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诸葛连弩:行书的章法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37:23
行书章法行书是“五体书”中最具实用性的一种书体,它最能活泼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书法艺术的发展,使行书更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为广大书家所青睐。然而,写好行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画、一字、一行、一篇都离不开正确的书法理念和技法手段。在行书的临摹和创作活动中,笔者感到有很多问题需要研习,尤其对行气的要领作了反复的理性思考,以为“行气”的优劣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因此,我认为在处理“行气”时有必要把握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字间的笔画要连贯流畅。行书中单字的间架结构是靠笔画组成的,行笔的流畅直接影响着“行气”和字的神韵。怎样才能流畅呢?在实际练习中,尤感提按起伏和翻绞使转之难度,如果能畅快地在使转中起伏,在起伏中变化,那么行笔流畅的问题就解决了。再者,笔画之间要相互映带,处理好上笔与下笔的照应,做到笔笔有交待,处处有呼应;或几笔萦连成一笔,或笔断意连;或符号代入,使笔锋、副毫和水墨融为一体,充满筋骨血肉之感,把单字写活,为“行气”的形成作好铺垫,奠定基础。
二是字外的相互呼应。所谓字外相互呼应,我的体会是邻字之间要有顾盼关系,不能把每一个字都孤立起来,谁也不管谁。笔势要有从上至下连贯行走的态势,前后左右合理避让,有时是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同样的字要有几种写法;有时是字意的呼应,即不同的字表达相近的意思;有时是笔画的呼应,就是上一字的收笔映带下一字的起笔,可以实连,也可以虚连;实连时可以两三个字成为一体,虚连时则笔画断开,而意向呼应。一般主笔要用实笔,要实连;而映带要用游丝、飞白、细笔,这是虚连。这种上下左右的字外呼应,能使“行气”连贯,从而血脉流畅,浑然一体,生动活泼。
三是字形收放得法。字形的收与放是行书的重要特征,它反映着“行气”的动势。我觉得作为单字而言,收要收的住,放要放得开 。有的是内收外放,有的则是内放外收;有的是上放下收,有的则是上收下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则是左放右收。如此种种,只有收放得法,才能使“行气”形成逆能紧、拓能开、擒能定、纵能安的艺术效果。
四是字径大小相济。在一篇作品中,第一个字的大小决定其它字的大小,此乃首字领篇之要义。但在研究“行气”时,不能简单套用,切忌把首字领篇误用为首字领行,否则,就会导致谋篇布局上重下轻、天大地小的弊病。在一行字中,每个字都要有大小之别,有的是呈 “大小大小”之形,有的是呈“大大小小”之形,有的可以一大几小,有的也可以一小几大。这种大与小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一行字,可以有多种处理。但一般来说,笔画多的要大,笔画少的要小,要特别强调的可大,可弱化处理的则小,这样“行气”就有一种轻松明快起伏跳跃之感,充分展示律动的生命活力。
五是字距疏密有度。从章法上讲,行书要求竖有行而横无列。这就说明行书每行的字距是不相等的,各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错位形成壁折之势。这就是“行气”疏密的基本要求。行书的字距就不能像正书那样整齐的纵行横列,又不能像草书那样过分夸张。一般来说,字距小于行距,在同一行里,各字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有时也可以适度拉开,但以不断气为宜。当然字距的疏密程度不能孤立地处理,更不能随心所欲,要与字形的状态和字径的大小乃至书法环境变化结合起来把握,以形成一种“行气”流的冲击感。
六是字势要欹正得当。大凡“五体书”都有一个欹正的问题,而行书的“行气”对字势的欹正关系更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体悟到“行气”是由单字与单字之间构成的,所以“行气”的欹正之势取决于字势之态。有的字左欹右正,有的左正右欹;有的上正下欹,有的上欹下正。有的字把欹正要求用方圆的形式加以处理,如内圆外方,内方外圆;上圆下方,上方下圆;左圆右方,左方右圆等取势都是适用行书的“行气”要求的。关键是要取势得当,该欹则欹,该正则正,该圆则圆,该方则方,有时可能是某一笔画的欹正,有时可能是某一部分的欹正,有时也可能是某个字的欹正,这就需要书家的匠心独具,别出心裁。
七是字轴贯通到底。由于欹正和错落的要求,弄不好,往往会使字轴偏离字行的中心线,这样就会破坏行气,使行列不分,章法混乱。我认为,不管字如何欹正错落,大小变化,其字的轴心都要始终保持在一条中心线上,力求上下贯通,体现一气呵成之感,这样的“行气”才会生动有力。
八是字的墨色要层次分明。字的深浅是靠墨色的浓淡润燥来实现的:浓者燥之,淡者润之。我觉得调墨是形成墨色浓淡的基本条件。而用墨则是创造燥润艺术层次的重要手段,所以调好墨色只是满足了书法作品基本层面的要求,如何在这个层面上以燥取险或以润取妍,创造艺术层次的立体视觉,这是对书家用墨技法的实际检验。要产生这种效果,必须在控墨上动脑筋。我的体会是蘸一次墨写完六七个字左右,笔上的墨就会由浓变淡,再由淡变涩,乃至枯笔,这时再蘸墨继续书写,而且各行的蘸墨时机自然错开,于是就出现墨色浓淡燥润的层次变化,形成由平面简单到立体动感的艺术升华。
行书技法(上、下)---张旭光
',1)">
书法视频目录
(方便查找 点击即进 其它正在更新中)

毛笔书法视频区:

五体书法临摹示范
【楷书】
穆 棣临《荐季直表》      洪厚甜临《玉版十三行》     李义兴临《张猛龙碑》
任文田临《爨龙颜碑》      王 丹临《张玄墓志》         薛龙春临《石门铭》
周永健临《 金刚经》       于明泉临《大慈如来告疏》   张锡良临《九成宫醴泉铭》
崔学路临《颜勤礼碑》
【草书】
储 云临《平复帖》        陈巨锁临《出师颂》          曾来德临《十七帖》
施雨谷临《书谱》           刘廷龙临《古诗四帖》        徐利明临《怀素自叙帖》
陈新亚临《李白忆旧游诗卷》 赵雁君临《徐渭草书诗卷》    魏哲临《张瑞图草书诗轴》
恽建新临《傅山草书诗轴》
【行书】
张羽翔临《兰亭序》     黄 惇临《圣教序》         沃兴华临《祭侄文稿》
沈培方临《韭花帖》     陈忠康临《黄州寒食帖》     曹宝麟临《苕溪诗帖》
方绍武临《趵突泉诗》   孙晓云临《董其昌蜀素帖跋》  邰劲临《黄道周行书诗轴》
吴振立临《王铎忆过中条语》
【隶书】
华人德临《三老讳字忌日记》 周俊杰临《鄐君褒斜道摩崖》   庄天明临《石门颂》
章柏年临《礼器碑》         马士达临《西狭颂》           崔廷瑶临《曹全碑》
何应辉临《前秦建元四年碑》 陈振濂临《武威汉简》         鲍贤伦临《张迁碑》
乐 泉临《好大王碑》
【篆书】
朱培尔临《甲骨文》      胡伦光临《墙盘铭》          崔志强临《毛公鼎铭》
言恭达临《散氏盘铭》     许雄志临《楚帛书》         张 韬临《秦公簋铭》
陈国斌临《秦诏版》       李刚田临《石鼓文》          刘彦湖临《袁安碑》
林 健临《祀三公山碑》

中国书法五十家创作
——领悟创作真谛
篆书卷:从文俊  储 云  邹振亚  铸 公  崔志强   石 开   傅嘉仪  胡伦光 言恭达   雷志雄
隶书卷:何应辉 赵 正  周永健  周俊杰 冯志福   华人德 欧广勇 马士达  陈振濂  刘文华
楷书卷:聂成文 李刚田 金鉴才 方绍武  刘 恒   孙伯翔  沃兴华  庄天明 穆 棣    张羽翔
草书卷:刘正成 朱关田 陈巨锁 马世晓  潘良桢  张 海   林剑丹  张 鑫   伦杰贤  徐利明
行书卷:王 镛  王 澄   曹宝麟 孙晓云  郭子绪   徐本一吴振立  颜家龙  黄 惇   沈培方
楷书讲座
九成宫1  九成宫2  九成宫3 九成宫4 九成宫5 楷书技法1(崔承顺) 楷书技法2(崔承顺) 楷书技法3(崔承顺) 魏碑技法(上) 魏碑技法(下) 欧体临习示范1 欧体临习示范2 欧体临习示范3 欧体临习示范4 欧体临习示范5 欧体技法 刘小晴临《九成宫》 柳体临习1 柳体临习2 柳体临习3  柳体技法 颜体技法 楷书创作(解小青) 南宫碑技法
隶书讲座
隶书技法 隶书章法1(张又栋) 隶书章法2(张又栋)
行草讲座
行书技法1(叶培贵) 行书技法2(叶培贵) 草书技法1(甘中流) 草书技法2(甘中流) 草书技法3(甘中流) 行草章法1(杨再春) 行草章法2(杨再春) 行草章法3(杨再春) 书法章法1(杨再春) 书法章法2(杨再春) 书法章法3(杨再春) 行书技法上(杨再春) 行书技法下(杨再春) 行书技法上(张旭光)  行书技法下(张旭光) 十七帖(邓宝剑) 孙过庭书谱
篆书及篆刻
篆书技法 篆刻技法 篆刻学步(上) 篆刻学步(下) 篆刻拓边款(余正) 韩天衡篆刻     西泠印社1 西泠印社2
名家书法视频
周慧君1 周慧君2 周慧君3 黄惇临蜀素帖 黄惇临圣教 临黄山谷行书 孙伯祥 李松 李松2 刘洪彪 王冰 王江 王蒙   张裕钊南宫碑 曹宝麟临苕溪诗卷 王镛隶书 王镛行书 王镛草书 韩绍辉1 韩绍辉2 韩绍辉3 韩绍辉4 韩绍辉5 韩绍辉6 创作黄绢小行书 何昌贵临张迁碑 何昌贵创作示范 韦斯琴临倪宽赞 临习小楷 张卫东书法展播  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瘦金书 朱德炘书法 崔廷瑶临曹全碑 李刚田临石鼓文 王中相 沈培方临韭花帖 韦斯琴临集王《半截碑》    更多名家书法视频
硬笔书法讲座
庞中华硬笔1 庞中华硬笔2 庞中华硬笔3 庞中华硬笔4 庞中华硬笔5 庞中华硬笔6 庞中华硬笔7 庞中华硬笔8 庞中华硬笔9 庞中华硬笔10
其  他
田蕴章书法讲座(1-20) 田蕴章书法讲座(1-30) 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1-100集) 书法说1 书法说2 书法说3 书法说4 书法说5 书法说9 书法说10 书法说11 书法说12 书法说13 中国书法真迹1(篆) 中国书法真迹2(篆) 中国书法真迹3(篆) 王羲之与兰亭序 奇崛雄健的魏碑 古奥浑朴的章草 历史悠久的刻字艺术 永字八法 翰墨人生启功(1) 翰墨人生启功(2) 翰墨人生启功(3) 翰墨人生启功(4) 翰墨人生启功(5)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200集)    田蕴章书法讲座(201-300集)
田蕴章书法讲座(301-365集)       田英章书法讲座
田英章兰亭序技法精解             兰亭序的真伪之谜
兰亭序(卜希旸)       兰亭序(秦永龙)     圣教序
张玄墓志(虞晓勇)        褚遂良楷书(赵宏)
赵孟頫书法绘画(上)            赵孟頫书法绘画(下)
书法学习--临怀素自叙帖       书法学习--临王羲之游目帖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a5d7a0100jd92.html) - 书法讲座视频大全(珍藏版)_书鹤青枫_新浪博客
书法学习--唐楷临作展示        启功讲书法
家书法视频        九成宫(虞晓勇)        解小青楷书技法
魏碑技法1(张有清)   魏碑技法2(张有清)
王羲之《尺牍》(邓宝剑)     张猛龙碑(虞晓勇)
曹全碑(李成瑞)     颜真卿祭侄文稿(孟宪维)
米芾蜀素帖(康国林)     米芾行书(卜希阳)
行书入门(叶培贵)     草书入门(甘中流)
千年书法(1-8集)    刘炳森书法艺术

硬笔书法视频区:
教你写一手好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席殊3S硬笔书法60小时速成: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行书技法12要诀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王献之行书技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