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 海燕 朗诵:福康安的基本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7:04:45

福康安

(2009-04-20 11:07:02) 标签:

杂谈

最近看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特别喜欢福康安--向能,因此查阅了福康安的生平!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卒于嘉庆元年(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广西、广东)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
  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出从阿桂用兵金川,事后即任封疆大吏。再从阿桂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破石峰堡,封一等嘉勇公。1791年,任大将军,率军入藏,驱逐廓尔喀侵略军。乾隆后期帅军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封贝子。后督师平定湘黔苗民起义,1796年病卒於军中。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宠,民间传为乾隆私生子。

    他的祖上米思翰是康熙亲政初期的户部尚书,是少数支持康熙决定平定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藩”满族贵族之一。他的祖父李荣保,曾任察哈尔总管。他的父亲,就是深受乾隆皇帝信任,历任首辅大学士二十年之久的傅恒。他的母亲是傅恒的嫡妻那拉氏。他的姑姑,便是最受乾隆皇帝敬重、宠爱的乾朝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死后被谥为孝贤纯皇后。出生在这样一富贵世家、名门大族,福康安受到皇家的恩宠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福康安受到的恩宠却是异乎寻常的深厚,异乎寻常的周到。
  一出生就由乾隆皇帝赐名为“福康安”,几个先他出生的哥哥们跟着“傅”为“福”。福康安出生三日后,立刻被封为三等侍卫。在有清一代,与皇家关系近的贵族子弟、元勋子弟、高官子弟被封为侍卫是很平常的事,这也是皇家笼络近臣、巩固统治的一个手段和方式。但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就被封为侍卫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让大家更感觉福康安圣优渥的是,乾隆皇帝把福康安接入皇宫,与诸皇子一同接受教养。如果以常理来解释这件事,似乎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福康安即不是傅恒的长子,也不是他最小的儿子,即使皇帝对功臣后代子孙有何恩泽,也似乎轮不到福康安独享的份.于是乎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是龙种的流言在乾隆朝就开始流行开来,一直流传到现在.也成了一桩历史疑案。
  好在福康安还不是那种纨绔子弟,从十九岁起开始戎马生涯,一生转战南北,经历了无数战斗,百战百胜,是乾隆朝叱诧风云的大福将。乾隆三十七年1773,清兵再次进攻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九年1785,甘肃伊斯兰教徒起义,乾隆五十二1788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五十六1792年,尼泊尔廓尔喀族入侵,这四次战争福康安都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后两次战争,清军都获得了重大胜利,乾隆帝甚至要封福康安为王,估计是出于对流言的顾忌托词考虑到富察氏一们太盛,就没有落实。但是,乾隆帝将三个六品官缺赏给福康安,让他从家人中挑选。对他的恩眷可见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乾隆没在福康安生前给他封王(死后追封为嘉勇郡王)但还是破格授予他只有宗室成员才能获得的贝勒封号,这可是满清一朝的独一份,这似乎也更加应证了福康安和乾隆的关系不一般。
  正是仗着自己和乾隆的特殊关系和显赫的战功,福康安形成了骄横、霸道、挥金如土的性格。要福康安的眼里,只有皇帝,其他的王公贵族、军机大臣、六部尚书根本不算什么!至于具体的办事官吏,更是呼来喝去,如同奴役一般。而且对于他的皇表兄弟----后来的嘉庆皇帝兄弟,福康安也是不放在眼里的。所以,在嘉庆上台亲政后,在大小朝会上不止一次训斥已经死去的福康安。说他骄奢专横,挥霍无度,这只是一个幌子,真正训斥的是他目中无人!就是没有原来的皇太子、现在的皇帝—嘉庆!所以嘉庆只能找借口降低了福康安的儿子德磷的爵位,由贝勒降为贝子,来发泄自己对福康安的不满。
    综观福康安的一生,真是人如其名,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乾隆对他的特殊恩宠和庇佑的结果。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于,孝贤皇后的内侄。福康安在众兄弟中功勋晕为卓著,地位最为显藉.他一生转战南北,经历了无数战斗,百战百胜,是乾隆朝叱咤风云的大将.有人说,乾隆对福摩安破格提拔是因为乾隆与福康安生母的私情,更有人说,福康安实际上就是乾隆帝的亲生骨肉。在真实的历史上,应该说这是无稽之谈.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1754年),因为是寓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庙的皇二子永琏和奥七子永琮的影子,再加上福康安相貌英俊,所以他自幼便被乾隆皇帝带到内廷,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福康安十九岁时,即以头等侍卫身份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福康安作战英勇,足智多谋,但生活奢侈,他统率的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前线直肉横飞,而福康安的兵营之中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但乾隆对福摩安的信任却丝毫不减,他承认自己和福康安的感情有如家人父子.乾隆早就想封福康安为王,让他像诸皇于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于是他便命令福康安率军作战,建立军功,以作为封王的基础.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都精心为他挑选将领,选派劲旅,使其必胜。而其他将领也迎合乾隆旨意,有意不取胜争功,以归美于福康安.不幸的是,乾隆还没来得及封福康安为王,他就去世了,对此乾隆悲泪长流,赠谥文襄,追赠嘉勇郡工,配享太庙。

    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林爽文,原籍漳州平和县,来台后居住彰化县,募众垦田致富。1784年,大陆的秘密结杜“天地会”传人台湾,很快就遍布全台,拥有广泛的会众。林爽文入会后,成为了天地会在台湾北部的首领。1787年,清政府严令解散“天地会”,井缉捕会党。11月底,知县俞峻宰兵三百人到大屯,勒令庄民擒献会党,并焚烧附近村庄,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林爽文乘机在27日夜起兵,宰众攻入清营,短短几日,连续攻下彰化、淡水、诸罗诸县,完全控制了台湾北部.林爽文在彰化桩推为盟主,奉明制度,建元‘顺天”.风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义响应,自称“南路辅田大元帅”,于12月13日攻下风山,19日与林合兵围攻台湾府城,声势大振.

    林爽文起义悸发后,清廷即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带领官军万余人渡台.敷月之间,军事上毫无起色.乾隆皇帝下令更换统帅,调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赴台湾统一指挥.此时,林爽文邀约庄大田围攻府城.南北两支起义军集中兵力十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三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府城。激战中由于庄韫舍宰部众倒戈相向,使攻城受挫。以后,南北两支起义军又曾数次联合进攻府城,但均未成功。乾隆五十二年(1788)八月,清廷免去常青职务,另派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名将海兰察为副将率军乘六百艘战船向台湾进发,于十一月初一到达台湾.福摩安到台湾后,·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分五路解嘉义之圈,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木弋、集集埔等军事要地,将林爽文等人逼人番社.接着在台湾各地进剿,于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正月初五日生擒林爽文于老衙崎,然后将他押解往北京,李爽文后来在北京菜市口就义。一个月后,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获,在台湾府城被杀害,林爽文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了.

    十八世纪中叶,廓尔喀族统治了尼泊尔,建立起新王朝,不断向外扩张势力.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以西藏当局征收贸易税太重为口实,派兵进犯我国西藏,先后占领西藏南部边境城市聂拉木、济咙宗(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此后,清军反击。乾隆帝命驻藏大臣雅满泰率驻藏绿营兵及驻达木厄鲁特蒙古兵,前往札什伦布(今西藏日喀则)慰问班禅,并与班禅之兄仲巴呼田克田部署沿边防御,驻藏大臣庆麟主持前藏地区之防御;四川总督李世杰、四川提督成穗,抽调满、汉、藏兵四千余人,由成统搔,驰赴后藏,命尚在热河的成都将军鄂辉速返成都,至西藏统兵。为保证作战军队粮草,暂投达艘、班禅库存,井于藏内买粮。敲隆皇帝命令自己的御前侍卫巴忠为钦差大臣,赴藏主持用兵.这时西藏驻有清军五百人,藏兵一千六百人,台站兵一千三百人。庆麟在接到朝廷瑜旨之前,便调藏内五百人绿营兵及察木多、达木等兵七百人,分路阻击廓尔喀侵略军.四川总督李世杰亦于成都抽调满兵五百名,绿营兵一千三百人,屯练降“番”兵一千二百人,俱交提督成穗、总兵穆克登阿宰粳,经由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巴塘、里塘(今四川理塘)、察木多,驰赴后藏。但是,当清军日夜兼程奔赴藏廓边境之时,达藕喇嘛、仲巴呼图克图和噶布伦斑第达、庆鳞、雅满泰等人已私下同廓尔喀议和,后得到巴忠、鄂辉、成德等的赞同.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初,西藏地方政府和廓尔喀签订协议,由西藏噶布伦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三百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廓尔喀遇兵.关于此事,巴忠、雅满泰等隐瞒不上报.当年三月,鄂辉等辜清军“收复”失地。因廓尔喀兵先已陆续撤回,故未遇任何抵抗。六月,清廷调整西藏之防务,加强札什伦布等地防兵,于宗喀宗、矗拉木、济咙宗等要地修砌卡碉,井调整与廓尔喀贸易之政策.清军此次出兵虽来交战,已耗费军饷百余万两.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六月,廓尔喀人以藏方未按约付足银元为由,出兵千余,再次侵略西藏,夺占聂拉木.噶布伦丹津班珠尔等被襄往廓尔喀。八月初,廓尔喀兵向西藏发动进攻.一路由济咙进入,围攻宗喀,遇到教习汉兵陈谟、潘占魁串四百名藏兵坚守,久攻不下后退回济咙。一路由乌咙入侵,滋扰定结。入侵聂拉木之廓尔喀兵逐渐增至于令人,抢占定日.第巴济仲喇嘛噶冲带领藏兵退守胁噶尔。八月二十一日,廓尔喀兵侵据后藏首府札什伦布,肆行抢掠.七世班禅丹贝尼玛退居拉萨,全藏大震,达赖、班掸飞奏朝廷告急.

    此时的巴忠正在避暑山庄护驾,得知此事后畏罪自杀。鄂辉、成德等将罪责推给巴忠一人,仍骗得朝廷信任,率领川军四千人,由打箭炉前往西藏,抗击入侵者。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九月,廓尔喀兵三千余人由兴萨开进,夺占定结。十月十二日,都司严廷良宰藏兵、汉军及达木兵七百余名,连打三仗,于十一月初收复定结。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十月,乾隆皇帝命黑龙江将军都尔嘉在索伦(鄂伦春、鄂沮克)、达呼尔(今达斡尔)兵丁内挑选一千人,齐赴京师.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十一月,乾隆皇帝任命福摩安为将军,诲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统兵经青海人藏作战。随后又免去鄂辉、成禧的职务,任命惠龄为四川总督、奎林为成都将军.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正月,当福康安率领大军抵达前藏时,西藏境内清军和藏兵已收复拍甲h)、聂拉本等地。廓尔喀国王遣使乞和。乾壹皇帝决心攻其腹心、捣穴擒首,故拒绝和议,于三月十五日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统领劲旅进剿。三四月间,游击关联升、总兵裹国璜等部三干人先后抵达前线.而廓尔喀侵略军则在济咙、绒辖尔(今定结南,中国境内)等处砌卡筑碉,添兵据守。闰四月二十五日,福康安、海兰察率清军六千人,由拉于(今西藏拉孜)出发,开赴绒辖尔、聂拉木等处,五月初,福康安所部攻下擦木要隘,收复济咙,同时成穗、岱森保等部收复聂拉木以南耍隘木萨桥。至此,清军扫清擦木至济咙段边境.十三日,福康安串军由济咙热索桥进入廓尔喀境内,直捣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十八日,清军抵旺噶尔,已深入廓尔喀境内一百七十里,未遇任伺阻拦.而廓尔喀兵已收缩至阳布削C地区,严密布防。十九日至二十七日,清军突破横河防线;六月初九日,又突破东觉防线.之后,清军在雍雅山受阻,前后受敌,损失严重,且士卒不服水土,粮饷不济。阳布以北尚有重山大河,防范森严.廓尔喀当局也再度致书清朝政府请和,福摩安奉旨与廓尔喀议和.八月二十一日,清军撤军回国。

    此次战役,福康安大军所向披摩,几乎打到加德满都,是我国反侵略战争中常漂亮的战役,是使国人扬眉吐气的战役.因此,福康安也应归于民族英雄之列,被称誉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

    这次廓尔喀入侵事件,虽然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但也暴露出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西藏地方政府的极端腐朽性,内讧纷争不息而又没有能力防止外来的侵略;二是地方政治体制仍不够健全,如关于驻藏大臣与达鞍、班掸以及噶厦之间的相互关系丑职权范围,并不十分明确,其他各项政治、军事、财政、宗教、外事制度等也存在不少弊端。总之,清政府还没有在西藏地区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统治核心.针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决心大力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制度。

    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清政府命福摩安会同八世达鞍、七世班禅等共同筹议西藏善后章程。从当年十月起,经前后会商共提出一百零二项条款,第二年,经清政府修订为二十九条,正式颁布执行,这就是著名的《钦定西藏章程).这个《章程》,不仅吸收了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而且还大大地充实和改革,成为中央政府为西藏地方政权所制定的最高法律.

    福康安立下的战功中,还有一个就是平苗。清代中叶以后,黔、湘地区的苗族人民发动的一系列反清起义.其中大起义三次小暴动约二三十次。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贵州古州(今棺江)九股河地区苗族农民不堪清朝官吏和土司的剥削压迫,在苗民包利等人冒导下,为反抗征粮、派侠而发动起义。包利等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以“苗王出世”为号召,在古州的八妹、高表、寨篙等苗寨商讨起事,遭传鸡毛火炭信,联合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一起围攻厅城,捣毁营汛.暴动迅速扩大到黔东和东南各地,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黄平、凯里等地苗民纷纷响应,起义农民增至四十余万,陆续攻克凯里、重安江(今属黄平)、岩门司、黄平、余庆县以及台拱、清江营汛。同年六月,清政府调集两湖、两广及云贵川七省兵力数万人,由哈元生、董芳率领,进行镇压七月,又任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并调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官兵作后援.起义军凭借有利的地理条件继续打击清军.乾隆帝即位后任命张广涸为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总管镇压事宜,令其大举进攻.乾隆元年(1736年),起义军被围困于牛皮大臂(今雷公山),终因起义领袖先后被俘或牺牲,起义失败.乾隆六十年(1796年)正月,贵州松桃、湖南永绥(今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等地苗族农民在自莲教反清宣传的影响下,为反抗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发动起义.起义苗民提出“逐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吏)、收复地”的口号,以“穷苦人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为号召,各地苗、汉、土家族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势力很快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

    乾隆六十年(1796年)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八月,聚集在乎陇的起义军推吴八月为苗王,石柳邓、石三保为将军.福康安、和琳则采用剿抚并用的措施,九月吴半生被俘获.十二月,吴八月被俘。初战告捷,乾隆皇帝破格封福摩安为贝于,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在活着的时候获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乾隆六十年(1796年)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但他仍继续督战,终因积劳成疾,于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于军中,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同年六月,石三保被诱至坳溪被俘.起义领袖相继遇害,起义军开始遭到失利。九月,颧勒登保代替先后病死军中的福康安与和琳为统帅,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至十二月,起义军的最后据点石隆寨失陷,石柳邓战死于贵鱼坡,苗疆至此平定。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郡王,并建立专祠以致祭。在清朝历史上,异姓封王的除清初吴三桂等三藩和少数蒙古贵族外,仅康安一人.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了廓尔喀族的入侵,他安定边疆的功绩永远不会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