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子有孩子吗:心理排毒6招给你乐观情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1:49
选错药物牙膏不治病反致病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使用药物牙膏,有人认为,药物牙膏人人可用,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无害,其实这种概念是错误的。
 当前市场上出售的药物牙膏品种繁多,主要有4种类型:1,抗菌、消炎、止痛、止血型。2,脱敏型,如防酸牙膏、脱敏牙膏、氟化锶牙膏等。3,防龋型。如氟化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等。4,防锈型。防锈牙膏中主要含有磷盐、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制剂。
   药物牙膏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碱或其它刺激性较强的辛辣物,如长期使用抗菌、消炎、止痛、止血型牙膏,就会在杀灭口腔中致病菌的同时,将正常的细菌杀灭,使口腔产生新的疾病,并对口腔黏膜有损害作用,可引起牙龈炎、口腔炎、舌炎等炎症,严重时还会产生慢性药物中毒和抗药性。药物牙膏中含有的活性较强的染色素,好污染牙面,影响牙齿美观。有过敏性喘咳的人使用药物牙膏,还会因药物中的刺激性异味导致恶心、喘咳呃影响食欲。
  使用药物牙膏可使一些牙病得到治疗,如患有龋齿或长期从事酸类生产的人,可选用具有抗酸、防龋作用的防龋牙膏;患有牙周炎、牙床出血的人,可选用防锈类牙膏或加酶牙膏;对一些患有过敏性牙病的人,则可选用脱敏牙膏。但是,若不对症选用药物牙膏,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有副作用。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会使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达不到治疗效果。患者应交替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药物牙膏,使口腔中的耐药菌不能适应而被杀死。使用药物牙膏至少应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要使牙膏在口腔内保持一定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不用急于用清水漱口,以便使药物在口腔内充分发挥药效。
   如果口腔没有什么特殊病症的人,最好选用普通牙膏。药物牙膏只是生活用品,而不是药物,千万不要盲目轻信产品说明,患有牙病的人,应及时去医院请牙医诊治,最好找口腔专业医生咨询,根据自己口腔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牙膏。
  睡前揉小腹 赶走常见病
 习惯性便秘 经常便秘的人,用掌心逆时针方向旋转揉腹,每次50~100次,按压时,如果感到有条索状硬物时,可能为宿便停留的部位,这时候应该轻缓按摩,不可用力过大。实践证明,施行这种方法,有的人当时就有便意,有的在一周左右就会增加排便的次数。

  失眠 夜间经常失眠的人,可在晚上睡前仰卧于床上,一边用手绕脐摩腹,一边默念计数,范围从小到大,反复15~20次。右手按累了,可换左手,一般揉腹30~40次,便有倦意,这时候慢慢停止,可以很快入睡。

  胃溃疡 经过揉腹能够对胃肠道起到外加刺激的作用,可以促使胃肠粘膜产生前列腺素,阻止产生过量的胃酸,从而缓解胃溃疡。  高汤的营养在哪里
核心提示:很多家庭都会炖汤,鸡汤、羊肉汤、鱼汤等。很多人都会认为汤比肉更有营养,可是营养师甘玲说这是一个误解,其实肉汤的营养绝大多数还在肉里,连吃带喝是最好选择。

  有人认为,肉和其他原料通过长时间熬煮,营养成分都会进入汤中,所以喝汤比吃肉有营养。这是错误的。

  因为除了水,汤的营养全部来自原料,原料中有水溶性的营养素和非水溶性营养素之分。如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矿物质会部分进入汤内,而非水溶性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90%-93%以上仍然留在肉里,汤里的含量不足总数的10%。

  炖汤不宜过长时间,否则容易引起蛋白变质,炖料选择有机肉和蔬菜(蔬菜食品)为上佳。另外,肉汤也不宜过量饮用。因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炖制过程中脂肪会溶解在热汤中,多喝汤容易增加血脂,对心脑血管健康(健康食品)不利。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可以用豆腐菜汤取代肉汤;同时,肉汤中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

  炖肉汤选料原则: 白肉好于红肉,个小好于个大,虾属白肉>鱼白肉>鸡白肉>羊红肉>猪红肉>牛红肉。

  肉汤常用原料功效

  1.从中医养生角度,猪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便秘食品)和难产。

  2.牛肉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等功效。牛肉加红枣炖服,则有助肌肉生长和促伤口愈合之功效。

  3.羊肉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补血食品)温经,用于产后(产后食品)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4.鸡肉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用于治疗虚劳瘦弱、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   豆豉,老人的黄金豆

  豆豉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调味品和菜品。豆豉对于老年人好处多多,在国际上已经被称为“营养豆”,它不仅开胃消食、祛风散寒,还能预防脑血栓和老年痴呆症。
  豆豉基本做法是将黄豆或黑豆蒸熟后,放进陶瓷罐内发酵制成。从外观上看,豆豉有黑、黄两大类,目前的川粤湘菜用的都是黑豆豉,比较干瘦,香味浓郁,味咸而略苦。除直接用于菜肴,几乎所有罐头食品用的也都是黑豆豉。黑豆豉最宜炒菜,如豆豉炒青椒腊肉,豉油炒空心菜、豉油焖鱼、豆豉炒牡蛎。 黄豆豉则基本上保持了豆子的原色和原形,除了咸味别的什么味道都没有,可以直接也可以加辣或加香油食用,更多的是加工成其他豆豉制品。
  豆豉中还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还可帮助消化、降低血压、提高肝脏解毒功能。
 老年人日常可以多进食一些,尤其是血栓患者,因为日本老年病研究所的专家发现,常吃豆豉可预防脑血栓。豆豉中钴的含量是小麦的40倍,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豆豉中还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对改善大脑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很有效果。
  豆豉再好,老人也不能多吃,每日以50克内为宜。而且豆豉加工中会加入很多盐分,所以如菜肴中已加入豆豉,则应减少烹调用盐量,以免摄入盐分过多,从而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油和浮油怎么利用 

  居家过日子,三餐之后难免会剩下点东西。

    煎炸过东西的剩油最让人烦心了。扔掉吧,一大碗油舍不得;不扔吧,明知已经加热过一次,再次加热时会早冒那致癌的油烟,炒菜品质下降,而且氧化程度已经上升,吃着心理上也相当不爽。剩菜呢,一则有“过夜有害”的传言,二则担心营养价值下降,三则担心微生物繁殖,也颇有“鸡肋”的感觉。

    后面就和大家聊聊,剩油、剩饭和剩菜该怎么处理。先从最难缠的油开始吧。

 

    剩油的最大问题,在于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冒油烟,并避免进一步的热氧化聚合。既然把握住这个原则,措施就不难出台啦,因为不需要加热的烹调还很多,完全可以用得上。不过,等到油剩下来再处理,就已经有点晚了。最好是油没下锅之前,就把它的用途提前想好。

 

  方法一:用来做调味油。家常拌凉菜、拌面条,很喜欢加点葱香油、蒜香油、花椒油、辣椒油之类来调味。不妨在煎炸食物将近结束的时候,就趁着油温合适,扔进去各种调味品,做出香喷喷的调味油来。

 

    比如说,炸茄盒即将完成时,就准备好大量花椒粒,转为小火,慢慢地炸花椒,等到香味物质进入油中,关火,滤去渣子和花椒粒,把花椒香味的油倒入瓷罐或瓶中,密闭起来,放入冰箱,以后用于调味即可。又比如说,在炸丸子后,放入辣椒碎和蒜蓉等,炸两分钟,再淋到一碗辣椒碎上,冷却、过滤之后制成辣椒油,密闭冷藏备用。因为这些调味品都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客观上还延长了油的保存时间,可以吃上半个月时间。

 

  方法二:用来做面食。做大饼、烧饼、花卷、点心之类面食都需要放点油。这时候就可以放过滤过的剩油了。因为烤饼时饼内部温度不太高不超过100度,而且还有面团中淀粉的保护,油脂不会受到明显的氧化。

  方法三:用来焯菜或做汤。很多蔬菜要用沸水焯一下之后再凉拌,焯的时候最好在沸水中放入1勺油,这样菜叶颜色鲜亮,而且口感软嫩,即便叶子稍微老一点,吃起来也不会塞牙。因为此时只有100度温度,又只有一分钟加热时间,不会冒烟,用剩油完全没问题。做蔬菜汤的时候,也可以最后点一点剩油,特别是炸过肉、鸡的剩油,还可以增加一点香味。

 

   方法四:如果一定要用剩油来炒菜,也有个妥协的办法,那就是在炒蔬菜时后放剩油。炒菜时,先用新油,但只放平日数量的一半,用来炝锅炒香葱姜蒜等,把菜放进去,然后再加入一半的剩油。因为菜已经入了锅,锅的温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菜表面温度降到100度以下。此时加入剩油,就达不到起油烟的温度,对烹调者比较安全。这样做,对于菜肴的品质影响很小。

 

    除了炒菜的剩油之外,从肉汤、鸡汤中分离出来的表面浮油也可以利用。先让肉汤、鸡汤或红烧肉降温,把这些浮油和水分分离,甚至可以把它们放入冰箱,冷却凝固之后,分离起来就很简单了。然后把浮油盛入小碗。如果当餐没有利用,夏秋季节一定要放入冰箱中保存,因为其中还是含有不少水分,非常容易滋生大量细菌。

 

    方案一:用浮油煮蔬菜。这种方式最简单,甚至连一部分汤也可以一起利用。把含有浮油的汤加点水一起煮沸,放入各种自己喜欢的新鲜蔬菜,如冬瓜、白菜、绿叶菜、笋片、蘑菇等,煮沸几分钟,到蔬菜煮熟即可。绿叶菜只需煮两三分钟,冬瓜可能需要10分钟左右。此时加一点盐调味即可,喜欢鲜味的可以再加少量鸡精,不过一定要记得,加鸡精就要放一半盐。有些剩方便面汤料、剩速冻馄饨汤料、挂面汤料之类,都可以在此时撒进去。



    方案二:用浮油做面点。浮油属于动物油,它做点心的时候口感比放植物油要好。所以无论做千层饼还是做饼干,味道都会很不错。

 

 方案三:用浮油做以素为主的炖煮菜。先用少量新油炝锅产生香味,然后扔进萝卜、胡萝卜、土豆、南瓜、豆角之类耐煮蔬菜,再加入分离出来的浮油,一起炖到菜熟透就可以啦。

    浮油属于饱和脂肪酸偏高的油,并含有胆固醇,胆固醇高、血脂高的朋友不妨少吃,但健康人利用它是不用担心的,特别是用来炖、煮、焯大量的新鲜蔬菜,可以靠大量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来弥补它的缺点。  秋后暑湿有四苦
 如要用一个词形容立秋后天气,一定是“暑湿”。《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总结了秋后暑湿的四大苦——重、阴、黏、下。

  重:感觉浑身特别困重疲劳,像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尤其是四肢、关节和头,非常沉重酸疼。

  对策:祛湿最重要。多吃绿豆、西瓜、薏米、鸭肉等食物;多按按劳宫穴,可清心火、除湿热。


  阴:暑湿重会导致身体的阳气易衰,阴气加重,阴盛则伤阳气,正不压邪,会出现大便稀而不爽快、腹泻、尿少等。

  对策:养脾助升阳。立秋后祛湿养脾最重要,多喝点滋养脾胃的养生粥,如莲子粥,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糯米100克共煮。

  黏:湿气大了,皮肤感觉黏黏的,连内脏也黏滞起来,这就导致有些人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对策:运动微出汗。适当出汗有助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出微汗适合的运动。

  下:暑湿邪气趋下,很多人容易腿肿、脚肿。此外,湿气会加重脾和肾的负担,使得湿气积聚在下肢代谢不出去。

  对策:睡前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如何才能做到低脂肪饮食 

   控制脂肪摄入量(低脂肪饮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饮食之一。 

   减肥的人需要低脂肪饮食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人需要低脂肪饮食
  血脂异常(高血脂)的人需要低脂肪饮食
   脂肪肝的人需要低脂肪饮食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患者需要低脂肪饮食
 肝炎病人需要低脂肪饮食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低脂肪饮食呢?这就必须从脂肪的来源入手了。脂肪主要来源于三类食物,一是鱼、肉、蛋、奶、大豆制品、坚果等高脂肪的天然食物;二是烹调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三是来自那些添加了较多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饼干、面包、方便面、汉堡、零食等。一般地,粮食、蔬菜和水果中脂肪含量很低。每种食物中脂肪具体含量你得查《中国食物成分表》。

 

   首先说第一类。低脂肪饮食通常要求在摄入较少脂肪的同时,保证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的摄入量。肉、蛋、奶、鱼和大豆制品等是优质蛋白的来源,所以不能轻易减少摄入量。那怎么减少脂肪呢?第一,选择“瘦”(脂肪含量相对少)的肉类,如鱼虾、海鲜、鸡肉、火鸡肉、牛肉、瘦猪肉、瘦羊肉、兔肉等,尽量不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肥瘦肉、五花肉、肥牛肉、肥羊肉、猪排、牛排、鸭肉、鹅肉等。此外,还可以增加大豆制品(含脂肪较低)代替一部分肉类。第二,用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代替普通牛奶;第三,吃蛋清不吃蛋黄(因为鸡蛋所含脂肪主要集中于蛋黄中)。第四,在烹调的时候把肉眼可见的脂肪剔除掉,如鸡皮、肥肉、肉皮、鱼子等。 



   其次是减少烹调油食用量,每天摄入15~20克左右(两汤匙)或更少一些的食用油。这一数量与我们平时实际食用的数量差距很大,只相当于实际食用量的一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油壶烹调,严格控制用量,避免油炸或过油烹调。此外,烹调时多选择凉拌、蘸酱(生吃)、蒸等不用放油或放油很少的加工方法,倡导“无油烹调”。橄榄油、油茶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对大多数需要低脂肪饮食的疾病有特殊益处。

  最后一点,可能也最难做到,要吃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很多油脂的食品,如饼干、面包、方便面、汉堡、油条、油炸零食(如薯条)、糕点等。包装食品可以看其配料表是否添加了食用油、植物油啥的。不看配料表的话,所有吃起来很香的食品含脂肪一定很多,因为只有脂肪能提供香味。

 

  总而言之,低脂肪饮食绝不是清淡饮食那么简单,要对日常膳食结构做出很多调整,改变很多饮食习惯,否则就做不到低脂肪。

   因此,大多数时候,医生告诉患者低脂肪饮食,都只是说说而已,从未得以落实。   老人坚持抬头挺胸可增加肺活量
 科学家研究发现,挺起胸可以使肺活量增加20%左右。肺活量增加了身体的各部位获得的氧气也便增加了,这样人就不容易疲劳。养成抬头挺胸、直腰的良好姿势还可减少腰背酸痛感和脊柱的弯曲。 人体中的脊柱长约70厘米。由24块椎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柱和中轴,由四个生理性弯曲形成了人体美丽的曲线,避免椎骨与椎骨“狭路相逢”。如果长期弯腰驼背,其椎骨向前边的椎间盘组织就要萎缩消失,成了真正的驼背老人。
  人到老年,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于是骨的生长减缓,钙盐沉积减少,骨质就变得疏松,骨质疏松就容易驼背缩胸。如遇上轻微扭挫、过度疲劳、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等诱因。就可能出现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或压迫,甚至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
  因此,老年人要养成“站如松、坐如钟”的良好习惯,越老越要挺起你的胸膛。切莫高兴了就趾高气扬,稍一碰到了麻烦就垂头丧气、腰都直不起来,时间久了将会出现龟缩的体型、呆滞的眼神。
   心理排毒6招给你乐观情绪 

  杨过在全真教修炼了几年功夫,可是却连个小道童都打不过,为什么?金庸爷爷早就给答案了:要想修炼上乘武功,必须先学习内功心法!所以如果心理淤积毒素太多,身体排毒再干净也没有用处。心理学家也说过:“积极的心理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是任何药物和补品都不能代替的,消极的心理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细菌和病毒。”



  1、来点挫折教育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就算是一贯表现强势的你,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这时,光凭自己的“坚强意志”去硬行承受,是非常不理智的。你应当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例如和心理医生谈话,进行减压瑜伽训练,用“弛”而不是“张”的办法来提高心理承受力。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锻炼能促进健康。在培养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教育”和“耐挫教育”都很重要。比如晚上一个人在家看看恐怖片,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出国旅游,想不想试试?!

 

  2、不苛求自己

 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于是各种挫折和打击接踵而至,终日抑郁寡欢,这是自寻烦恼;请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哪些是能改变的,哪些不能改变,以平和的心态决定自己的取舍。

  3、找找自己的优缺点

 

  找一张A4大小的白纸,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在A4纸上写出自己所有的缺点。通常心理有毒的人会写出很多的缺点,比如自己写了30个缺点出来。那么,再找一张A4白纸,对应的写出30条优点出来,然后,在第二天再写出30个优点出来。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自己能够学会使用积极的态度审视自己。

 
  4、当义工
  当情绪低落时,访问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还有多少不幸。如果情绪仍不能平静,就积极地去和这些人接触,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帮助别人身上,从而重建自信。通常只要改变环境,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感情。
 

  5、听听愉快的音乐

 不要老盯着灾难事件的报道。看报纸翻翻头版就够了,不要浪费时间阅读悲惨的详细新闻。路上听听MP3。可能的话,和一位积极心态者共同进餐。晚上不要坐在电视机前,把时间用来和你所爱的人聊天。

 

  6、玩失忆

 

  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己、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曾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以乐观、豁达起来。

  不过,想要忘记真的好难!这时不妨做点喜欢的事儿,平静时,再重新面对难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面临的冲突事件太多就会烦躁不安,紧张惶恐。记忆心理学中有“遗忘”这一环节,我们如果能把心中—些不愉快的事儿忘掉,就能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忘却那些琐碎之事,使身心获得宽慰,激发新的力量。 老人怎么正确吹空调 
  现代社会,空调几乎无处不在。逛超市、商场,或者去亲朋好友家做客,常会遇到“外热内冷”的情况。但对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老人来说,空调虽舒服,却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原则上能不用就不用。可现在毕竟是三伏天,从外面闷热的天气中回家,不少老人还是习惯性地打开空调,那此时,该怎样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健康呢?
  温度调到27℃—28℃。一般来说,空调的温度调节在26℃左右,老人不妨将温度再调高一两度,维持在27℃—28℃左右,这样室内外的温差可以保证在合适的7℃左右。还要注意,空调通风口不要直对着人吹。
  2小时开一次窗。老人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最好每隔2个小时就关掉空调,打开窗户通通风,呼吸下新鲜空气,或者到室外走一走,舒展下身体。晚上睡觉最好不要开空调。
 给身体一个缓冲。温度骤然下降,会使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引发头痛,甚至心脏病或中风等。老人进入空调房时,不妨采取分段式的方法。先在室外的阴凉处待几分钟,之后再进入室内,反复两三次,给身体适应室内低温环境一个缓冲的时间。
 洗澡后不要开空调。洗澡后血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毛孔也是舒张的,此时吹空调会急速收缩血管和毛孔,极易受寒而引起感冒。最好是等身体自然风干或擦干以后,休息20—30分钟后再开空调。当身体大汗淋漓时更应如此。
 多喝温水。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过干,引发支气管炎。因此,要多补充水分,以40℃温水为宜。
  护住肩颈。很多老人肩颈都怕受风,出入空调房,最好护好肩颈、膝盖等重要部位,一定要避免在空调房内穿着过于暴露的衣服。▲
  老人踮脚走路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解除忧虑,使大脑变得更加清晰、活跃。最重要的是,踮脚走路能护肾。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因此,踮脚走路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
  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
  需注意以下几点,走平地,避免湿滑地面;穿软底运动鞋、平底鞋或防滑鞋;保持背部挺直、前胸展开的姿势;尽量提臀,微微踮起脚尖,脚后跟先离地,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脚底外侧,随之再转移到脚掌下面接近脚趾根的部分;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呼吸要有节奏;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老人补钙 运动是好方法
  老年人缺钙是较普遍现象。夏季高温,人体新陈代谢较旺盛,日出汗量较其他季节都多,体内的钙、钾、镁等元素也随汗液大量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加剧缺钙程度。夏季天热,老年人食欲常减退,饭量也少,一般老年人还多偏好清淡的素食,这也将影响对钙的吸收。医学研究表明,而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磷酸、植物酸及草酸,容易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钙盐,会妨碍肠道对钙的吸收,加上老年人食肉较少,对肉类中的脂溶性维生素D摄入不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进一步引起缺钙现象。
 因此,夏季老年人掌握正确的补钙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老人要保证从饮食中补充钙质,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如虾皮、精瘦肉、鱼肉、菠菜、豆制品、奶制品;部分老人伴有乳糖不耐受,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此类老人可选择喝酸奶、豆浆;部分老人饮用豆浆后出现腹胀,此类患者可以选择食用其他豆制品。其次,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钙剂。最后,老人每天要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如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
  老人还需记住,运动是补钙的最好方法。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而运动可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所以,夏季的清晨,老年人不妨参加一些非力量型的温和运动,比如做体操、打打太极拳,或者伸伸腿、扩扩胸等都是有益处的。即使长年卧床的病人,也应每天尽可能下床1小时,使骨骼承受体重的负荷,使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