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路斯消防车价格: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机理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20:28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颈椎病分型较多,它分为软组织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及脊髓型,其中脊髓型最为难见,亦最难治。

颈部由于长期的劳累,颈部两侧前后的肌群、韧带,常年累积性劳损,继发椎间盘病变,继而压迫脊髓,引起全身运动感觉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此病极较少见,治愈率极低,大多通过手术治疗,用小针刀疗法从软组织损伤方面着手,较好的改善了病人的症状。

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20-30岁以后,椎间盘为退变期,其中的纤维环的退变为最快,如髓核,尚在液态状态和膨胀最大时期,纤维环发生破裂(外力),往往纤维环后部较为薄弱,膨胀的髓核必然挤压破裂纤维环的裂隙中,致使影响裂隙的修复,造成椎间盘突出,继而压迫脊髓。

随着年龄增长,及长期积累劳损,纤维环软骨板和髓核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若某种原因使纤维环、软骨板和髂核产生不协调病变,就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继而压迫脊髓,纤维环破裂后,裂隙的修复是由于椎体松质骨和硬膜外血管向纤维环裂隙中生长以充填裂隙形成肉芽,并可以吸收突入缝中的髓核物质,亦可变为纤维组织封闭裂隙,这就是机体代偿机能。只有在某种条件下,当液状膨胀的髓核突入破裂的纤维环裂隙,而纤维环裂隙,又没有肉芽和纤维组织的充填和封闭,即失偿时才产生髓核压迫脊神经和后纵韧带,产生椎间盘突出,继而发生压迫脊髓症状。所以每个人在一定的年龄之后,椎间盘就发生退化性变,但发生椎间盘突出,产生脊髓压迫症状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人。

椎间盘髓核的张力,后关节的关节压力及周围韧带张力是髓核处于任何位置维持平衡,保持椎间盘关节稳定,构成脊柱内在平衡即静态平衡,那么在脊柱的前后,侧方的肌群是控制脊柱活动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个部位维持协调和稳定,称外在平衡,即动态平衡。所以脊柱的内外平衡协调是胜任人体各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脊柱的内在平衡的失调,即椎间盘,纤维环变性或突然外伤发生破裂,膨胀液状的髓核被挤入裂隙之内,以致影响裂隙修复,但由于机体的代偿机能,不一定出现症状,而纤维环的裂隙可继续存在和发展,等到一定程度,即使轻微的不在意的运动和外伤,也可激发椎间盘突出,继而发展至压迫脊髓,而成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象电线杆一样出现倾斜,即内在平衡失调,但是外部条件即电线杆前后左右的拉线(脊柱周围的肌群)的代偿作用,使电线杆有歪倒的趋势,但没有倒下,一旦轻微的外力,就可使外部平衡破坏。内外平衡失调,电线杆就倒了。

针刀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从彻底、准确、有效改善颈椎前后,两侧损伤的肌群,改善外部平衡,即改善动态平衡着手,逐步达到改善椎间盘内部平衡,使纤维环裂隙被肉芽和纤维组织充填,并且吸收突入缝隙中的髓核物质,只有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内因才起变化,这也就是小针刀疗法治愈脊髓型颈椎病的道理。

另外,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样一些病例,就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脊髓病人,经过牵引、推拿等治疗后,仍残有部分症状,甚至症状很重,但CT、X光、MRI显示髓核基本复位,或轻微膨出,有的临床医生就认为脊髓型颈椎病难治,但实际上是由于椎间盘内部长期失衡,造成颈椎前后、两侧肌群的损伤、粘连,这些病变适用于小针刀松解治疗,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这也是外部条件在一定情况下起着主导作用。

总之,小针刀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即治标,又治本,充分掌握脊髓型颈椎病的矛盾转化,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方法简便,疗程短,痛苦小,疗效巩固。所以小针刀疗法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上,也包括各类型颈椎病,是值得提倡的,主要和首选的方法。当然,对一些个别病例和某些具体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