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文和周婉玲分手:民众质疑官方数据不合感受 称统计局官员不买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15:33

民众质疑官方数据不合感受 称统计局官员不买菜

2010-05-17 11:56 北京晚报 我要参与(35)

统计局的同志不买菜?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8%。这个在官方解读中被认为“比较温和”的数字和不久前同为1.5%的房价涨幅及蔬菜价格涨幅,还有每年都“看上去很美”的居民收入涨幅一样,引发了人们的普遍质疑:为什么统计数据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总有这么大的差距?

“不知道统计局的同志们都买不买菜,他们的数据从哪儿来的”?

在此次4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前,以大蒜为代表的蔬菜价格一反常态,在春节之后仍然一路上涨。几乎每天早上都去超市排队抢新鲜菜的市民吴女士说:“不知道统计局的同志们都买不买菜,他们要是去,肯定不能算出这个数。就说4月份,说一天一个价都不是虚的。”前后排队的几名顾客也纷纷点头附和。

发出质疑的不仅仅是每天亲临菜场的家庭主妇们,还有一直在预警通胀压力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不知道他们的数据是从哪儿来的,实际上恶性通货膨胀早已发生。”

张雪原(北京市统计局宣传中心主任,新的CPI公布之后,他们接到了几十个市民的询问电话):

统计是用数据对社会现象进行的一个抽象。拿CPI来说,这是一个全国面上的宏观经济数据,跟个人的生活体验必然会存在差异。老百姓一般关注比较多的是菜价,因为菜每天都要买,所以菜价一涨,感觉就很强烈。相反,一些耐用消费品,比如彩电;还有大宗消费品,比如汽车,价格都在降,但是因为购买的频次比较少,所以大家感觉不到。而CPI是一个综合评价物价指数,综合加权平均之后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再一个,不同城市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也不同,比如北京人爱喝豆汁儿,那豆汁儿涨价对大家的影响肯定比威士忌的价格变化大。

同样数据,公众广泛认可收入占比下降,

为何不认可涨幅喜人?

宏观经济数据和人们的个体感受存在差异是正常的,那么,是否有符合普通人“感性”认知的数据呢?

本月,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22年里持续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和每年涨幅喜人却屡遭质疑的居民收入数据相比,这项数据更被公众所认可。

与此相似,之前国土资源部下属机构曾公布研究报告,称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涨幅为25.1%,这个数字成为人们质疑统计数据“1.5%”的主要依据。

同样是数据,为什么最为严谨规范的统计数据却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张雪原:总工会的数据用的也是政府的统计数据,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占比下降和绝对数上涨不矛盾。

不同政府部门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有不同的层次、方式和来源。打个比方,我们平时所说的汽车“油耗”,即便是同一款车,也会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路况甚至风速而不同。从全面了解社会运行状况的角度来说,多几个数据不是坏事。

而社会上的学术和商业性调查则是对政府统计的一个补充。调查公司进行的商业行为,和政府部门相比,更难以取得一些数据。据我所知,我们的拒访率现在20%左右,而一些商业调查正好相反。不过,调查公司“船小好调头”,更加灵活快速,适合一时一地人们阅读的需要。

梅松:就劳动者报酬而言,我们的GDP总额越大,其占比就越小。收入和GDP的增幅没有相一致,这是问题,但数据并不矛盾。

统计数据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抽样调查,这个肯定是不够完整的,选择的样本不同,结果就会有差异;另一种是加权平均,从全国的数据中取加权后的平均数,不同地区和层次的人进行参照,结果也不一样,并不是说不科学。

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不久刚刚应国家统计局之邀,参加了一个有关统计问题的研讨会)

统计调查方法有很多种,评价数据效用的时候,要看它的样本量。我们现在统计方法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中国人口多,地方大,跨地区采样很难。因此有时候在一地集中采样,结果会更贴近当地的真实情况。

“CPI统计还沿用上世纪中期的方法”?

本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现行的房价数据统计方式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掩盖了房价的差异性、波动性,国家统计局考虑在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时评人叶檀则撰文称,官方统计数据引发争议,因为他们在重要数据上大多沿用计划经济之初的统计方法。CPI数据广受质疑,首要的原因是目前沿用上世纪中期的方法,无法反映当前城市居民的生活支出权重。

夏业良:统计部门现在对CPI的统计方法本身确实有问题。我们现行的统计方法和国外基本一致,但实际上,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和国外并不完全一样,和过去也不一样。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还专门邀请我们去开会,让大家对统计方法提意见。新的统计方法明年就会采用。

房价的统计比CPI问题更大,部分数据干脆是从房地产商那里拿来的,这种方法很不科学。房子的成交价,房地产商经常不愿意公布真实情况,由他们来填报,本身这个数据就有水分。

张雪原:拿北京来说,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是新出现的业态,经济生活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趋势。衡量这些经济活动的指标进行调整也是常态,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但以CPI为例,事实上,权数等指标每年都会有所调整,并不是像一些媒体报道中所说,一成不变。我们的统计数据都在网站上进行公布,北京有千百万高水平的老百姓盯着呢!所以我们非常严谨。

[围观]

郎咸平:有统计说房价只涨了1.5%,老百姓的收入却涨了10%,这不是对过去的统计,而是对未来的愿景,老百姓当然希望未来是这个样子的。

@有四说四:中国的统计数据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说“CPI涨幅不大”的人,你们都是没买过菜的主,大蒜涨了300倍,小土豆也涨了10倍,最近蘑菇又开涨了!一次买菜50元还不够!你说这样下去小草根们还怎么活!

@夏阿:我不敢去菜场,我在躲避菜价。我爱统计局,CPI是神话!

@花花cyu:看到我论文里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老师悠悠地说了一句:“国统局的数据,倒是一直很权威,从未被相信……”

@大螚:CPI主要是以猪肉为基准的,所以,只要猪肉没涨,国家统计局一定说物价稳定。

@蛮腰小猪:就是猪肉涨了,领导要说物价稳定,统计局也一定有办法统计出CPI没涨。

@易鹏:今年一季度能耗不降反升了3.2%,今年完成“十一五”计划是很难了。不过,如果有统计局帮忙,那一切奇迹都可以发生。

@78鎏哖:统计局的伟大作用在于为不合理的事找一个合理的数据解释,遗憾的是经常解释得不好。

@czdhpxk:请统计局作以下统计:全国有多少人不相信统计局的数字。

[逗闷]

脑筋急转弯

这是一则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脑筋急转弯”,虽然语言夸张怪诞,但却体现出普通民众对统计数据缺乏信任的现实状况。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则是统计部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题目:你只有10平方米的房屋,邻居从0平方米换到100平方米,你的居住面积有没有增加?

答:没有。

错!你在平均住房面积里被增加了50平方米。

题目:一个地理学家,一个长跑运动员,一个统计局的专家,三个人在茫茫的沙漠里迷了路,谁生存下来的几率最大?

答:长跑运动员

错!是统计局专家,因为其水分最多。

题目: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却搞一大堆数据证明你实际有100元的是什么人?

答:骗子。

错!是统计局。

主 笔:张 棻

(责任编辑:曹璐璠)

民众质疑官方数据不合感受 称统计局官员不买菜 统计局专家解惑官方统计数据与民众感受差异 官方数据与民间感受相差悬殊 北京公车数量遭质疑 媒体称统计局、央行多名官员泄露经济数据被处理 媒体称统计局、央行多名官员泄露经济数据被处理 北京官方公车数据遭质疑 网民称至少有70万辆 东莞统计局报告连续三年数据相同 官方坦承工作失误 东莞统计局报告连续三年数据相同 官方坦承工作失误 恐怖的辽宁人口数据和统计局官员 曲靖铬渣污染:官方数据与村民感受相去甚远 媒体曝统计局央行多位官员离岗疑涉宏观数据泄密 人民日报:数据显示房价下降 百姓称感受不明显 统计局释疑CPI跑不过肉价 称收入不同感受不一 统计局释疑“CPI跑不过肉价” 称收入不同感受不一 东莞统计局报告3年不变 官方称系工作人员敷衍 专家称灰色收入高达5.4万亿 统计局接连刊文质疑 统计局称去年房价涨18% 与媒体数据42%出入较大 统计局再解释"人均111元居住支出"称数据反映发展状况 统计局不认可人均居住支出680元 称口径误用数据偏高 统计局称居住支出680元有误将公布住宅价格数据 媒体称统计局央行处级干部泄露经济数据被处理 广东紫金血铅事件官方公布数据遭当地村民质疑 贵州民众泼粪阻止拆迁 官方称拆迁人员遭围殴 社科院城市幸福感排名榜单遭质疑 民众称不符合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