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尔 巴黎 号码:妈妈给的不仅仅是生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45:42
 作为母亲,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孩子叫出一声妈妈,那热切的等待都会溶解于母亲润红的微笑中,可是,当格格叫出第一声妈妈时,她的母亲,刘宁,却惊呆了。木讷的站在那里,突然,她一把搂住格格,大声的喊了起来,我的女儿会说话了,说完,便泪如雨下。
  
  刘宁,生活的还算安逸,1987年,她从校门出来,就被分到某工厂当检查员,1989年,24岁的刘宁,与本厂的工程师马涛结婚了,这对儿小夫妻,生活里充满了幸福与甜蜜,1991年6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刘宁还给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格格。这使他们的生活锦上添花,他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格格长的很漂亮,大大的眼睛,呼扇呼扇的,嘴角向上翘特别逗人喜爱。格格过了周岁还不会说话,老人说:“孩子说话有早有晚”。他们也就没在意,可是到了两周岁还不会说话,刘宁发现,孩子对她的招呼,从不理睬。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心底涌起莫非孩子有病,于是,他们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经过大夫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双耳膜不全,而且是药物无法治疗的。大夫的结论犹如晴天霹雳把他们的心撕开了。格格是个聋子?不!不可能!刘宁抱起孩子,发疯般的跑出医院。
  
  一连几天,他们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刘宁看着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流眼泪。丈夫马涛,看着瘦了一圈的妻子,既心痛又无奈,他经常把手轻搭在妻子的肩上,希望能给她一些安慰。经过两人商量决定一定要给孩子治病。要给她一个有声的世界,大夫不是说....刘宁看着丈夫,这儿不行,咱就去北京,可咱钱不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孩子,刘宁对丈夫又感激又钦佩。
  
  数月下来,他们奔走于住地与北京之间,在几家有名的大医院里,进进出出。看过之后和先前的结论一致。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叫王平的大夫,说了一句话让他们重新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说:“再检查一下,看能不能有修复的可能。”经过检查,格格左耳膜的修复希望,是百分之六十,王大夫检查完后说;“如果加上助听器,听到微弱的声音还是有可能的”,另外,还要加上艰苦的语训,相信她一定会说话,王大夫的一席话像是黑暗里的一道光,照亮了刘宁的心,她激动的拉着王大夫的手说:“只要能让我的孩子说话,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不久夫妻俩从外地回到了家。
  
  刘宁的单位离家很远每天早晨4点多钟就爬起来5点到6点对孩子进行语训,然后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晚上吃过饭接着训。直至深夜,这使她感到疲劳,但更使她感到头疼的是,语训出现了障碍,格格好动精神不集中,给她看东西她不看,看到母亲严肃的脸时会安静一会儿,一会儿就又玩上了说轻了她就嘻嘻笑,说重了,她就哭一个3岁的孩子怎会理解语训对她生命的重要,和母亲的爱呢....刘宁心里出现了浮躁,看见孩子玩时就大声喊:“你就玩吧,将来成哑巴算了。"可话还没说完便一屁股坐在地上,泪如雨下。
  
  一年的时光,卷着刘宁的心血和疲劳过去了,语训还不见效,这使她忧心如焚,她失眠了,有时在深夜会忽的一下坐起来,怔怔的看着熟睡的孩子,一腔柔情,慢慢的流动着,马涛对妻子的理解是深切的他看到了妻子内心的失望和颤抖,其实,在他的心底也存在着一片凄凉但还时不时的给妻子加油,增加她的信心。
  
  历数沧桑又两年过去了,刘宁为了教孩子发音,会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的嘴里感觉发音的位置,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她会在自己的脸上画上各种表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7年的春节,在送走来的客人时,刘宁和客人说拜拜,这时在她身后发出了一声稚嫩的声音,拜拜。刘宁愣住了,又是一声拜拜,紧接着是一句妈妈,刘宁高兴的把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哭喊着我的格格会说话了,这使她感觉比奥运会上得奖牌还要珍贵,她觉得以往的付出与艰辛都无所谓了。
  
  从此后,刘宁的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还被厂里评为先进,她的女儿格格,也进了一所正规的社会学校,从此,刘宁和她的孩子迎着曙光迈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