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坂丽奈本子c88:节能减排推高环保装备业景气?国内企业正在收复失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40:59
政策是环保产业最好的孵化器和催化剂,这一点在环保产业的基础行业——环保装备业上也得到了验证。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2010年,我国环保装备行业的销售收入约为2800亿~300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装备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40%,环保装备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机械工业增长速度。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秘书长陆军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装备的开发投入。除总体规模大幅增长外,技术水平、国产化率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盈利能力较强。

  行业盈利水平向好

  三驾马车驱动发展,内需巨大锻炼国内企业

  需求拉动、政策扶持、投资推动,三驾马车驱动着环保装备业发展。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提供的一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表明了相关行业的高成长性和良好经济效益。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委员会汇总分析了节能减排装备的盈利情况,其中,节能装备的毛利率最高,为42.13%;空气污染治理设备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毛利率最低,为20.58%,低于行业总体的29.83%。

  需求强劲的国内市场锻炼了本土企业。以并不太为人关注的除尘领域为例,这几年中国的火力发电、钢铁、水泥产量都居全球首位,需要配套的除尘器数量巨大,中国已成为电除尘器的生产使用大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主任、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曾给记者讲过一个故事,2006年在国际电除尘器会议上,当国际同行听说龙净一年配套3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都被这么巨大的数字给震慑了。龙净跟国际同行交流,发现世界上没有哪家公司有这么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产量。

  北京桑德环境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中国广阔的市场锻炼了本土环保企业,中国企业所获得的机会比很多成熟市场国家的五百强企业获得的机会还要多,中国企业已越来越成熟。
国内企业正在收复失地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产品国产化率水平提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发展迅速,主要装备产品均已实现了国产化制造。而在10年前,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大型垃圾焚烧处理、大型余热发电、危险废弃物处理的成套设备基本依靠进口。

  目前,我国国产的大型节能减排装备,尤其是成套装备有了长足进展,大型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大型垃圾焚烧处理成套设备、大型余热发电成套设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农业废弃物焚烧发电设备、燃煤烟气脱硫成套设备、危险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等大批装备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进口环保装备竞争力更强,因为进口装备往往拥有先进成熟技术,加之国外政府贷款助推。但目前随着这两方面竞争优势的逐渐消失,国产成套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已经基本覆盖了上述成套装备的国内市场。

  从仿制开始,从买图纸开始,如此起步的中国环保装备业并不甘于受制于人,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行业不断把新材料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生物技术、IT技术应用于节能减排装备技术领域,开发出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已显著缩小。陆军告诉记者,电站烟气处理、污水生物处理、垃圾生物处理和焚烧处理、报废汽车处理、余热发电等设备,国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等水平。

  但目前,高端环保装备仍被进口设备占据,特别是国内的大型环保检测仪器、脱硝催化剂、高端滤料等。传统客户或市政部门更倾向于采购国外技术水平高、性能好,同时报价也高的装备。这使国内厂商失去了很多机会。
市场呼唤龙头企业优势品牌

  弱小企业数量再多也不意味产业的壮大

  一份数据表明,从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看,我国企业的集中度只有7%,而美国的水平是21%。环保产业从业企业众多,但普遍规模不大的现状说明了环保装备业依然较为分散的问题。

  我国环保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占比98%以上,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力量薄弱,存在过度竞争甚至低价竞标等恶意竞争现象。这一现象普遍拉低了行业利润率,同时严重影响环境工程质量。

  “由于我国现有环保装备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造成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装备落后、规模效益差、产品成套化与系列化程度低等弊病。”——这样的评价来自于相关权威部门。

  业内人士指出,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求来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产业发展本身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环保装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也未能按标准化、专业化组织生产。

  国家发改委资源综合利用司巡视员何炳光在论坛上直言,环保装备业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市场不规范、政策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深入推进,这个领域迫切需要龙头企业的出现。

  但目前,在整个节能环保领域,能叫得上名号、资产上百亿的企业还寥寥无几。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中国环保产业急需培养自己的强势企业和优秀品牌。何炳光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围绕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强化市场对接,加大投入。总之,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要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自己的品牌。

  采访中,专家和企业建议,要提高环保产业集中度,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一批大型环保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同时发展一批小而精的专业供应商提供零部件服务,形成集群效应。
企业如何抓住发展景气期?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

  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业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毫无疑问,“十二五”对环保装备业,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环境保护部等相关管理部门都提出,要以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快培育集工程总包、设备研发制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环保装备集团。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将深入推进,对环保装备业来说,重点任务与“十一五”相比有所转移。对此,委员会分析,要优先发展污染控制与资源再生利用相结合的装备、节煤节电技术装备、废气废物处理与能源回收相结合的装备、能适应更严格排放标准的装备、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装备、城市化进程所急需的重点环保设备和产品。

  谁能担此重任?企业将如何分享行业景气?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起步的中国企业也可以兼容并蓄。黄炜告诉记者,龙净在技术上是一个“除尘王国”,技术种类、产品品种在国内甚至世界都是最全的。既有美式流派和欧式流派的技术,又有自创美欧结合的技术,还有最前沿的烟气调质、高频电源等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技术。从技术种类、产品种类来讲,龙净已经具备齐全、完整的体系,能与国际任何同行企业比肩。

  资深人士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填补空白,开发一批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从而形成新的节能减排增长点。

  此外,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努力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注重培育市场,创造更大价值和新的增长点。企业必须把握市场发展方向,以现有市场为基础,通过对各个细分市场增长空间的分析,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出口之路在脚下延伸

  国际市场是做大节能减排装备业的必由之路

  委员会预测,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十二五”出口量将迅速增长,中国的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很快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以脱硫为例,当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脱硫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无论技术还是价格,中国脱硫产品,都具有竞争力。凭借优越的性价比,中国脱硫企业已经在越南、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承接包括小型电站建设在内的脱硫总包业务。中电投等公司则与海外巨头合作或引入国外资本,实现中国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的国际输出。

  新兴的海外脱硫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国内脱硫大企业输出技术、服务的目的地,也是设备制造企业施展拳脚的新战场。诸多企业的探索路径表明,节能环保装备业面临的不光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

  在除尘领域,2011年龙净接的订单中有1/3都出口国外,国外订单增加得很快。

  陆军指出,国际市场是做大节能减排装备业的必由之路,不能仅停留在国内市场,要实现高速增长必须开拓新的空间和领域。因此,我们建议应鼓励有比较优势的技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应该提倡针对国际市场开发相应的技术和装备,同时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国际合作。

  此前,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中应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条件,实施绿色援助计划开拓国际市场,具体可以通过设备出口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加大对我国节能环保设备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励环境设备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成套供货为主的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转变。

  基于中国蓬勃发展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很多企业都有宏伟蓝图。黄炜告诉记者,龙净的制造、配套、研发等综合能力,在国际上能与任何一家公司竞争,所以,有这些因素,龙净有信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环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