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书评:(2932)鹤庆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2:26
鹤庆县
   鹤庆县(松桂镇梯田)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连。
中文名称:鹤庆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
下辖地区:辖辛屯镇、云鹤镇等九乡镇
政府驻地:云鹤镇
电话区号:0872
邮政区码:671500
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北部
面积:2395平方千米
人口:总人口271309人
气候条件: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天华洞”、“石宝天光”、“龙华十八寺”
机场:丽江机场
拼音:Heqing xian
代码:532932
目录
区域概况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气候经济状况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工业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当地美食
区域概况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气候经济状况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工业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当地美食
展开
   鹤庆县地图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国土面积2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89.7%。县城海拔2196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959.5毫米。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
全县辖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等九个乡镇。共同居住着汉族、白族及彝、傈僳、苗、回等民族。2007年,全县总人口271309人,其中白族158081人,占总人口的58.27%。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
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因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鹤庆坝子是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螺峰野色、镜台雪石、天池夜月等鹤阳八大景观,以及神奇壮观的青玄洞、歌乐洞、么龙洞、天华洞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独具风味;马厂当归久负盛名。“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和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鹤庆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鹤庆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代以前属昆明、越西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分属益州、永昌、云南、东河阳等郡的叶榆县。南诏时期始建郡,称谋统郡。大理国时期称谋统府,1253年(南宋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1271年(元至元八年),置鹤庆路,县名由此始。明洪武年间,设鹤庆军民府。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撤府为州。1913年(民国2年),改州为县。1949年7月1日鹤庆解放后,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是农业县。元、明时期,在该县实行屯恳制,对耕地实行了清理整治,又引进了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废除明代遗留下来的庄田制,使一些农奴在交出一定的地价后获得土地私有权,变成自耕农。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进而废除屯恳制,将屯田变为私田,从而使地主经济得到发展。1889年(光绪十五年),清查境内耕地以达158399.36亩。1938年(民国27年)清丈土地,全县耕地有279948亩,比清代增加12万亩。在开发整治农田的同时,历代都修过一些水利工程。1949年统计,全县共有小坝塘30余处,总库容量2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但是,在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下,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有的山区还处于以刀耕火种为特征的原始农业形态。
明、清时期,鹤庆曾是“商贾云集,市井兴盛”之地。由明代沿袭至今的每年七月松桂骡马交易会,曾与大理三月街齐名。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兴盛和”、“福春恒”等大商号为代表的大商帮迅速崛起,到清末跃居为滇西一大商帮,国内各主要城市、香港以及印度、东南亚各国均有其商号。但到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和控制,多数商号频于倒闭,抗日战争后期才复苏。建国后,通过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营、集体商业占主体地位,1978年以后,个体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鹤庆县(4张)
2000年,鹤庆县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城郊乡、金墩乡、朵美乡、北衙乡、六合彝族乡、中江乡。
2001年2月1日:调整鹤庆县城郊乡秀邑、新生邑、菜园3个村民委员会划归云鹤镇管辖。
2001年,全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云鹤镇、辛屯镇、草海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朵美乡、中江乡、六合彝族乡。
2005年,鹤庆县撤销中江乡,2009年朵美乡更名为龙开口镇。
2009年起,全县设有7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金墩乡、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县人民政府驻云鹤镇。全县下辖112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办事处。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
鹤庆县风光(10张)
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北端的鹤庆坝,属中暖地区,海拔2000米至2300米。马耳山脉矗立于县境西南部,主峰海拔3925米,山体莽莽苍苍,连绵起伏;石宝山脉横枕鹤庆坝东部,主峰海拔3628米;县境南部是鸡足山脉延伸的四角山、云华山等。全县最低海拔点位于金沙江边的朵美乡洛崀村,海拔为1162米,与境内马耳山主峰海拔的高差为2763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金沙江流经县境的河段位于该县东部边缘,大部分为鹤庆县与永胜县的共同县界,自丽江由北向南进入鹤庆,经大箐、金河、江东、中江、禾米、箐北、朵美、洛崀等村,由东南进入永胜县境。金沙江河道较深,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漾弓江由北至南流经该县境,转东南注入金沙江,是金沙江的主要水源之一。县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曾形成上百个泉潭(又名龙潭),使鹤庆自古有“泉潭之乡”的美称。鹤庆坝内西山脚一线有众多龙潭,构成川流不息的水源,形成以母屯村草海为中心,水域宽阔的天然草海湿地,使鹤庆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
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因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均降雨量959.5毫米,年均气温13.5℃,年均日照2293.6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低温冷害、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2007年,鹤庆县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比2006年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3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3亿元,同比增长10.16%;各项贷款余额11.26亿元,同比增长3.14%;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同比增长14.8%。 农业
全县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狠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壮大“烟、蔗、桑、畜”四大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和指导,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经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136.4公顷,比上年增914.93公顷,增长4.12%。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05412吨,比上年增7116吨,增长7.24%。经济作物面积10428.67公顷,比上年减272.26公顷,减少2.54%,其中:甘蔗2580公顷,比上年减少816.27公顷,减24.03%;烤烟1255公顷,比上年减少88.9公顷,减6.62%;新植桑园343.2公顷,累计桑园面积为4512.53公顷,比上年增长8.23%;蔬菜面积1865.8公顷,比上年增长12.45%;油菜面积212公顷,比上年增长60.36%。甘蔗产量232234吨,比上年减24.72%;烤烟产量2331吨,比上年减1.52%;鲜茧产量1841吨,比上年增长29.24%。种植业产值为3075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702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8%和12.17%。 畜牧业
围绕把畜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突出重点,依托市场,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禽畜疫病防控,提高科技覆盖率,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培育市场交易平台,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6.17万头,生猪存栏18.26万头,羊存栏11.55万只;全年出栏肉猪33.55万头,产肉2.71万吨;出栏肉牛1.67万头,产肉2270吨;出栏肉羊8.897万只,产肉2029吨;肉类总产量达32458吨,比上年增长3.85%;奶牛存栏达390头,水奶牛存栏128头,产奶1305吨。畜产品市场购销两旺,畜牧业产值达31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9%,占农业总产值的44.78%。 林业
全县完成公益林建设和封山育林2933.33公顷;验收历年“天保”工程公益林项目2446.2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36.6公顷,飞播造林1197.27公顷,封山育林115.33公顷,育苗2.91公顷、280万株。年内,成立了89个工作组,借鉴8个试点村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调处林权纠纷320起,完成分山到户面积59946.06公顷,股权到户33408.16公顷,基本完成产权明晰工作,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责、权、利相统一,有力地调动了林农管林、护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 水利
全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971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740万元,群众自筹231万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556件,硬化三面光沟渠121.04千米,完成渠道清淤245.05千米,整理土地面积193.33公顷,新增灌溉面积324.8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312.47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73.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7.25平方千米,新建小水窖(池)1208件,新增蓄水能力13万立方米,解决了1.55万人的饮水困难。 工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110038.2万元,比上年增长42.8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83948吨,比上年增长5.65%;发电量32780万度,比上年增长2.56%;水泥1998吨,比上年减83.13%;白糖13071吨,比上年减23.37%;酒精1306千升,比上年减24.68%;白酒1889千升,比上年减24.38%;铁合金23739吨,比上年增长36.89%;锰矿石93317吨,比上年减9.35%;矿山成品金428.97千克,比上年增长18.02%。铁精粉120456吨,比上年的96544吨增加23912吨,增长24.77%。 非公有制经济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47%。全县注册登记各类工商企业155户,注册资金13154万元,其中私营企业72户,用工人数3534人,注册资金24296万元。全县有个体工商户5019户,从业人员5849人,注册资金5834万元。 招商引资
全县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19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632万元。上年接转项目5个,到位资金24550万元,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4182万元。 财政、税收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含地方基金)13808万元,比上年增收3078万元,增长28.7%。其中:上划中央“两税”3931万元,比上年增收617万元,增长18.6%;上划中央和省所得税、耕税1734万元,比上年增收639万元,增长58.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45万元,比上年增收1892万元,增长31.3%。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1365万元(其中省州专款9859万元),比上年增支7732万元,增长32.7%。全县国税部门税收收入5547万元,比上年增收1155万元,增长26.30%;地方税务部门税收收入5370万元,比上年的3812万元增收962万元,增长21.82%。 金融、保险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4580万元,比上年增加26656万元,增长19.33%,其中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3248万元,比上年增加2361万元,增长2.13%。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100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58%,人均存款4099元,较上年增加834元,增长25.5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21%,其中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696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4%。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2260万元,比上年增加683万元,增长43.31%。
编辑本段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红壤、燥红土、水稻土、冲积土等6类土壤。2006年末总耕地面积16360公顷,其中水田10020公顷、旱地634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9473.33公顷。 矿产资源
鹤庆县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锰、锡、铅、煤、锌、铝土、瓷土、白云石、云母、水晶等十余种,其中以锰、煤、金、铅、膨润土的储藏量较为丰富,金、铅、锰、铁、膨润土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使鹤庆工业成为骨干产业。工矿企业有县锰矿、北衙金矿、马厂煤矿、猴子坡锰矿、草海镇煤矿、辛屯锌氧粉厂等。锰矿生产的放电锰粉销往全国24个省市电池厂,高碳锰铁被省经贸委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生物资源
据资源调查,境内有野生动物53种,其中珍稀动物17种,植物514种,其中珍稀植物16种。在各种农作物中,白芸豆、松茸、牛肝菌、香菌、蓖麻子、桉叶油、白花木瓜、鸡枞等质量较好,享誉省内外,是重要的外贸产品。中草药资源丰富,有92科、237种。在药材中尤以马厂当归最为著名。由于个大、肉肥、挥发油含量高,具有补血健身的神奇功效,在30年代就畅销省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各种观赏花草种类齐全,名品荟粹,仅兰蕙类就有80多个品种,其中尤以莲瓣类因量多质优而著称。素馨兰、大小雪素、火烧素心蕙兰、豆瓣素、各种花色的莲瓣素、金边兰、银边兰等兰花中的极品有一定的数量。 旅游资源
鹤庆旅游资源丰富。“天华洞”、“石宝天光”、“龙华十八寺”堪称滇西北美境(龙华十八寺在文革中遭毁灭性破坏)。坝区土地平旷,大小龙潭星罗棋布,有“龙潭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点缀于山水之间的树、洞、庙,相互映衬,各   鹤庆县新华民族旅游村
具神韵,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妙趣。鹤庆著名的风光景点和名胜古迹有螺峰公园、天华洞、龙华十八寺、新华民族村、大龙潭旅游度假山庄、云鹤楼、文庙等。至2007年,已完成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设计,并围绕开发“一城一村”(县城和民族旅游村),“两园”(螺峰公园、西龙潭公园)、“三区”(螺峰公园至大龙潭景区、龙华十八寺至石宝山景区,小石林至天华洞景区)、“四景”(大龙潭、龙华十八寺、石宝山、天华洞),启动鹤庆的旅游开发,物华天宝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滇西北旅游线路添彩加色。
鹤庆地处“昆明——大理——丽江”黄金旅游线上,是国内外游客中途停车游玩的最佳场所。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县情出发,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了鹤庆县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到鹤庆县旅游的游客达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旅游业总收入达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当地美食
鹤庆富有诗意而又美丽的地方,有一种名传四方的特产,人们称它为“鹤庆火腿”,因为这里大部分居住着白族,因此也称为“白族鹤庆火腿”。这白族鹤庆火腿虽说没有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名气大。但它在色、香、味上却是可以与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媲美,它是白族的名特食品。
每年农历霜降至来年立春的这段时间,是腌制火腿的季节。生活在这诗意般土地上的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在腌制火腿。那年我在鹤庆对这特产做了了解。鹤庆火腿,采用当地白族群众厩养的油葫芦猪为原料,且最肥不超过50公斤。猪宰杀后,先把皮薄肉嫩的猪后腿刮洗干净,并把它旋成圆形,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搁放在通风处或阴凉处风干,再用签在肉上扎若干下,然后喷上酒,撒上食盐,并用手在肉上反复揉擦,使其入味。待肉皮回软便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把血水排出后再放入内。加工制作多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自家专用来加工腌制火腿的窖内。腌上一个月后再取出,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开,这样火腿就加工成了。鹤庆火腿,因其腿圆脚弯曲,而外表又圆,形状如圆盘,因此,也叫“圆腿”或“盘腿”。  
虽然那次的实地调查,让我对鹤庆火腿的加工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只知一二。据有关专家考证,当地白族群众加工腌制火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很早以前,鹤庆火腿就作为纳贡的食品。另据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明宦查伟就有“丰酒肥腿飨”的记载,而这肥腿就是盘腿,即鹤庆火腿。另据《鹤熙鹤庆府志记载》,鹤庆火腿除在本省销售外,经商人贩运,不仅已销售到西藏、四川一带,还远销到缅甸、秦国等国家,成了鹤庆著名的食品特产。
鹤庆火腿的整只火腿可以保存三至五年的时间,其色、香、味不变。食时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把火腿切成片、丝、丁,进行蒸、煮、炖、煎品食,或与家畜、家禽、海味食品、山毛野菜、豆类烹饪出各种佳肴。
更为别具一格的食法是:当你来到这里的白族人家作客,主人会在家宴上备上一盘火腿瘦肉切成的片或丝,用酸、醋、酱油加上其他佐料蘸吃,又是一番别具风味。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鹤庆县(4张)

鹤庆县风光(10张)

词条图片(4张)

扩展阅读: 1http://dlhq.xxgk.yn.gov.cn/canton_model19/newsview.aspx?id=466399
2http://www.xzqh.org/quhua/53yn/2932hq.htm
3http://hongsphico.blog.163.com
开放分类:地理,云南,县市,行政区划
我来完善 “鹤庆县”相关词条:
弥渡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平坝县永平县洱源县剑川县云龙县漾濞彝族自治县腾冲县
弥渡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平坝县永平县洱源县剑川县云龙县漾濞彝族自治县腾冲县麻栗坡县勐腊县祥云县宾川县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