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中语文诗词:孤独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44:34

孤独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目录

相关电影
症状
  1.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2.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3.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病因
  1. 1、概述
  2. 2、遗传因素
  3. 3、 感染和免疫因素
孤独症治疗方法
  1. 1、心理治疗法
  2. 2、医药疗法
  3. 3、教育疗法
  4. 4、行为治疗法
  5. 5、其它疗法
  6. 附: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做口腔运动
感觉统合训练
  1. 1、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
  2. 2、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
  3. 3、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
  4. 4、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高频音乐疗法
判断儿童孤独症的11大标准
  • 其他
  • 孤独症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展开

编辑本段相关电影

  《雨人》 Rain Man (1988)、《玛丽与马克思》Mary and Max (2009)、《自闭之旅》 Temple Grandin (2010)、《海洋天堂》Ocean Heaven(2010)

编辑本段症状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孤独症

第一胎是孤独症第二胎风险如何?  北京儿童医院心理专家、上海鸿慈儿童医院自闭症干预治疗专家均表示,网上的说法是若头一胎是自闭症,老二也是自闭症的几率是5%。  “但这种说法并不权威,目前还没有任何这样的数据。目前的研究是,自闭症是一种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的疾病。但是病因不清。推断可能是父母都带有一定的致病基因导致发病。”。  可目前这种致病基因尚未被查出,孕妇也无法通过检测、筛查查出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只能说,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如继续要孩子,二胎自闭症的可能性会比其他的家庭风险大。”

编辑本段孤独症病因

1、概述

  目前病因不明,不能阐明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 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同时提出了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病因研究的热点。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等,综合有关研究,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孤独症

2、遗传因素

  1991年Folstein 和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即使没有同样的病人,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例如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显著内向等,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然而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因而近年来大量的有关研究集中在寻找其他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孤独症相关的所谓候选基因(CandidateGenes),例如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和c-Harvey- rasoncogene.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孤独症儿童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

3、 感染和免疫因素

  一些学者研究了免疫和感染因素在孤独症病因中发挥的作用,在感染方面,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孤独症双生子的先天性微小异常发生率要高于非孤独症双生子,而这些异常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了。  

孤独症

编辑本段孤独症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法

  在早期,由于心因论学说盛行,因此也直接影响到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所接受之治疗;在此时期,无论是直接针对儿童或间接针对家长,最普遍之治疗方法均为心理治疗法。但是此法并没有后续相关的研究支持其理论。

2、医药疗法

  主要分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西医:近年来试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效果仍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副作用很大,这一点一直为大家所诟病。若患者伴随的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或威胁到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或严重干扰患者接受教育和训练,影响日常生活,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  1.利培酮:200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5~16岁孤独症。药物能改善患者发脾气等易激惹症状、自伤和攻击行为。开药剂量0.25mg~0.5mg,每日2次,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剂量范围0.5mg~6mg/日。常见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中枢兴奋药物: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患者。常用药物哌醋甲酯或苯异妥因。(注:中枢兴奋药物仅限6岁以上患者使用)。  3.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硝西泮用于合并癫痫发作者。  中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主要有经络穴位按摩、针灸、中药等。有中医工作者和中医按摩医疗机构(如: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穴位配方,结合丰富的按摩手法,开展儿童自闭症的穴位按摩治疗;在按摩过程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进步特别快,不少孩子经治疗后,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逐步融入正常儿童。还有的中医院开展了针灸业务。也有中医工作者和中医院[如:南昌东方医院(自闭症医院)]大力提倡中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该病辨证为祖国医学中的“呆病、五迟、五软、解颅”等病症范畴,乃由心肾肝脾不足、髓海不充或痰、瘀痹阻清窍所致。 自闭症的辩证要点: 自闭症的辩证主要也是根据四诊合参。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与病情反应,都有一定的特征。自闭症儿童不会说话,轻者亦往往不能正确诉述病情;寸口部位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者合作,影响了气息脉象,因此,四诊的运用,与成人不尽相同,望诊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配以“五脏诊治”法则,使自闭症的临床辩证更较全面。在中西医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之下,更充实了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经验,对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孤独症

3、教育疗法

  在一九六O年代末期及一九七O年代初期,由于自闭症不再只被视为精神分裂的一种或是肇因于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因此自闭症的疗育也有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重视有助自闭症社会人际,语言能力,及认知功能方面发展的方法。  在教育界,开始强调自闭症适性教育之重要,在学校设施方面,亦扩大因应而涵盖学前教育,通学或住校、毕业后之辅导措施,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4、行为治疗法

  适当教育设施渐受重视的同时,以行为学说为基础之治疗方式亦开始发展,到了一九六O年代中期,制约理论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多种儿童问题的治疗上,而自闭症儿童经由行为治疗的隔离、消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而改善不当的行为,包括自伤、自我刺激、过动、攻击行为等。后来操作制约技巧开始运用在自闭症患者其它能力的增进,如生活自理、职能训练等,甚至更进一步被运用在社会人际互动及语言沟通能力之训练上。虽然效果卓著,但仍有以下的问题需要考虑:  一、许多的治疗研究几乎都是个案的报告,无法有效的对照。  二、治疗进行多数只针对一项行为的特定变化,并未有长远、具体的影响考量。  三、很少考虑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及个别的差异。  四、行为变化之评量多数在治疗场所进行,未考虑能否类化到非治疗的其它场所  五、长期的追踪辅导是相当需要的  

孤独症

5、其它疗法

  尚有以下几种针对自闭症相关的特殊治疗获教育方面的技巧:  嫌恶治疗法、物理治疗法、舞蹈治疗法、发展治疗法、语言治疗法、游戏治疗法音乐治疗法、拥抱治疗法、互动治疗法、感觉统合、回归主流、非疗养院安置方式。

附: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指导方法

  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一: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1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2 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 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  握双手 拍腿  摇头 点头  转身 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 跳  抱臂 拍肚子  踏步 伸手  敲椅子 插腰  拍头 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4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5 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6 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四: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  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 伸舌头  噘嘴 磕牙齿  吹的动作 笑  吻 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3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4 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5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6 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七:相配、区别物体  A.相配(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7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8 同9 时叫他相配,10 “把一样的  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  以强化。  B.相配(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2 把两个不3 同4 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5 一个勺子,6 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7 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8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9 )给孩子,10 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11 如果他摆得不12 对,13 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14 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15 对”并且重复16 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  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  17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18 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19 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  C.相配(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  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  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操作练习以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物品相配,  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十三:图片(领悟和表达)  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① 把图片放在孩子的面前的桌子上,确定他已注意。  ② 说:“指出(图片上的)……”。  ③ 用现实提示帮助他正确指出,并予以强化。  ④ 强化和提示逐渐减少(如以上项目)。  B.表达:能够说出图片里的物品名称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已注意。  ② 拿起一张图片给他看,问:“这是什么?”  11 提示孩子正确说出物品的名12 称,13 给予强化。强化和提示和以上项目一样,14 逐渐减少。  项目十九:所属关系(领悟和表达)  A.领悟  ① 在孩子的附近有熟悉的人(他能够见到),要求孩子:“去摸摸……(比  如: 去摸摸华华的手)”。  ② 提示他正确的反应(去摸华华的手),给以强化。  ③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表达  ① 你指着一个孩子认识的人的衣服或身体的部位说:“谁的衣服(或身体某部  位)”?  ② 提示他作出回答(比如:“这是毛毛的衣服……。”),并给以强化。  3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4 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二十三:要、不要(比较喜欢,比较不喜欢)  A. 不喜欢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  ② 把一件孩子不想要的(不感兴趣)东西拿给孩子,问他:“你要不要……  (某物品)?”  ③ 提示孩子摇头或讲出“不要”。  ④ 孩子做到时,就立刻将东西拿开(最好是再看不到了),给孩子强化。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B. 喜爱的东西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拿给孩子看他喜爱的东西(玩具、食物等),问他:“你要不要……(物品  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点头或者讲“要”。  ④ 孩子表示后马上把东西给孩子  ⑤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C. 要、不要的区别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2 随意交替地将孩子有兴趣及没有兴趣的东西拿给他,3 询问他:“你要  不要……(东西的名称)?”  ③ 提示孩子正确表达,并给以强化。  4 和以上的操作过程一样,5 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对他的强化。  项目二十六:社交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社交性问题,帮助孩子讲出正确的回答。  ③ 给他强化。并逐渐地减少提示与强化。  可以问的问题包括: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几岁了?  ? 你(今天)好吗(高兴吗)?  ? 你住在哪里?  ? 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 你喜欢玩什么?  ? 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  ? 你喜欢吃什么?  ? 你在哪里上幼儿园(上学)?  ? 谁是你的朋友?  ? 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 你家住在哪里?  ? 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什么是你最喜欢的玩具?  ?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  ? 你的老师叫甚么?  项目二十五:选择技能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拿两件他喜欢的东西(拿在你自己的手中)给他看。  ③ 问他:“你要……还是……?”  ④ 提示他指出或讲出他最喜欢的东西,马上给他。  6 逐渐减少提示,7 他每次讲对时,8 都把东西给他(开始时,9 用来选择的两样物品应该一件是他十分喜爱的物品,另一件是他稍微有兴趣的物品。这样做有帮于他理解《分辨》和《选择》的概念)。  注意: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他用手指点所选择的物品。他如果已经能够较快地选择出摆在他面前的物品时,可以让他对一些看不见的物品进行选择(比如:“你要苹果还是要饼干?……”)。还要注意,每次问话时要变换物品名字的顺序,避免他只是选择讲的最后的物品。  项目三十五:描简单的画  ①.把纸和笔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②.在纸上画一个东西(作示范),同时要求孩子同样地画一个。  ③.提示孩子拿笔画出这件东西,并给予强化。  ④.和以上项目一样,逐渐减少提示和强化。  所画的东西可以包括:  竖线 横线 +字 圆圈  斜杠 数字 各种形状 笑脸  花 车 房子 人  彩虹 ……  项目四十:孩子给你两件东西  ① 把几个物体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要求孩子:“把------和---------给我。”  ③ 提示孩子把那两件东西拿给你,并予以强化。  ④ 和以往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强化。  注意:你提示孩子最好是同时拿起两件东西(一手拿一件)。如果他的理解能力比较困难,可以将你的用语简单化。比如只说:“球、小车”。而不用:“把球和汽车给我”的表达方式。也要在日常的环境中很自然地要求他拿两件东西,(比如可以是:“去拿袜子和鞋子”之类的。)  项目四十四:分类(相配,认出,说出名字)  A.相配  ① 把几组(不同种类)物体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2 拿出另外(卡片上面的东西和以上卡片中的一组是一类的)一张卡片,3让相配(放入相同4 种类的一组中)。  5 提示他把卡片放在适合的一组中(比如:桌子上有白菜、汽车、椅子……  等卡片,提示他将拿到的火车的卡片放在汽车上面──同属于交通工具一  类)。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认出分类  ① 在一堆卡片中将相同种类的卡片归为一组。  ② 要求孩子:指出……(比如:食品/交通工具/……)的卡片组。  ③ 提示孩子指出你要他指的卡片(分类)组,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讲出分类的名称  ① 把卡片按不同分类组,分别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其中的一组卡片问他:“这些是甚么?”  ③ 提示孩子讲出那组分类的名称,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对相配(图片分类)有困难,可以使用实物来操作练习。  项目四十五:代词(我的,你的)  A.领悟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让孩子(给他指令)摸摸(你的、我的)(衣服或者身体的部位)。  ③ 提示(或手把手)或示范他正确地作出反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往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你的”,再教使用“我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领  悟)。  B.表达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引起他的注意。  ② 你指着你自己或孩子身上的衣服或者身体的某一部位,问:“谁的…?”  ③ 提示孩子说出代词和相应衣服或身体部位的名字(比如:我的手。)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减少给他的提示和强化。  ⑤ 先教使用“我的”,再教使用“你的”。然后再(随意)交替练习。  注意:你的孩子学会领悟代词以后,联系几个星期后再教他练习说出代词,这样会对他更为容易掌握,更明确。  项目四十七:想出(猜出)/讲出你描写的物体(看得见或看不见)。  A看不见  ① 把几件东西(苹果、香蕉)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使他注意。  ② 说:“我在想吃一个长在树上的、红红的、可以吃的东西”。  ③ 提示他指出苹果,并讲出它的名称,给他苹果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B看不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看着你。  ② 说:“我希望有个(描述)园园的,可以踢的东西”。  ③ 提示他(猜出你所描述的)说出东西(球),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一样逐渐减少帮助和强化。  注意:开始时,放的东西不要太多(2、3件),东西相互之间的特征要有显著的不同(颜色、形状、功能…)。以后逐渐选择比较有相近特征的东西。可以提示孩子按照地方、场所区别。  项目五十:回答关于物体和图片中的问题  A.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看一个物品,问他一个问题(见提示内容)。  ③ 提示孩子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图片、照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孩子看照片(比如爸爸在厨房里炒菜,…)询问他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讲出,并给他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和回答的范例:  A.关于物体:  Ⅰ.① 这是什么? 是香蕉  ② 这是什么颜色? 黄色  ③ 你拿香蕉干甚么? 我吃香蕉  ④ 香蕉是甚么? 水果  Ⅱ.① 这是什么? 是冰棍/棒棒糖  ② 这是什么颜色? 红颜色  ③ 你用他可以干甚么? 我舔他  ④ 你在哪里买冰棍儿? 在商店里  B.关于照片:  Ⅰ.① 这是谁? 妈妈  ② 她在做甚么? 她在笑  ③ 她在什么地方? 她在客厅  ④ 她怎么样? 她很高兴  注意:开始时只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然后再逐渐地教他更多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这个项目很困难,可以先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问问题,然后逐渐改变成不同的形式。  项目五十五:简单句式  A.它是……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出示给他一件物品并问:“这是甚么?”  ③ 提示他讲出:“这是球……书等。”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张图片,并问他:“你看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我在看(图片中的物品)”。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C.我有……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一件物品,并问他:“你有什么”?  ③ 提示他回答出:“我有一个(手中的物品名称)”。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注意:学会了B的项目以后,可以教他说出图片中的几样东西(如:我看到了一个房子,一棵树,一部汽车……等)。使用儿童画册的内容来泛化这项技能。  项目五十六:简单地相互交流  A.我有……(物品)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把一件东西交给他,你自己手中拿着另一样东西。  ② 举起你的东西说:“我有一个……(你的东西的名称)”。强调东西的名称  ,讲得慢些。  ③ 提示(示范)孩子也说:“我有一个××(他的东西)”。他能够正确表示  时就给以强化。  4 几次练习后可以更换物体再练习。然后可以让他自己从盒子里挑选物体  ,练习句式。  ⑤ 在他学会了表达“有什么”之后,教他其它表示(形容)物体的句式。  ⑥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我看……(图片或书上的东西)  ① 把两张图片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  ② 你指着一张说:“我看……(图片上的东西)”。  ③ 提示孩子指着另一张,说:“我看……(他指的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练习几次后更换图片。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实际例子: 物体  ① 我有一只鸭子。 我有一只牛。  ② 我的鸭子是黄色的。 我的牛是黑色的。  ③ 我的鸭子叫“呱呱”。 我的牛叫“牟牟(叫声)”。  ④ 我的鸭子生活在水中。 我的牛生活在牧场。  图片/书  ① 我看球。 我看花。  ② 我看车,树。 我看人和蛋糕。  ③ 我看红帽子。 我看蓝色的球。  ④ 我看男孩在走路。 我看女孩在作游戏。  ⑤ 我看汽车里的女孩。 我看滑梯上的男孩子。  项目六十:询问“……在哪里?”的练习  A.请孩子找回不见的东西  ① 把5个孩子认识(能够叫出名称)的东西放在他的身后(不能直接看见),  让他看到物品在哪里(让他转身,并同时对他说:“看有球、汽车、书、铅  笔和帽子”。)  ② 让他再次将身体转过去(又不能直接看见哪些东西了)。  ③ 你说:“去拿来(上述物品中的一个)”。  ④ 提示他找回那样东西,并给予强化。  ⑤ 让三次找到了东西后,把其它的东西(比如铅笔)藏起来。  ⑥ 要求孩子说:“去把……(比如说:铅笔)找出来”。  ⑦ 孩子一到背后去找(铅笔)就提示他问:“铅笔在哪里?”  ⑧ 马上说:“……(铅笔)在这儿”。邦孩子拿出铅笔。并给孩子强化。  ⑨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B.在活动中  ① 设置一项要求孩子完成的活动项目(或程序),比如拼图或画画。  ② 让孩子开始操作前,先把一件必须的东西(比如:拼图中的一块或者蜡笔)  藏起来。  3 开始让孩子操作这项活动。当他发现缺失的东西时(比如:拼图中的一块  或者蜡笔)立刻提示他问:“……(拼图或者蜡笔)在哪儿”?  ④ 马上回答说:“……(拼图或蜡笔)在这儿”。把东西给他,并且也给他强  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7 减少提示的方法:在第一次他一找东西时,8 马上给口头提示。以后逐渐延长(在他发现缺失东西到你给他提示之间的)时间,每次可延长1秒钟左右。以致他能够自己主动地问“……在哪儿?”  注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泛化这项技能。如:在出门前把他的鞋子藏起来等。  项目六十二:回答常识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③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常识性的问题可以包括:  动物题目:  ① 狗是怎么叫的?  ② 什么动物“汪、汪”叫?  ③ 狗可以做甚么?(看门)  ④ 牛住在什么地方?  ⑤ ……  颜色题目:  ① 太阳是甚么颜色的?  ② 什么东西是黄/红/绿/兰色的?  ③ ……  社会职业题目:  ① (救火员/医生/司机…)是做甚么的?  ② 谁给我们看病?  ③ ……  节日题目:  ① (春节/儿童节/……)是甚么时候?  ② (十月/五月/……)里有什么节日?  ③ 春节时我们作什么?  ④ ……  物理特性题目:  ① (糖)有什么味道?  ② 讲出什么东西是(酸)的?  ③ 你摸(冰)有什么样的感觉?  ④ (雪)是甚么颜色?  ⑤ 什么东西是软的?  ⑥ 什么东西大?  ⑦ ……  季节题目:  ① 四个季节是甚么?  ② 哪个季节里有……(雪/很热……)?  ③ ……(夏/秋/……)季节我们作什么(游泳/……)?  ④ ……  幼儿园常识题目:  ① 晚上天上有什么亮的东西?  ② 每星期有几天?  ③ 鸡可以生什么?  ④ ……  注意:开始最好有图片或可能观看的图片,照片作教具。  项目六十六:回答“……在哪儿”的问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让他注意你。  ② 问他一个“……在哪儿?”的问题。  ③ 提示让他回答出。并给予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相同,逐渐地减少给孩子的提示和强化。  这类问题可以包括:  a) 你在哪儿睡觉?  b) 你在哪儿洗澡?  c) 你在哪儿吃饭?  d) 你住在哪儿?  e) 在哪儿买菜?  f) 炉子在哪儿?  g) 妈妈在哪儿上班?  h) 哪儿有滑梯?  i) 哪儿可以看到老虎?  j) 到哪儿可以游泳?  k) 生病了到哪儿去看病?  l) 到哪儿去买书?  m) 到哪儿可以买到油条(汉堡包……)?  n) 你去哪儿理发?  o) ……  注意:除了口头提示(示范)以外,孩子可以使用照片、图片来作提示。  项目七十二: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A.用图片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出示一个人在做动作(在某种场所从事某种活动)的图片/或照片(比  如,一个小朋友在海滩游泳)。  ③ 讲述图片中的故事〖有一天,阿毛去海边游泳〗。  4 询问孩子关于故事中的问题(阿毛到那里去了?谁到海边去了?阿毛到海  边干甚么?)  ⑤ 提示他(口头)正确回答。并给以强化。  ⑥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简单地讲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有一天,妈妈去商店买冰淇淋)。  ③ 询问他关于故事中的问题。(如:谁去了商店?妈妈到那里去了?妈妈在商  店里买了什么?……)  ④ 提示他正确回答出,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C.简单儿童故事(书)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念儿童故事书中的一页(一、二句话)。  ③ 询问他关于听到的故事内容的问题(不是要求他复述,而是回答询问)。  ④ 提示孩子正确地回答,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D.讲比较难的故事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  ② 给他讲一个四句话的故事(比如:“有一天,一个叫毛毛的小朋友到公园玩,他发现了一个红色的球。他把球带回家给了妈妈,晚饭后他玩了会儿球  ,就睡了。)  ③ 询问孩子有关故事中的内容。  ④ 提示他正确地回答的答案,并给以强化。  ⑤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困难,可以从更简单的故事开始。(如:“妈妈去了商店”。“谁去了商店?”)  项目七十四:听从“问”和“告诉”的指令  A.问  ① 在遇见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问…… ……”(问“毛毛”他“多大”  了)!  ② 用实践提示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示范他询问“毛毛,你多大?”  ③ 那个小朋友回答后,你马上给孩子一个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B.告诉  ① 在“遇到”一个小朋友时,让孩子去“告诉…… ………”(去告诉“毛毛”你多大了)!  ② 用实践提示和口头示范让孩子走到那个小朋友身旁,并且说出(要求说的  话):“毛毛,我六岁了”。  3 孩子说完马上给以强化。和以上的练习一样,4 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5逐渐地减少强化。  C.问、告诉随意练习  ① 给孩子A项或B项的(第一)指令。  ② 提示孩子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并给以其强化。  ③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注意:可以利用小朋友进行这个项目的练习,教孩子在玩的过程之中怎么问和回答问题。  项目七十八:解释(描述)话题  ① 和孩子对面坐着,让他注意你。  ② 要求孩子:“给我谈谈(关于……)”(内容见下面的实例)。  ③ 用示范帮助他说出有关题目内容中的三件东西,并给以强化。  ④ 和以上的练习一样,逐渐地减少提示和帮助,逐渐地减少强化。  可以选用的实例:  ① 节日 春节:是一个节日。在冬天过。大家那天在一起吃饭。  ② 地方 学校:我在拉萨路小学上学。我的老师是王老师。我的同学  是王琨。  ③ 家庭 妈妈:我的妈妈是马琳。她在学校里教书。  ④ 运动 溜冰:我和爸爸去溜冰。我们在夫子庙溜冰场溜冰。我滑得  很快。  注意:开始时先讲一句,逐渐地增加到二句、三句话。  项目八十七:回答“为什么……?”和“如果……?”的问题  A.“为什么”  1 和孩子对面坐着,2 让他注意你。  3 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吃饭?”)。  4 提示他作出正确回答(“又为我饿了”)。给他强化。  5 和以上操作一样,6 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B.“如果”  1 和孩子对面坐着,2 让他注意你。  3 王一个“如果”的问题(比如“你如果觉得饿了,4 你会作什么?”)。  5 提示他正确回答(我会吃饭或吃东西),6 给以强化。  7 和以上操作一样,8 逐渐地减少对他的提示和强化。  询问的内容可以包括:  1 吃饭/饿了  2 喝水/渴了  3 睡觉/困了  4 哭/难过  5 笑/高兴  6 看病/不7 舒服8  9 洗澡/脏了  10 穿大衣/冷了  11 打伞/下雨  注意:用日常生活的情况,比如孩子要喝水(或饮料)时,问他为什么要喝水?同时帮助他回答“因为我渴了”。也要教他从图片上回答问题的方式(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孩子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哭了。问“他为什么哭”,提示他说,“因为他从自行车摔下来”)。

编辑本段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做口腔运动

  一.唇部运动  1.将嘴巴张开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  2.将嘴巴向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3.将嘴巴噘嘴呈圆形(或说”呜”), 停留3—5秒再放松  4.将嘴形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5.将嘴形从”啊”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6.将嘴形从”呜”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7.将嘴形做出”啊—呜”( 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8.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  9.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二.舌头运动  1.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2.以同样的速度将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3.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4.将舌头伸出,向左右嘴角连续移动3—5次  5.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6.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连续移动3—5次  7.将舌头伸出,延嘴唇顺(逆)时钟方向绕一圈  8.将舌头伸向口腔内右(左)脸颊(外观可以看到突出),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9.将舌头伸至上下排牙齿,向左右移动做出清洁牙齿状  10.用舌头顶住上硬颚作出马蹄声  11.用舌头顶住门牙后方,从硬颚移动至后方软颚

编辑本段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儿童脑功能的失常,从它被人认识开始,一直被许多专家和父母所困惑。导致自闭症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自闭症的儿盘显现出许多感觉处理不良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触觉学习的不足.但它所衍生的问题远远超过一般单纯的触觉敏感或迟钝。这些儿童如触觉不足的儿童。其大脑对感觉的分辨能力不好,甚至极差。  他们的大脑可以接受感觉信息.所以他们大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只是大脑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是接受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完全拒绝,显示脑干的前庭觉系统有很大问题.过滤及选择的方式非常的奇特。只要能进到大脑皮层的信息,自闭症儿童会学得比任何人都好;进不去的部分,则似乎如何加强刺激都没有用。  自闭症儿童除了少数有讲言障碍外,大多能讲话,只是他们的耐汇很少.就喜欢用固定的几种。发音上虽然也不错,但缺乏抑扬锐挫,声高和频率变化很少。对很多刺激经常没有反应.没有喜欢也没有厌恶,对某雌刺激又非常情绪化。甚至自伤或攻击他人的现象。

1、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

  感觉统合失常,一般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这些孩子的智能测验都在平均水准以上,确有学习上或行动上的障碍,有四分之一以上甚至造成学习成绩低落,被误认为有智障的现象。  这种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有紧张性颈反射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和脑性麻痹症孩子类似的行业。不过通常这类孩子都属于轻微症状,因此一般的智力测验、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都很难发现,这正是父母亲最感头痛的问题。  由于幼儿对原始反射抑制性不足,导致平衡反射发展迟缓,使身体的反应出现严重异常.造成知觉机能和注意力的障碍,对自己身体自觉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受到影响。  知觉机能障碍会影响孩子自动化知觉技能(The Automtized Percepual Skills)发展不良。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日前在小学生身上,最常见的是遗成阅读认字困难的眼球运动抑制机能(Ocular motor Control)不足。  这种现象大多来自于前庭神经系统的障碍。前庭属于人类内耳的一部份,具有统合讯息向大脑皮层反应的功能,并能抑制直接姿势动作的反射作用.是属于生理性的感觉,无法用意识化的能力了解。如果这方面产生问题,在生理上会有刺激过份强化、呕吐感、动摇感、升降感无法平衡的现象。  幼教专家应亚杰(Jean Pieget)在早年的研究使已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孩子在日后智能学习式思考前期(三至六岁)运作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也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感觉统合能力不佳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不足,在理论上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Neurobehavioral Dysfunction,NBD)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项;  ★感觉和知觉信息相互协调,是学习的要素。  因此感觉讯息的接受和整台上有所困难时。必定造成知觉信息的不顺畅,而影响学习能力。爱尔丝博士便指出:“无目的动作中,仍会引出大量的感觉信息(特别在固有感觉和触觉方面),这些感觉信息和身体的各器官必须保持足够的统合力和协调力.这是人类身体形象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身体形象的充分发展.视觉、听觉、特别是双手的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充分发展,对孩子学习能力自然有直接的影响。  ★动作所产生的感觉讯息无法和知觉有正常的统合机能时,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能力。  德基若斯及希拉及在一九七九年所著的NeumpsychologicalFunldamentals in Learning Disability一书中表示:“有目的性的协调是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努力重点.这种协调在日常生活运动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如果日常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信息,无法有效回归到有统合能力的知觉系统中,任何学习都会遇到困难。  ★在运动、知觉和学习中.最重要的神经行动系统是前庭感觉和固有感觉。  从大脑生理学来讲.脑干和大脑皮层承担着最基本的学习功能。以阅读来讲,视觉的感觉信息有籁脑干的前庭系统才能有效输入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分管记忆的区域来解读输入视觉符号的记忆。前庭及固有感觉不良,将影响正确稳定视觉信息的输入,进而影响大脑皮层的认知能力。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无法单独产生作用的,足够的统台及协调能力,才能有力的接收和回馈环境的信息.知觉系统中的认知发展也由此产生。  因此,感觉运动上有明显异常的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0一12岁间,这些孩子将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上或习惯上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影响到他一辈子的生活。

2、感觉统合不足的危害

  感觉统合不足形成大脑功能不全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

3、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

  平衡能力主要来自骨架和中枢神经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规管组成辨识神经体系,以协调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自母体的胎位变化开始,初生儿由平躺、翻身、七坐八爬,才能站立起来,进而灵活操作大小肌肉,这些都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平衡感不佳,会形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触觉是神经体系的营养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辩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度及情绪的好坏。  不佳的幼儿最常见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触觉过度敏锐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  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致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所以前庭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会立刻受到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上的困难,特别是大脑的中枢神经贯穿前庭觉,前庭神经不佳,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都会陷入混乱,更会引发语言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工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4、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不用看镜子,我们可以正确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阶梯,可以灵活上下楼梯,拍球、开车、骑自行车、游泳、双手双脚及身体双侧协调,动作自如,这便是本体感。  本体感又称身体形象或身体地图,这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练习过程中,协调出的自动自发能力,如果平衡感、触觉、前庭觉不良,本体感便很难健全发展了。  人类身体的活动,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下进行的,人不用老是顾忌身体如何行动,手脚才能灵活、心情才不会紧张、焦虑,也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心,本体感发展良好,大脑功能才能发挥自如,观察力敏锐、反应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像创造能力也才能丰富地发展起来。  语言发展迟缓大多由于感统不足  语言能力包括看、听、说、写,是人类独有的高度复杂性神经动作。大脑皮质层的分别有处理听觉、发音、词汇认知、语言组织及推论的功能区,透过神经组织这些功能区,必须和身体感官取得紧密配合,否则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最生要的是贯穿脊髓及前庭觉的中枢神经,所以平衡能力及前庭觉不良,神经组织的能量到达不了皮质层的语言功能区,便会造成词汇能力不足、语言组织混乱、视听神经也会发展不全,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的困难。  触觉不足的孩子,感觉辩识不全,听觉层次受到影响,牵连发音组织的小肌肉发展不足,进而形成音感差及发音不正确等毛病。除了语言器官本身受损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大多来自于感觉统合不足引起的。  如何有效对治感统不足、学习困难的孩子?  最重要是找出其根本的原因,由于孩子行为上大多已产生多重困难,不易判断真正原因及其不足程度。目前大多采用生活资料核对法,由父母或教师针对幼儿行为填写核对表,再由有经验的专家对比,以判断其原因,但由于填写者本身程度问题,常会有所偏差。  若能直接观察孩子的身体及行为,正确性更高,其实孩子的任何表情、动作都在反应其身体及神经组织的需要,观察者最重要是不能批评幼儿,要安静而客观检视孩子的行为,便可直接了解其原因和不足程度了。  孩子多动、多活、胆小、焦躁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治疗,只是在环境不正确互动下,可能挫折更多,需要大人做有系统的帮助。治疗也绝非僵化、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依照孩子身体的需要,触动其身体能量正确动作,以发挥其身体自动自发的自疗效果,才能真正协助孩子解决困难。

编辑本段高频音乐疗法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紊乱症,鼠疫感觉的集成混乱和交流混乱,一般在生命的头三年表现出来,男孩是女孩患病机率的4倍,在世界上所有种族和社会中都有发现。  高频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使用者调整身体状况,虽然不能保证使用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痊愈,但是却能大大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我们的产品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  而根据每个患有孤僻症的人的不同,选择调理治疗的时间和方法不一样,那么调理治疗结果也会不尽相同。此外,调理治疗的进展不是一条笔直的线,有效果好的时候也会有效果稍差的时候,但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以下几个显著的效果:  1)减小对声音的敏感度: 他们将能更好地处理噪音。能够达到一边听到其他的声音一边做不同的事。因为他们不再感到围绕在他们周围声音的威胁,并且开始逐步地建立他们与周围发生事情的联系,由此减少了急躁的情绪。  2)开始学会专注:是孤僻的人变得调谐,能够专注做某一事情。  3)减少抵触心理:当他们抵触心理减少时,会表现出与人交流的渴望,社交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强  4)变得更可爱: 孩子会主动的坐在你的腿上,期待与你玩和被爱抚。  5)提高语言技艺:孤僻的孩子的语言技巧会显著提高,他们会尝试发出各种声音,并用他们自己的声音做试验。有了一定语言技巧的孤僻孩子,他们说话的方式也会改变,他们可以使用更长的句子,用更适合的词去描述事物,会正确的使用“我”和“你”。语言技巧的掌握会激起使用者渴望交流的愿望。  6)减少挑食: 那些挑食的人开始能接受各种食品,包括那些以前从来不吃的种类。  7)更好的自我感觉: 一旦他们能够联系到他们的声音,就会开始有好的自我评价。  8)提高社交技巧: 他们会开始寻找接触新的人群,也会懂得怎么与人交流。  9)更好的听从别人的意见。  10)会主动的与人说话。  11)减少挑衅,激进的行为。  12)学着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13)更好的目光交流: 他们可以开始用眼神和你交流,学会说话的时候看着人,开始注意他们看到的东西。因为患有自闭症的人对于声音是很敏感的,所以首先就要调理治疗这个,当一点被治愈的时候,他们会学会真正的倾听。我们的产品打开了感觉合成的通路,改进听的技艺和提高感觉的合成。提高他们的交流技巧。  患有自闭症的人太过敏感而遭受无法忍受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是无法使用语言正确表达出来。当他们处理每一个进来的声音时,会莫名其妙的法很大的脾气,因此需要不断重复同样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进行表达。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由于有超高的敏感度,所以经常承受很大的痛苦,当他们感到多的声音时,他们就不能专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离群和自闭。  高敏感的指标常常呈现出一种自我保护行为,他们可以用手覆盖自己的耳朵,这是当他们遇到强烈混乱声音是安慰稳定自己的方法。  那么为什么他们对于声音是如此的敏感呢?原因在于听的方式,我们大家都使用耳朵和身体在听,我们的皮肤和骨头都使声音的传感器,这个身体都会应答声音。而当人们用耳朵主听时,一些无用的背景声音会被过滤掉,或者背景声音的强度被减小,所以他们听到的是确实有效的主声音。可大多数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少年或成年人主要用他们的身体“听”。声音被身体不经过滤的直接闯入大脑,受到这种声音的干扰,就意味着不相关的背景噪音也被传了进去。而很多自闭症的人就是缺少去除背景噪音的能力。  而这套CD可以降低孩子和成年人对声音敏感程度。对于调理治疗自闭症,我们产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减少声音通过骨的传导,让他们的耳朵调整成为声音的主要入口,传导正确的声音。  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让他们听一种经特殊方法处理过的音乐 --“高频音乐”。高频音也首先能够提高耳能量,同时也会弱化身体对声音的吸收,使声音能够自主的通过,把声音传导通道用身体变为耳朵,让耳有能力去处理所有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治疗,使用者将能像正常人那样用耳朵吸收声音。  众所周知,所以得感觉器官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通过降低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减小对于外界的敏感程度和调整他们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是帮助自闭症使用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第一步。我们的产品主要着重于调理治疗“听”的部分,并由此使其他感知能力也会得到全面的相应提高,使厌食和身体接触过度敏感者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编辑本段判断儿童孤独症的11大标准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三、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四、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五、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八、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九、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十、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十一、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编辑本段其他

  世界孤独症日 4月2日  由李连杰、文章、桂纶镁、高圆圆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其主题诉说了一个孤独症患儿的生活。

编辑本段孤独症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阿斯伯格综合征(AS)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患儿有社会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但是在语言和认知能力方面发育正常,而且多数AS儿童可能在认知的某些方面表现为超常,尤其是对文字、地图、统计表和火车时刻表的记忆方面。  2. 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PDD-NOS) 该诊断通常用于诊断那些轻型或不典型孤独症。  3. Rett综合征 Rett综合征仅见于女孩,患儿在早期发育正常,在大约6-24个月左右起病,病情发展通常经历四个阶段,早期起病停滞阶段(6-18月)、快速倒退阶段(1-4岁)、假性停滞阶段(学前-学龄早期)和晚期运动衰退阶段(5-15岁)。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出现孤独症样表现,包括语言功能的丧失、特征性的手部刻板"洗手"动作、智力显著倒退和过度通气。  4.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瓦解性精神障碍又称婴儿痴呆或Heller综合征,患儿在至少两岁以前发育正常。之后出现明显而迅速的语言、社交、游戏和适应能力倒退,大小便失禁等,早期发病者与孤独症的鉴别相当困难。  5.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 部分MR儿童可以表现有孤独症样症状,多数孤独症儿童亦表现精神发育迟滞。可以根据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行为特征以及部分特别认知能力加以鉴别。  6. 儿童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儿童的某些行为方式类似精神分裂症,但是孤独症儿童不存在妄想和幻觉,鉴别不难。  7. 其他需要与孤独症鉴别的疾病还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严重学习障碍、选择性缄默症、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