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做饭陈玘买菜:家庭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6:21
家庭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
 

赏识与批评,就像帮助孩子谨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评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案例:

美国着名作家、剧作家巴迪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他兴奋地将诗歌拿给父母看。巴迪的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眼睛发亮,高兴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而他的父亲则摇摇头评价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孩子,你还需要继续努力。”母亲的“精彩极了”使巴迪顿感欢欣和鼓舞,可父亲的“糟糕透了”却使巴迪备受打击,于是他带着母亲的期待和父亲的鞭策,奋发努力,一次次写作、一次次修改,终于创作出大批广受赞誉的作品。这时,当他再回头看回自己幼时的“作品”,巴迪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就是这样常常以“精彩极了”鼓励他,这成为他写作的动力,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则时时提醒他注意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耳际,使他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保持人生的平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彩极了”是肯定、赏识和鼓励,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博大的爱;“糟糕透了”是否定、批评和警示,折射出父亲理性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不同作用,无论缺乏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赏识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就可能使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偏颇和失误。

首先,赏识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内心充满愉悦感,但是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原则、无限度地赏识,则会使孩子整日沉浸于孤芳自赏中,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假象,而对现实中的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完善的动机与行动。

其次,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发挥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心理前提就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和鼓励,而家长在孩子眼里恰恰是权威。因此,家长的一味赏识很可能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孩子的努力是为了获取家长的赏识,而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与进步中获得自我满足。

巴迪的母亲从爱和情感的角度出发,所以认为那首诗“精彩极了”,这确实给了巴迪极大的信心。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实际是一种批评和否定,若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陷入难过、沮丧、失望、痛苦的情绪状态。然而,若家长善于批评孩子,懂得适时用批评来规范孩子的人生,批评则会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正确的批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明智的判断和对现实的高度警醒基础之上的,能够使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正确认识,对自我发展保持清醒的警戒。父亲的“糟糕透了”,虽然当时使巴迪陷入痛苦失望之中,但是几年以后他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正是有了父亲的严厉和批评,巴迪才能在写作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完整的家庭教育,既要有人说“精彩极了”,也要有人说“糟糕透了”,这样才能使孩子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扬帆远航。智慧的父母,您懂得如何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吗?

西式“赏识教育”值得反思

目前,在国内许多年轻的家长中,西方式民主教育备受推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赏识教育”。许多人甚至迷信到以为只要对孩子“我一赏识你就卓越”的高度,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等。基于这种理念,许多年轻的父母和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如何赏识孩子,而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的做法被许多人嗤之以鼻,甚至被视为落后封建。

对此,安徽省铜陵市四中肖华老师认为,不可否认,渴望被赏识乃是人之常情,孩子则更需要源自长辈的肯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惰性人皆有之,孩子亦可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或选择放弃。因此,有时需要父母或教师给予鼓励,以激发其内在的进取心,然而有时也需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甚至动用非常手段加以控制和约束,否则,父母也罢,教师也好,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孩子无原则地选择放弃。总之,简单地对孩子苛责求全和动辄上演“全武行”,只会逼得他们在逆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如果孤立地只知赏识甚至连必要的强制也不敢公开地提起,稍加惩戒都会惹祸上身,恐怕也未必就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众所周知,中外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教育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社会发展渐进演变,我国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仍为传统教育理念。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观念到目前为止,大致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自由、民主、宽容的思想脉络非常清楚。20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这种教育观被称为自由主义教育,意义深远。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其秉承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全面继承了卢梭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对于教育理念的发展问题,经常前往发达国家考察各种教育理念的北京鼎盛彼昂教育集团总裁刘宏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肯定地说,任何重此轻彼甚至全面肯定某种教育观念而全面否定另一种教育观念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问题的。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在持续发展,持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所以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是在执行操作和社会应用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是与时代的发展有些不合拍,需要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就‘虎妈’走红这一事件本身来说,从表面上看,可能只是一种商业推广手段,但从深层次来看,可能是西方社会对于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忧患意识,是对其自身教育观念的一种反思。因此,我们也应该反思,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到底该如何落实和发展,目前社会上大力引进和推崇的西式‘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是否完整,如何才能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