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骥困盐车:人要有好“脾”气 脾气虚的各种症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2:18

人要有好“脾”气《健康之家》

脾担负着身体“运化”的重任,怕冷、脸色不好、月经不调……这些小毛病的幕后黑手竟然都跟脾不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认为“气血能量”是人体能量的代表,是人生存的根本。气血不足会让我们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症。食物经过肠胃的消化吸收会产生能量,而这个过程中承担吸收和运输能量的重要任务的正是我们平时关注甚少的脾脏。
脾的运化功能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你所不了解的脾123
  
1、脾的作用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在中医五行中对应“土”行,因为土能生养万物。具体来说,脾对饮食有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食物摄入后,通过脾的运化,化生为气血,充养脏腑形体。
同时,脾还对体内的水分有运输与调节作用。水分进入身体后,先由脾吸收,然后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多余的水分则下输至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脾气旺盛”,运化功能正常,人就会食欲旺盛,吃完东西肠胃舒适,面色红润,身体结实,大便软硬适中,小便量适中。
另外,脾还有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逸的作用,称“脾统血”。

2、脾虚可能会“殃及池鱼”
脾、胃是唇齿关系,脾不好了,胃肯定会
受到牵连。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互为表里,脾或胃无论哪一方面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消化吸收而产生相应的病证。如果脾不好,吃了食物后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吃不下,胃也就受到很大影响。
同样,脾与小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传送给脾,再由脾通过血液传导到全身。
肾与脾胃是相互资助、相互依存的。如果脾虚,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肾虚,脾肾虚进一步导致肠道传送无力,造成大便干燥,肚子痛、手脚冰凉、腰膝酸冷等症状。

3、脾的最爱&最怕
脾喜燥恶湿,过度过度湿冷的环境会影响脾对于水湿的运化,造成体内水平衡的破坏。  俗话说“思伤脾”,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
  
都是脾虚惹的祸
  
在生活里,你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烦人的小病,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这些症状互不相干,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却没什么效果。实际上,这些表面看起来没有联系的疾病都是“脾失健运”的结果。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
  
肚子疼
小蕾总是觉得最近胃部有点隐隐作痛,如果用手按着或者捂个热水袋就好些。如果喝冷饮就会很不舒服,而且还有些拉稀和手脚冰冷。
中医号脉:小蕾属于脾胃虚寒,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
  
加班后病倒
每到年底,做财务工作的艾米都需要不停地加班,但是每到过年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却总是不停的感冒发烧,吃也吃不下,让假期变成病期。
中医号脉:由于过度劳累会导致脾气虚亏,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身体抵抗能力减弱,从而外邪乘袭,易患感冒。
  
肤色暗黄
梅子小时候养成了吃冷饮的习惯,年龄逐渐变大,梅子觉得自己的胃口开始不好了,经常会觉得很累,而且脸色非常暗黄,三十岁就看起来很憔悴的样子。
中医号脉:脾不喜欢太凉的东西,冷饮吃得太多,可能会引起脾气虚,进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出现少气懒言,肌肤失血儒养,就会面色无华。
  
月经不调
馨从小身体直比较弱,瘦瘦的脸上老是不见什么血色,吃各种营养品都没啥效果,而且每到“大姨妈”来的那几天,她就得请假,因为每次血量都太大,病西施的名字让馨很郁闷。
中医号脉:馨是典型的“脾不统血”,当脾气不足的时候,就没有能力约束血液在经脉流转,进而导致经期血量太大。甚至产生“血崩”。嘴唇干裂
美月的嘴唇总是会干燥起皮,特别是春秋季节,甚至会流血。涂了润唇膏只能管会用,没多久就又干了。
中医号脉:脾运正常,气血充足,唇色就会红润光泽,反之则唇淡,干裂起皮。
  
睡觉流口水
森美不知为什么,晚上睡觉总是会不自觉地流口水。早上醒来,枕头上的印记,让她很难为情。
中医号脉:这是因过多地饮食,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食物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聚而为湿热之邪的一种现象。所以晚上过多地进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好好学习天天健脾
  
1多参加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减少人的不良情绪,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脾主统血,脾失健动则血液循环不良,反之,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更好地调理脾脏。
  
2注意心理调适
中医认为脾主意,过度忧虑,必伤脾胃。放开心胸,抛开烦恼的记忆,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3瑜伽
瑜伽是身心调节大法,心理学专家将它列为提升精神的首选。练习瑜伽,一定要注意身心的投入,瑜伽中的任何方法都在调节人的性情,而调节情性则会自然地减轻脾的负担

4听音乐也能健脾
中国古代“宫”调式音乐以1(DOU)为主音,属土主化,通脾,对神经衰弱失眠者有极佳的调理作用。肌肤干燥,面色萎黄,面部肌肉松弛,过早出现皱纹者用此曲按摩会有明显改善,可起到治本的功效

5避免湿冷环境
总的来说,脾喜燥而恶湿,过于阴冷潮湿对于脾胃是不好的,冬天北方的气候干燥还好些,但对于南方的朋友们来说,配备家庭除湿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6养成叩齿好习惯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这同时对脾胃也大有好处.

7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这种方法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8经常食用健脾食物
大枣、蜂蜜、莲子、薏苡仁、胡萝卜、黄芪、党参、茯苓都是对健脾很有好处的食材,平时,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美食,这样的既解馋又健脾。
红枣莲子粥: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的功效。红枣20枚,莲子15克,大米100克,水适量,煮粥。
薏米山药粥:适合于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溏泻、全身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者食用。薏米(薏苡仁)10克,山药10克(鲜山药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煮粥。三昧糯米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以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莲子15g、红枣20g、龙眼肉10g、糯米60g。白糖适量。将莲子去皮,与红枣、龙眼肉、糯米同煮粥。熟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一剂.

小编推荐 健脾瘦身秘法

你知道么?你怎么也减不掉的体重有可能是由于脾虚导致的?要想减肥就先健脾吧。
症状A:你经常觉得食欲不振、疲劳、胸闷、腹胀、身体沉重,症状感觉晚上重、早晨轻。
辨症:这可能是因脾虚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代谢异常所引起的。
解症:通过调节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排出体内积聚的废物,就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调脾秘诀:右手掌从心窝开始按摩,经左肋下,向下到小腹,向上经右肋下回摩到原处。如此环摩36圈,然后以左手掌从心窝开始向相反方向环摩36圈。
这样做可以按摩到肝、脾、肾在腹部的穴位,平缓调整脏器功能,活血通络,使皮肤及皮下脂肪的毛细血管开放,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组织的废物排出。
症状B:你经常气短乏力.腹胀、腹泻、怕冷,爱出汗。
辨症:由于你体内阳气不足,血液流动缓慢,新陈代谢活动减弱,所以脂肪容易堆积而不容易分解。
解症:多注意补血、补充元气,就可以健旺脾、肾功能,减轻体重。补气秘诀:经常按摩四个穴位,可以调节体内气血。
关元穴: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
气海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
足三交: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三阴交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
  【 脾气虚的各种症状】 

(一)脾气虚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二)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尚有气陷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意频数,经久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等均是中气虚甚不能固摄而下陷的表现。


    
(三)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兼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本无严格划分,二证表现基本相同。若从理论上说,气不摄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气不摄血所致,其所指范围较广;而脾不统血主要是指脾气虚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与崩漏,可以认为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一部分。


    (四)脾阳虚
脾阳虚,往往胃阳也虚,故亦称脾胃虚寒证。本证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寒象。脾阳虚=脾气虚+里寒。


    (五)寒湿困脾
      本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所表现的证候。湿邪困脾有寒象者属之,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泻,头身困重,面色黄晦,妇女可见带下绵绵,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都有脾失健运、寒象及湿阻表现,但前者是寒湿外侵,湿为因,中阳受阻,病程短,属实证;后者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湿为果,病程长,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六)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又称脾胃湿热。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表现为口苦粘腻,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秽不爽,或有身热起伏,或见色泽鲜明之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在病机上皆为湿邪阻遏脾气所致,都表现为脾失健运的症状,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为湿热,后者为寒湿。


    (七)胃阴虚
      胃之虚证,虽有气虚、阳虚及阴虚三种,然胃之阳气虚常随同脾之阳气虚出现,而胃阴虚则常独立成证。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虚热郁于胃中,影响胃纳及和降功能。表现为胃脘嘈杂、隐痛及虚痞,饥不欲食,食后饱胀,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八)胃寒证
      本证是胃的实寒证,由阴寒凝滞胃腑所致,故又称寒凝胃脘证。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寒邪凝于胃,致气机阻滞而发病。表现为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或伴见胃脘水声漉漉,口泛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


      胃寒证须与胃气虚寒鉴别。前者为实寒证,当寒邪袭胃后而急性发病,病势较剧,病程短;后者为虚寒证,发病缓,病程长,迁延难愈,且多在脾胃虚证中出现,伴有脾阳虚不能健运的症状,如腹部胀满,食后更甚,大便溏薄清稀等。


    (九)胃热证
     本证是胃的实热证,又称胃火证。据其表现又可分为胃中郁热与胃火上炎两种证型。前者的病变局限在胃中,又称热炽胃中或胃中伏火,表现为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后者的病变不仅在胃,且循经上熏,沿胃经循行部位,致牙龈肿胀疼痛,面颊肿胀,牙龈出血,咽峡及扁桃体肿痛,口臭等症。胃热证须与胃阴虚证鉴别。前者为胃之实热证;后者为胃之虚热证。


    (十)食滞胃脘
     食滞胃脘又称伤食。由暴饮暴食,饮食过度而急发。表现为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出酸腐馊食,吐后胀痛得减,或矢气便溏,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了解以上脾胃的基本功能和病机,就能对自己的病有个基本了解,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可以更好反映病情,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食疗保健措施。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胃气虚表现在:  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

胃阴虚表现在:  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阳虚 的症状: 
主要表现有:怕冷,腹泻,面色恍白,精神倦怠,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上午9、10点犯困,眼睛皮抬不起来。
脾阳虚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一般表现为纳减腹胀,脘腹冷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或胃中有振水音,时时泛恶,呕吐清水痰涎;或白带清稀而量多,少腹绵绵作痛,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滑,脉沉弱等脾虚的症状
施治要点:
1。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脾阳虚必并脾气不足,因此,脾阳虚与脾气虚常相互参见。故临床治疗用温中运脾之治时,常与健脾补气药如人参、饴糖、白术、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2。脾阳虚引起的水肿病,原则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因为此法运用峻烈的泻下药物,使水湿从大便出,水肿虽一时消减,但亦伤正,且水肿常可复起,故忌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补脾益胃的药物,方可使得脾气康复,水湿得以运化,中焦斡旋得力,水律湿浊各归其道,加之中阳日旺,虽不去泻水,而水湿自消
脾阴虚 的症状: 
脾阴虚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胃阴虚主症: 口燥咽干,饥不欲食,胃脘隐隐作痛,舌红少津;次症:胃脘隐痛,胃脘嘈杂,脘痞不舒,大便干结,脉细数.
脾气虚 的症状: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人不可无“脾”气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一些脾气虚的症状。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及食欲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脾气健运,则口味和食欲正常。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的减退或口味的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人体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因此脾的运化功能健全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动正常与否。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则逐渐消瘦或痿软松弛,四肢则痿废不用。

由于体力主要是指四肢的活动能力,因此,能够补脾,健脾,养胃的食物皆可增力;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五脏六腑皆赖以养,人的脾胃有“后天之本”之称,它是人体体力产生的直接动力;若脾不运化水谷精微,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则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常用的补脾、健脾的食物和中药有:山药、榛子、牛肉、狗肉、葡萄、大枣等。

 

与 肺,脾胃,肾关系密切.
 中医养生 思伤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