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20平板:起草文稿的灵感信息法[应用写作杂志社欢迎 课堂管理的十大策略 一、让简单更为简单。   很多教师在一开学就犯了一个错误:制定乏味的纪律。学生会因此迅速估 《试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其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5:05

 起草文稿的灵感信息法[应用写作杂志社欢迎您!]

 在文稿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这就是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机。不论是起草文学作品,还是起草论文,都要有灵感的参与,否则必定流于平庸。还可以说,只要是创造性的操作,必定产生灵感。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在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关键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古今中外,人们对灵感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探究。我国古代称为“兴会”、“机遇”、“感兴”、“灵机”、“神遇”和“顿悟”等。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产生灵感的关键信息,途径不一,大致可以分为:

    A.外界信息。伟大的古典物理学家牛顿散步中苦苦思索,只因一个苹果的落地,茅塞顿开,豁然贯通,发现了万有引力。列夫·托尔斯泰看到路边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牛蒡,联想到一个民族英雄,于是写出了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唐代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可以看出诗人看到夕阳这一信息后陡然联想到大唐帝国的没落,写出了这首意象雄浑的小诗。

    B.思维信息。在苦思冥索中,潜意识的大海里突然跃出一个信息,使已有的多种信息一下子沟通,形成一个创造性整体。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绞尽脑汁,苦求多时,在洗澡时却忽然来了灵感,高兴得不顾一切地冲上街道大喊;柯岩一直想写一首怀念周总理的诗,感情十分真挚,却苦于构思平常,“突然,我想到我们的民族有一个为逝者喊魂的习俗……”于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芽》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心声的绝唱诞生了。论文、哲理诗的写作往往更多地出现这一类信息,造成顿悟型灵感。

    C.启迪信息。 郭沫若说他创作是“先看大家之作”, 目的是得一点“暗示”,促进“兴趣”。他还坦率地说:“我有一个秘诀,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构思,套自己的生活。”欣赏郭诗,多方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他向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借鉴摹仿或者说从中提取启迪信息。许多作者还从别的艺术意象中找启迪信息。诗人白居易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写出《琵琶行》。杜甫、苏轼等写了很多题画诗。文章摹仿、艺术意象等都能成为启迪信息产生的来源。

    D.自由信息。自由信息来自于作者头脑中的潜意识,与思维信息不同的是它是在意识放松控制或受到麻痹时出现的。酒类麻醉品使用后,诗人往往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李白自称“斗酒诗百篇”。睡梦中,意识的制约性几近于零,潜意识十分自由,但却仍能生发出符合一定理性的创作灵感。许多作者都有类似梦中写作的体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梦中忽得佳句,醒后立即记录,因有客人打扰仅仅写下数十行。但是,记录下的诗句却成为《忽必烈传》一诗中的精华。西方现代派中的超现实主义特别强调自由信息及其形成的灵感,创作方法主张“自动书写”,认为写作应当是绝对无意识的,最好是记述梦境和幻觉。

    在文稿起草之前和起草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这就是灵感。在起草之前产生的灵感,可以称为整体结构灵感,是产生文章整体的契机。而在起草中间产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可以称为部分灵感,或灵机、灵气等,是形成文章实体的生机。不论是起草文学作品,还是起草论文,都要有灵感的参与,否则必定流于平庸。还可以说,只要是创造性的操作,必定产生灵感。

    灵感,是最高级生命刹那间独创性极强的表现,它是在人脑意识层面积聚大量信息并在潜意识中隐信息随时涌出的可能之后,往往在巨大的情绪高涨的推动下,或者在理性约束力大大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一个途径不一的关键信息的加入,所有信息迅速沟通形成一种创造性有机体。古今中外,人们对灵感这一神秘现象进行了探究。我国古代称为“兴会”、“机遇”、“感兴”、“灵机”、“神遇”和“顿悟”等。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灵感是建立在思维势态和大量信息的必然性上的偶然性,正如梦一般,难以再现。作者必须在灵感出现时,快速地记录下来。

 

 所谓文采,是指经过作者修饰、润色、加工过的富于美感的书面语言。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李斯的《谏逐客书》等应用文,至今仍充满生命力。那么,现代应用文在日益强调其规范的同时,还需不需要文采,需要哪些方面的文采?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现代应用文强调规范化,不是削弱它的文采,而是恰恰相反,要强化它的文采。只有具备文采的现代应用文,才能既实用,又流传永久。

  现代应用文文采美的内涵丰富,主要是:

  一、简洁美。简洁,就是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确切的内容,言简意赅。赵翼说:“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历代写作学家都很重视语言的简洁、洗炼、精美。刘知几说:“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优美者也。”(《史通叙事》)李渔说:“意则期多,字唯求少。”(《闲情偶寄》)鲁迅曾主张:“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答北斗杂志社问》)老舍先生也一再强调:“世界上最好的著作差不多也就是文字清浅简炼的著作。”(《论怎样学习语言》)

  简洁并不等于单调浅陋,也不是随意的省略,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提炼洗选的结果,是“豪华落尽见真谛”(穆青语)的境界。应用文写作以高效、迅速地传递信息、处理公务为己任,以反映公务活动为特定的内容,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故语言的高度简洁、准确和精美,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财政学的观点来说,财政的钱只能一个顶一个用……决不能把拨给张三的钱交给李四支配,反之亦同。信贷资金则不同,张三把一笔钱存入银行,……,银行把这笔资金贷给李四,李四就取得了对这笔资金的支配权;李四归还贷款后,银行又可以把这笔资金的支配权交给第三者,如此等等。”(《中国金融:信用是扩大积累的有力杠杆》)

  在此,作者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解释了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区别。要想使现代应用文的语言深得简洁美之妙,一要用词准确,二要注意选取有生命力的语词,三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四要重视文章的反复修改。“能改则瑕可为瑜,瓦砾可为朱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篇无累句,句无累字”,言简而意赅,文约美谥。

  二、朴实美。就是现代应用文语言的自然美、本色美,即选用那些质朴无华的语言,不加雕琢的表现出事物固有天成的原貌,以达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碎语》)的美学效果。朴实之美历来倍受人们的推崇:庄子认为文章“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薛贾也强调,文章的语言“宁拙毋巧,宁精毋弱,宁僻毋俗”。(《一瓢诗话》)鲁迅先生一贯主张作文必须“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

  现代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具有真理般的自然质朴,浑然天成。如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中的这段文字:“由于供给不足以及对出现的新情况估计不够,应对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假日旅游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民航、铁路、公路运力相对不足,旅游出行受到制约;重点景区旅游者爆满,景区、景点容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地方中低档旅游住宿设施短缺,致使一些旅游者露宿街头;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哄抬价格、欺客宰客等问题。”

  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现代应用文自然平淡本色的朴实美,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浓郁的抒情,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语言,直接了当地把今年“五一”假日旅游“黄金周”出现的问题确确实实地反映出来,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深刻。

  相反,一些过分的修饰和渲染,倒是现代应用文写作的大忌。如一份秘书专业函授学员的学习总结这样写道:

  “金秋送爽的十月,正是瓜果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苹果是那么红,葡萄像水晶,好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在这丰收的季节,我们秘书专业一年的学习胜利结束,也获得了丰收。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遥谢春城里的教师,真是‘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静思我们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哪些不足,该是认真总结的时候了!”

    这种过多的抒情、描写以及不恰当的引用,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当然也就不美。

    三、流畅美。流畅,作为一种美学风格,一向为写作理论家所称道。古人就认为,好的文章应“圆美流转”,指的就是流畅美。我认为,现代应用文的流畅美,主要是指“文气的畅达”(曹丕《典论·论文》)。要想使现代应用文的语言富于流畅美,关键是意脉的贯通。“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五》)因此,一是要注意现代应用文的气势贯通;二是要注意现代应用文的逻辑贯通;三是要有意识地加强音节与音节间的配和,使之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使现代应用文的语言整齐而不呆板,错落而不杂乱,错落有致,音韵和谐。如国家旅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的开头段:“去年,国务院决定增加法定休假日,加上调整的两个双休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特别是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黄金周’假日旅游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汽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要,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以及一些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假日旅游工作,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假日旅游秩序正常,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治安事件”。

    这段文字,作者在不少地方应用了字数相当、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谐的偶句,读来语气流畅,给人美感。

    四、生动美。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将追求生动、讲究文采看作是现代应用文写作之“大忌”,而将平实、直白看作是现代应用文对语言的主要要求。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其实现代应用文语言的平实、直白和流畅、生动并不矛盾。虽然现代应用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生动含蓄,文采飞扬,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并不排斥一定程度上的生动性。多一些活泼,多几分生动,不仅可以深化现代应用文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现代应用文的语言生动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这么三点:一是精心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二是恰当应用比喻、拟人、借代、顶真、换算等修辞方法;三是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如一份农村工作总结写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

    “过去是头遍敲钟,被窝里哼哼;二遍敲钟,才把被子蹬;三遍敲钟,慢慢腾腾去上工。现在是,哨子不吹钟不响,群众自觉把地上。联产联着心,挑担有众人。干部操心,群众关心,人人都有责任心”。

    另一份计划生育的宣传材料,为了说明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10亿人口之多,作者使用了连续换算的方法:

    “如果每个人在电视荧屏上亮相两秒钟,则需要66年才能完成;如果把我国10亿人口分成4个人1组,象叠罗汉那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上,底下4个人站在地球上,最上面4个人已经到了月球上;如果10亿人都填写出生证,那么,这些出生证叠起来,足有12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如果10亿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25圈”。

    前者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形象地说明“大锅饭”的弊端,生动地反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威力;后者则经过一番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的巧妙的换算,“10亿”这个枯燥的数字,便变得形象、丰腴,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而且说理深刻。

    五、模糊美。模糊语言,是一种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在表义上具有弹性的语言。但它既不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令人费解的低劣用语,也不是文学作品中那种高深莫测、深刻含蓄、多义多解、回味无穷的艺术语言,而是指通过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修辞作用,达到表意上的高度精确,正确而深刻地反映实际工作本质规律的实用语言。从而,形成一种现代应用文语言的独特的模糊美。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的一段文字:“我国居民的食物构成,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除纯牧区外,还只能以粮食为主”。

    再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的两段文字:“到本世纪末,要使我国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前者中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后者中的“本世纪末”、“下世纪中叶”、“接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等,都是些用得十分准确的模糊词,因而达到了表意上的高度精确,从而形成一种模糊美。

    总之,我们应该看到,尽管应用文的实用语言和文学作品艺术语言有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但各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仍有相辅相承、相融相补的特征。因而,现代应用文的写作不但不应该拒绝文采,而恰恰相反,在不损害它的实用性的前提下,应该发展文采美。只有具备文采美的现代应用文,才能传之久远。

 

 文件的创造性指的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一种创新式的思维,它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在文件中,就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比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都是实践的创造,由探索而深化,由酝酿而成熟,然后通过文件予以总结并推行的。

  创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正如****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于地方工作来说也是这样,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工作就有生气,事业就兴旺发达;墨守成规,惟书惟上,工作就死气沉沉,事业就很难打开新局面。这一点,从决策性文件就可以看得出来,有些文件看上去很全面、很周到、很合乎上级精神,但满篇都是“正确的废话”,一点新意都没有,势必说明这个单位的领导思想守旧,谨小慎微;有些文件看上去并不“全面”、并不“周到”,而且与上面说的不完全“合拍”,但思路别具一格,政策措施令人耳目一新,针对性很强,势必说明这个单位的领导思想解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所谓“文如其人”,这也是很好的例证。

  曾听一些同志议论:机关文件是该当“传声筒”,还是该当“变压器”?作为前者,上面怎么说就怎么传,安全省事,没有风险;作为后者,在不违背上级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这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而且要冒一定风险。毫无疑问,我们所需要的是后一种态度。尽管文件是否有创造性并不完全取决于文件起草者,但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这样去做。

  要善于从对宏观形势的把握中捕捉创造的机遇。发展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新的机遇也在频频向人们招手,但 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迟钝麻木,往往与机遇失之交臂。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宏观走向,抓住决策机遇,提出决策建议。比如某市政研室、体改委组成的考察组,通过考察沿海特区的发展经验,敏感地意识到:随着特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于是赶紧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决策建议:制订优惠政策,吸引这批企业内迁。文件出台后很快收到效果。短短一年时间,有三十几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迁至该市落户。

  要善于从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现创造的亮点。决策也好,起草文件也好,都离不开当地实际,离不开基层和群众的实践。要使我们的决策富有创造性,同样要深入到基层去调查研究,某一个典型、某一个新生事物、某一条建议,或许就能触发我们的“灵感”。比如某市打算就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下个文件,但绕来绕去绕不过一个“钱”的问题。后来在调查中发现,某县在搞县城建设中采用“以地生财”的办法,通过土地拍卖吸引外地客商和本地农民进城建房,结果财政不仅不拿一分钱,还赚了500多万用于搞公共设施建设。这一举措被写进市政府文件中,成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一条好路子。

  要善于从对上级方针政策的领悟中找到创新的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空间”不是指钻空子,搞那种曾经风行一时的“红灯绿灯”论,而是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做好“自选动作”。事实也是这样:上级的方针政策是管总的,是管原则、管方向的,并没有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地方和单位的每一件事怎么做都作出具体规定,这就是空间,而且是很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志凡事都要看有没有文件依据,没有依据的就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只知道看本本、搬条条,叫做“上面没有规定的不敢干,上面规定了的先看别人怎么干,别人干了没出问题自己再来干”,这么干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呢?浙江省在中央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率先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当时理论界和社会上是有不少议论的,但他们不为所动,认准了的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仅经济迅速发展,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要善于从语言表达上使文件体现创新的特色。文件有没有创新性,不仅取决于工作思路,也取决于所表达的政策和措施。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做的工作,政策措施有没有创造性,效果也大不一样。这方面,如果领导没有考虑到,我们要主动思考;领导考虑到了,则要表达好。如果表达不当,就会把这种创新性给淹没掉。举个例子,某县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为了扶植个体私营大户,鼓励他们多做贡献,县领导和所有科级领导每人挂钩联系一户,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这一举措本来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也是富有创意的,但秘书在起草文件时倒犹豫起来了:啊呀!上面文件没这样说过呀,这样做太敏感、太冒险了吧!于是斟酌再三,写成了这样:“为了加快发展步伐,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发展个 体私营经济,尤其要着力培植一批大户。为此,县委决定:县级班子成员和全县所有科级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户大户。主要任务是:(1)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教育他们守法经营,勤劳致富,多做贡献;(2)加强对他们的管理监督,使之不违法乱纪,不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3)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县委强调:‘所有挂钩领导,要增强党风党纪观念,不向他们‘索拿卡要’,不吃请、不收礼,尤其不能‘傍大款’。”这样一写,就把县委的本来意图倒了个个儿。也许作者是为了表述得严谨一点,不让别人钻空子说三道四。但这样一种语气和措辞,私营业主们甭说是欢迎,或许还惟恐避之不及呢!

  当然,文件体现创新性,表述上也要注意准确和科学,不能乱提口号,更不能出现与上级政策明显不符的言词。有些属于试验性、探索性的举措,先不忙下文件,先干后说,或者只干不说,干出了成效再总结。

《试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其教育》

日期:2011-9-16 作者:无忧论文网 编辑:sally8 点击次数:44

销售价格:免费论文 论文编号:lw201109162311581761 论文字数:4000  

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收藏:del.icio.usgoogle书签 雅虎搜藏百度搜藏 新浪vivi 和讯网摘poco网摘天极网摘qq书签饭否mister-wong365网摘LiveDiggDiglog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转化 人格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教育论文润色:《试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其教育》

 

摘要:“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是我们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学生工作者而言,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就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剖析和行为分析工作,与“问题学生”展开平等的人格对话,选好“突破口”,时刻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的细微变化,紧跟时代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教育; 转化; 人格

 

 

 

 

 

1.“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成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本文所指的“问题学生”并不是指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疾病必须依靠医疗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主要是指品德行为有偏常现象,存在厌学情绪,甚至经常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人对正面教育持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人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出孤僻、易冲动、自暴自弃等特点;有的人则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有意识地实施一些偏常的行为;有的人在人格上不够健全,对人、对事总是持怀疑态度;有的无心问学,整天睡懒觉,学习成绩很差而又不求上进等等.就笔者几年来做学生工作www.51lunwen.com 的体会,我认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环境造就人,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在大学阶段成为“问题学生”,与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由于从小在缺少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长大,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有的学生则可能因为父母离异,破坏了其对人对事原有的“美好”愿望,变得偏激,不再相信世界上的人和事,从而玩事不恭,或者消极处事.有的学生则因为父母下岗或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一方面希望申请助学贷款或困难补助,一方面又不希望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困境,怕同学们瞧不起自己,形成偏常的品德行为,有的“问题学生”则是来自富裕家庭,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在家里,一直众星捧月,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固执、不容人等性格特征,在学习上则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反正将来也不靠文凭吃饭.

 

 

 

1.2 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文化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辩驳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在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黄、赌、毒问题,网络技术发展中的管理问题,居民收入分配中的差距扩大问题,腐败问题以及治安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在我国已经不再是“稀有人群”了,由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毕业还不一定能有一份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甚至还不能找到工作,由此,进入大学校园不久,不少人又被新的烦恼所困惑,失落感随之又在不少大学生中油然而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往往表现为不少大学生的心态不够平和稳定,有时非常自信,有时又非常自卑,有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有时又把未来看成是漆黑一片,甚至哀叹命运不公.

 

 

 

1.3 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这主要表现在,我们虽然多年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但事实上,不少学校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有时甚至忽视了“问题学生”的存在,任其自流,对他们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作为大学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自身的素质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相比也还相差甚远,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尤其是由于年龄、阅历和知识不够全面等原因,不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理解不深,当然工作也就没有针对性,难以到位,甚至南辕北辙.

特别是对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还缺乏认真的准备,研究不多,办法也较少,很多时候是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甚至一味地强调用“堵”的办法来对付学生,显得办法单一,效果不佳,有时甚至引起学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

 

 

 

1.4 源于“问题学生”自身的原因

这一代大学生被人们称为“新新人类”,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由父母包办太多了,有的独立生活能力差,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安排其生活和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以“高考”作为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后,有不少同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父母也以为子女进了大学就松了口气,认为孩子终于长大了,却不知孩子还没有断奶.

 

 

 

2. “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任务的艰巨性,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有规律的,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问题学生”品德行为偏常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1 引导“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学生”尽管很不愿意接受正面教育,但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始终记住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不断对他http://www.51lunwen.com/jylwfw/2011/0916/lw201109162311581761.html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构筑自己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只有这样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实效.

 

 

 

2.2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应该看到,能否较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班、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良好班风、健康向上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一问题,才能不断克服“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勇敢地担当起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历史责任.

 

 

 

2.3 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剖析和行为分析工作

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共同的,但“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不可能用一个药方治百病,也不能以一种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学生.而且“问题学生”也不会自己说自己有“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剖析和行为分析工作,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一言一行发现其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2.4 与“问题学生”展开平等的人格对话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受教育者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不管这个学生是“好学生”还是“问题学生”,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可以居高临下,甚至动则以纪律和强权来强迫学生接受我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理念.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只是比他们年长几岁,年龄的大小并不决定人格的高低,在人格上我们始终是平 本论文由

等的,我们要做的是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人格对话,用我们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坚持启发诱导,对问题要有耐心,让“问题学生”逐渐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2.5 选好“突破口”

俗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用之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情况,寻找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方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比如,有些学生特别希望老师同学关注他(她),那么,我们就要保护他(她)的这种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给其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能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诱导的方式,让这些同学把聪明才智用到正道,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这些学生知道表现自己并没有错,但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和方式.

 

 

 

2.6 时刻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的细微变化

也就是说要多采用“激励”教育法,时刻注意发现“问题学生”的进步,并且给予及时的肯定,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与老师之间形成信任关系,有问题愿意与老师沟通和交流,老师也可以由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因为,无数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是“问题学生”也有优点),并且不断给予鼓励,通过正面表扬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远远胜于批评学生可能产生的促动作用.

 

 

 

2.7 紧跟时代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要给人一滴水,自己先必须有一桶水.在当今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则,我们就难以与学生达到沟通和理解,更不要说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是走了一届又来一届,而我们自己的年龄却在增长,知识也容易老化,心态也 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jylwfw/2011/0916/lw201109162311581761-2.html将因为年龄和阅历的缘故发生变化,如果不加紧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即使以往有再多的经验和知识,也将只能是“历史”,如果一味凭经验办事,甚至可能会出现“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困境,与事无补.

 

 

 

3.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即要对“问题学生”的情况加以整理,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理清思路,找到教育转化的办法.同时,对于我们学生工作者来说,一个人面对的是几百个学生,没有档案,单凭我们的大脑,很难保证我们可以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记得非常清楚准确.

 

 

 

3.2 要尊重“问题学生”的个人隐私

因为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必然会了解到许多人不了解的情况,有些甚至是当事人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的情况.由此,我们就必须切记:“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否则,将可能失去学生的信任,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对立的境地,从而失去工作的基础.

 

 

 

3.3 避免让“问题学生”知道他被作为“问题学生”区别对待

正如喝醉酒的人不承认自己喝醉了酒一样,“问题学生”大多也不愿承认自己“有问题”,也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有问题”,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忌讳让学生知道你把他当作“问题学生”来对待,相反,最好在教育转化的同时,始终让他(她)确立一种信念:老师没有把我当作另类.

 

 

 

3.4 必要时寻求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

对于一些老大难的学生,在自己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通过向上级领导汇报或与家长联系,寻求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和家长的配合,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而且,许多困扰自己的难题也就“豁然开朗”了. 

 

课堂管理的十大策略

一、让简单更为简单。
  很多教师在一开学就犯了一个错误:制定乏味的纪律。学生会因此迅速估量自己在班级里的情况,并弄明白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逃脱惩罚。一旦你有通融的先例,那么就很难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严格的课堂纪律。
  二、公正是一把钥匙。
  对你是否公正,学生们有着自己清楚的认识。如果你期望得到尊重,就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如若不然,你将被那些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学生牢记在心,这些学生也将不会遵守你制定的规则。必须明确的是,如果你最欣赏的学生犯了错误,他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三、处理课堂破坏要短。
  当你碰到课堂上的破坏情况,你要尽可能利用课堂上短暂的中断立即去处理。如果学生正在讨论他们的事,而你正在组织一个课堂讨论,试着去问其中一个人一个问题,使他们重新回到讨论的“轨道”上来。要是你完全终止课程而去处理出现的破坏情况,那你就占用了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
  四、在学生面前避免对质。
  无论何时在课堂上出现对质,都会有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作为老师,很显然,你需要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但不管怎样,私下里处理纪律问题要比让一个学生在全班同学(朋友)面前“丢面子”强得多。抓一个违反纪律的典型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尽管其他学生可以从中得到认识,但你可能会失去在你班里教育那个学生的任何机会。
  五、用小幽默处理糟糕情况。
  有时候,让大家笑一下可以使一些事情回到正常的“轨道”。但是很多情况是,教师混淆了挖苦和有趣的幽默。幽默能迅速影响班级的情绪,挖苦却会伤害到你与被挖苦学生之间的关系。使用你最恰当的判断力,辨别什么会使一些人感觉有趣而另一些人认为受到了攻击。
  六、对班级保持高期望值。
  对你的学生的行为赋予期望,但不要让他们陷于混乱。告诉学生什么方法可以做好。当你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把你的期望告诉学生。如你可以说,“在这个全组的会议上,我希望你们发言前先举手得到同意后再讲,也希望你们相互尊重并认真去听别人在说什么。”
  七、避免空闲时间出现。
  教师应该避免空闲时间的出现。你可以开个先例,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你的题目或者理论,去避免某些闲聊,提醒学生超过计划了!当然,或许你那时有太多的借口,你可以从不提前讲完课,你不会让空闲时间出现。你也可以加入其他地方的一点课程来占用出现的空闲时间。
  八、切忌喜怒无常。
  作为一名教师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假设有一天你忽略了不端的行为,而第二天对一些人所犯的小错误却暴跳如雷,那你的学生很快就不去尊重你。学生有权利期望你的行为在每天中大致保持一致。喜怒无常是不可取的。一旦你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就可能很难再引起学生注意并让他们对你满意。
  九、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
  你需要有选择性地制定规则,你也一定要让这些规则很明确。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可以被接受,什么不可以被接受。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明确违反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预先让学生了解。
  十、开始崭新每一天。
  如果学生一再错上加错,这个建议并不是让你对他不计前嫌。但无论如何,这是提醒你应该每天在开始上新课时期望学生能够做好。不要设想因为上一个星期内朱莉每天都在课堂上捣乱,就确信她今天仍然会继续这样。如果你想着开始崭新的一天,你就不会用老眼光看待朱莉,而今天朱莉也有可能不会再捣乱。
  选自《教育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