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18:33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導覽,搜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貨幣 1元=10角=100分
財政年度1月1日-12月31日(公歷)
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
經濟數據
國民總收入(2010年)
-增長率
-折合美元
-國際排名 400,041億元人民幣
10.7%
59,095億美元
第2位 (官方數據)
GDP總量(2010年)
-增長率
-折合美元
-國際排名 401,202億元人民幣
10.4%
59,266億美元(官方數據)
第2位
GDP人均值(2010年)
-折合美元
-國際排名 29,748元人民幣
4,382美元(IMP評估值測算)
第91位
GDP(PPP)(2010年)
-總量排名
-人均值
-人均排名 101,200億美元(IMP評估值)
第2位
7,544美元(IMP評估值測算)
第94位
三次產業(2010年)農業9.6%,工業46.8%,服務業43.6%
通脹率(2010年7月) 3.3%
貧困人口(2001年估計) 10%
就業人員(2010年) 7億8,000萬人
職業分佈 農業38.1%,工業27.8%,服務業34.1%
城鎮登記失業率(2010年7月) 4.2%
對外貿易
出口(2010年) 15,779億美元
貿易夥伴(2010年)歐盟3,112億美元,美國2,833億美元,香港2,183億美元,東盟1,382億美元,日本1,211億美元,韓國688億美元,印度409億美元,台灣297億美元,俄羅斯296億美元
進口(2010年) 13,948億美元
貿易夥伴(2010年)日本1,767億美元,歐盟1,685億美元,東盟1,546億美元,韓國1,384億美元,台灣1,157億美元,美國1,020億美元,澳大利亞609億美元,巴西381億美元,俄羅斯258億美元
財務狀況
財政收入(2007年)[1],其中
-稅收
-非稅收費 51,304億元
45,613億元
5,691億元
支出 40,422.73億元[2](2006年統計)
經濟援助
債務
外債(2006年統計) 3229.88億美元[3]
外匯儲備(2011年6月) 31,975億美元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GDP和PPP換算經濟總量均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得益於1970年代末以來,中共領導人推行新的經濟政策,即實行改革開放,將中國大陸經濟從舊有的緩慢、低效率的蘇聯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但政府依然有某種程度上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原先的政企合一的人民公社經濟體制,從初期的允許工業企業有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允許私人經營服務業以及輕工業,逐步向國有企業改制和企業民營化,對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和重要國有企業實行國家控股,同時打開國門,允許外資引入和進入各個行業,被政府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
目錄
[隱藏]
1 發展史
2 勞動力
3 主要指標
4 財政稅收
5 產業5.1 第一產業5.1.1 農業
5.1.2 林業
5.1.3 養殖業
5.2 第二產業5.2.1 工業
5.2.2 建築業
5.3 第三產業5.3.1 交通運輸業
5.3.2 批發零售業
5.3.3 餐飲住宿
5.3.4 金融業
5.3.5 房地產業
5.3.6 旅遊業
5.3.7 其他領域
6 對外經濟合作6.1 對外貿易
6.2 外商投資
6.3 對境外的投資
6.4 外匯儲備
7 貨幣政策7.1 改革開放以前
7.2 1990年代
7.3 2000年代
7.4 近年匯率變化
7.5 外匯儲備
7.6 主要公司企業
8 參見
9 資料來源與備註
[編輯] 發展史
政府不斷強調增加個人收入,並鼓勵採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產量。政府也將外貿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因此20多年間在中國內地建立了超過2000個規模不一的經濟特區,為外資提供更寬鬆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資本。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人均GDP已經增長四倍,2010年GDP超越日本,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整個國家由於人口太過龐大,還是比較貧窮,基本上還屬於發展中國家,但在許多方面又遠遠超過了普通發展中國家。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據,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9.5~11%左右,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內地還是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和20國集團的成員。2008年中國內地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但如從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內地的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
服務業和工業是主要的產業,在臨近香港、台灣的珠江三角地區以及上海及其附近的長三角地區,大量的外國投資刺激了當地的進出口貿易。
目前,中國政府嘗試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引入了許多資本主義成功的經驗,使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但是也有一些經濟發展階段不好的局面:官僚主義、貧富差距和失業人口上升。

上表描繪了中國內地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算)的比較,中國GDP在2000年超過義大利,2005年超過英國和法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目前GDP總量排在美國之後,位列世界第二
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
為新增的勞動力以及數百萬的失業工人增加就業機會
減少貪污腐敗並且嚴厲打擊經濟犯罪
為大量的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支付薪水和養老金
有8000萬到1.2億的農民工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流動,其中多數人從事超額的勞動時間,並只能獲得很低的收入。隨著中央政策的改變,中國內地正在逐步減少農村幹部的權利,並且放鬆了計劃生育政策(一孩政策),這是為了能夠維持長期的生活標準的改善。另一方面,一個長期的威脅是來自環境的惡化,特別是空氣污染,土壤侵蝕以及北方地下水位的降低。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土壤侵蝕,中國內地的耕地正在逐漸減少。中國政府正在盡量增加基礎設施的開支,例如自來水和電網的建設,以及減少貧困人口和完成農村稅制改革。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鞏固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勢頭,但是同時也對政府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中國內地受益於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快速增長,國外投資也是中國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要素。在2002年到2004年由於電力供應、煤炭供應、石油供應和交通運輸能力的短缺和其他原材料的不足,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性產生了很大影響。
2005年初,中國內地在除石油和電力以外的其他所有重要商品消費方面均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而在2004年中國內地也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外國直接投資地,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內地廉價的勞動力、優良的基礎設施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縮小農村與城市人口的收入差距,實現東西部發展的平衡,並克服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政府以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作為刺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中國大陸政府正面臨著國際上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對人民幣重新估價,這可能影響到中國內地十分倚賴的出口增長。另外,許多人也曾擔心中國內地脆弱的銀行體系可能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編輯] 勞動力
勞動力:
總數:7.8億(2010年)
部門:(2008年) 農業:38.1%
工業:27.8%
服務業:34.1%
失業率:
4.1%(2010年)
[編輯] 主要指標
歷年GDP比較表(億元人民幣)[4]
年份
國民總收入
GDP
1952 679 679
1955 910 910
1957 1,068 1,068
1958 1,307 1,307
1960 1,457 1,457
1961 1,220 1,220
1962 1,149 1,149
1963 1,233 1,233
1965 1,716 1,716
1970 2,253 2,253
1975 2,297 2,297
1978 3,621 3,621
1980 4,518 4,518
1985 9,041 9,016
1987 12,051 12,059
1990 18,718 18,668
1993*[5] 35,260 35,334
1995* 59,810 60,794
2000* 98,000.5 99,215
2005 183,618.54 184,937.4
2006 215,883.92 216,314.4
2007 266,411.02 265,810.31
2008 315,274.71 314,045.43
2009 341,401.48 340,902.81
2010 400,041.08 401,202
國內生產總值:
$58,791億美元(2010年)
實際增長率:10.3%(官方數據)(2010年)
人均:$4,394美元(2010年)
各部門:(2004年) 農業:10.2%
工業和建築業:46.8%
服務業:43.0%
投資:(固定資產)
占GDP47.8%(2010年)
貧困線以下人口:
10%(2001年)
家庭收入或消費的百分比:(2008年)
最低的10%:3.5%
最高的10%:15.0%
家庭收入分配的基尼指數:0.5(2010年預測數據)
通貨膨脹率(零售價格):4.1%(2004年)

上表中大部分數據來自世界銀行,2004年中國內地進行了GDP的修訂和調整,調整後2004年的GDP總量為:15.9878萬億人民幣元,折合美元為19317億美元,增長率10.1%,上表中2004年數據來於此,2005年為世界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22248.1億美元。
[編輯] 財政稅收
預算:
國家稅收: $3179億(2004年)
支出:$3489億,不包括資本支出(2004年)
國債:
佔GDP 31.4%(2004年)
[編輯] 產業

中國小麥產量成長表

拉薩的菜市場

中國產業結構變化

經濟特區一覽

主要石油產區
[編輯] 第一產業
[編輯] 農業
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高粱、花生、茶、大麥、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豬肉、魚肉等。
[編輯] 林業
[編輯] 養殖業
[編輯] 第二產業
[編輯] 工業
主要的工業有鋼鐵業、煤、機械製造業、軍工、紡織業和服裝業、石油、水泥、化肥、鞋、玩具、食品加工、汽車製造、電子娛樂、電信。
工業生產增長率:
17.1%(2004年)
電力:
產電量:3.451萬億千瓦(2008年)
產電量來源: 化石燃料:80.2%
水電:18.5%
核能:1.2%
其他:0.1%(2001年)
耗電量:3.438萬億千瓦(2008年)
電力出口:166.4億千瓦(2008年)
電力進口:38.42億千瓦(2008年)
石油:
石油生產:399.1萬bbl/天(2009年)
石油消耗:820萬bbl/天(2009年)
石油出口: 38.8萬bbl/天(2009年)
石油進口: 439.3萬bbl/天(2009年)
已探明儲量: 203.5億bbl(2010年)
天然氣:
產量:870.8億cu m(2009年)
消耗:291.8億cu m(2009年)
出口: 33.2億cu m(2009年)
進口: 74.6億cu m(2009年)
已探明儲量:2.23萬億 cu m(2004年)
[編輯] 建築業
[編輯] 第三產業
[編輯] 交通運輸業
[編輯] 批發零售業
[編輯] 餐飲住宿
[編輯] 金融業
[編輯] 房地產業
[編輯] 旅遊業
[編輯] 其他領域
[編輯] 對外經濟合作
[編輯]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
出口: 15779億美元(2010年)
出口產品:紡織品,機械產品,塑料製品,光學和醫藥產品,鋼鐵等。
出口貿易夥伴:歐盟19.7%,美國17.9%,香港13.8%,東盟8.8%,日本7.7%,韓國4.4%等(2010年)
進口: 13948億美元(2010年)
進口產品: 機械產品,石油,塑料製品,光學醫藥產品,化學製品,鋼鐵等。
進口貿易夥伴: 日本12.7%,歐盟12.1%,東盟11.1%,韓國9.9%,台灣8.3%,美國7.3%等(2010年)
2007年度進口、出口貿易情況
(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和地區 出口額 進口額 合計
歐盟 2452 1110 3562
美國 2327 694 3021
香港 1844 128 1972
日本 1021 1340 2361
東盟 942 1084 2026
韓國 561 1038 1599
台灣 235 1010 1245
俄羅斯 285 197 482
其他 2513 2957 5470
合計 12180 9558 21738
經常賬戶餘額:
3,062億美元(2010年)
出口:
15,779億美元(2010年)
出口商品:
機電設備,紡織品和服裝,鞋類,玩具和體育用品,礦產
出口夥伴:
歐盟19.7%,美國17.9%,香港13.8%,東盟8.8%,日本7.7%,韓國4.4%(2010年)
進口:
13,948億美元(2010年)
日用品進口:
機電設備,礦產,塑料,鋼鐵,化學品,能源
主要進口地區:
日本12.7%,歐盟12.1%,東盟11.1%,韓國9.9%,台灣8.3%,美國7.3%(2010年)
外匯和黃金儲備:
30447億美元(2010年3月)
外債:
$2033億(2004年第三季度)
[編輯] 外商投資
[編輯] 對境外的投資
[編輯] 外匯儲備

債務地圖=(外匯和黃金儲備) - (外債)(資料來源:201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編輯] 貨幣政策
主條目:人民幣匯率
中國大陸的貨幣是人民幣。分為元、角、分。符號為¥,貨幣代碼為CNY,但普遍常用RMB。
1元 = 10角 = 100分
由於人民幣一直以來都是一種不能自由隨意兌換的貨幣,它的幣值在某程度上都受到政府的調控。以下為人民幣歷年來對外匯率的變化。
[編輯]改革開放以前
人民幣在1980年代以前,穩定在1美元=2.6元人民幣。
[編輯] 1990年代
人民幣在改革開放之後,幣值一直保持穩定。不過,到了1990年代之後,由於各種國內外的原因,人民幣開始大幅貶值,在1994年曾跌至最低達1美元=10元人民幣。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市場普遍吹淡風,認為人民幣會大幅貶值,所以在金融市場上大手炒賣人民幣和港元。中國大陸政府開始進行調控,將人民幣穩定在1美元=8.25~8.26元,並成功地度過由於美國證券投機分子索羅斯造成的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將人民幣匯率穩定保持將近8年。

天津的一座銀行
[編輯] 2000年代
到了2000年代,雖然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的高增長速度,早期炒家依然期待人民幣會貶值。不過,當時國家總理朱鎔基說了一個:「你們說人民幣會貶值,我看恐怕人民幣現在升值的壓力很大。」結果,一年多之後,中、美貿易出現嚴重逆差,美國國會向政府施壓,要求向中國大陸政府傳達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訊息。他們認為,當時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刻意調低人民幣的匯率,造成價格上的優勢。不過,中國大陸政府經過評價認為人民幣升值目前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此繼續維持匯率穩定政策。
參見:中美關係
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突然發佈公告,指經國務院批准,即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同時,中國大陸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關消息在金融市場引起震動,並引發炒家期望下一輪的升幅。此外,外圍炒家亦透過不斷狙擊與中國大陸有重要貿易關係的貨幣,意圖透過改變這些國家的匯率來影響人民幣的幣值,所幸並不成功。在一輪狙擊過後,中國人民銀行才公佈一籃子貨幣所包含的各種貨幣,但未有透露各自的比重。
[編輯] 近年匯率變化

200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走勢圖,5月15日跌破8
人民幣對美元 6.59(2010年),6.83(2008年),7.9(2006年), 8.11(2005年), 8.2765(2004年), 8.277(2003年), 8.277(2002年), 8.2771(2001年), 8.2785(2000年), 8.2783(1999年)
[編輯] 外匯儲備
[編輯] 主要公司企業
顯示▼隱藏▲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中國內地企業(集團)
2011年財富世界500強中國內地企業(集團) 2011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名稱 營業收入
(百萬美元) 利潤
(百萬美元)
5 7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273,421.90 7,628.70
6 10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240,192.40 14,366.90
7 8國家電網公司 226,294.00 4,556.10
60 112鴻海科技集團 95,190.50 2,450.40
77 87中國工商銀行 80,501.30 24,398.20
87 77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76,673.30 9,733.10
95 137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69,973.30 1,106.30
105 133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67,414.10 627.30
108 116中國建設銀行 67,081.40 19,920.30
113 118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64,634.50 3,505.40
127 141中國農業銀行 60,535.60 14,015.40
132 143中國銀行 59,212.40 15,425.50
145 182東風汽車公司 55,748.20 2,479.70
147 187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54,721.10 1,364.60
149 156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54,448.70 1,025.30
151 223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54,257.20 1,914.00
162 252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52,408.30 7,238.70
168 203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49,537.20 797.50
197 258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43,434.40 2,125.50
211 224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40,414.20 1,394.10
212 276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40,327.40 2,230.40
221 254中國中信集團公司 38,984.50 4,926.80
222 204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38,469.30 443.50
227 275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 37,996.40 224.70
229 332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37,555.10 523.10
250 348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35,629.40 533.60
259 281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4,795.50 -206.90
276 313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33,681.20 28.60
279 314河北鋼鐵集團 33,548.60 167.70
289 371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32,579.40 573.50
293 356神華集團 32,446.10 4,256.40
297 315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 32,076.30 296.90
311 330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31,006.40 704.20
326首鋼集團 29,181.40 238.20
328 383平安保險 28,927.20 2,557.30
331 436中國鋁業公司 28,871.00 -41.10
341 428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28,170.40 227.80
343中國郵政集團公司 28,093.60 1,306.90
346 395中國華潤總公司 27,820.40 1,620.50
352 397華為集團 27,355.70 3,509.10
354 352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27,265.60 -216.70
366 312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26,468.80 800.30
367 415江蘇沙鋼集團 26,387.80 396.50
371 368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6,025.00 181.40
375 412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25,915.40 -447.30
398 440交通銀行 24,264.30 5,767.60
399中國遠洋運輸集團 24,249.70 1,161.30
405 477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24,016.40 114.00
408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3,761.30 133.90
430中國鐵路物資股份公司 22,630.70 107.30
431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22,630.10 143.30
435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2,486.90 546.10
446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1,714.70 325.60
450聯想集團 21,594.40 273.20
458冀中能源集團 21,255.20 136.80
46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21,054.90 762.40
467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878.00 1,264.10
475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20,715.00 15.90
484浙江物產集團 20,001.40 91.70
485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19,995.80 313.20
[編輯] 參見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中國省級行政區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中國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美經貿關係
三農問題
家電下鄉
《中國即將崩潰》
[編輯] 資料來源與備註
^財政部:《2007年財政收入增長結構分析》(2008-8-15)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7》載明,2006年財政收入38,760.20億元,財政支出40,422.73億元(2006)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7》載明,2006年度外債餘額3229.88億美元,其中外國政府貸款276.67億美元(8.6%),國際金融組織貸款278.11億美元(8.6%),國際商業貸款1635.10億美元(50.6%),貿易信貸1040.00億美元(32.2%);其中43.1%中長期貸款,56.9%為短期貸款。
^ 1952年~1990年數據來自2002、2003《中國統計年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在2005年第一次經濟普查後對2004年前10年的GDP數字進行了修訂,帶「*」號表示採用第一次經濟普查調整後的數據。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中國公司
經濟史中國大陸經濟史 ·改革開放 ·五年計劃 ·工業變革(英語: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China) ·鐵飯碗 ·三反五反 ·大躍進 ·四個現代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科學發展觀
農業中國大陸農業 ·種植業(糧食 |水稻-小麥-玉米 |蔬菜) ·林業(人工造林 ·原始森林 ·草原) ·畜牧業(生豬飼養 ·養牛業 ·養蜂業) ·漁業(海洋捕撈 ·海水養殖 ·淡水養殖)
工商業工業(歷史(英語: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啤酒(英語:Chinese beer) ·生物技術(英語:Bio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高新材料(英語: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in China) ·汽車 ·航空 ·太空 ·手機(英語:Cell phone industry in China) ·水泥(英語: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電力(英語: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電子(英語: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漁業(英語:Fishing industry in China) ·製造業 ·採礦 ·製藥(英語: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出版(英語:Publishing in China) ·軟體(英語:Software industry in China) ·電信(英語: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China) ·鐵路 ·企業(英語:List of compan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大型(英語:List of the largest compan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國家創新型企業(英語:National Innovative Enterprises)) ·媒體(香港媒體 ·澳門媒體) ·電影(香港電影 ·澳門電影) ·電視(香港電視 ·澳門電視 ·數字電視) ·廣播(英語:Radio in China) ·網際網路 ·電子遊戲 ·性玩具
經濟增長極經濟特區 ·浦東新區 ·濱海新區
能源能源政策 ·煤礦(英語:Coal power in China) ·中國石油產業(英語:Oil in China)(油礦(英語:Oil shale in China) ·開採(英語:Oil shale in China) ·冶煉(英語:Oil refineries in China)) ·核能源(英語:Nuclear power in China) ·可再生能源(英語: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風電(英語:Wind power in China) ·太陽能(英語:Solar power in China) ·地熱(英語:Geothermal power in China))
貿易和基礎設施貿易史(英語:History of trade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交通(香港交通 ·澳門交通) ·通信(香港通訊 ·澳門通訊) ·中國郵政史(澳門郵政史 ·香港郵政史) ·旅遊(英語:Tourism in China) ·航運 ·禁毒(英語:Illegal drug trade in China) ·港口(英語:Ports of China) ·水資源及衛生(英語: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稅收和勞動稅收體制(英語:Tax system in China) ·國家稅務總局 ·勞動合同法
金融金融體制(英語: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金融服務(英語: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人民幣(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港幣、澳門幣 ·銀行(英語:Banking in China)(歷史(英語:History of banking in China) ·中央銀行 ·商業銀行(英語:List of bank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外匯儲備 ·香港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 ·渤海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 ·上海黃金交易所
官方機構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商務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中央企業)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中華全國總工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海關總署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經濟發展國際排名(英語:International ranking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經濟特區 ·社會福利 ·貧窮(英語:Poverty in China) ·生活標準(英語:Standard of livi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外國援助(英語:Foreign aid to China) ·城市化(英語:Urbanization in China) ·流動人口 ·民工 ·移民 ·科技(英語: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安全 ·知識產權 ·農村信用社
區域經濟戰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珠三角經濟圈 ·環渤海經濟圈 ·西部地區 ·中部地區 ·東北老工業基地
事件腐敗案件 ·2007年出口召回 ·2007年黑磚窯 ·2008-2009年經濟刺激計劃
相關主題人口調查 ·統計 ·國家標準 ·3C認證 ·CEPA ·ECFA ·富豪 ·經濟學家 ·中國特大城市
東亞經濟(英語:Economy of East Asia)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經濟
4直轄市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23省河北 ·山西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陝西 ·甘肅 ·青海 ·台灣(未實際控制)
5自治區內蒙古 ·廣西 ·西藏 ·寧夏 ·新疆
2特別行政區香港 ·澳門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亞洲各國經濟
東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大韓民國 ·蒙古國 ·日本 ·中華民國(台灣)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香港·澳門)
東南亞東帝汶 ·菲律賓 ·柬埔寨 ·寮國 ·馬來西亞 ·緬甸 ·泰國 ·汶萊 ·新加坡 ·越南 ·印度尼西亞
南亞不丹 ·巴基斯坦 ·馬爾地夫 ·孟加拉國 ·尼泊爾 ·斯里蘭卡 ·印度
中亞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西亞阿富汗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曼 ·亞塞拜然 ·巴勒斯坦 ·巴林 ·喬治亞 ·卡達 ·科威特 ·黎巴嫩 ·沙烏地阿拉伯 ·土耳其 ·敘利亞 ·亞美尼亞 ·葉門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約旦
索引:經濟列表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
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尼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
秘魯俄羅斯新加坡中華台北泰國美國越南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世界貿易組織(WTO)


阿爾巴尼亞 ·安哥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阿根廷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亞 ·巴林 ·孟加拉 ·巴貝多 ·貝里斯 ·貝南 ·玻利維亞 ·波札那 ·巴西 ·汶萊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柬埔寨 ·喀麥隆 ·加拿大 ·中非共和國 ·查德 ·智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 ·哥倫比亞 ·剛果共和國 ·哥斯大黎加 ·象牙海岸 ·克羅埃西亞 ·古巴 ·剛果民主共和國 ·吉布地 ·多米尼加 ·多明尼加共和國 ·厄瓜多 ·埃及 ·薩爾瓦多 ·歐盟1 ·斐濟 ·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加彭 ·甘比亞 ·喬治亞 ·迦納 ·格瑞那達 ·瓜地馬拉 ·幾內亞 ·幾內亞比索 ·蓋亞那 ·海地 ·宏都拉斯 ·中國香港 ·冰島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以色列 ·牙買加 ·日本 ·約旦 ·肯亞 ·韓國 ·科威特 ·吉爾吉斯 ·賴索托 ·列支敦斯登 ·中國澳門 ·馬達加斯加 ·馬拉維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馬利 ·茅利塔尼亞 ·模里西斯 ·墨西哥 ·摩爾多瓦 ·蒙古 ·摩洛哥 ·莫三比克 ·緬甸 ·納米比亞 ·尼泊爾 ·紐西蘭 ·尼加拉瓜 ·尼日 ·奈及利亞 ·挪威 ·阿曼 ·巴基斯坦 ·巴拿馬 ·巴布亞紐幾內亞 ·巴拉圭 ·秘魯 ·菲律賓 ·卡達 ·盧安達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 ·沙烏地阿拉伯 ·塞內加爾 ·獅子山 ·新加坡 ·索羅門群島 ·南非 ·斯里蘭卡 ·蘇利南 ·瑞士 ·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坦尚尼亞 ·泰國 ·多哥 ·千里達及托巴哥 ·突尼西亞 ·土耳其 ·烏干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美國 ·烏拉圭 ·委內瑞拉 ·越南 ·尚比亞 ·辛巴威 ·維德角
歐盟27個成員國均為WTO成員:奧地利 ·比利時 ·保加利亞 ·賽普勒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愛爾蘭 ·義大利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荷蘭(荷蘭歐洲部分和荷屬安的列斯)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英國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7%BB%8F%E6%B5%8E」
4個分類:APEC成員經濟體 |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各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