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息理财产品:干部年轻化咋这么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19:27


近日,河北“最年轻县长” 29岁闫宁的升迁原因和神秘背景引发媒体和网民广泛热议:三年四次升迁,工作12年,换了7个单位、10个领导职务。半年“跃升”一步(屁股未坐热便换一份“更重的革命担子”),这究竟是“能力超强”,抑或是“根正苗红”之因素?幸运为什么常常眷顾闫宁?正如闫宁的同事所言:“其实大家所做的工作一样,无不努力,无不勤勉,论资历、能力和政绩胜于闫宁的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些人常常原地转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得升迁?”人们质疑闫宁升迁的原因——“根正苗红”,并非毫无理由:闫宁祖父曾当过永年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招待所所长;父亲曾任永年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供电局局长;更重要的是,闫家近亲中有两个厅级和三个县级干部。闫宁成为“最年轻县长”,为何广受媒体、网民的质疑和批评?这确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换个思维,试问,干部年轻化咋就这么难呢?

前天广播里提到《革命军》的作者邹容,当时署名为"革命军马前卒"。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称《章邹合刊》。这两篇名著,是当时宣传辛亥革命最有力的姐妹篇。邹容的《革命军》1903年5月,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印行。 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人。 上海的革命刊物《苏报》,刊登了邹容写的《〈革命军〉自序》,和评论《革命军》的文章,这一来,人们争相阅读《革命军》,交口赞誉它应成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公开问世,吓得清政府惶惶不安,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等人,这就是1903年震惊中外的"苏报案"。邹容在狱中受尽凌辱,于1905年死于狱中,年仅20岁。 正如鲁迅所评价的:"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鲁迅全集》第一卷《杂忆》)人们可曾想到邹容年仅20岁。

大革命时期,我党好多英勇善战的官兵多为30岁左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

有人说,在欧美国家,“青年官员”甚至“少年官员”也不少见:2005年10月份,英国产生了一个史上最年轻的民选官员刚满15岁的维尔夫·派塞卜瑞志成为英国伦敦郊区路易斯汉姆镇的“少年镇长”。美国18岁的高中生迈克尔·塞申斯正式宣誓就职,就任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的市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民选官员。

盘点一下这些年发生在中国官场的“闫宁现象”令人深思:2008年4月,不到28岁的“80后”副厅级干部张辉,更被冠以“史上最牛公务员”的称号,此事一度引发广泛争议。2009年6月,湖北省29岁的清华硕士周森锋“全票当选”宜城市市长,遭到舆论普遍质疑。2010年2月,山东省新泰市提拔23岁的“80后副局长事件”引来不少批评。今年,湖北省的一个25岁美女官员牟阳被提名为镇长人选,这一事件顿时引起了国人集体围观,也将这个山区小镇的年轻美女干部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她连称“鸭梨很大”。

是什么原因是干部年轻化这么难?别人公众和媒体拍手叫好;而中国媒体和公众却一片哗然。“素质不高”?可以锻炼培养嘛!“有志不在年高!”嘛!古今以来,不知多少风云人物走上历史舞台时,不也正当青春年华?年纪,从来不是职务高低的唯一判断标准,升迁的正当性才是正确的评判标准。

还是权力来源的合法性才是最关键的。不是经过选民意志最终决定的,而是经长官的“民主推荐被提拔”的,他们就将永远成为媒体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甚至免不了要遭人漫骂!呵呵,这时可千万不要怪骂人者“素质不高”,试图将乌纱帽世袭式的一代代地传下去,老百姓不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