使用时,用一片洁净鹅毛(翅膀毛)或鸡毛,蘸鹅涎涂于患儿口腔内的发病部位。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疗效极佳。一般涂1次即愈。

 2.银花)  

 来源原料;黄连、银花、生甘草各5克。

 制法 水煎,去渣取汁,待温,随时拭口。

 3. 细辛)  

 来源外治方原料;细辛3克。

 制法;研细末,用温开水调为糊状,置肚脐内(以平肚脐为度),然后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后去掉。

 用法 一般用1次可愈,若不愈可再用1次。

 功效

 4.附子)  

 来源外治方原料;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用法

  功效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5. 莲肉)  

 来源外治方原料; 党参3—6克,莲肉10粒,冰糖30克。

 制法;莲肉用热水泡发后,与党参、冰糖一起,加水适量,置锅内隔水蒸熟,

 用法;分2—3次服食,每日1剂,连服3—6剂。

 6生石膏)  

 来源单验方原料;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

 制法;加水共煮2小时以上,然后放白糖适量,煮沸后,饮汤,

 用法;分3次服,每日1剂。

 7. 芝麻油)  

 来源外治方原料; 芝麻油十数滴。

 制法;冲化于10毫升的淡盐温开水中,

 用法; 每次取2—4滴入口中,每日10余次。

 8.金针菜)  

 来源单验方原料; 黄花菜(金针菜)50克,蜂蜜50克。

 制法; 先用黄花菜煎汤半怀,再加蜂蜜调匀,分3次服

 用法;每日1剂,连服4—6剂。

15.小儿高热

 1柴胡2蚯蚓3竹叶4地龙 5青蒿6黄泥 7千脚泥 8 燕子窝泥 9 雄鸡血10稻草灰生栀子柴胡注射液

 1.柴胡)  

来源外治方原料;柴胡、荆芥、紫苏、薄荷。

 制法;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用开水1000——1500毫升冲泡后,煎煮5分钟,或浸泡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身,药液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擦洗10—15分钟。洗毕保温休息。据报道,

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30例(包括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体温低于39℃者,1—3次痊愈;体温在39℃者,1—3次痊愈;

体温在39℃以上者,每3—5小时洗1次,1—4次后体温降至正常。

 用法; 每日1剂,连服4—6剂。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30例(包括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 

 2. 蚯蚓)  

 来源单验方原料;地龙(蚯蚓)5条,白糖适量。

 制法;地龙(蚯蚓)5条。洗净,放入洁净碗内,加白糖适量化水。

 用法分3次服,每日1剂。

 3.竹叶)  

 来源单验方原料;鲜竹叶45克(干品30克),生石膏60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

 制法;前两味,水煎2次,混合,用药汁煮米成粥,粥成后调入砂糖。

 用法;空腹分2—3次食用。

 4. 地龙)  

 来源外治方原料;地龙20—40条。去净泥土,放入洁净的碗内,上撒白糖适量。

 制法;地龙溶化后,加面粉适量,调为糊状。

 用法;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5青蒿)  

 来源外治方原料; 青蒿50克,生石膏50克,滑石粉30克,茶叶20克,燕子泥50克,冰片20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甘油和鸡蛋清适量调成浆糊状,敷肚脐。

 用法;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干则滴入甘油以保持湿度。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137例,痊愈95例,显效25例,无效17例。

 6. 黄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1米深黄泥50克,水缸脚下泥50克,燕子窝泥50克。

 制法;共捣烂,作饼5个。

 用法; 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头顶(百会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7.千脚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燕子窝泥(或千脚泥)适量,地龙(蚯蚓)3—5条,螺肉7个,雄黄5克。

 制法;共捣烂,加麻油适量,鸡蛋清2个,拌匀,做成饼2个。

 用法;分别敷前额与心窝部,热退去药。

 8燕子窝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燕子窝泥100—200克,活田螺7—9个,活地龙(蚯蚓)10—30条,香葱头10—30克,鸡蛋清1—3个。

 制法;共捣烂如泥,捏成饼状。

 用法放在皮纸或塑料薄膜上,中间留一小孔,贴敷在肚脐周围(皮纸或薄膜朝外),30—60分钟后取下。

 9. 雄鸡血)  

 来源外治方原料; 雄鸡血10滴,生石膏5克。

 制法共捣成泥

 用法 敷肚脐,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

功效据报道,一般敷药1小时后可获良效。 

 10稻草灰)  

 来源外治方原料; 稻草灰适量。

 制法;烧灰,用白酒调为糊状,敷肚脐。

 用法;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11.生栀子)  

 来源外治方原料;生栀子、生石膏、绿豆各3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稠膏,制成药饼5个。

 用法;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及胸前区剑突下。外盖纱布,胶布固定,热退去药。

 12.柴胡注射液)  

 来源外治方原料;柴胡注射液(成药,注射剂)。

 制法;打破安瓿,外滴双鼻孔。初生儿,每侧1滴;2—6个月,每侧2滴;7—12个月,每侧3滴;1—3岁,每侧4滴;

4—6岁,每侧5滴;7—14岁,每侧6滴。每日3次。每次滴药1—2滴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

,至滴完全量。

16.小儿夜啼

 1党参2蝉蜕3 白芍 4僵蚕 5丁香6 朱砂 7 生姜 8粳米  9 莲子肉10白胡椒  11 灯心草  12 吴茱萸 

1.党参)  

 来源单验原料;党参3克,炮姜2克,砂仁1克,蝉蜕(去足)1.5克。

 制法;水煎(或隔水蒸)。

 用法; 分2次服,每日1剂。

 2 蝉蜕)  

 来源单验方原料;蝉蜕7个(去头足),薄荷1.5克,钩藤3克。

 制法水煎(或隔水蒸)

 用法 分2—3次当茶饮,每日1剂。

 3.白芍)  

 来源单验方原料; 白芍3克,甘草1.5克。

 制法;水煎(或隔水蒸)

用法;分2—3次当茶饮,每日1剂。

 4.僵蚕)  

 来源单验方原料 僵蚕3份,生甘草2份,蝉衣1份。共研成极细粉末

 制法共研成极细粉末

 用法每用1—3克,用淡竹叶、双钩、菊花各3克,朱灯芯(朱砂拌)1克,煎汤,睡前半小时送服。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小儿夜啼数十例,疗效满意。轻者1—2日,重者4—5日,夜啼即止。

 5.丁香)  

 来源外治方原料丁香3粒。制法 研为细末,米饭适量调作膏,贴肚脐。

 用法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

 6.朱砂)  

 来源原料朱砂、钩藤各3克,黄连6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每次服0.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下。

 7生姜)  

 来源;外治方原料;生姜15克,葱白30克,食盐15克。

 制法;共捣烂,炒热,小毛巾好,熨肚脐上

 用法;每日连熨数次,连续3—5日。

 8.粳米)  

 来源食疗方原料;粳米30克,肉桂末1—2克,红糖适量。

 制法;按常规煮米成粥,待粥半熟时,加入肉桂,粥熟后,再加红糖,搅匀

 用法;分2—3次服。连服3—5日。

 9.莲子肉)  

 来源食疗方原料莲子肉、百合各适量,白糖适量。

 制法前两味共煮成糊状,再加白糖

 用法每日1—2次。连服3—5日。

 10 白胡椒)  

 来源原料白胡椒8粒,艾绒30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

 用法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11. 白胡椒)  

 来源原料;白胡椒8粒,艾绒30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

 用法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12灯心草)  

 来单验方原料灯心草15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用法 每日1剂,连服3—5剂。

 13.吴茱萸)  

 来源外治原料吴茱萸适理。

 制法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

 用法每日1次。

17.. 小儿肾炎

  1 胡椒蛋 2 茅根汤 3黄芪粥4 鲫鱼冬瓜汤5瓜皮赤豆汤6 浮萍黑豆汤

 1.胡椒蛋)  

 来源《医疗卫生技术革新资料选编》原料; 白胡椒7粒新鲜鸡蛋1个。

 制法把鸡蛋顶部,用小剪刀剪个筷子头粗细的小孔,把7粒白胡椒从小孔放入鸡蛋中,再用面粉和成面团,把鸡蛋小孔封固,

用湿纸把整个鸡蛋包裹起来,放入蒸笼内蒸熟或放入碗内,隔水蒸熟即可。

 用法;把蒸熟的鸡蛋去壳后,将鸡蛋胡椒一起趁热吃下,每日1次。

 功效;治疗小儿慢性肾炎。

 2. 茅根汤)  

 来源《云南医学杂志》原料;干白茅根250克白糖25克。

 制法;干品茅根洗净后切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白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2~3次当茶温热饮用,连服1~2周。

 功效;清热利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

 3.黄芪粥)  

 来源《岳美中医案集》原料生黄芪30克 生苡仁30克 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 金橘饼2枚糯米30克。

 制法先将黄芪放入小锅内,加水600克,煮20分钟捞出渣;再加入生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

煮熟成粥。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2次温热服用,每次服后嚼食金橘饼1枚。

 功效补气,健脾。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

 宜忌    小儿急性肾炎不宜选用。 

 4. 鲫鱼冬瓜汤)  

 来源民间方原料; 鲫鱼250克冬瓜500克。

 制法;将鲫鱼洗净,去肠杂及鳃与冬瓜(去皮)同煎汤。

 用法; 每日2次,吃鱼饮汤。

 功效;清肺利尿,消肿。适用于小儿肾炎急性期。

 5.瓜皮赤豆汤)  

 来源;<现代实用中药》原料;冬瓜皮 西瓜皮 白茅根各20克 玉米须15克赤小豆200克。

 制法;先把赤小豆放入砂锅内,加入温水适量,浸泡1~2小时;再把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

玉米须一同放入泡赤小豆的砂锅内再加些冷水,煎沸后改用小火再煎半小时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煎成后去渣,分作3次,温热饮用,直至水。

 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所致的小便不利、全身水肿。

 6.浮萍黑豆汤)  

 来源《现代实用中药》原料冬瓜皮 西瓜皮 白茅根各20克 玉米须15克赤小豆200克。

 制法;先把赤小豆放入砂锅内,加入温水适量,浸泡1~2小时;再把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玉米须一同放入泡赤小豆的砂锅内再加些冷水,煎沸后改用小火再煎半小时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煎成后去渣,分作3次,温热饮用,直至水。

 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所致的小便不利、全身水肿。

18..小儿流涎

1 滑石2白矾 3 荜拨 4 大枣 5 丝瓜根 6 胆南星 7白术糖 8 益智粥  9 肉桂粉10焦栀子  11 益智仁

 12生蒲黄  13 摄涎饼 14 制半夏 15 姜糖神曲茶  16 大枣陈皮竹叶

 1. 滑石)  

 来源单验方原料;生石膏18克,滑石18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

 用法;每日1剂。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2. 白矾)  

 来源外治方原料白矾60克。

 制法;研为细末,溶于温水中,频洗两足,每次洗30—60分钟。

 用法每日2—3次,连洗3—4日。

 3.荜拨)  

 来源食疗方原料;荜拨4克,砂仁2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两药研细末,加食醋少许,与肉拌蒸熟服食。

 用法;每日1剂,连服3剂。

 4.大枣)  

 来源单验方原料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用法一般服3—5剂告愈。

 5.丝瓜根)  

 来源食疗方原料;丝瓜根(蔸)50克(切片),瘦猪肉200克。

 制法;加水共煮至肉熟烂,分3—4次服。

 用法; 每日1剂,连服3剂。

 6. 胆南星)  

 来源外治方原料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

 制法共研细粉,混合。贮瓶勿泄气,备用。

 用法睡前取药粉15克,用陈米醋调成粘厚糊状饼,敷贴两脚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

一般3—4次即可。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00例,均获痊愈。

 7.白术糖)  

 来源《江苏中医》原料;生白术30~60克 绵白糖50~100克。

 制法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

    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8.益智粥)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原料;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50克 大米30~50克。

 制法;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

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 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 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9. 肉桂粉)  

 来源外治方原料;肉桂粉10克。

 制法;用醋调成糊饼状。每晚在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均匀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分别贴敷于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

,胶布固定。

 用法次日晨取下,每日1次,连敷3—5次,即可告愈。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口角流涎6例,均治愈。

 10.焦栀子)  

 来源外治方原料;焦栀子20克,糯米5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开水调成稠膏,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用法 药干再滴水,使之湿润。1—2天换药1次。

 11. 益智仁)  

 来源食疗方原料;益智仁30克,土炒白术40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白面粉400克,食盐、炒芝麻各10克。水适量和面,烙焦饼40个。食用前,放火上烤焦后再食。

 用法;1—2岁者,每日2次,每次半个;3—4岁者,每日2次,每次1个;5岁以上者,每日3次,每次1个。一般用药1—2料。

 12.生蒲黄)  

 来源外治方原料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府醋,即保宁醋(或一般食用醋)适量,调制成糊状饼,分摊于1块塑料薄膜上,晚上贴敷于一脚心

(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

 用法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32例,其中:痊愈118例(89.4%),好转11例(8.3%,无效3例(2.3%)

 

13. 摄涎饼)  

 来源经验方原料;炒白术20~30克 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法;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

    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放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  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14.制半夏

来源食疗方原料;制半夏5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半夏煎水去渣取汁,拌肉蒸熟服食。

 用法每日1剂,连服3剂。

  15. 姜糖神曲茶)  

 来源;民间方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 食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16.大枣陈皮竹叶汤)  

 来源民间方原料;大枣5枚 陈皮5克 竹叶5克。

 制法;将大枣陈皮竹叶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

功效;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