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人经 pdf:从士兵到将军的路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28:12
——怀宁籍将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王毅成长启示录

来源: 怀宁新闻网   时间: 2011年09月29日16时32分   编辑: 刘伟
【人物小传】 王毅,1956年1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75年1月入党,安徽省怀宁县人,副军职,少将军衔。先后在空军政治学院干事班、空军指挥学院政治指挥大专班、复旦大学哲学系、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军械师、宣传干事,空军政治学校办公室秘书、学员队队长、政治委员、院务部政治处主任,空军政治学院政工二系、三系、图档系政治委员,空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治委员,2007年11月起任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
王毅受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与王毅亲切交谈

2009年6月王毅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毅少将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王毅之父(前)与儿子(后右)及其战友的合影

王毅少将近影

王毅少将(中)在部队高唱红歌

王毅少将幸福的一家
六朝古都南京素有“兵城”之称,距离怀宁有300多公里。8月下旬,我们采访组一行一路驱车,慕名走进扬子江畔一座享誉军内外的军事学府——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紫薇盛开,幽兰绽放,葱翠繁茂的梧桐和雪松间掩映着古朴而典雅的民国建筑。在这座全军政治工作最高学府里,我们见到了气宇轩昂、温润如玉的王毅少将。一番谈吐未毕,儒将风采尽显。
三十九载,弹指一挥间。当王毅将军徐徐讲述他的人生历程时,一条从士兵到将军的军旅路途,一段凝结着不懈进取、竭力奋进的壮阔征程,在我们眼前缓缓展现。从一名士兵成长为我军中高级将领,王毅这名普通的农家子弟一路披荆斩棘的足迹,吸引我们去探寻:在军旅之路上,他为何能走这么远?
关于故乡的记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了我,厚道淳朴的民风熏陶了我,父母优良的品质教育了我,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前进的动力。”
天柱山下,皖河之畔,有一座千年古镇——石牌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波光粼粼的皖河水孕育出一群淳朴而善良的百姓。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千年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盖世英才。1956年,王毅就出生在这里,在家里7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五。小的时候,王毅就是听着这些名人的故事长大的,他们也成为王毅的榜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但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时期。王毅的父亲是村里的当家人,公家的事多,是母亲接下了家里的活,撑起了这个家。父母虽然不会讲更多的大道理,可“温良恭俭让”的品质却一如他们脸上永远挂着的笑容,感召着子女们的人生道路。
王毅父母的孝顺和善良,这在十里八乡都是美谈。两位老人一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无论是村里的、村外的、熟悉的、陌生的,只要路过家门,都会主动招呼:“进来喝点水,歇一会儿。”王毅上中学时,村子里有三位“五保户”。在一家人都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父母总是能变着花样省下一点吃的,送到“五保户”家里。每年过年,母亲还要给他们每人做一套衣服。岁岁年年月月,天天日日事事,父母的一言一行,让王毅耳濡目染,印象深刻。
没上过多少学的父母深知学习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即使日子过得再艰难,都要咬紧牙关供几个孩子上学。王毅小的时候,农村还没用上电,家里是点煤油灯照明,父母为了省油,有时晚上摸黑也不点灯或把灯芯拨得很低;可当孩子们写字做作业时,父母却从不吝啬,不时地挑高或剪掉烧焦的灯芯使灯光更亮些。1964年,王毅的大哥王勇于考取了上海铁道学院,这可是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这个消息传遍了四乡八邻。
在父母的教诲和大哥的激励下,王毅的小学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由于受“文革”的影响,王毅和很多青年一样,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本,回到家中为生产队放牛。后来,家乡的皖河中学恢复招生,王毅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校园。
1972年底,王毅即将从皖河中学毕业,恰逢兰州军区空军部队来到怀宁征兵。母亲对他说:“儿子啊,参军光荣,你们兄弟多,应该有人去保卫国家,妈支持你去当兵,去部队好好摔打,多长长出息!”正是母亲这番话,王毅走上了从军之路,一生的足迹也随之改变。
关于成功的思考:“成功路上没有捷径,如果有,那就是勤奋刻苦。勤勤恳恳做事是最大的本钱,踏踏实实做人是最大的底气,干干净净做官是最大的幸福。”
王毅清楚地记得,1972年12月11日凌晨,他告别家乡、告别亲人,踏上了漫漫征程。新兵队伍先是坐汽车、转轮船,再乘长途“闷罐车”,可王毅并没感到任何的疲惫与不适,反而对这一切感到十分新鲜,始终沉浸在好奇与兴奋之中。
四天后,火车到达陕西临潼。一下火车,王毅就看到远处成排的飞机,像振翅欲飞的雄鹰。当兵之前,王毅就连火车都没见过,更别说飞机了。12月的关中大地已经是冰雪覆盖,千里银装,可王毅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他内心激情涌动,被一股巨大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占据着,仿佛进入了一种梦境。看到他手舞足蹈、格外兴奋的样子,接新兵的领导笑着说:“先别高兴得那么早,将来日晒雨淋,天天和飞机打交道就会厌倦啦!”王毅心里的声音却是:“这么神圣的事业,怎么可能会厌倦?!”
在那个年代,高中学历在部队还是“稀缺货”,王毅被分到了地勤部门担任军械员。相比于一些“城市兵”、“知青兵”,王毅属于原汁原味的草根阶层。在他的心里,没有苦,没有累,也没有寂寞和孤独。相比于过去,条件是优越的,状态是理想的,事业是神圣的。怀着这种朴实而没有丝毫功利性的想法,王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训练学习中。凭着良好的表现,他在新兵连里就担任了班长。不仅自己的成绩出色,更是把自己的班带成了“全五分”的标杆班——班上每一名战士的功课都达到五分。
王毅的勤奋和努力,战友们都看在眼里,部队的领导都记在心上,大家都喜欢这位来自黄梅戏发源地的年轻人。同年兵中,他第一批入党,每年评选优秀士兵也都少不了他。1976年,三年的义务服役期结束后,王毅直接提干,由军械员提升为军械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和国空军技术军官。
虽然是维护飞机的地勤兵,但部队军事训练抓得很紧,经常搞军事比武。只要王毅参加的比赛,冠军就早早地失去了悬念。720发炮弹装进弹箱里,并按顺序排列好,在全师王毅花的时间是最少的。结构复杂的航空机关炮,他拆装起来也都轻车熟路。军械主任经常让王毅给大家作示范,讲解要领。在部队的专业技术岗位上,王毅非常努力,也非常出色,可他心里总觉得,要是有理论和文化作为支撑,一定会更理性、更自觉。就这样,在训练的间隙,王毅常常钻研理论知识。
提干后的第二年,机关好几个部门同时看上了王毅,都想调他。师宣传科硬是从机务教导队手里“抢”下了这棵“好苗子”,让他专门负责理论教育。当时师、团领导中以工农干部居多,有的还是老红军、老八路。于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王毅勇挑重担,负责党委中心组学习,从《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马列原著讲起。对王毅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难得机遇。为了胜任工作岗位,他阅读了大量经典原著。有一次,一位首长提出:“什么叫资本的有机构成高,什么叫有机构成低?”王毅当时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很清楚,他查阅大量资料后才弄明白,原来是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的比重。王毅对科学理论产生浓厚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毅将军告诉我们,他就像一列终身学习的列车,成为自己的人生主题,而这也是他最终选择到军事学府工作的重要原因。
1977年,王毅到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注:现在的空军指挥学院)参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培训班,回来后为全师干部作专题辅导,宣讲学习要点、方法和步骤。风华正茂的王毅在一片核桃树林下,给全体官兵讲解“毛选五卷”。那一年,他才21岁。1979年,组织又派王毅到空军政治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这一次,王毅从价值、剩余价值等基本概念开始,系统化、学科化地全面学习。毕业考试,王毅考了94分的好成绩。回去后,在“团以上干部读书班”上,他一个专题接着一个专题讲政治经济学。他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精彩而有激情的授课,让战友们都着了迷,大家都称他是“王教授”。1981年,王毅已经是军机关宣传处的理论干事了。他再一次回到空军政治学院,学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毛主席8篇军事哲学著作。回去以后,在“团以上干部读书班”上,王毅继续担任主讲。1982年9月,王毅第四次进校学习,这次是一年制学制。由于出色的学习表现,毕业时,学院党委对他的任职建议是提升两职使用,并确定他留校,任院办秘书。
从部队到院校,王毅完成了一次军旅道路上的重要转变,但始终没变的,是他身上的那份踏实与上进。从秘书到主官,从机关到基层,再回到机关,在同级干部中,王毅都是最年轻的。1999年,空军政治学院转隶到南京政治学院,43岁的王毅担任上海分院政治委员。在这些岗位上,他都干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担任分院政委期间,王毅依靠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院官兵,在实现单位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驻地精神文明建设,争做新时期的雷锋传人,以此作为回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的方式。其中学员6队“99个儿女3个妈”的故事,不仅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广为传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群“兵儿女”的带头示范,周边院校和单位纷纷效仿,与福利院签订认养协议或建立共养关系,有30多名老人被认养或助养。学员6队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首届“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上海市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军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1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气氛热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隆重召开。王毅和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同志,分别作为上海市军地代表,双双走上主席台接受奖牌,并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到南京政治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后,他全身心地扑在了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上,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典型宣传上,学院先后推出了“集体方永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部队信息化建设尖兵”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战士”严高鸿教授等3个全国全军重大典型,中央、地方和军队媒体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等首长的充分褒奖。而在这三个重大典型宣传中,王毅都是直接主导者和推动者。
关于人生的感悟:“三十九载军旅路,从士兵到将军,无愧于父母、无愧于事业、也无愧于肩上那颗沉甸甸的将星。我常常想,做人要知恩,要知趣,更要知足。”
冰心曾经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她现时的明艳,而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牺牲的心血和汗水。”面对今天的成就,各方的赞誉,王毅却非常谦虚:“工作之所以一直很顺利,主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情况熟,从学员到干部,几十年的沉淀,对各方面情况都熟悉;第二个是人缘好,人缘好,工作就有很大的便利;第三个是心态平,处事不惊,以平常心做工作,以平常心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这是基本的信条。”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说出了他从军几十年为官处事做人的心声。
回首39年茫茫军旅,王毅感慨万千,思绪难平。从一名农村娃子到共和国将军,对锤炼和培养他的这支部队,王毅心中由衷地感激。“部队是个大熔炉,进来是铁,出去是钢,而且是意志坚强的合金钢。部队是个大学校,有完备的培训体系,有好的机制和氛围,能够在部队健康茁壮成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素质。部队还是个大家庭,最讲战友情,最讲兄弟情,最有人情味。”说起部队对他的培养,王毅如此感慨。
即将结束采访,我们希望王毅主任给予家乡的青年人几许期望。将军给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军中豪杰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无论是指点江山的一代枭雄还是布衣草鞋的平民百姓,谁都离不开时代的哺育,山河的浸润,尤其是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当代的有志青年,更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实际的行动来感恩社会,来报效祖国!” 文/图 钱续坤 倪磊
【采访手记】 俯察王毅将军的成长实践,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知识的树苗一旦扎根军营这片沃土,必定长成参天大树;智慧的芯片一旦嵌入部队这个系统,必定产生巨大威力。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将军,虽然这只是王毅个人的“行军图”,但完全可以作为今天社会广大青年,特别是有志入伍从军报国年轻人的“路线图”。我们虽然不能“复制”王毅将军的成长之路,但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启发。登高纵览天下势,不畏浮云遮望眼。当前,我军正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十分需要大批有志青年投入火热的军营。广大社会青年只要像王毅将军那样,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国家和军队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军队建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弥补自身不足,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