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公安局副局长:辛亥革命博物馆15日正式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54:23
  大型雕塑——共和之基。    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就职典礼现场还原。    孙中山赴檀香山。    本报讯(记者蒋太旭 通讯员万琳)今日,位于武昌首义广场南侧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将举行主题陈列展览《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开展仪式。该馆将于本月15日正式开馆并对公众开放。“辛亥革命历史陈列”以700多件珍贵文物、700余张历史照片,及20余幕采用多种高科技及艺术手段复原的历史场景,让参观者穿越百年历史风云,身临其境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运动。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1个多功能展厅、1个学术报告厅及配套设施等。新颖独特的外形设计与“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辛亥革命精神相对应。建筑以红色为基调,既体现了楚文化的特性,又与对面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相协调。    进入博物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具气势的大型雕塑《共和之基》,整座雕塑长50米,高8米,呈“V”字形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个部分,涵盖“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元素。雕塑首尾呼应,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体现出首义中民众的力量。    分布在馆内5个基本陈列展厅的主题陈列展览《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走向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线总长度达1572米。展览紧紧抓住清末到辛亥革命救亡图存这条历史主线,逐次展开宏大的历史画卷,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全景式展现辛亥革命的艰难历程和重大贡献。    据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从10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每天接待观众限2000人次,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可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你准备好了吗?      记者 蒋太旭    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前夕,记者有幸获特批进入馆内参观。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布在馆内从一楼到三楼5个展厅内,由1号展厅的“晚清中国”切入主题。    “条约墙”引导进入“晚清中国”    电子“动态时局图”拉开大幕    进入1号展厅,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幕令人感到压抑和悲愤的“条约墙”场景:倾斜的石碑造型,营造出长长的通道式展厅。通道两侧石碑上刻着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年代,“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沉重的铁锁链在观者的头顶上串起这些石碑,像一连串屈辱的印记。    两面条约墙向中心倾斜,而通道尽头,展现的是电子动态效果的《晚清时局图》。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整个造型寓意: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大厦将倾,中国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    展览由此开始,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帷幕。    定格《辛丑条约》签约场景    虚门重现慈禧垂帘听政           “晚清中国”部分,除了设有中日甲午海战的浮雕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的复原现场。    《辛丑条约》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主权。《辛丑条约》复原现场,以实物景定格、重现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通过明暗渐变的灯光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将西方列强的骄横和贪婪,与李鸿章等晚清重臣的无奈和黯然,刻画得淋漓尽致,形成鲜明对比。    1号厅内还依据老照片微缩了百多年前的汉口租界风貌,另一组人物雕塑则反映了清末底层百姓的凄惨生活场面。    此外,展厅内还专辟一个房间,还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场景。观众可透过虚掩的房门,一窥当年慈禧垂帘听政的情形: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神茫然,一众大臣噤若寒蝉。    少年孙中山凝立船头    “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为挽救民族危亡,清末到1911年前,出身各异的志士们展开了种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抗争。1号展厅“革命原起”部分,复原了自立军领袖唐才常被捕、就义的历史场景,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陈列展的首次“亮相”,却是在一幕非常浪漫的场景中:    轮船在茫茫大海中劈波斩浪,一位13岁的少年凝立船头,眺望远方,端庄的母亲静静坐在他身后。这便是根据孙中山自述“十三岁随母往夏威夷岛,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还原而来的场景。    在这幕以真人比例还原的场景中,动态的海天投影背景如梦如幻,远处是冉冉升起的朝阳,暗寓中国的未来。一代先驱由此开始求学与革命事业的历程。           同盟会分部“群星闪耀”    一把大火烧出“黄花岗起义”        进入2号展厅,迎面是一面特别制作的报纸墙,邹容、陈天华等革命思想家、宣传家的形象,以版画的形式印在报纸墙上。结合多媒体写意场景,“革命原起”单元在这里进一步展开。其中,同盟会成立场景复原令人印象深刻。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我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它提出了完整的纲领和目标。展览按比例复原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的会址。头顶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图为底,同盟会各分部的地点群星闪耀。其间孙中山手书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一笔一画写在天幕上,直入人心。    诸多复原场景中,最具创意的当属通过投影纱幕呈现的“黄花岗起义”场景:武昌起义前的历次起义投影在纱幕上后,一把大火“烧掉”了纱幕,隐没在纱幕背后的“黄花岗起义”复原场景通过灯光明暗的变化呈现在观众面前,非常震撼。    置身“首义之夜”    与“革命军”对话    3号展厅的“武昌起义”单元是本次展览的重中之重,设计者用整个展厅的篇幅来展现那激动人心的一夜。展厅中集合了大型体验式场景、微缩模型、圆雕雕塑、多媒体互动、大型沙盘模型、环幕影院等多种多媒体艺术品结合的表现手段,力求将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这里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观众从踏入展厅的那一刻起,就仿佛置身于百年前那惊心动魄的首义之夜。青石板、老屋、古树、小巷茶馆、德和酒庄……一幕幕微缩实景, 从彭刘杨三烈士被杀害,到工程营打响首义“第一枪”,到攻打中和门,抢占楚望台,武昌首义的历史条件、起义全过程以及胜利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在一系列实景得到真切还原。    结合传统展示手法与高科技手段,设计者充分调度模型、实景、影像、音响、灯光等手段,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起义士兵”在自己身边走动,还可以听到“现在全城搜捕革命党人,不举义难道坐以待毙?”“起义记号——缠白绷带,你准备好了吗?”的嘈嘈切切……在这里,参观者和“起义士兵”可以互动交流,甚至可以对话。    当观众随“起义士兵”进入复原的“中和门”后,呈现眼前的是声光电技术控制的“武昌起义全景沙盘”,通过这个沙盘,观众可以从蛇山看武昌城缩微全景,看到首义进程的历史再现。    黎元洪武昌祭天    孙中山南京就职    进入4号展厅,进门是一幅《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登坛祭天》的大型油画。武昌首义后,整个“创建共和”的历程在此得到充分展示。展览以多媒体互动的形式表现各省响应武昌起义的激昂;以不同形式的场景表现南北议和及孙中山就职等重要历史事件;以感应灯光结合投影的手法表现清帝退位的落寞……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家庙大捷,江岸车站激战;起草鄂州临时约法;黄兴骑马率民军指挥阳夏保卫战,一一复原。其中,孙中山就职典礼现场复原颇具气势: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10时,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    5号展厅“辛亥百年”纪念氛围上主要营造沉静的环境感。一组大型巨幅群雕由始至终贯穿整个展厅。展厅尽处,一座环幕影院将历史与未来相连接,展望武汉的美好未来。    场馆探访    “宝善里失事,彭刘杨遇难”。    武昌起义现场还原场景。    同盟会成立。    同盟会老照片。    五展厅一角。    辛亥革命博物馆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10/08/content_4901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