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自助餐凉菜图片:贝勃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4:21

贝勃定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贝勃定律,有人做过

  贝勃定律

一个实验: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编辑本段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比如5毛钱一分的晚报突然涨了5块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万的房产也涨了5块,甚至500块,你都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  在情人节接受两个月,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在两对具有大体同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当中,做了这样一个送玫瑰花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一天向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束红玫瑰。  由于两个男孩的送花频率和时机不同,导致了结果的截然不同:  那个在每个周末收到红玫瑰的姑娘,表现得相当平静。尽管没有大的不满意,但她还是忍住不说了一句:“我看到别人送给自己女友大把的'蓝色妖姬’,比这普通的红玫瑰漂亮多了,心里真是很羡慕!”  而那个从来没的接过红玫瑰的姑娘,当手捧着男朋友送来的红玫瑰花时,表现出了被呵护、被关爱的极度甜蜜,随后竟然旁若无人、欣喜若狂地与男友紧紧拥吻在一起。

编辑本段如何利用贝勃定律

  有头脑的人会利用贝勃定律为自己减轻做事的阻力.小到商家的产品价格调整他们会小幅度上涨,在人们都接受以后再加价更多;大至谈判的技巧,一般有经验的谈判专家都是在谈判临近结束时才提出一些棘手的条件,而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也就不怎么在意后来才知道的那些缺点了.

编辑本段感觉误区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勃定律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相恋许多之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也会觉得平淡如水了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个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一个商家赚钱的心理法则

  贝勃定律是一个“狡猾”的定律。它的效应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能屡试不爽。因为,不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总是会有一种逐渐适应的机制。  经常会在街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家商店门口拉上了一条安全带,控制进入商店的人数,而店门外,准备入店选购的人居然排起了一条“长龙”。这在到处打着“不计成本、疯狂减价”标语的步行街,简直是“奇迹”。看着一堆人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出”,很多顾客都被打动了,跃跃欲试地排了队,准备进去“洗劫”一番。好不容易轮进去了,却惊讶地发现:里面都是一些质量并不怎么好,但原价却是奇贵的物品。当然,那些物品是以2折的低价发售的。但即使是2折,也觉得它们并不值那个价。  有些顾客会提出疑问:“应该不是吧?这条街我经常逛的,这家店新货上市时,确实是那个价格的,而且都不打折。他们平时真的是门可罗雀,但一换季,就打折打得很厉害,那时就会人满为患啦!”  “你说对啦!他们就是这样成功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对不对?你想想,折扣越多,你是不是越兴奋?而同一折扣的话,你会对原价1000元,现在2折销售的物品感兴趣,还是对也是2折销售,不过原价是100元的物品感兴趣?”可以说,那个商店完全就是利用贝勃定律来赚钱的。谁都知道,相比100元2折发售的物品,绝对是原价1000元打2折的物品更吸引人的眼球,这让人们更有“物超所值”的感觉。  真正高明的商家,会按照奇贵的“原价”销售一段时间(哪怕不赚一分钱)后,才进行轰轰烈烈的“减价销售”。其实,前面的原价销售,就是为之后的“让利促销”作铺垫的,这是贝勃定律的应用方式之一。

熟读此律,让爱由浅入深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常看到贝勃定律的效应。许多家长喜欢用金钱的刺激来促使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比如承诺考第一名奖励200元,进步一个名次就奖励50元,等等。在家长眼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钱,孩子就可以买到他喜欢的东西:零食、漫画书、明星海报、碟片等等。也许,一开始,这个奖罚制度还是很吸引孩子的。但实际上,不用多长时间,孩子就会渐渐厌倦这种“奖励”。  曾有一个孩子说:“有很多次,我的成绩完全达到了爸爸规定的要求,但我都没有向爸爸要奖赏。爸爸也问过我为什么,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告诉他。”“为什么没有告诉他?”“告诉他就能理解吗?在你们大人眼里,似乎我们都是一群小财迷,为了一点点钱,就会奋不顾身的。”孩子撇了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道。其实,任何一个人,对于那些他不是极其需要的物质的刺激,也许一开始还是有点反应的,但很快他就会适应这个刺激,并进而对这些刺激再也没有兴趣了。  因此,在许多时候,告诫前来咨询的家长,切勿简单地以金钱或其他物质刺激来促使孩子努力学习。一方面,这有可能让孩子无法体会到学习本身的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一旦贝勃定律发生作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家长只是基于现实功利才要求他们学习的,并不是真正在乎孩子自己的感受。  当然,这不是说完全不能使用物质刺激。在孩子尚没有学习兴趣之时,物质刺激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但这需要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随着刺激的增大,家长要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必要时还应撤去物质刺激。这样,才能让孩子由浅入深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

编辑本段生活智慧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全部葬送;而坏人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家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真小人”比前者“伪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实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所以,变了的不是事实,而只是你的感受变了.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不能太自以为是,我们应带着谦卑的心对待万物众生,才可以少犯错误,积累智慧.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