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牌电子钳:(2331)康马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24:37

康马县

康马县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6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草场面积230万亩。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康马县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康马县属半农半牧县,农作物有青裸、春小麦、豌豆等。康马县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等,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等。

中文名称:康马县外文名称:KangMa Xian所属地区:中国西藏电话区号:0892邮政区码:857500面积:6176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2003年)

目录

基本概况
经济概况
自然地理
风土人情
  1. 综述
  2. 甲谐
  3. 堆谐
  4. 同甲
  5. 果谐
  6. 期马卓
  7. 羌姆
  8. 农牧区经济
  9. 基础设施
  10. 教育卫生事业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自然资源
  1. 草场资源
  2. 耕地资源
  3. 矿产资源
  4. 野生植物
  5. 野生动物
  6. 水力资源
  • 人口民族
  • 科教文卫
  • 特色产品
  • 宗教概况
  • 边贸历史
  • 名胜古迹
    1. 乃宁寺
    2. 藏扎寺
    3. 艾旺寺
    4. 查玛寺
    5. 甘旦曲林寺
    6. 门康拉康
  • 风土民俗
    1. 七月沐浴节
    2. 林卡节
    3. 藏历年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康马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5400平方千米/6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邮编:8575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1。区号:0892。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巴县成立,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康马县归日喀则地区管辖。   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则市140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外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78公里,境内与亚东,白朗、江孜、浪卡子四县相邻。全县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县域内山大沟深,高山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绝对最高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25.1℃。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矿产有金、银、铜、铁等。耕地面积4.7万亩,可利用草场488万亩,绿色植被覆盖率7%。全县辖8乡1镇、48个村民委员会、160多个自然村、人口352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4%,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信教。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康马县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农牧区经济。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粮油总产量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康马县从1984年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草场建设,发展城乡经济。“十五”末期,康马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0035万元,占“十五”规划调控指标1.1亿元的115.16%,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与“九五”末期相比,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1.76%,人均GDP增长168.37%,财政收入增长558%,工业总产值增长22.9%,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58.15%,人均纯收入增长5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4亿元,是“九五”时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40倍。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该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各地形,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高差仅在300~400米之间。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起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纳木那尼峰,东到亚东——帕里的卓木拉日峰,绵延近千公里,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海拔高度大于8000米的山峰耸立其间。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和北坡基本上都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境内,雪线大约在海拔5200—5500米。   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盘羊黄羊、狐狸、水獭岩羊、獐子、猪荆、雪鸡、野鸭、贝母、雪莲花、雪山一枝篙、三棵针、次大黄、当归、黄连、兰石革等百余种。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综述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

甲谐

  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是一种集体舞蹈。其历史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庆贺战争胜利而跳的舞蹈;二是歌舞比赛获胜时跳的舞蹈;三是唐朝时代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跳的舞蹈。   甲谐的服饰都是用高级绸缎做成,以红色和黄色为主,显示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演员所戴的是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表演时不停的摇摆,就象狮子一样威武、雄壮。演员的裤子又大又肥,象裙子。甲谐的动作十分粗犷、豪放,显示出藏民族剽悍而又勇敢的性格特征。道具有长腰刀、马鞭、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长的一般可以连续跳一整天。   甲谐一般在每年的藏历年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堆谐

  所谓“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等地,“谐”是舞蹈的意思,即以堆地区人所跳的一种舞蹈称为“堆谐”。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夏镇的堆谐在后藏地区及全区享有盛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堆谐是扎年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自弹、自唱、自跳三合一体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舞步多样变化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欢快,是格调较高的一种民间歌舞品种。其舞姿优美、洒脱,动作以两脚的踢和踏的舞步动作,故此堆谐也称“踢踏舞”。

同甲

  “同甲”舞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一带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吉隆“同甲”舞,即“手镯舞”。特点主要是妇女手上戴的两个镯子,右手是尼式银镯,左手是象牙镯,银镯子和象牙镯碰撞发出的声音叫“同甲”。 “同甲”舞的原本歌词大意突出了当时人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歌颂和平、歌颂友谊四大方面的内容。细节上还唱出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手镯舞又作为一种祈祷舞,每当藏历6月4日在查嘎达索寺进行演出。

果谐

  “果谐”即“圆圈舞”,它是围着圆圈跳的一种舞蹈。该舞在后藏江孜、白朗等地民间广为流传。   果谐是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自编自演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旋律、歌词随着聚集的目的和内容而变化。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望果节、婚礼等比较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围着炉火尽快地表演。

期马卓

  斯马卓是民间腰鼓舞,是全区有名的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喀则市20多里的地方,有个叫司马章堆的村子,这里以跳斯马卓而出名,据说在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传下了这种舞蹈。   司马章堆村的鼓舞是一种剧烈的跳跃式舞蹈,鼓点明快、节奏感强、气势恢弘、多彩多姿、豪迈奔放、催人奋进。同时,又是一种即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的一种舞蹈。舞蹈一开始,一个老头先出场,手里拿着一把捆着白哈达的木棒,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口中念念有词。接着,身穿彩条衣服,腰系多皱短裙,挎着大鼓的小伙子们奔腾而出,羽锤齐动,鼓声震天,舞蹈就开始了。   期马卓表演时由各村村长带队进行演出,在每年的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里或农闲时进行演出。

  “索”流传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一带,萨迦索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是由萨迦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采,而且是具有萨迦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萨迦索舞”是萨迦法王庆贺盛典和法王出访,以及迎接欢送外来贵宾用的一种最高礼节的舞蹈。 “萨迦索舞”特点是不用任何乐器,边唱边舞,独具一格,场面十分壮观。

羌姆

  “羌姆”即“跳神舞”,宗教类舞蹈指羌姆各教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的集诵经、音乐、舞蹈三合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在藏传佛教众多节日中,扎什伦布寺举行的“斯姆庆姆”跳神舞,最为隆重。   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农牧区经济

  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

  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

  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康马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南尼乡少岗乡康如乡雄章乡、萨玛达乡、嘎拉乡涅如堆乡涅如麦乡。共有48个村委会。   康马镇   总人口2737人。   南尼乡   总人口2135人。   少岗乡   总人口2245人。   康如乡   总人口1823人。   雄章乡   总人口1853人。   萨马达乡   总人口1838人。   拉乡   总人口3168人。   涅如堆乡   总人口2068人。   涅如麦乡   总人口1634人。   全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涅如麦乡、涅如堆乡、嘎拉乡、莎玛达乡、康如乡、少岗乡、南尼乡、雄章乡。共有4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   康马镇 辖7个行政村:查那村、嘎江村、白龙村、克列村、康马村、格龙村、朗达村。   涅如麦乡 辖5个行政村:打巴村、天坝村、都督村、白墩村、那堆村。   涅如堆乡 辖8个行政村:地里村、伦村、乃龙村、色休村、打凯村、公巴村、直村、热古村。   嘎拉乡 辖4个行政村:嘎拉夏村、嘎拉奴村、琼桂村、克村。   莎玛达乡 辖5个行政村:仲堆村、莎鲁村、热旦村、莎玛达村、孟扎村。   康如乡 辖6个行政村:库青村、白加村、阔曲村、兵琼村、查那强村、拉康村。   少岗乡 辖4个行政村:朗巴村、少岗村、满则村、打修村。   南尼乡 辖5个行政村:曲热村、曲夏村、南尼村、藏扎村、卓嘎村。   雄章乡 辖4个行政村:青卓村、昆章村、雄村、色热龙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   

康马县草场一角

康马,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4月1日,划出江孜县所辖两个区成立康马县,隶属江孜地区。1964年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康马县遂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1960年,辖6个区,22个乡。1975年全县共成立了21个人民公社。1984年11月在普选中撤销了人民公社,改社为乡。   1987年4月在撤区并乡中,全县由原来的6个区划为9个乡,辖48个行政村。   1988年2月,根据区党委的统一安排,全县6个区21个乡全部撤销,成立了南尼、少岗、康如、康马、萨马达、嘎拉、涅如堆、涅如麦9个乡,辖查那、朗达、康马、白龙、玉康、格隆、格江、冲堆、萨鲁、拉丁、萨马达、孟扎 嘎拉夏、 嘎拉鲁、 琼桂、克、达凯、色雪、直、乃隆、伦、贡巴、热古、地里、达巴、都都、天坝、那堆、白顿共48个行政村。   1997年,面积5400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9个乡,县政府驻康马乡。(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康马乡(Kangma Xiang) 县政府驻地。1960年建康马乡,1969年改公社,1987年复置乡。面积650平方千米,人口0.19万。拉亚公路纵贯境内。辖扎朗、朗达、康马、白龙、克来、嘎拉、格强7个行政村。   南尼乡(Nanni Xiang) 1960年建南尼乡,1967年改公社,1987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政府40千米。面积约400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曲热、曲夏、南尼、卓嘎、藏扎5个行政村。古迹有南尼曲德寺,建于吐蕃王朝时期,是有名的抗英遗址,属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岗乡(Shaogang Xiang) 1960年建少岗乡,1967年分别改为红旗公社、满则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复为少岗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政府20千米。面积500平方千米,人口0.22万。辖少岗、朗巴、满则、达雪4个行政村。   康如乡(Kangru Xiang) 1962年建康如乡,1968年分别设上康如公社和下康如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复置康如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政府40千米。面积600平方千米,人口0.18万。辖拉康、归金、白加、查那羌、故曲、边琼6个行政村。   雄章乡(Xiongzhang Xiang) 1960年建雄章乡,1970年改公社,1987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政府60千米。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0.18万。辖青卓、孔章、雪、色热龙4个行政村,   萨马达乡(Samada Xiang) 1960年建萨马达乡,1986年改公社,1987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政府20千米。拉亚公路过境。面积750平方千米,人口0.18万。辖冲堆、萨鲁、拉定、萨马达、孟扎5个行政村。境内有建于公元8~9世纪的艾旺寺,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拉乡(Gala Xiang) 1960年建嘎拉乡,1971年改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属嘎拉区的琼桂、克、嘎拉3个乡合并为新的嘎拉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政府50千米。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0.29万。拉亚公路过境。辖嘎拉东、嘎拉西、琼桂、克4个行政村。   

虫草

涅如堆乡(Nierudui Xiang) 1960年建涅如堆乡,1970年改公社,1987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政府20千米。面积1400平方千米,人口0.19万。辖地理、伦村、乃隆、色修、直村、热故、打凯、贡巴8个行政村。   涅如麦乡(Nierumai Xiang) 1960年建涅如麦乡,1971年更名天坝公社,1987年复改涅如麦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政府40千米。面积700平方千米,人口0.15万。辖纳堆、多都、天坝、达巴、白敦5个行政村。   1999年12月,撤销康马乡,设立康马镇。   2000年,康马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南尼乡、少岗乡、康如乡、雄章乡、萨玛达乡、嘎拉乡、涅如堆乡、涅如麦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501人,其中:康马镇 2737人、南尼乡 2135人、少岗乡 2245人、康如乡 1823人、雄章乡 1853人、萨马达乡 1838人、嘎拉乡 3168人、涅如堆乡 2068人、涅如麦乡 1634人。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喜马   

南尼乡风光

拉雅山风光(发源于康马县)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   康马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形,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落差仅在300-400米之间。   康马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集中,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草场资源

  康马县草场一角康马县草场总面积767.3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86.58%,冬春草场面积742912.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68%;夏秋草场5815085.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5.79%;非季节性草场486165.6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34%;临时性草场363015.9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73%;严重退化草场247629.8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23%;改良草场9489.4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12%;人工草场8676.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11%。

耕地资源

  康马县土地总面积886.27万亩,其中县城、乡(镇)建设用地0.45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0.05%;人工草场0.87万亩,占0.10%;乡村道路、水域42.64万亩,占4.81%;石山盐沼及其他非利用面积69.82万亩,占7.88%;可利用土地面积488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55.06%。

矿产资源

  境内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铅、大理石、玉石、花岗岩、硼砂等,还有土碱和零散的水晶石。其他还有未探明含有各种金元素的矿石以及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矿泉水。

野生植物

  虫草境内经济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有400余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贝母、雪莲、紫草、红景天、大黄、虫草、黄芪、蕨麻(人参果)等,主要分布在境内的大山峡谷中。

野生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驴、黄羊、岩羊、盘羊、艾叶豹、黄狼、黑狼、獐子、狐狸、猞猁、野兔、旱獭、雪猪、高原鼯鼠、高原鼠兔、老鼠等。禽类:比较珍惜的野禽有雪鸡、黄鸡、灰鸡、斑鸠鹰、野鸽、麻雀、乌鸦、猫头鹰等。鱼类:境内鱼类储量极为丰富,有细鳞鱼、无鳞鱼(学名裸鲤),主要分布在冲巴湖、色木湖等。此外,尚有种类繁多的高原昆虫类和其它爬虫类动物。

水力资源

  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量比较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水质普遍较好,开采利用价值大。县城北边的山脚下有108眼温泉,四季常流,据检测,108眼泉水出自一源,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这些温泉普遍流量小,温度低(15——30℃)。在距县城东部10公里处(原康马乡白定村)有一眼泉水名叫休巴岗吉(一根白松树),水质好,常饮不胀肚,含有人体所需的种种微量元素,是真正的纯天然矿泉水,无污染,开发利用价值极大。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藏族居   

藏族居民

民康马县2005年底人口366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3%。康马县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1951年康马地区是藏族集居地,其它民族没有到此地定居。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江孜,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官兵在康马安营扎寨。   由于一些汉族、回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康马做生意,使暂住人口增加。2005年底康马县总人口3669户20203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另有汉族、回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其中,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3%。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

  康马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个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7.02%;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99.86%、初中达到91.39%,中小学在校生3346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为100%、中学为99.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技推广站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49人,住院床位36张。乡级卫生所9所,防疫站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9.97‰。

编辑本段特色产品

  藏毯藏毯分为三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   

藏毯

织而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配搭得宜的话,可成为家居理想的装饰品。   康马县的藏毯产业是特色传统产业。西藏高原的羊毛,毛质坚硬,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好,是织地毯的上好原料。其生产遍于西藏各地区,几乎每家都会织毯。卡垫很有特色,不仅毛线均匀,质地优良,色染也别具一格。除了红、黑两种颜色的染料外,其他颜色的染料都是从当地的树叶、草根和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这种自制的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具有浓厚的高原情趣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编辑本段宗教概况

  黄教寺庙康马   

黄教寺庙

县在民改前有各类寺庙49座,按教派分为格鲁派(又称黄教)22座、宁玛派(又称红教)12座、嘎举派(又称白教)11座、萨迦派(又称花教)3座、苯教1座;按人员组成情况又分为喇嘛寺21座,尼姑寺18座,混合寺10座;有僧尼920人,其中喇嘛565人,尼姑355人。寺庙人员结构从上至下有堪布、翁则、格规、格西、吉末、过尼、过本、管家、冰雹喇嘛、一般僧尼。民改时有19座寺庙参加叛乱(民改时划的,主要是指寺庙僧尼有参加叛乱的),有432人还俗参加劳动。此时,党对宗教贯彻“政治统一,信教自由,政教分离”的方针。   1963年,县境内有保留寺3座,开放寺3座,包括黄教5座、红教1座,均为喇嘛寺,还开放了一个经堂。保留寺有僧侣26人;另外县内有尼姑3人。文革期间搞破“四旧”,这些寺庙均遭到破坏,1979年仅留下了一座未参加叛乱的南尼寺庙,有喇嘛4人,均在县农场参加劳动,寺庙则成为仓库及公社供销社。进入80年代,着手对寺庙进行维修,1985年—1986年对南尼曲德寺进行维修,并对克和嘎拉乡的两个简易经堂进行了维修。   2005年月底,康马县有寺庙7座、拉康3座。教派4个,其中格鲁派6座、宁玛派2座、萨迦派1座、噶举派1座。原定额僧人63名,现有僧人48名。民管会1个,民管小组8个。

编辑本段边贸历史

     

康马县与不丹接壤

康马县与不丹接壤,历史上就有不丹边民到康马县进行小额贸易的习惯,1948年以前,不丹林浠宗(地名)每年藏历6月15日左右就派出若干人员到嘎拉乡一个叫“压荡”(拉木湖下边一块草地)的地方进行实物交换,保持了一百余年,1948年群众反乌拉差役,才断绝了彼此间的交换往来。河东乡也有与不丹边民交换的习惯(每年藏历4月14日至10月),进口的主要是木料,1959年中断。1964年11月15日、18日及当晚,不丹边民又开始到康马县打惹、萨马达、玛扎、金挂等四乡进行了三起交换,从此又恢复了中不边境贸易。交换的物资主要有竹制品、染料、大米、木料、毛皮等。   康马县通往不丹主要有瓦姐拉、亚拉、帮查拉、加桑岗拉、康拉等五个山口,其中瓦姐拉和亚拉山口常年可以通行,帮查拉、康拉、加桑岗拉三个山口在夏秋两季可以通行。习惯性小额贸易地点有六处,即涅如区乃隆公社的吕村;河东公社的热果村、雄章村、打惹村;萨马达区孟扎公社一处;嘎拉区琼桂公社一处。1976年6月28日,经自治区革委会同意,撤销孟扎村边境小额贸易交换点。1993年藏历6月15日,县人民政府搭台在涅如堆乡举行“边境贸易物资交流会”,此地后来每年举行涅如“边贸物交会”。“边贸物交会”期间,除了正常贸易外,还举行民族歌舞会、民间娱乐活动等,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乃宁寺

  乃宁寺 乃宁曲   

乃宁寺

德寺亦称“南尼寺”。位于康马县南尼乡境内,东依扎西达节山,西临年楚河,海拔4100米,总建筑面积63184.35平方米。由古印度僧人、莲花大师的弟子阿羌甲强拜桑布创建于815—841年赤热巴执政时期,属黄教格鲁派,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乃宁寺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寺内文物众多,是藏戏“朗萨卫普”的发源地,传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也在该寺居住过。乃宁寺做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做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95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哲姆寺 哲姆寺创建于823年吐蕃王朝时期,始属宁玛派,后改宗为格鲁派。寺庙坐西朝东,面积650平方米,东部为厨房、僧舍;西部为经堂、佛殿,全为石砌。经堂向东面积120平方米,其北侧为佛殿,面积80平方米。寺内的壁画、塑像“文革”中全部被毁。寺前方约80米处有一石砌多门塔,占地面积196平方米,残高10米。佛塔为坛城形,塔座平面呈“亚”字形,有三层须弥座,塔心上立一石砌覆钵,比例肥短,具有元代或更早的覆钵式塔的特征。

藏扎寺

  该寺19世纪初由阿旺顿珠创建,为江孜白居寺分寺,属于格鲁派。藏扎寺占地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包括殿堂和庭院。殿堂高4层,下部前为经堂,面阔4柱,中间4根长柱撑起高天窗。经堂后部正中为佛殿,两侧为库房。大殿二楼“文革”中被毁。1986年后重建,维修后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其南为寺庙主持喇嘛卧室,东为护法神殿,西侧为卓玛拉康。该寺1998年被康马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艾旺寺

     

艾旺寺泥塑菩萨头像

泥塑菩萨头像(吐蕃时期)艾旺寺 艾旺寺修建于吐蕃王朝前宏期(8—9世纪),由班智达释迦室利的前身拉吉曲羌创建。该寺座南朝北,占地面积925平方米,由围墙、回廊、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庭院6部分组成。围墙呈长方形,墙上砌石塔108座,北面正中开有9米宽的大门。围墙内殿堂平面布局为“凸”字形,殿堂与围墙之间形成宽1.3米的回廊,正殿内墙周砌有一周石砌台座,正面台座上残存了7尊泥塑释迦牟尼造像,正中佛像搞2.3米。东配殿原有泥塑造像19尊,西配殿正面尚存一石砌泥塑的塔形神龛,四周墙壁上原有许多泥塑浮雕,如:龙女、飞天、蜥蜴等。1966年,艾旺寺的顶部被拆毁,殿内的佛像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艾旺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考古价值,于1995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查玛寺

  查玛寺位于康马县康如乡勒康村境内,距县城35公里,海拔4300米。该寺由热落扎瓦多布丹多吉创建于1497年,属于宁玛派。主供莲花生佛。该寺由所属8座分寺组成,有很多珍贵的金和铜制成的宁玛派喇嘛塑像、各种佛塔和金字佛等贵重佛像,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当时仅有一片废墟,主要宗教活动有每年藏历6月4日举行的“6.4”转山节。参加佛教节的信教群众达两千余人。   拉吉寺 拉吉寺1250年由扎巴坚增创建,属江孜白居寺分寺,在历史上僧人最多时有90人,奉萨迦派,主供佛为金刚持。寺庙座北朝南,由经堂、佛殿、丹珠尔拉康和喇嘛卧室组成。1966年全寺被毁,今仅存遗志。1990年重新修建,现占地1207平方米。主要文物有:木板上画的坛场一件,松肯吉热供堂之铃一件,绸缎制挂幡一件。

甘旦曲林寺

  该寺位于康马县涅如堆乡贡巴村境内,距县城30公里,海拔4500米。于1428年由第一世班禅克珠格勒白桑创建,属于格鲁派,为江孜白居寺罗布查仓的分寺。据说甘旦曲林寺原名为卡瓦孜寺,1948年色拉寺甲吉桑珠仁布钦前往该寺传经时,将寺名该为甘旦夏珠曲林寺,后来人们为便于称呼,就称做甘旦曲林寺。该寺1990年经康马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有的废墟上恢复重建,现有面积203平方米,有一座拉康,5间僧舍,定编5人。

门康拉康

  门康拉康位于康   

摩崖造像

马县嘎拉乡嘎拉奴村的中央,距县城50公里,海拔4500米;据民间传说:嘎拉门康于1200年前由嘎拉境内的“差巴”11户筹集修建。当时,拉康内有阿第夏的塑像及转经桶等。现仍有莲花生、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的佛地庄严等共计500多幅珍贵的壁画。   达日拉康 达日拉康于1698年由吴热达玛桑格所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属于噶举派,现有莲花生、宗嘎巴师徒三人的泥塑像及被毁的十六罗汉壁画等。   改拉康 该拉康位于康马县嘎拉乡改拉康村。据民间传说,该拉康由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洛桑曲吉坚增创建,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属于格鲁派,是藏扎寺的分寺。该寺分上下二层,由4座拉康和1间僧舍组成,占地面积218平方米,现仍有壁画及珍贵的经板等文物。   满则村摩崖造像 满则村摩崖造像,在康马县境内,位于少岗乡满则村冲巴涌曲河东岸一断崖上。共有造像7尊,面积70平方米,内容为释迦牟尼、菩萨、弟子等,皆为浅浮雕,简单质朴。

编辑本段风土民俗

七月沐浴节

  “天上闪现太白   

七月沐浴节

星,人间河须请郎中”这句人人皆知的话,指的是藏历7月中旬,太白金星在湛兰的天空出现一周,经星光照射的江河、泉水、溪水随之聚变而具有水之八德。即:清、甘、凉、柔、轻、无垢、饮之不损腹、喝下不伤喉。据传说这几天又是空行母以圣水沐浴佛祖释迦牟尼,凡人能在此周沐浴可治百病,消灾避邪。沐浴周由此变的更加神乎其神。不管人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和情感,当太白金星闪烁的七天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牧区,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提酒带餐到江河、去泉边尽情地饮水、游泳、沐浴、洗衣。且不说其水能否治百病、消灾避邪,不过沐浴后干干净净的身体总是给人一种舒适的享受,再看一看身边欢快奔跳的流水,听听清脆悦耳的水声,心境豁然开朗、畅快,即便有病也会减轻几分痛苦。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受,才能沐浴这一古老的时尚,相沿成俗。

林卡节

  林卡节上   

林卡节上的藏戏

的藏戏逛林卡是藏族群众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的一种民族习惯。以前,每年藏历5月1日至15日这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游玩,逐步成为林卡节。日喀则林卡节在每年阳历6月1日。6月初的日喀则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绿草茵茵,枝叶嫩绿,农区的大忙时节基本过去,确实是人们去享受、去体验大自然无限美好的大好时节。节日前,人们就要去林卡选择地方,并尽早搭好帐篷和准备好必要用具。过去主要在年楚河畔的贡觉林卡,现在又新辟了一些地方。节日里,学校要组织学生举旗、列队、敲锣打鼓到林卡,并举行少先队活动仪式,表演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给节日增添无限乐趣。专业文工团、民间藏戏队也要登台表演。林卡里,帐篷林立,人流如潮,欢歌曼舞,热闹非凡。一家老小围在一起,饮酒玩耍,唱歌跳舞,自娱自乐的情形到处可见。林卡节人们一般要尽情玩耍、游乐一个星期。

藏历年

  藏历年盛况藏历   

藏历年盛况

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过年从藏历12月29日开始。按习俗,要举行“古恰”活动,即院内院外彻底打扫干净,屋内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这天特别注重对传说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厨房进行清扫和装饰。房内多种用具洗得干干净净,摆放整整齐齐。在墙上,用面粉画上八祥图徽,表示人寿粮丰,洋溢出祥和的节日气氛。入夜,先举行驱鬼仪式,然后全家人欢聚一起吃“古突”(古即九,突即面羹,是由面疙瘩、羊肉、萝卜、奶渣、人参果等料做成的)。按规矩,主妇给每人添九次。为了助兴和欢乐,人们还把辣椒、白石子、木炭、白羊毛等包进面团内,并用生面作成日、月、佛家三宝、歪脖子等形状,看谁吃到这些东西。吃着包有辣椒的,表示此人尖刻,白石子表示心肠好,木炭表示心黑,吃着白羊毛的表示性格温和,日、月、佛家三宝表示光明正大,歪脖子表示懒惰等。吃到这些东西都要即席吐出,引得哄堂大笑,妙趣横生。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5张)

扩展阅读:
  • 1

    康马县政府网站

开放分类:
地理西藏少数民族行政区划高原
我来完善 “康马县”相关词条:
聂拉木县白朗县江孜县谢通门县萨迦县洛扎县岗巴县萨嘎县仲巴县定结县仁布县拉孜县定日县聂拉木县 白朗县 江孜县 谢通门县 萨迦县 洛扎县 岗巴县 萨嘎县 仲巴县 定结县 仁布县 拉孜县 定日县 南木林县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