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桃喝了什么:南京美食印象?好吃的不贵、贵的不好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4:11

南京美食印象 好吃的不贵、贵的不好吃

                                   GTGT(2011-09-25)


上张图片做封面,主图在下面。

 

文/图 郭涛

 

南京虽然离上海并不远,但平时却很少有机会来到这里,南京有什么吃的?首先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盐水鸭了。没错,南京的鸭多,由鸭子衍生出来的菜肴也不少。

 

这就是马祥兴的招牌


外面看还是很不错的

 

在北京能吃到的南京菜我经常去的就是大牌档了,号称雅俗共赏,本味民俗,乃南京大牌档也,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以前的图片~点击链接进入:http://blog.sina.com.cn/u/537e9dd70100l97g

 

这次来到南京,吃还是主要的目的,除了汤包、鸭血粉丝汤之外,也选了一家老字号的馆子——马祥兴清真菜馆。马祥兴菜馆是南京的百年老字号,它既是南京第一家清真餐馆,也是南京第一家地产品牌餐饮店,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国共和谈时期,周恩来应张治中邀清曾在该店用餐,以“松鼠桂鱼”、“美人肝”、“蛋烧卖”、“凤尾虾”四大名菜著名。

 

包间的名字叫做榴园


花雕可得来点

 

马祥兴作为一家老店,是从地摊一点点做到了现在,先看看故事,一会上菜:

 

马祥兴的创始人叫马思发,“思发”或者有期盼发迹、发达之意吧?但是1840年,原籍河南孟县的农民马思发因家乡遭灾,逃荒来到南京时,未必还存着发大财的奢望。他在花神庙落脚,摆了个小小饭摊,做些便宜饭菜,维持生计而已。这里的主顾有民有军,民是进城卖柴的农民,军是后来驻扎在花神庙的太平军。饭摊与今之流动饮食摊点无异,亦无须招牌,然而主顾还是顺口起了个号:马思发是回民,回民在南京人口中惯称“回回”,于是顺理成章,唤作“马回回饭摊”。

 

凤尾虾:将青虾去头壳、身壳、留尾壳,逐个挤好,入盆放清水用竹筷搅拌去红筋,见虾仁发白,沥干水上浆,配料以青豆、冬菇丁、笋丁、葱白,用鸭油爆炒,其肉白尾红,如艳丽的风尾,令人赏心悦目,其味鲜嫩无比。

美人肝:将鸭胰先用开水氽,再用冷水浸透,然后肥胰上的骚筋去,另用鸡脯片配搭,上浆后用鸭油爆制,火力要大,两个翻身即起锅装盘,此菜色白泛红,娇嫩无比,味道鲜美爽脆。

蛋烧卖:蛋液调散,虾仁上浆成馅。用手勺置炉火摊蛋皮,放上虾仁馅,筷子一夹收口,即成蛋烧卖,有卧式、立式两种形状。逐一制成后入笼蒸熟。挂上卤汁即成。其造型小巧灵玲状,味极鲜美。


松鼠鱼:从鱼下鄂处下刀,将脊骨肚子刺去除,将鱼肉契斜面方块,刀刀要契至鱼皮,但不要破,契好后略腌渍,滚干淀粉,入七成热油锅炸,再重油呈金黄色起锅,在鱼身上部装眼,以冬菇做两耳,形象逼真,很像俯首缓行的松鼠。在炸鱼的同时,勾糖醋汁,趁热上桌浇上卤汁,吱吱作响,犹如松鼠鸣叫,此菜色、香、味、形、声俱佳,外脆内嫩,甜酸适口。

 

马思发的饭摊在儿子马盛祥的手中正式取名“马祥兴”——“祥”取自马盛祥之名,“兴”则寓生意兴隆之意。此时饭摊已迁至雨花台左近一回民聚居地“回回营”,市口好得多了。生意也确有兴旺之象,主顾中流传有顺口溜云:“要吃饭里面坐,小毛驴拴对过。大米饭香又白,牛肉煨得金黄色。要吃多,牛肉烧萝卜;要吃好,牛肉炒小吃”——颇能让人想见小户生意初做出些名堂时的勤勉、热闹、红火的气象。当然还只做到一个“饱”字,所谓美食家者流断不肯下“好”的考语。说明问津者依然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这时的“马祥兴”属行业中称作“荒饭店”的类型,“荒”,也就有不上品的意思了。

 

素烧鹅

臭豆腐

萝卜丝饼

什么什么豆腐


中山秘制鹅

 

“马祥兴”的真正发迹是在民国以后,而1925年由做熟食、炒菜之类转而更上层楼,经营整桌的筵席,似乎是这发迹史上决定性的一步,其时的掌门已经是马家移民的第三代,马盛祥的次子马德铭,店址也已迁至中华门外的米行大街(今雨花路)。筵席自然不单单是价廉物美、“大碗吃饭,大块吃肉”的作风即可应付,饱让位而求好、求味,于是乎注意菜肴质量,讲究用料鲜活,强调原汁原味成了“马祥兴”新的路子,也就在这时期,其应市品种的原料由原来的牛羊肉转向本地风味的鸡、鸭、鱼、虾、蛋,日后“马祥兴”菜形成清淡适口、雅静鲜美的特色,实与原料以水产活禽为主不无关系。

 

狮子桥的小吃也可以尝试一下

汤包怎么吃,这里写的很清楚了。

里面交钱,外面取包。

内容丰富,一个是一个!

蒸饺也相当可以,但是味道都比较甜。

回味鸭血粉丝

鸭血、鸭肝、鸭肠尽在其中。


说实话我不喜欢吃这个,略咸、没有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