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1158魔球:吉林人参产量占世界70% 韩国出口创汇中国10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40:16
吉林人参产量占世界70% 韩国出口创汇是中国10倍

10月29日,灯火通明的万良人参市场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顾然 摄

冬季已撤掉参棚的参地

  一直以来,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吉林省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参主产区,产量占世界的70%,出口量占世界的60%。

  韩国以全球10%的产量,却做成了世界人参大国。

  中韩人参产业的差距让人震撼,同时让人看到吉林人参产业背后的巨大潜能。“我们应该像当年扶持玉米产业一样扶起人参产业。”吉林省人参商会会长丁维连说。

  规范有机人参种植,成立“人参产业发展推进组”,投资50亿的龙头企业破土而出……政府、企业、参农,开始了一场吉林人参产业保卫战。

  现状

  “种人参和种萝卜的收入差不多”

  交易:集中在17时至次日4时

  抚松,万良镇。

  这是国内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2009年鲜参交易额约50亿元,水参交易量约为2.2万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鲜参上市交易期,从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鲜西洋参上市期。每年9月~11月,来自抚松、通化、延边,甚至辽宁省的参农,以及全国各地的人参经销商、加工商聚在这里,每天客流量数万。

  “参乡”抚松2008年鲜参产量844.78万公斤,约占吉林省人参总产量60%,因此,万良人参市场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参交易平台和人参价格“晴雨表”。

  10月29日,大约从17时开始,拉参的货车就开始多起来,排队上秤、卸货、交易……市场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8000多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堆满了一座座小参山,主要是鲜西洋参和“参栽子”(即3年小人参,需重新移地栽种)。

  “现在人少多了,前半个月人参上市那会儿,参车在门口排着长队,市场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翻台’率特别高。”大明集团副总裁穆睿笑着说。

  从东岗镇赶来卖参的刘志友(化名)说:“翻台率”低了,一方面是交易到了尾声,另一方面前不久媒体报道万良假野山参的新闻多少对交易有些影响,一些南方客商提前离开。他这次拉来三四千斤西洋参,“如果卖不完,就得在市场过夜。”为了御寒,晚上他刻意喝了两口白酒。

  万良市场的鲜参交易集中在17时至次日凌晨4时之间,“白天干活,晚上交易”是当地参农的习惯。“这个季节参农是很辛苦的,白天起货、清货,晚上要开车卖参,一天也睡不上几个小时。”刘志友说,“种参是苦差事。”

  辛苦: 人参是跪着种出来的

  “种参可比种玉米、萝卜麻烦多了。”刘志友说,从打土开始,清除林地树根,筛出土里的树枝,再把30厘米厚的土层打得松软,才能种人参。由于人参对光、温、水的要求很高,必须搭参棚,扣特制的蓝色塑料膜。这种拱形的参棚在0.7米~1.5米之间。“松土、摘叶、掐花、薅草、施肥……不是趴着就是跪着”,很多参农都说,“人参是跪着种出来的”。

  参地大多处于偏僻的山上,每片参地旁都会有个简易窝棚。种人参与种玉米不同,要时时伺候,做货的时候还要打更防盗,所以对参农来说,“参种在哪儿,家就安在哪儿”。

  种参的辛苦还不算啥,一直低迷的参价才让参农揪心。

  “人参6年收一次,才十几块钱一斤,和种萝卜有啥差别?”刘志友叹了口气,“寒心哪!”

  “树挪死,参挪活”,种参伤地,一块参地的养分只能维持3年,人参种到3年必须得挪到下一块参地继续种植,6年才能收成。

  收入:人参价格一路下滑

  刘志友家种1000丈参(1公顷),今年产1万多斤鲜参,每斤均价15元左右,收入看似不少。但随后他又算了一笔账,平均一丈参地投入的成本约250元左右(租参地约100元,参膜20多元,种子约40元),且不含人工……一丈参地鲜参产量约20斤~30斤,“算下来只是微利,如果算上人工,就闹个本儿。”

  “前两年的鲜参每斤才卖10元,种参基本是赔钱的。”今年鲜参价格略有抬头,让刘志友挺高兴,“每斤比去年大约高出5元。去年同等参每斤15元,今年卖到19元到23元不等。”这个行情,总算让他看到一点儿希望。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参茸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连学是研究人参的老专家,他说:“鲜参价格达到每斤20元以上才合乎常理。”张连学提出,国家应该给参农直补。人参作为特产,一直没有享受国家的种粮直补,韩国政府在生产环节上对参农实行补贴政策,即每坪(相当于3平方米)高丽人参,每年补贴7000韩元左右。人参种植作为吉林省优势产业,省政府应该出台给参农直补的政策。

  “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种参,几十年了!”今年46岁的刘志友家住抚松县东岗镇东参村,20多岁随父亲种参。

  “东岗是抚松最早种人参的地方,现在很多种参大户都是东岗的。”提起东岗的人参,刘志友还是很自豪。上个世纪80年代前,东岗以生产队的形式种参,1985年左右,刘志友的父亲承包了一百丈参地,那几年参价最高时,一斤鲜参卖100多元,一年就收入十几万,“当时种参的人少,那一批人发家了。”后来,种参的人越来越多,1989年前后,人参价格跌到每斤几元钱,而后人参价格一直低迷。大约1996年,人参价格又涨了一把,每斤达到三四十元,结果第二年就跌到10元以下,“那次坑了不少人,参价好时贷款种参,结果卖不上价,赔得很惨。”刘志友说。

  据原抚松县国营一参厂老厂长李春生讲:“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参的价格是最高的。”1978年5年生鲜人参每斤25元,1983年是每斤30元,而那时我国人均月工资仅五六十元。1985年,随着几个国营参场转型、改制,人参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人参产量骤增,供大于求,参农急于套现,互相杀价,人参价格一路下滑,甚至跌到“萝卜”价。

  张连学分析,人参持续供大于求,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和价格恶性竞争,使得吉林人参长期在低价位徘徊。 对比:高丽参比吉林参贵10倍

  与国内低迷的人参价格相比,韩国高丽参市场行情则是冰火两重天。

  “1公斤中国红参的价格为12美元~20美元,而1公斤高丽红参的价格为120美元~200美元。”吉林省人参商会会长丁维连称,“长白山人参与高丽参的价格相差至少10倍。”

  由于竞争,在韩国,高丽参售价比中国人参高出十几倍,甚至“买高丽参赠送中国人参”,可是,如果追溯起来,韩国人参本源于吉林人参,从品质上也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坊间有一种说法,韩国人参产品的原料有30%来自长白山人参。

  2008年,吉林省人参种植面积7000万平方米,年产鲜参2万多吨,鲜参产值4亿元~5亿元。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是韩国高丽参的20多倍,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高丽参的1/10。

  张连学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与人参有关的企业约5000多家,其总资产超过了韩国的正官庄,效益却不足正官庄的1/10。韩国正官庄年产值约20多亿美元,利润约2亿美元,而2008年吉林省人参总产值约40亿人民币。

  原因

  没有叫得响的名牌人参

  “目前,没有在国际市场打响吉林人参品牌。”丁维连说,吉林人参想在国际市场打翻身仗,必须提高品质,打造经得起考验的品牌。

  在人参种植方面,传统上是以个体农民为主,同一块地里产出的人参质量往往有很大差异。前些年,吉林人参出现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也影响了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透过低迷的参价,政府和参农也意识到人参种植质量的重要性,丁维连告诉记者,目前吉林省有60%的人参生产基地实行了无公害种植。吉林省已结合国家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从事人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考试合格者统一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从事人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目前,吉林省已有百人通过了专业考试,取得了“人参加工师”资格证书。这些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要为各个加工企业的人参质量负责,“将来还要建立起人参质量可追溯性管理,一旦人参质量不合格或出现问题,要有技术人员对此负责任。”每棵人参上有编码,上面有人参的产地、出产年份、类别、技术员姓名等,这样人参进入市场后就等于建立起信誉档案。这是吉林省人参商会对人参质量作出的进一步规划。

  目前,各国之间的人参生产、加工等系列标准不统一,导致人参及产品在出口中经常遇到技术壁垒。“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可以推进我国人参及产品的国际化进程。”丁维连说。

  没有龙头企业

  小刘住在万良镇,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目前,在露水河林场有5公顷参地和一个小型人参加工厂。参地年产鲜参约7.5万公斤,其中3/4的鲜参在市场出售,还有1/4鲜参根据定单加工后出售,虽然每年的收入比较可观,但小刘似乎并不满足这种现况。他说,他所做的是粗加工,市场需求量小,同行之间相互压价;很多加工厂在市场采购鲜参时为了利润,压参农的价,同时,加工厂在销售成品参时,也会被压价,最终谁都没有得到更多利润。

  “企业规模小,无论在种植还是加工销售上,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很难影响市场价格。”小刘说。

  在抚松县像这样的人参初级加工企业不下百余家,在北岗镇、东岗镇,大部分参农基本上不加工,把80%以上的鲜参都当作原料卖给了中间商或初级加工商,最终“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

  “解决人参产业‘打滥仗’的问题,得有龙头企业。”张连学说,我省人参产业需要一种资源整合,即政府掌握的参地资源+企业+参农结合的方式,企业统一资源和种植,在人参核心产区形成相对“垄断”。

  对比:韩国正官处于龙头地位

  张连学剖析,韩国正官庄的优势在于身处韩国人参产业龙头地位,产业链完整,进行了细化市场分析,按计划加工,不会产生资源浪费。有品牌有实力,就有了价格优势。正官庄有自己的加工基地,操作自动化,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有规范加工记录,质量稳定。

  在原料上,有自己的人参种植基地,参农按合同定向收购。对栽培技术、采收时间、原料规格、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等均有严格控制。

      行动

  多头并进,打响人参保卫战

  在抚松县,人参产业的收入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但抚松县有关领导表示,整个人参产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品牌机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可以说“既不富民,也不富县”。

  成立人参资源整合工作组

  2004年起,吉林省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培养出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龙头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2005年10月,省政府成立了省人参资源整合开发工作推进组。

  同时,吉林省人参产业提出二次创业工程(抚松)项目,总投资12.14亿元。其中吉林森工集团、修正药业集团共同建设的吉林森工修养堂健康产业集团股份公司人参健康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58亿元。

  2008年,首都国际投资集团抚松参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参美人化妆品及人参生物工程项目、长春大明集团抚松大明长白山人参制品有限公司长白山人参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均在建设中,这三个项目建成开工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1.05亿元,利润4.49亿元,税金1.82亿元。

  拟50亿进军人参产业

  2008年11月,大明集团与抚松县政府及林业部门签订协议:从2009年起,将吉林省林业厅下达的、县政府可调控范围内的宜参皆伐地全部有偿提供给大明集团,用于建立有机参种植基地,每年不少于30公顷~60公顷。“这种支持力度在抚松县是前所未有的。”抚松县一官员表示。

  大明集团计划投资50亿,打造一条完整的人参产业链。“公司的决策是很谨慎的。”公司负责人参产业发展总策划人杨先生表示。3年全面市场调研,公司从战略上选择了全方位进驻人参产业。

  2009年2月,大明集团收购万良人参市场(即抚松长白山人参市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200万元对原市场进行扩建,打造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和物流中心。

  目前,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有机人参种植基地,对农民购买参地、参苗、参材、参肥等实行补贴。他们按GMP标准组织人参种植,进行技术培训,对成品参统一收购,3年~6年培育出有国际影响的人参品牌。

  张连学教授说,当一个企业可控制的人参产量达总产量的1/3时,才能影响市场价格。

  “3年后,公司可掌握抚松县50%的有机人参份额。”杨先生说,大明集团还在发展“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从2008年开始签约收购参农的有机人参。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签订了全县15%的可做货的有机参。

  “韩国的人参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大约领先中国30年。”大明集团决定与韩国大明人参设备公司合作,“韩方出技术人员、生产工艺,我方出资金、厂房,双方合作生产人参加工设备。”杨先生表示,目前合作意向已经达成。

  伴随设备引入中国的,还有韩国的人参食品、保健品的生产配方,这些生产配方在韩国并不是秘密,“我们可以直接生产出与韩国同质的人参食品”,杨先生说,这是与韩国人参精深加工水平看齐的最快的方法。

  推进人参 “药食同源”

  业内人士认为,人参未能列入“药食同源”,导致人参应用范围窄,市场空间小,极大限制了人参产业的发展。“一旦人参进入食品,其附加值可增加50倍~80倍,国内人参的销量将增加5倍。”大明集团的市场调研资料显示:在韩国,人参食品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90%以上;国内人参利润80%是销售原料,只有20%来源于药品等精加工。

  为了拉动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起,吉林省质监局、省药监局和省卫生厅等部门分别向国家相关部委申请审批人参进入“药食同源”。

  2008年,吉林省还成立了“人参进入食品安全评价推进小组”,进行人参“药食同源”的进程。

  扶持吉林人参产业

  “这是一场吉林人参的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政府、企业和参农都有各自的角色,要各司其职。”丁维连说。

  吉林人参产业需要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龙头企业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大明集团的人参产业项目书中标明:“……计划投资50亿,其中30亿需要国家项目扶持资金解决,10亿需由地方财政和银行给予项目贴息贷款,10亿自筹……”

  “作为民营企业,投入到人参产业,前期投入太大,而且收益周期很长,至少要3年后才有效益,完成这样庞大的产业链条,没有政府的支持是做不到的。”大明集团副总裁穆睿说,“国家应该设人参专项收购资金,国家指定农业发展银行设立专项收购资金,作为政策性收购资金,每年3亿元~4亿元,解决人参收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丁维连也表示,省里领导非常重视吉林人参产业,曾提出每年拿出1亿元扶持人参龙头企业。

  可事实上,这笔资金除办人参展会外,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基层政府及企业。

  抚松县一政府官员透露,几年来用于投入到人参产业上的资金很少,省人参产业推进组成立以来,至今未设人参产业专项资金。在人参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上也没有政策性的倾斜。

  对比:像扶持“玉米”一样扶持“人参”

  “我们要像扶持玉米产业一样扶持吉林的人参产业。”作为一个与人参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业干部——退休前,丁维连是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丁维连对人参产业满怀深情。他说:“如果政府拿出当年扶持玉米产业的力度来扶持人参产业,这个产业不可能发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