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翔董璇生活照:[转载]病,有不愈不死,也有虽愈必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6:25
读清代名医徐大椿的医书,见到他有一篇《病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觉得甚有道理。

    什么叫做“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呢?他的意思是:有些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也不会要人的命;可是还有一些病,虽然表面看能够治愈,甚至感觉已经治愈了,但是人依然会死在这个病上面。(我从书中还读出另一个意思,那就是有的病对于人来说,虽然不能痊愈,但是人却一直能够活着而不死,可是如果你非要将这种病治愈,一味地治疗不已,不顾损伤元气的副作用,那样病人就必死无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面有一个对于我们非常有用的问题,人到底死在什么原因上?一般人会认为人死在疾病上,这样说不准确,其实是死在元气消耗殆尽上的。“一息尚存,生命不止”,“一息”指的就是人的“一口气”,这个“气”表面看是口鼻中的“呼吸”,实则是人的“元气”。人生病会伤“元气”,但是往往治病所用的医疗手段和药物,常常弄不好比生病本身还要伤元气。很多人住院做手术,具体的那一个病好了,但是身体的元气大伤。

    “能愈病非难,知病之必愈、必不愈为难。”能治愈疾病还不是最难的,能够知道什么病能治愈,什么并不能治愈,才是最难的。有的病因为医生不知道能不能治愈,对于已经不能治愈的疾病非要完全治愈,结果将人治死,我们现在时常能听到这样的例子,更不用说一些原本很小的小病,本来没什么,但是到了医院普普通通的静脉注射打个点滴或者小手术的麻醉等等,却一命呜呼了。

    “夫人之得病,非皆死症也,庸医治之,非必,皆与病相反也。”人生了病,不一定是绝症,但是碰上了庸医,却被治死了,原因是治疗方法不当而错治了。

    “外感内伤,皆有现症,约略治之,自能向愈。况病情轻者,虽不服药,亦能渐痊。”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有些病其实不用吃药就能痊愈,但是我们现在上医院去看病,有的医院为了经济效益,非得开一大堆药给你不可。制药厂的药只有卖出去,药厂才有经济收益,因此必须要知道,制药厂和一些昧良心的医院与病人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该不该吃药,还是我们自己要心里有数,要自己知道自己,否则就会“别人受利,自己受害”。

    “即病势危迫,医者苟无大误,邪气渐退,亦自能向安。故,愈病非医者之能事也。惟不论轻重之疾,一见即能决其死生,难易百无一失,此则学问之极功,而非浅尝者所能知也。”徐大椿先生说:即使病情危重,如果医生能够没有大的失误,那么病人也能够自己逐渐恢复趋向平安。所以,疾病的痊愈并不是医生的本事,而是在医生的正确指导、医疗辅助下,依靠病人自身的复元机能达到康复。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与现在医院里,病人热眼巴巴地期望着热气腾腾、杀声震天的医生很不一样。关键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自身的能动性,并将此视为对“人”的敬重和信任,如同敬重信任“天”,因为天地人是统一的。而西方文化对于“人”是不信任的,“人是机器”,进了医院就如同车辆进了修理厂,人是很被动的。中医说:人自身就是难得的“大药”、“良药”,完全可以依赖人自身的能力来复元。人每天都在大量复制新细胞来修复自身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人自身就是天地赋予的生命“制造厂”、“修复厂”,而医生再高妙,也不可能造出一个人来,所以,医生只要帮助病人赢得修复时间,并且指导病人不再重复以往的不良习性即可,医生不必自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更不必认为病人的生命可以医生说了算,病人的生命归根结蒂是病人说了算,这点也是病人要深知的。

    徐大椿是清代有名的名医,他在《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中的深刻见地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有安身保命之功。现在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乱象环生,而人不能自己,也不知自己。下面是《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的其余内容,也在这里发给大家参考:

    “夫病轻而预知其愈,病重而预知其死,此犹为易知者。惟病象甚轻而能决其必死,病势甚重而能断其必生,乃为难耳。更有病已愈而不久必死者,盖邪气虽去,而其人之元气与病俱亡。一时虽若粗安,真气不可复续。如两虎相角,其一虽胜,而力已脱尽,虽良工亦不能救也。又有病必不愈,而人亦不死者,盖邪气盛而元气坚固,邪气与元气相倂。大攻,则恐伤其正;小攻,则病不为动。如油入面,一合则不可复分,而又不至于伤生。此二者,人之所不知也。其大端,则病气入脏腑者,病与人俱尽者为多,病在经络骨脉者,与人俱存者为多,此乃内外轻重之别也。斯二者,方其病之始形,必有可微之端,良工知之,自有防微之法,既不使之与病俱亡,亦不使之终身不愈,此非深通经义之人,必不能穷源极流,挽回于人所不见之地也。”

 

喜欢本文的博友,请在下面的“顶”字上面轻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