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杨丽坤的公子是谁:乐观与挑战并存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8:42:17
来源:译言网商业 时间:2011年10月4日 10:32   分享:

  Tags:中国|经济|西方

温家宝总理

  从旧金山到北京要飞12个小时,这个时间可不算短。在飞机上我可以更加放松地活动活动大脑,我可以干些手边的活、休息一会儿,然后看部电影消遣一下。这样的旅程已经很多次了,但每次降落在大洋彼岸的时候,这个国家带给我的都是一如既往的惊奇。

  这些天里,这条航线把一拨一拨处于极度悲观中的美国和欧洲的旅客带到了积极乐观的中国。

  上周在大连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一个更加乐观的中国展示在世人目前。温家宝总理向1500多名与会者所作的发言为中国的形象定下了基调。他清楚地表达了中国未来的前景,包括再次重申中国将在继续增长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浓度)的目标。与前四届夏季达沃斯不同,温总理此次表现得更加自信。他斥责美国经济管理不善并愿意为困境中的欧洲提供紧急经济援助但希望欧盟做出明确的补偿(译注:即欧盟应当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西方人对温总理的反应引人注目:大部分和我交流的人都悲叹于他们自己的政治领导人身上竟然一点儿都看不到这位中国总理所表现出来的清晰的思路和自信的谈吐。有了坚定的领导,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些什么吗?

  很显然,与一个停滞不前的经济相比,一个GDP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的经济最容易带给人们的就是自信。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很高,但中国的人均GDP只有西方国家和日本同样指标的1/10,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发展方向问题比经济运行细节更为重要。同时,经济增长率也决定了未来投资的继续进行,但现在看来,西方在投资的领域上很难有所作为了。

  属于中国的乐观情绪也正在蔓延,因为她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其它国家效仿的目标,比如非洲,那里的经济也在迅猛发展。马丁·戴维斯的佛兰蒂尔咨询公司致力于帮助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他告诉笔者,非洲人民不欢迎中国投资的说法是不真实的:那都是西方媒体无中生有的宣传,他说。

  第三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新生代是在远大抱负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远比西方的同龄人更有雄心。当我和BSR团队访问了我们在北京办公室,并在中国版的《持续卓越》(我和扎卡里·卡拉贝尔合著)一书发布会上发言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年轻人的热忱。

  在他们当中,我看到了一种信念: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看到了一种渴盼:努力地吸收西方的经验---尽管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威胁。我走遍世界,但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人这样直截了当地抒发他们改变世界的渴望以及主宰自己命运的决心。

  面对中国必胜的信念和西方的式微,作为一个西方人喝杯青岛啤酒或来杯中国的老白干借酒浇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我的看法是:有理由思考一下中国的乐观应当适度,而西方也不要悲观过头。

  中国面临几方面的挑战。部分挑战来自于这个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管理方式,由此而来的是公众抗议与关切的稳步增加:他们关注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和过时的(限制了人们在某地自由的生活、结婚与求学的)户籍管理制度。还有部分挑战来自于这个国家发展模式的自身:一俊遮百丑,经济增长掩盖了其它的问题。最近这次严重的高铁事故便是这种综合症的最新表现。另外,正在增加的水资源短缺和日趋严峻的城市污染和交通拥堵都是有待中国人解决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和西方可以互相借鉴。西方,政治上的机能失调正在损害其经济的活力;在中国一方,经济的活力掩盖了结构性的政治缺陷。

  但最终,中国和西方都在经历同样的问题:不惜任何代价,多年来只专注于经济增长。西方在漫不经心地玩着以钱生钱的把戏,幻想着经济证券化可以带来经济的稳固;中国的模式则一心倚靠增加产出却经常忽视人力成本和在财务费用,而现在上述成本在中国变得越来越可观了。

  中国的发展模式继续给中国带来收益,但不会永远这样。获得经济增长相对容易;但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增长的持续性则更难一些。仅此一个原因便足以让中国的乐观主义者冷却一下他们的痴迷了。

  阿伦·克拉默是BSR(译注: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的主席兼总裁。BSR是一间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商务网络与咨询机构。克拉默也是《持续卓越:全球企业的未来》(Sustainable Excellence: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n a Fast-Changing World)一书的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