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永远斗不过马云:(0126)石林彝族自治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9:20

石林彝族自治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属昆明市所辖的远郊县。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2006年底,全县辖7镇1乡,88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459个村民小组和49个居民小组,387个自然村,县总面积1725平方千米。县城距昆明78千米,县城海拔1679.8米。2006年,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913.9mm。

中文名称:石林彝族自治县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云南省政府驻地:鹿阜镇电话区号:0871邮政区码:652200代码:530126拼音:Shilin Yizu Zizhixian

目录

基本概况

  石林名片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5A级景区   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县,距昆明7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海拨1679.8米,人口24万,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1.6℃,最低气温0.8℃,降水量954.2毫米,日照时数1616.6小时,总蒸发量1765.2毫米,无霜期263天。森林覆盖率37.02%,云淡风清,空气清新,是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独特: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石林,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观”。   人文资源丰富:石林是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最有影响的是:   “一诗”叙事长诗《阿诗玛》   “一影”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电影《阿诗玛》   “一歌”云南旅游代表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一舞”彝族撒尼大三弦舞   “一节”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一绣”阿诗玛刺绣品曾荣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1]   石林交通区位得天独厚,是滇东北、滇东南及广西贵州广东等地区进入昆明的门户,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国道324线、326线,昆(明)石(林)高速公路,昆(明)河(口)、曲(靖)石(林)高等级公路,南(宁)昆(明)铁路,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过境石林。未来三年,将建成石(林)蒙(自)高速公路,形成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成为区域性的交通中心。   “33542”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石林资源、阿诗玛文化、交通区位三个优势,实施对外开放、科教兴县、城镇化发展三个战略,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以阿诗玛文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以加工业为龙头的新型工业,以粮烟果菜为龙头的种植业,以羊产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五个重点产业发展,实现旅游立县、粮烟稳县、工业富县、生态美县四个目标,逐步形成两个经济带??石林路城市经济带和九石阿旅游专线阿诗玛文化经济带。   “12345”旅游国际化战略: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实现单一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生态、科考、会展综合型旅游转变,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转变;构建三个旅游圈??以石林景区和石林古城为中心的核心旅游圈,以石林景区为中心带动长湖、大叠水、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八个景点发展的石林大旅游圈,以石林风景名胜区为中心辐射宜良九乡、陆良彩色沙林、泸西阿庐古洞、邱北普者黑弥勒白龙洞的滇东南喀斯特精品旅游圈;实施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多元化四个战略;实现五个突破??在展现彝族撒尼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上实现新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在生态保护、园林建设和景区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在宣传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一路三区”、“一河三片”石林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通过石林中路、石林旅游度假区、生态工业集中区、东(西)城区 “一路三区”建设,加速形成石林路城市经济带,加快城市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以巴江为绿色主轴的县城至石林片、北大村片、板桥片“一河三片”块状城市新格局,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撤县设市,建成旅游城市,2015年建成优秀旅游城市,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   已设立旅游度假区、生态工业集中区、东(西)城区三个园区管理委员会,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创”目标:2007年已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平安县”、省级园林城市;到2010年,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县城。   自然的石林 风光无限 文化的石林 魅力无限 发展的石林 商机无限开放的石林 活力无限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石林彝族自治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全县2006年末人口236908人,其中,男性119427人,女性117481人,占总人口的49.57%   

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图

;非农业人口26301人,占总人口的11.1%;少数民族人口82178人,占总人口的34.69%;彝族人口8010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48%。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81‰,死亡率为5.08‰,自然增长率为5.72‰。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在石林县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生产和生活。到春秋战国时期,路南与滇池地区的古滇人一道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器文化,社会也随之步入了有阶段的部落奴隶制社会。   秦代以后,汉文化被中原移民不断传到祖国西南边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路南设立谈稿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昭、大理国时期,世代生活在路南的落蒙部得到发展壮大,成为三十七部中的强大力量。元初置为落蒙万户府,其辖地达弥勒、陆良、师宗等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政府设立云南行省调整政区之机,将落蒙万户府消弱为州,并命名为路南州,下辖邑市、弥沙二县,隶属于澄江路。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并弥沙入邑市县,路南州领邑市县。明因元制,仍设路南州,隶属于澄江府。1490年(明弘治三年)废县入州。清代仍袭明制。   1913年(民国2年)废州设县,始称路南县。先隶滇中道,后废道隶于省,1948年(民国37年)又隶于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1956年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至1958年被裁并入宜良,1964年始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建制,仍隶属于曲靖专区。1984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管辖。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2000年,石林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2397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鹿阜镇 52574;石林镇 9632;路美邑乡 28612;板桥乡 31553;大可乡 15065;北大村乡 28741;西街口乡 14800;维则乡 13145;圭山乡 17217;亩竹箐乡 12639 。   2003年末,石林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8个乡,4个社区居委会、88个村委会,459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377个自然村:鹿阜镇、石林镇、北大村乡、路美邑乡、西街口乡、维则乡、板桥乡、亩竹箐乡、圭山乡、大可乡。总人口229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25人;少数民族人口78642人。   2006年,撤销北大村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林镇,镇政府驻原北大村乡政府驻地;将路美邑乡清水塘村委会划归鹿阜镇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路美邑乡改设为路美邑镇,镇政府驻原路美邑乡政府驻地;将板桥乡新宅村委会划归鹿阜镇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板桥乡改设为板桥镇,镇政府驻原板桥乡政府驻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鹿阜镇管辖原鹿阜镇管理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路美邑乡清水塘村委会,原板桥乡新宅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亩竹箐乡,其所辖糯衣、格渣2个村委会划归西街口乡管辖,所辖亩竹箐、红路口、水补衣、小板田、矣维哨、法块6个村委会划归圭山乡管辖,将圭山乡所辖海宜、乍龙2个村委会划归维则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维则乡改设为长湖镇,新设立的长湖镇管辖原维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圭山乡的海宜、乍龙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维则乡政府驻地;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圭山乡改设为圭山镇,新设立的圭山镇管辖原圭山乡额冲衣、糯黑、和合、小圭山、尾乍黑、普拉河、当甸、海邑8个村委会和原亩竹箐乡的亩竹箐、红路口、水补衣、小板田、矣维哨、法块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圭山乡政府驻地;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西街口乡改设为西街口镇,西街口镇管辖原西街口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亩竹箐乡的糯衣、格渣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西街口乡政府驻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及乡镇简介

  200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石林彝族自治县辖7个镇、1个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

鹿阜镇

  位于县境西部,巴江中游,东接维则乡,南接板桥乡,西与宜良县狗街镇相邻,北与路美邑乡接壤,镇政府地处石林县城。最低海拔为1666米,最高海拔为2076.4米,平均气温为16.4℃,年降雨量达947.1毫米。面积86.7平方千米。1999年,辖宏图、山冲、阿乌、三板桥、大屯、上蒲草、东海子、大乐台旧、小乐台旧、铺兵、南门街、西北街东门街共13个居(村)委会、47个自然村、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4年末,辖山冲、宏图、铺兵、阿乌、三板桥、大屯、上蒲草、大乐台旧、小乐台旧、东海子10个村委会和东门、南门、西北、龙泉4个社区居委会,62个村民小组和5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01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77人;少数民族人口为6801人。

石林镇

   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8千米。位于东经103°17′~103°19′,北纬24°49′~24°52′之间。东南与路美邑乡接壤,西北与北大村相接。辖区内有石林和乃古石林风景区。属丘陵半山区,地势起伏多变,海拔高度1751米。总面积72.6平方千米。1999年,辖小箐、和摩站、占屯3个办事处,10个自然村,1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4年末,辖小箐、和摩站、站屯、乐尔村4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284人,其中农业人口9557人。2006年,北大村乡行政区域并入石林镇,镇政府驻原北大村乡政府驻小寨村

板桥镇

  位于石林县城东南方,距县城9千米,东南与弥勒县西三镇接壤,南连大可乡,西与宜良县竹山乡,狗街镇相接,北与鹿阜镇接界。 总面积150.5平方千米。2004年末,辖板桥、黄家庄、矣马伴、龙溪、叠水、大叠水、青山、冒水洞、小戈丈、者乌龙、新宅、小屯、龙潭13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84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人口为35259人,其中农业人口32779人。乡政府驻板桥村马街。

圭山镇

  位于石林县城东南部38千米处,东经103°22′,北纬24°30′。总面积290.7平方千米。2006年新设立的圭山镇管辖原圭山乡额冲衣、糯黑、和合、小圭山、尾乍黑、普拉河、当甸、海邑8个村委会和原亩竹箐乡的亩竹箐、红路口、水补衣、小板田、矣维哨、法块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圭山乡政府驻地海邑中寨。

路美邑镇

  位于石林县北部,距县城6千米,南与鹿阜镇接壤,西北与宜良县蓬莱乡相邻。镇人民政府驻路美邑村。面积132.5平方千米。1999年,辖辖10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2004年末,辖大哨、小河、卜所、阿怒山、路美邑、北山、麦地庄、堡子、清水塘、鱼龙坝10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313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人;少数民族人口6518人。

长湖镇

  位于石林县境中部,距县城17.5千米,东经103°18′-103°31′和北纬24°36′-24°46′之间,东接圭山镇,西连板桥乡与鹿阜镇,南与弥勒县接壤,北与西街口乡和路美邑乡为邻。面积为134.5平方千米。2006年新设立的长湖镇管辖原维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圭山乡的海宜、乍龙2个村委会。2006年末,辖祖莫、雨胜、宜政、舍色、蓑衣山、豆黑、所各邑、维则、海宜、乍龙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维则乡政府驻地维则村。

西街口镇

  位于石林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3千米。东经103°29′-103°28′,北纬24°21°-24°51′之间。东与陆良县的召夸镇和大莫古镇接壤,南与亩竹箐、维则乡毗邻,西接北大村乡;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宽13千米。总面积199.5173平方千米。2004年末,辖雨布宜、绿水塘、紫处、威黑、芭茅、宜耐、新木凹、西街口8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31人。其中非农人口510人;少数民族7966人。乡政府驻西街口村

大可乡

  位于位于石林县西南端,距县城20千米,北与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接壤,东和南分别与弥勒县西一、西二、西三镇接界。全乡边界线长达67千米。 面积104.1平方千米。1999年,辖6个村委会,67个自然村。2004年末,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水尾、岩子脚6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全乡年末总人口169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431户、16069人。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大可村。

编辑本段地方特产

  特产草编及民族刺绣。石林乳饼:为用山羊奶制成的风味食品。乳饼为乳白色豆腐块状,表面略带黄色,有油质、稍硬,内质白嫩滋润,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滋味鲜美,便于储藏运输。可蒸、烩、煎、炸,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石林酒卤腐:系用黑龙潭泉水,对产品质量优越关系甚重。成品鲜红艳丽,口感细腻无渣,味鲜回甜,清香可口,创始于1800年前后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地形

  石林地处云南省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往东、往南过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石林处于第二阶梯面上。此处高原起伏和缓,切割轻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间,个别山脉、山峰海拔超过2200米。大石林区海拔约在1750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高西低。石林县境山脉有圭山山脉、九蟠山、打羊山脉、大佛山。石林景区主体位于九蟠山(又称东山)和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区。九蟠山是区内重要的地质地貌分界线。北起北大村天生关,沿巴江盆地东缘,向南延伸至弥勒县西北部,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延伸,长约60余千米,因地势蜿蜒似龙、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又因与石林盆地西南俗称西山的大佛山对峙亦称东山。九蟠山主峰文笔山海拔2203米。九蟠山东北方向为对石林地质演化有重要影响的牛首山。石林东南部为圭山山脉,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内最高点。石林西部为北北东--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脉,山脉长达60余千米,北起南盘江畔的尖山(石林分布点),南至竹山,上段为山神庙峰(巴江源头区),中段为大山坡,下段为竹山。

地貌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气候

  石林县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夏秋半年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海拔1500米—1600米的低谷河槽地区,年均温为16℃ —16.6℃,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1600米—1800米的坝区、缓丘区,年均温为14.8℃—15.9℃,相当于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800米 —2150米的山区、半山区,年均温在12.8℃—14.7℃;相当于温带气候;海拔在2150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气温低于12.7℃,相当于中温带气候。路南石林地区气候相当于北亚热带气候至温带气候。   石林境内的太阳辐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异:缓丘平坦区(北大村一带),太阳辐射年总量在135千卡/平方厘米—136.8千卡/平方厘米;其他起伏缓丘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阳辐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小时,1994年总日照时数为2089.6小时。日照率53%,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13米/秒。   自1965年以来,年平均温度15.5℃,1994年平均气温16.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8.2℃。极端最高温度为33.6℃(1996年5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后出现)。该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 100米,平均气温降低0.59℃。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终霜期为3月12日。   县境内降水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毫米。石林地区属路南县境内降水较少区之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850毫米之间,往东山或西山方向,降水量增加。雨季降水量占全年年降水量的80%—88%;旱季降水量仅占12%—20%。境内平均湿度75%。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石林彝族自治县有闻名世界的石林风景区,周围还有九乡、阿庐古洞白龙洞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加之气候四季如春,舒适宜人,是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市东,距昆明市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在石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营石林,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峰峦,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石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石林才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就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营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有的石柱高达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佚名的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但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为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李子营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   

石林风景

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地想象。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游者莫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景区内建有狮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彝族服饰、路南卤腐、宜良烤鸭、油炸蜂蛹是游览石林值得购买或品尝的特色产品。彝族的歌舞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早在明代,石林即已成为名胜,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才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进行勘察、设计、施工、修筑游路和外面的公路、宾馆、饭店、商场等,给一些象生石取了名,石林才逐渐名扬五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3]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2005年数据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32万元,为年计划163600万元的103.3%,增10.1%。其中:第一产业49100万元,增5.57%;第二产业53034万元,增11.21%;第三产业66898万元,增12.43%。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 29.05:31.37:39.5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旅游业】 2005年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建筑施工、石林主景区有碍景观设施第一期拆迁改造工程和景区电网改造。石林景区全年游客突破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海外游客22.7万人次,增44.35%。景区旅游门票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6.7%;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农业】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1392万元,为计划的105.17%,增9.88%。粮食总产达119822.9吨,增1.66%,实现粮食产值19926万元,增3.5%。全县烤烟种植面积8032公顷,收购烟叶15600吨,实现收购总值16780万元,均价为10.66元,种烟农户户均收入达5490元,烟农人均收入1279元。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子。全年山羊年末存栏166649只,增6.07%;出栏69153只,增8.11%。生猪存栏163196头,增6.75%;出栏190416头,增17.23%。牛存栏45839头,增3.70%,出栏7168头,增19.05%。家禽出栏697536只,禽蛋产量1153.5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9536万元,增9.6%。果蔬生产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实现绿色产业产值8523.86万元,其中:蔬菜产量6689.5万千克,增12.32%,产值6550万元,增9.6%;水果产量1047.8万千克,增53.08%,产值1973.86万元,增37.74%。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工程788件,总投资3169.7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710亩,节水灌溉面积2200亩,解决和改善了11320人及595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投入扶贫工程专项资金288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及人饮工程6件、道路修建项目10件、建设沼气池750口、节能灶876口。   【工业、非公经济】 2005年,不断加大工业生产投入,云南官房水泥有限公司技改扩建、云南众友集团等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3576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21.16%。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21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5%。   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9500万元,为计划的102.1%,增14.4%;工业产值62000万元,为计划的104%,增25.26%;工业增加值14700万元,为计划的100%;实交税金3800万元,增16.4%;从业人员30600人。民营企业新上项目2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8万元。到2005年底,个私企业已发展到5220户,注册资金61007万元,从业人员12297人。   【财税金融】 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7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支出28154万元,同比增长32%。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6507万元,比年初增长16.99%,其中,储蓄存款104561万元,比年初增长17.09%;各项贷款余额153706万元,比年初增长13.49%;年末人均储蓄存款4505元。   【深化改革】 2005年石林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县粮食企业改制正抓紧实施。组建了云南众友集团、云南兴亚集团、云南石金集团等3家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实交地方税金3800万元,增16.4%,年均增9.8%。农村信用社改革、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认真开展各项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全面免征农业税,确保了农民负担减轻不反弹。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县便民服务中心。   【招商引资】 2005年,招商引资新上项目17个,到位资金10170万元;结转上年在建项目14个,到位资金10350万元,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520万元。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编制完成石林现代化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石林中路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石林旅游服务区中区和阿诗玛文化生态园开工建设,县城东城区市政道路和管网设施实现全面配套,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县人武部新营房建成投入使用,小宗土地建设全面开工。县城环城西路、石林中路立交桥至彩色喷泉段改造如期完成。城市绿化进一步加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6%。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卫生保洁得到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九石阿旅游专线石林段建设工程通过验收,西石一级公路石林段路基通车,石蒙高速公路石林段完成选线和踏勘,鹿平公路大可至平田段改造、石林中路扩建一期工程开工,改造修缮乡村公路107条179公里。县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启动了威黑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威黑水库二期防渗加固等重点工程竣工,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县城电网改造与建设顺利推进,35千伏板桥变电站增容及石林景区、县城东城区、石林中路电缆工程相继建成。   【生态环境保护】2005年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做好22.35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防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环境保护规划和巴江河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县级封山育林2.2万亩,新造林地管护10.01万亩,政府样板林200亩,市级幼林抚育624亩,义务植树90万株,森林病虫害防治5.0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4%。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县城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9.9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面积48.4万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3.92平方米,绿地率达23.99%,绿化覆盖率达26%。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和矿业市场秩序,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的治理整治力度,及时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制止私挖滥采、取缔以探代采违法行为,全县炸毁盗采和私挖滥采煤矿井100余口,查处各种案件30余件,有力地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05年内,开发整理土地0.8万亩,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交通邮电】 2005年底石林县境内公路里程数841.738千米,其中:国道82.32千米,省道75.698千米,县道179.7千米,乡村道384.35千米,旅游专线75.56千米,专用线44.11千米。九石阿旅游专线石林段工程全面完工,经验收合格后,交昆明市九石阿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和管理。石林中路扩建工程于12月开工。年内完成西石公路县境内16千米的征地拆迁工作。鹿平公路开工建设。2005年,全县汽车客运量为24769170人,客运周转量为131478660人千米。铁路运输客运量为41205人,客运周转量为24241779人千米;铁路货运量为230383吨,货运周转量为33230792吨千米。   2005年,电信完成业务收入1503.33万元,占计划的100.42%。安装固定电话5371户(拆除3900户,实际净增1471户),销售小灵通2057部(拆除2801部,实际负增长744部),ADSL业务完成503户。截止2005年底,在用固定电话使用户21000户,小灵通使用户3600部,ADSL使用户1000户。   2005年邮政业务收入207万元,完成计划的103.5%,其中:函件完成14万元,包件完成15.93万元,汇兑完成18.4万元,特快专递完成7.13万元,报刊完成36.71万元,储蓄完成63.36万元,集邮收入完成17.78万元,物流业务完成22.27万元,信息增值业务完成6.22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完成5.2万元。   【人民生活】   2005年,石林县保持了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新增农业人口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669户;启动了7个阿诗玛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试点工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3089元,按现价比上年增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0元,比上年增5.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571元,比上年增6.26%。全额兑现了县城东城区教师经济适用住房补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接近尾声。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继续加强,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荣获全省双拥先进县称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61人,救济灾民和困难群众5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气象监测预报质量稳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明显。人事、扶贫、档案、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5261人,其中:输出省外702人,省内1219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6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失业救济金足额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平稳,扩面工作正在展开,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全县市场货源充裕,价格稳定,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常。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791万元,比上年增17.40%;组织供应化肥43500吨、农药340吨、农膜408吨,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有序运行。

2006年数据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同比增11%,年均增9.6%;农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6.7%,年均增4.1%;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11.7%,年均增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7亿元,同比增28.6%,年均增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亿元,同比增21.1%,年均增1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亿元,同比增12.7%,年均增6.4%。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亿元,同比分别增8.3%和15.4%,年均分别增11.4%和21.6%,全县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综合收入10亿元,同比增53.8%;烤烟收购总值1.96亿元,均价11.98元,同比分别增16.7%和11.1%,年均分别增4.6%和2.8%;畜牧产值3.97亿元,同比增3.9%,年均增13.3%;文化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32.8%。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科教卫生

  加强科学普及。2005年,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个,创建市级以上科普示范基地4个,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启动了教育综合改革,组建了石林高中教育集团,高中普及率提高到58%;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集、靠、收”战略,“九年一贯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两基”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危房改造、支持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省甲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效显著。公共卫生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传入和发生;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报销机制,参合率达97%。稳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药品购销秩序明显好转,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化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电视连续剧《阿诗玛新传》在石林县成功拍摄,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取得重大进展,组队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获银奖,中国石林火把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成功举办了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昆明领跑杯”总决赛,圆满完成昆明市第八届民运会承办任务,石林县获表演、摔跤、抢花炮第一名,射弩第三名,双拐第四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并以14枚金牌列金牌总数第二名。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石林县被评为昆明市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残疾人体育运动成绩突出,何称恩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男子甲组T36级800米和1500米项目第一名,省残运会获400米、800米、1500米三项第一名。2005年5月出版发行了2005版《石林年鉴》。2003、2004年版《石林年鉴》在年底评奖中,分获省级二等奖、一等奖。《石林彝族自治县志》续修工作进展顺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申报的“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8。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2005年,“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通过市级验收,“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村民自治有序推进;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排查调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8250万元;深入开展各种“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初步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无毒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平安石林”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县保持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05年底,全县已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16个,市级文明单位(村)85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93个。

编辑本段石林县2008年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

综合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28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8%。三次产业结构为30.2:28.6:41.2。全县人均GDP达到11300元。

农业

  坚持把农业作为稳县之本,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烤烟提质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工程、农业科技工程五大工程,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方针政策,落实支农惠农措施,及时兑现各种涉农补贴,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产值80339万元,增长9.18%;林业产值3882万元,增长88.92%;畜牧业产值56463万元,增长10.3%;渔业产值3560万元,增长151.1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268万元,增长13.7%。   粮烟稳产,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虽然受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夏粮产量下降,但大春生产风调雨顺,秋粮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23690吨,比上年增长3.19%。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水平,烤烟收购数量1540万千克,烤烟收购总值2.29亿元,均价14.90元,创历史新高。   巩固生猪生产,突出发展羊产业,加快禽类发展,稳步扩大畜牧生产规模。受市场需求和饲料、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畜产品价格一路上扬并保持高位运行,加之国家出台了养殖肥猪和母猪的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蔬菜、水果、花卉等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特色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蔬菜产量99968.1吨,比上年增长24.67%;水果产量23740.6吨,增长17.93%;鲜切花产量为666.8万枝,增长135.62%。

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以来,由于工业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拉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工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稳步发展,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32249万元,比上年增长25.0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0163万元,增长2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11万元,增长21.98%。   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气候下,建筑业经济运行较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5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7%;实现增加值 1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762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5%。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634万元,比上年增长33.9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5400万元,增长27.12%;农村及农村私人投资6309万元,下降30.23%;房地产开发投资45925万元,增长78.42%。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725万元,同比增长速度110.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410万元,增长45.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5190万元,增长32.54%。

国内贸易

  今年以来,粮食、肉禽蛋及其制品、蔬菜、油脂、燃油等价格继续上扬,增加了居民消费。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吃、穿、用、行、住、娱向深层次转化。居民外出就餐增加、亲友团聚的次数增多,各类公务、商务活动频繁,拉动餐饮市场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消费走高,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8.08%,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87461.4万元,占全县零售总额的74.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912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4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441.1万元,增长36.48%;其他行业零售额6006.2万元,下降48.67%。按地域分,县级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4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2%;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49104.9万元,增长36.06%。

旅游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下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农业、交通、电力旅游等诸多行业受重创。5月12日,四川汶川又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情波及西南、西北广大地区,加剧旅游下滑。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23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97亿元。

财政、金融

  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收稽查工作,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县财政总收入53885万元,比上年增长98%。县级地方财政收入39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090万元,增长41%;基金收入19452万元,增长568%。财政支出总计7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725万元,增长39%;基金支出20555万元,增长396%。   金融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业务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2618万元,比年初增长18.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6823万元,比年初增长0.78%;储蓄存款余额163069万元,比年初增长29.3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158万元,比年初增长14.75%,其中:短期贷款199291万元,比年初增长8.18%;中长期贷款61866万元,比年初增长42.6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20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4%;现金支出6881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1%;现金净回笼63875万元,比上年同期少回笼21040万元。

社会事业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九年一贯制”管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集、靠、收”改革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非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稳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中学招生150人,在校生464人,毕业生503人。普通高中招生1268人,在校生3494人,毕业生886人。初中招生3902人,在校生11208人,毕业生3318人。普通小学招生3756人,在校生23575人,毕业生378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0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3.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2.74%。   文化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文古籍《指路经》列为国家珍贵文献。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获首届“节庆中华”最佳狂欢气氛奖。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有序推进,电视传输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8.9%。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个,卫生床位707张,卫生技术人员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3人。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99371人,参合率达99.27%。   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26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39612人,其中:农业人口211946人,非农业人口27666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45 %。男性人口120668人,女性人口1189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5:100。彝族814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33.99%。进一步落实“奖优免补”政策,降低生育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5.77‰。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城乡人民生活,让百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由于政策性调资、经营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350元,比上年增长33.7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204元,增长41.73%;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62元,增长28.17%;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412元,增长16.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比上年增长16.9%。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转移力度,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在县内、县外打工的机会增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6元,比上年增长7.2%。
参考资料
  • 1

    石林彝族自治县概况  

    http://www.shilin.gov.cn/show.jsp?info_id=1950

  • 2

    百度百科“石林”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34.htm

  • 3

    石林风景图片来源  

    老百晓在线

扩展阅读:
  • 1

    http://www.xzqh.org/quhua/53yn/0126sl.htm

  • 2

    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府公众信息网http://www.shilin.gov.cn/

开放分类:
地理云南少数民族行政区划自治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相关词条:
盘龙区五华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盘龙区 五华区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官渡区 西山区 呈贡县 富民县 宜良县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