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散户从来不会:(0623)子长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33:17

子长县

   子长行政区划图

子长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地处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清涧河上游,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邻安塞靖边,介于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西包公路横穿全县44.7千米,县城距延安市区95千米,距西安466千米。下辖13个乡镇,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千米,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耕地3.4万公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名胜古迹有北钟山石窟、瓦窑堡会议旧址等。土特产有荞面煎饼等。

中文名称:子长县外文名称:Zichang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西北下辖地区:瓦窑堡镇安定镇王家湾镇等政府驻地:瓦窑堡镇电话区号:0911邮政区码:717300地理位置:延安市北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面积:2405平方千米人口:27万(2010年)方言:陕北方言子长话气候条件: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北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石宫寺等火车站:子长站车牌代码:陕J行政区划代码:610623年平均气温:9.1℃年降水量:514.7毫米

目录

基本概况

   子长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子长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距西安466公里。介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 之间。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   

沟壑区。 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县辖8镇7乡,354个行政村,1295个自然村,总人口22.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万人。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08万亩。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的故乡,万里长征的落脚地和红军东征的出发点,土地革命后期曾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将军县”之美誉。

气候状况

  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境内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

历史沿革

  子长县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域,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荻,战国属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子长县

221)设阳周县,北魏改城平县,唐沿隋制,宋元宪宗二年设安定县,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苏维埃政权诞生分设赤源、秀延两县,1936年废赤源设安定,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   远在六千年前,人类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内始设阳周县,嗣后几经变迁,到蒙古宪宗二年(1252)设立安定县,历经元、明、清三代,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分设赤源县,二十四年(1935)设秀延、安定、子长瓦窑堡四县(市)、三十一年(1942)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子长县沿用至今。子长自古为“边镇之咽喉,西塞之要径,秦关之保障”,战事纷繁地瘠民贫为突出的历史特点。在素有中国革命“红都”之称的子长瓦窑堡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中共党校、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先后在此创办。在子长的历史上人文蔚起,素有陕西将军县之誉,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本籍有7064人参加人民军队,1149位仁人志士献身革命。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进行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全县有文物点435处,馆藏文物141件,其中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烈士纪念馆已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第二个敦煌”的安定钟山石窟为国务院公   

子长县

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柏山黄帝陵遗址、阳周故城遗址等亦引起了史学家的关注。   子长县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4年,以谢子长为代表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就在此活动。1931年至1934年,陕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至1935年4月境内大部分解放,并与延川、安塞、保安(今志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曾移驻瓦窑堡。特别是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期间,这里又成为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西北军委(中央军委前身)的所在地。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王稼祥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指挥中国革命斗争。这一年11月底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席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的决议》和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在政治局会议之后毛泽在党的政治活动学习会议上,又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同时,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瓦窑堡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著名的十大纲领。瓦窑堡会议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基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进抗日高潮的到来。此后,党中央又指挥红军进行了著名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瓦窑堡7000健儿奋勇参军,史册上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149名,哺育了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十位将军和一大批革命英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光辉灿烂历史篇章,瓦窑堡由此成为闻名于世的红都。现在“瓦窑堡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故居等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经典旅游地之一。虽然这些已成为历史,但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据境内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前先民即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渐有原始聚落出现。   西周初,地属翟。东周隶晋、隶魏、隶秦,更迭频繁。   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本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   楚汉战争时,项羽于高祖元年(前206)二月在戏(今临潼县东)分封诸侯,封董翳为翟王,改上郡为翟,境内为翟地。七月,董翳降汉,阳周为西汉上郡属县。   新莽时期,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   东汉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本县为上郡肤施县地。建武十八年(42),罢州牧,复置州刺史部,境内属并州刺史部,仍为肤施县地。   三国时期,境内为羌胡占据,未置县。   东晋时期,境内相继为前秦、后赵、后秦领地。东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于奢延水(今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筑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夏国,境内为夏国领地。   南北朝时期,境内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辖。北魏始光元年(424),境内属夏州辖。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神龟元年(518),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北周,境内为延州城中、魏平县地。   隋代开皇元年(581),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大业三年(607),延州废,置延安郡,境内为延安郡辖地。大业十三年(617)八月,延安、雕阴诸郡降唐,境内属唐。   唐代武德元年(618),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   五代十国时期,境内相继为后梁、后唐辖,隶延州。   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境内隶郎延路延州,仍为延川县地。至道年间(995~997),境内被两夏占据。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庆历元年(1041)设丹头寨(在今史家畔乡丹头村)。元符元年(1098)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崇宁元年(1102),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本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   蒙古宪宗二年(1252),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至元元年(1264)析置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本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   清代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本县为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省下设道、县两级,本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二十二年(1933),道制废除,县直属于省。二十三年(1934)八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涧峪岔区景家河村建立陕北第一个县级政权——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十月,更名为赤源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十二月改称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为陕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与南京政府陕西省安定县政府并存。二十四年(1935)二月,秀延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治所在今玉家湾镇柳树沟村,1937年10月并入边区安定县)。同年一月底,陕北省在境内白庙岔(今属安塞县)成立。同年四月,西北工委在安定县西北和安塞县北部筹建重远县(未公开),五月,在此区域建立子长县(1937年10月废)。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北省。同年九月,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甘晋省。十月,瓦窑堡市(县级建置)建立,亦隶属陕甘晋省。十一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遂成中国革命的红都。西北办事处成立后,赤源、秀延、子长、瓦窑堡4县市属陕北省辖。二十六年(1937)九月,边区安定县与陕西省安定县在境内并置,边区安定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二十九年(1940)二月二十九日,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撤离,境内属边区安定县辖。三十一年(1942)五月一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沿用至今。   建国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2日发布划分区域命令,本县为绥德分区辖县。1956年10月5日,本县划归延安专署辖。1958年11月,安塞县治撤销,原安塞县北部地区划入本县,1961年6月复归安塞。   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瓦窑堡镇、杨家园子镇玉家湾镇、安定镇、马家砭镇、南沟岔镇、涧峪岔镇、李家岔镇、热寺湾乡、史家畔乡栾家坪乡余家坪乡、寺湾乡。共有354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7万人。

编辑本段人口状况

  2000年,子长县辖8个镇、5个乡 2管委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54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瓦窑堡镇 69279 、杨家园子镇 12706 、玉家湾镇 9857 、安定镇 14992、 马家砭镇 14583 、南沟岔镇 10659 、涧峪岔镇 9940 、李家岔镇 10438 、热寺湾乡 5323 、史家畔乡 11743 、高台管委会 5880 、石家湾乡 5641 、栾家坪乡 11082 、余家坪乡 8308 、寺湾乡 7541。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子长县境内地下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埋藏浅,储量大,极具开发价值。据地质勘探资料,本县煤炭储量28.9亿吨,居延安地区之首,其易燃烧,发热量高,为优质烟煤。储油量2864万吨,限于技术力量,天然气钻探工作尚未展开;石灰石在全县均有分布,地质储量200万吨,迤今只用作烧制石灰和工业配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子长县在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全县有宜草面积120万亩,生长宜牧草林130余种,有宜林面积94万亩,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重点是洋芋、养畜,多种经营项目有梨果、蚕桑、烤烟、羊子、蔬菜、中药材、仁用杏等,其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3%,其中洋芋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总产值2.09亿元,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   近年来,子长县立足县情,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工业方面,现有煤炭、石油钻采、电力、建材、化工、农机、印刷、酿酒、食品加工、饮料加工等生产门类,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开发为主导,煤、油、电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市政电信等事业也蓬勃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新跨越。   子长,是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土地、劳动力资源充裕,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热情好客的子长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建设自己可爱的家园。

编辑本段农业状况

  全县农业用地158.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7万亩,百万方以上水库3座、淤地坝932座。粮食生产以谷   

子长县

子、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粮食总产8.55万吨。以养殖为主的草畜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产值达1.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薯业、梨果、棚栽和蚕桑等补充产业迅速壮大。建成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畜牧大乡5个、养殖大户659户,舍饲羊子存栏8.1万只,生猪存栏9.46万头,大家畜存栏1.5万头,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种改良、饲草饲料加工和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薯类良繁基地,薯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全县梨果面积13.5万亩,梨果总产达1.53万吨,其中水晶梨3万亩,建成陕北地区最大的水晶梨生产基地;实现了“万棚县”目标,蔬菜种植品种达22类69种,蔬菜总产7.8万吨;优质桑园发展到5万亩,年养蚕能力达9500张。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19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县、全省苗木基地县。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草)93万亩,与1998年相比,治理程度由10.05%增加到34.2%,林草覆盖率由6.16%增加到29.95%,生态环境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新貌开始显现,以205省道沿线为主的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成为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编辑本段工业建设

  现有煤炭、石油、电力、建材、农机等生产门类,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开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子长县--煤炭

2003年列为全省煤炭化工基地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羊马河、中庄、秀延、张家坪等煤区已具备规模开采条件。坚持新区开发和挖潜改造并举,全县原油年产量达到106万吨,石油工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增长17.3%,注册登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累计达到3133户,其中私营企业186户。   市政建设:自1990年对旧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来,进一步完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相继开辟了农民街、安定路、迎宾路商贸一条街、环城南路和西门坪、兰水沟、刘家沟、冯家屯、石窑坪、龙虎山、二道街等小区,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突破10万人。城市道路、桥梁、照明、供水、供热、供气、防洪和通讯及背街小巷硬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自1990年对旧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来,进一步完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相继开辟了农民街、安定      

红彦中学

路、迎宾路商贸一条街、环城南路和西门坪、兰水沟、刘家沟、冯家屯、石窑坪、龙虎山、二道街等小区,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突破10万人。城市道路、桥梁、照明、供水、供热、供气、防洪和通讯及背街小巷硬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电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3万门,程控电话发展到3.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13.2万户,电话普及率59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达4288户。农电网改造基本完成,通电村达100%。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网络传输电视节目30套,用户1.8万户;农村电视覆盖率达到97.1%;电话“村村通”实现各行政村全覆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安装数字电视用户5000多台。县、乡骨干道路全部建成,实现了通乡油路目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36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车率达100%,“两横四纵”路网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02年实现“普九”目标,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初中“三合一”考试成绩位居全市之首,高考居全市县区第三;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新一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并居全省首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平稳。组建了瓦窑堡艺术团,“子长唢呐”荣获“山花奖”,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文化大县风采进一步彰显。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子长县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      

瓦窑堡革命旧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公元366-370)年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陕北第一石窟”。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一处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龙虎山风景区占地约168公顷,共有15处景点,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

编辑本段建设发展

  子长县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开辟了农民街、西门坪小区、兰水沟小区、刘家沟小区,迎宾路商贸一条街和环城南路,安定路,街道两旁高楼耸立,楼面瓷砖装潢一新,街道硬化,道旁树木成荫。正在建设的冯家屯居民小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城区面积由155公顷扩大到326公顷。集中供热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神延铁路、205省道横穿县境,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子南路、子安路、子靖路、杨永路、子横路为骨干的放射状公路网,同时将与安塞高速公路相接,县乡骨干道路全部建成,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97.4%。县城供水设备完备,日供水能力2000吨。全县拥有4台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000KW,年发电1亿KWH,有35KV变电站3座,35KV升压站一座,99年经农网改造后,就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设施日新月异,县城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全县15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5部/百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4%。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学设施和医疗设备大有改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成立了政务大厅,实行联合审批、统一收费,推行了“一厅式”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编辑本段城乡建设

县城规模不断扩大

  县城瓦窑堡的建设,重点县以1990年的老城改造开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从   

子长县--煤炭

1990年开始至1993年,对老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齐家湾农民街的建设,老城改造拉开了县城全面建设的序幕;第二阶段,探索阶段。从安定东路和冯家屯小区开发,已着手考虑整个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及街道的规划、楼房的设计,与之相关的设施设备配套开发的形式,注重研究探讨城市建设的新路子;第三阶段,全面提高阶段。特别是2002年“7·4”特大洪灾,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县城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进入了全新阶段。在十多年间,先后完成了安定东路及冯家屯小区开发,完成了迎宾大 道、环城南路建设和石窑坪、史家陵坪、西门坪、二道街等项目开发,城区规模由原来的0.4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8.5平方公里。县城常驻人口迅猛增加,已突破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2%,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延安市其它县(区)。

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为目   

基础设施

的,狠抓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新改建了秀延东街、广安西街、安定东路、安定西路、西门坪环城路、集贤路、市路、朝阳路、陵园路、兰水沟、黄家山、果树山、龙虎山等城市道路和居民巷道20多条30.5公里,新修和维修城区桥梁5座,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二是新建了开元休闲娱乐广场和四路口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的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传统教育为一体的龙虎山风景区,已完成投资3800元,第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三是完成了城区内的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已建成排水管网7.8公里,其它如给水管网,供热管网、供气管网等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完善,建成了液化气储备站和垃圾填埋厂拦渣坝,完成投700多万元,供热面积达20.7万平方米,液化石油气普及率达到60%,天然气管网铺设已经完成,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四是正在开发建设石窑坪、史家陵坪、稍木则沟和刘家沟小区,小区开发前期工程均已完成。这四个小区占地722.9亩、建筑面积45.7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入7.2亿元;五是针对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县上实施二期供水工程,投资4190万元,新建距县城8公里的红峁沟水库,并在很短的时间铺设供水管道,不仅解决长期以来居民饮水的困难,而且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质量,目前日供水量达到3200m3,10万居民吃上了“放心水”。

市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良好的市政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管理也是生产力,通过规范、有序、高效、便民的市政管   

子长县

理,是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效能的有效手段。为此,一是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夯实管理职责。在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的同时,强化了城市管理。2002年9月,县上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之后为适应城管工作的新形势,更设子长县城市管理局,为科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正式职工78人,环卫工人268人,管理局内设“一队三所一办”(管理监察大队,卫生管理所,市政养护管理所,园林绿化管理所,后勤信访服务办公室),全面负责市政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市政管理的设施和设备建设,县上加大了管理投入,建起了垃圾填埋厂、垃圾台(站)78个,设立垃圾集装箱43个,设垃圾桶800多个,并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监察车共26辆,摩托车12辆,监像机、摄像机电脑对讲系统等设施(设备),为搞好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建立和完善具有现代化城市管理意识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明确职责、职责到岗、以岗定员、车化考核。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市政管理上了一个台阶。治理脏、乱、差,是城管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划分作业区的办法,将城区划分为五个不同的作业区,由五个作业组长负责,逐步形成“环卫所长—管理人员—作业组长—清洁工人”四级管理的体系,量化考核,日评月奖。对垃圾清运工作也实行分区承包,城区共设垃圾桶800多个,垃圾集装箱43个,垃圾台(站)70多个,日产垃圾120吨,采取定区、定车、定人的承包管理,确保了城市垃圾日产日清。四是“三管齐下”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采取集中整治的突击管、划后定岗的长效管理和巡逻   

子长县

监察的监督管理的办法,在每个暑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将城区划为4个重点段落,选了4个重点部位,设立了4个城管执勤岗,此外还组建了城区巡逻队,实行巡逻监督管理。使城市管理工作出现新的局面。五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范化。为了规范城区交通秩序,今年县上投资100多万元,在十字街口安装了10组红绿灯设备,并按照城市交通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内人口急剧增长的态势,为达到客运需求总体平衡,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并规范了公交车的运营线路和站(点),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

城市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以1996年开始县上先后组织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在城区范围内禁止使用有烟煤,并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发电一、二厂,水泥厂等一些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县城瓦窑堡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接着又开始了石油企业环境污染的专项治理。对石油生产企业的产生的污水、污物的处置作出了具体要求,并加大了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监督监察力度。二是水源保护工程。为了保证人畜饮水的安全,县上将中山川水、红石峁沟水库列为饮用水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先后关闭中山川水库周围1000内生产油井6口,对其它一些无排污处置办法的油井分别采取停产治理和限期治理的措施。 三是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大规模退耕还草工程,从1999年开始,动员县级机关单位以划片承包的形式实施了城郊六山绿化工程。目前城郊六山绿化面积已达到100%。四是城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根据县城建设中“四化”的具体规划,制定城区园林绿化和管理办法。仅2006年栽植行道树1600棵,栽植鲜花4万余株,新增公共绿地2处,创建园林式单位10个,园林 式小区2个,县城绿化达到25%,人居公共绿地4平方米。继续扩展城市夜景灯光,加强了单位、集体、沿街广告牌匾,市政公用设施等夜景灯光的规划、设置和管理。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和脏、乱、差集中整治。通过“四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五是城市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化。为了保证城区交通安全有序运行,2006年县上投资100万元,在什字街口或其它交通要道安装了10组红绿灯和电子监测设备,并按照城市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的态势,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交运输体系,规范了运营线路,设立了站(点),划定了各种车辆停靠线(点)等。达到了城区客运需求的总体平衡,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方便了居民安全、方便出行。   “十一五”期间,县城瓦窑堡围绕撤县设市这一目标,按照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十一五”末(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1.2万。使昔日的“红色故都”,变成一座文明、整洁、环境优美具有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编辑本段经济结构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持“一减两增三推进”的经济发展战略,按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开发和结构整。已形成了以能源、薯业和畜牧业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梨果蚕桑、仁用杏、大硼菜等区域产业为补充的新格局。   (一)以煤炭、石油为主要能源工业发展势头迅猛。   2005年底,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82万吨,是“九五”末的3.2倍。已建成双顺、永兴等6个洗煤厂,原煤洗选能由150万吨/年增加到400万吨/年,实现煤炭多层增值,2003年被列为全省煤化工基地县;原油产量攀升到32万吨,是“九五”末的1.7倍。这两大产业是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二)以薯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马铃薯(俗称洋芋)、丰年可当菜,灾年可当粮。在我县种植面大(占种植50-60%),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早在1995年,我县就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洋芋之乡”。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现已建成了西北最大的薯类良繁基地,薯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草蓄业产值达到128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建成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畜牧大乡发展5个,养殖大户856户,舍饲养子存栏13.47万只,生猪存栏8.58万头,大家畜2.42万头,并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种改良,饲养饲料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服务体系;2000年秋,我县引进水晶梨新品种,经几年试验示范栽植已建成陕北最大的水晶梨生产基地,面积已达到3万亩,梨果总产1.6万吨,在第十三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以其特有的品质荣获“后稷特别奖”;蔬菜生产已实现“万棚县”的目标,种植品种达22类69种;优质桑园发展到5万亩,年养蚕8000张。同时,以退耕还林(草)为契机,加快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1998年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2000年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和全省苗木基地。自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退耕还林(草)达91.54万亩,与1998年相比,治理程度由10.05%上升以33.7%,林草覆盖率由6.16%增加到32.2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劳务输出超过4万人。劳务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农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劳务收入。   (三)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   近年来,根据我县民间资本雄厚,商贸经济活跃,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在加快国营企业 的进程中,依照“国退民进”的思路,制定和完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营企业改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盘活国有资产,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目前,商业网点达到1968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26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05家,其总产值占到GDP的48%。   由于主导产业的开发和支柱产业的逐渐形成,产业结构 趋向优化,三次结构由“九五”的33.7:32.2:34.1调整为16.2:53:30.8。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子长县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钟山石窟、瓦窑堡革命旧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烈士纪念馆系全国烈士重点建筑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公元366-      

龙虎山风景区

370)年间,历经唐、宋、金、明、清至今。据史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以佛祖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刻,是古代石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史学家称为“陕北第一石窟”。子长烈士纪念馆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谢子长烈士所建,有烈士塔、雕像、墓、陈列室和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题词。毛泽东旧居,一处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瓦窑堡所住,一处系毛泽东1936年率领红军东征回师后所住。瓦窑堡会议旧址,系党中央于1935年12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林虎山风景区占地约168公顷,共有15处景点,是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子长粉条

  子长粉条(丝、皮)为子长县特产,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80年代后,随着薯类加工机械的采用,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子长县年产粉条(丝、皮)200吨,外销100余吨,1995年,生产2.94吨,外销2.36吨,为大宗外贸商品。1993年并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1999年全县有大、中、小洋芋加工点3512个,年加工能力15—20万吨,生产粉条(丝、皮)2.5万吨,农民人均靠洋芋实现纯收入382元。

子长薯业

  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6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

子长原煤

  了石油企业环境污染的专项治理。对石油生产企业的产生的污水、污物的处置作出了具体要求,并加大了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监督监察力度。二是水源保护工程。为了保证人畜饮水的安全,县上将中山川水、红石峁沟水库列为饮用水保护区,实行重点保护,先后关闭中山川水库周围1000内生产油井6口,对其它一些无排污处置办法的油井分别采取停产治理和限期治理的措施。 三是生态建设工程。结合大规模退耕还草工程,从1999年开始,动员县级机关单位以划片承包的形式实施了城郊六山绿化工程。目前城郊六山绿化面积已达到100%。四是城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根据县城建设中“四化”的具体规划,制定城区园林绿化和管理办法。仅2006年栽植行道树1600棵,栽植鲜花4万余株,新增公共绿地2处,创建园林式单位10个,园林式小区2个,县城绿化达到25%,人居公共绿地4平方米。继续扩展城市夜景灯光,加强了单位、集体、沿街广告牌匾,市政公用设施等夜景灯光的规划、设置和管理。同时对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和脏、乱、差集中整治。通过“四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五是城市交通管理逐步规范化。为了保证城区交通安全有序运行,2006年县上投资100万元,在什字街口或其它交通要道安装了10组红绿灯和电子监测设备,并按照城市管理要求设置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使城市交通管理日趋规范化。与此同时,根据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的态势,建立和完善了以公交车、出租车为主,以人力观光三轮为辅的公交运输体系,规范了运营线路,设立了站(点),划定了各种车辆停靠线(点)等。达到了城区客运需求的总体平衡,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公交服务功能,方便了居民安全、方便出行。   “十一五”期间,县城瓦窑堡围绕撤县设市这一目标,按照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十一五”末(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1.2万。使昔日的“红色故都”,变成一座文明、整洁、环境优美具有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子长县是全国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现已形成年产量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县13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煤炭资源。煤炭储量28.9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8.02亿吨。子长煤埋藏浅(平均垂深50米)、赋存平稳(1~3度)、煤质优良、开采技术简单、建井条件好,煤种属全国少有的44~45号气煤,是配焦、气化、液化和燃料动力优质煤。煤质为中低灰(三号煤4.30~31.18%,平均9.14%;五号煤7.1~32.08%,平均17.14%)、低硫(0.45~0.64%)、低磷(0.0012~0.0036%)、富油(>13%)、高发热量(三号煤6717~8369卡/克,平均7587卡/克;五号煤5610~8313卡/克,平均7142卡/克)、高挥发份(三号煤34.42~42.64%,平均39.05%;五号煤35.95~44.3%,平均40.12%)。

子长梨业

  子长县果树开发总公司92年成立以来,在省科委、陕北建委的大力支助下,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子长梨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梨面积这4.55万亩,产梨8400吨(占全市梨总产的60%)。2002年梨面积达5.5万亩,产梨9200吨。2003年预计可产梨10000余吨。20000年总公司从辽宁锦州引进水晶梨,通过试验示范,现已挂果,表现为皮薄、肉细、味美、丰产、抗性强等特点、所产梨优于原产地(韩国)关中等地,优于砀山、雪花梨等品种。并形成了优质丰产配套技术、为陕北乃至全省筛选出了新的栽品种——水晶梨,为大棚发展梨选出了水晶、黄金梨的最佳组合。为加快梨业发展,我县每年得用大田、黄金梨的最佳组合。为加快梨业发展,我县每年利用大田、大棚出圃优质水晶苗1000000余株,全县已建成10000余亩水晶梨生产基地,更为我县梨业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子长人民热 忱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我县考察发展。

子长蚕桑

  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万亩,其中成桑3万亩,良桑2.5万亩。良桑的主要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陕桑305、新一之濑,其中荷叶白,为我国栽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全县有养蚕户5000户,从事蚕桑产业的人数在6000人左右,年可养蚕7000张,产茧易达2450吨,干茧现库存45吨。

编辑本段民间艺术

剪纸

  境内剪纸起源于元代,为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昔时富豪人家每逢喜事,便动员家人剪花、草、鸟、木等,张帖于窗户、墙壁,以烘托喜庆气氛,民间则以自己的想象成各种图样,用以自娱。经漫长的历史演变,迄今已成境内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作品粗犷古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除窗花外,每逢喜庆节日,剪“龙凤呈详”、“双喜字”等以示庆贺。

杂艺

  踢场子:表演都4-8人不等,男女各半,锣鼓声起,男角奔腾跳跃,热烈豪放,女角舞姿潇洒、情趣娴雅。鼓点停落,一人领唱秧歌,其他伴舞,和唱尾声。 “二鬼打架”:本节目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驻瓦窑堡的抗大学员编创。由一人表演,道具为一个木框,上扎两个傀儡。表演时将木框固定在表演者被上,背上傀儡左旋右转,犹如打斗、形态逼真。   打腰鼓:内容颇多,多演《张良卖布》、《小姑贤》等。建国后,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编写剧本,用民歌小调、道情戏进行表演。

唢呐

  子长唢呐的音乐特点是粗犷、奔放、热烈、明快、舒展,其不仅音乐清晰,刚柔相济,委婉动听,且具   有纯朴、优美,浓郁的陕北风味,唢呐曲牌多为七声性雅乐调式。   子长唢呐以瓦窑堡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流派,东派风格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西派具有清爽纯朴特点。   唢呐音乐分红、白事两类曲牌,红事曲脾有《大开门》、《小开门》、《得胜回营》、《牧场曲》等;白事曲牌有《祭灵》、《吊孝》《送丧》等。全县有120多个唢呐班子,吹手250人,连同操纵打击乐者达600人。

秧歌

  境内秧歌起源于元代,为人们劳作之余即兴作乐的一种方式,经历代演变,发展为男女混合演出,并有伞头领唱的独特艺术形式。   秧歌队在扎场时,可组成各种图案,有“躁四门”、“卷菜心”、“蛇抱九颗蛋”、“秦王乱点兵”、“十二莲灯”,“串钱龙”等种。过街秧歌有“双辫蒜”、“蛇蜕皮”、“扭麻花”等。秧歌队中多有“蛮婆蛮汉”、“大头娃”为秧歌队压阵。秧歌表演,除过街及扎场的大秧歌外,多演小节目。   小节目有舞蹈、秧歌剧、“搬四音”、“闹乱弹”、狮子舞、跑旱船,霸王鞭、踩商跷、踢场子,打腰鼓,跑竹马、耍狗熊,“二鬼打架”等传统节目。

道情

  境内道情音乐以县城瓦窑堡为界分东西两路。东路道情(由绥德米脂传入,也称嗨嗨腔)演唱过程中衬词多,节奏明快夕情绪轻松活泼夕热烈奔放。西路道情(亦称西凉调,由甘肃、宁夏传入)曲调悠扬文雅,节奏舒缓,呈现山歌情趣。遭情曲脾多,能够满足一些戏剧故事的表演。   (子长道情一般依起板一开场的一引子或大过门)一一正本——结尾次序进行。曲调以“十字调”,“冒凉腔”,耍孩调”为主,在曲艺中多单独使用,有时为了新颖和唱词之需则插入其他曲调,结束时有“落板”。   子长道情节奏自由,演员可根据剧情随时延长某一音,常常出现“强弱交错”现象,大致为“一板一眼”(2/4) “一板三眼”(4/4),无板无眼的散板为多见。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3张)

扩展阅读:
  • 1

    http://www.xzqh.org/quhua/61sx/0623zc.htm

  • 2

    http://www.zichang.gov.cn/gsjs_list.asp?action=more&c_id=173

开放分类:
地理陕西农业行政区划陕北
我来完善 “子长县”相关词条:
志丹县延安黄陵县榆林洛川县吴起县延长县富县甘泉县黄龙县耀州区米脂县神木县定边县志丹县 延安 黄陵县 榆林 洛川县 吴起县 延长县 富县 甘泉县 黄龙县 耀州区 米脂县 神木县 定边县 宝塔区 延川县 安塞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