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永久居民生孩子:意拳试力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9:25
 芗老曾曰:“试力为得力之源,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此处的“知、用”便是试力过程中对整体争力(浑圆力)的体认培养与具体运用。即整体争力形成的前提则是试力时整体的摸劲,那么如何进行整体摸劲呢?
首先,要紧密结合上述意念假借及形体运动细微、缓慢的原则。
其次,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具体摸劲的练习过程。
试力初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缺乏在这种缓慢运动状态下工作的经验,故其很难协调统一,相对来说,整体摸劲就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可先从局部摸劲入手。由于手的感觉灵敏,故在体会外界争力的摸劲时可先从手开始,待手上有了感觉之后,就要逐步用手臂、胸腹、腿、后背,最后运用周身整体。
试力摸劲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体认过程,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此过程的具体实施呢?亦如搭积木垒起的建筑模型一碰就散架一般,局部与局部的相互搭配并不能组成整体,而由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砖块却能使一座座坚固无比的高楼大厦耸地而起,所以局部与局部的最佳组合连接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整体。试力虽从局部入手,但最终还是将周身各部之间通过意念诱导,周身间架的合理结构及体内气血畅通之势将这种最佳组合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运用整体摸劲于“徐徐、缓缓、略微”等抽象体认中才能逐步培养周身整体的争力。
而运用整体摸劲培养整体争力也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初涉争力可先从二争力入手,所谓二争力就是关节相对部位相反方向的矛盾力。如两手发拳之前后可假设有皮筋相牵引,前手向前出拳时,后手则要向后撕拉皮筋,想像猛然将皮筋撕断所产生的瞬间的爆发力,这种“前手打人,后手发力”之形式就是二争力。同时,可延伸为只要构成同一直线上两个相反方向的力均可构成二争力。
待身体前后、左右、上下等二争力有了体认后,就要将周身的二争力交错相争,周身各部面面生力,互为应合,气力通贯,浑然一体,无不相争。周身整体之间如蚕丝成茧一般相互交织,身无空隙。随着此种体认的深入,我们就要着意体会在运动时周身是否饱满,能否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能否体会到周身毛孔扩张与大气相呼应之感,能否体会到自身如球一般的整体滚动,如具上述感觉,则充分说明试力时神经肌肉已达到了高度协调统一,自身整体争力及与外界之争在肢体缓缓移动状态中已建立且非常丰富,周身意力饱满、浑厚、沉重且意不使断、灵不使散、神意气力浑然一体。“动之则奇趣横生、四肢百骸终归一贯”,此时形体运动如轻风拂柳一般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神韵美与和谐美。这种形体美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体神经肌肉经过锻炼达到高度统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劲力均整平衡的协调美,达到这种程度就为下一步整体发力打下了基础。
运用“松紧转换”的摸劲培养争力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我们在进行整体争力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如手向前伸时则同时要有力向后牵引,而后则反之,上下、左右亦然,此即前人所说“顺力逆行”之说,也就是运动中“前推时意有后拉,上托时意有下压,外撑时意有里裹,总之要共争一中”。所谓“中”即身体重心所在,无论肢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其正向与逆向的力量大小是平衡均整,相等相乘的,此时如稍有偏颇,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争力均整之要义尽失!
2、试力摸劲时之劲力要“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
“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即摸劲时神意要开阔,姿势要舒展,只有这样姿势间架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具体体现,更能有效地发现自身之不足。在开阔的神意与舒展大方的姿势相结合下,我们对试力摸劲有了体认后,就要逐步将姿势由舒展向紧凑过渡,以培养和掌握各种试力的细微精妙之处。因为动作越紧凑,就相对缩短了肢体运行的轨迹,使精神意识更能高度集中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提高摸劲的质量。其实这个过程就如雕刻家手中的石头一般,刚开始只是青石一块,随着工作的进展,要雕刻的东西逐渐显露雏形,但这并非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则要进一步再将雏形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最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便会呈现在面前。
3、试力摸劲应先以一种试力为主,熟练后再练其它
试力虽有拨水、开合、扶按球等各种不同形式,但其内涵却都是为了摸索培养浑圆力。所以试力伊始可择其一种进行练习,待体认日深,再练习其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把全部试力学完后同时进行练习,反会多而杂乱不利于劲力的体认。
4、正确处理试力摸劲时“躯干”与“梢节”的关系
试力摸劲时虽要求意(力)达指梢,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肢体根部即躯体的练习,要清楚,指梢之意(力)的根源是躯体。如开合试力时,不仅要意念手、小臂、肘部有开合的阻力感,更要体会双臂“根部”即肩部同样有开合的阻力感。以此类推,可意念假设手臂开合时整个躯干,以中线为界有被微微撕裂的开合之意。作扶按球试力下按练习时,不仅要意念两手臂按着飘浮在水面上的空球,更要想胸腹部都和球沾连,下按时不仅是双臂按球,而是靠臂部往下坐,带动手臂按球。由此可见意拳试力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只是梢节的运动,而是躯体摧动梢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如小孩玩的拨浪鼓一般,转动时将两个小锤甩动开来。所以意拳试力的原则应是 “动一处牵全身,一动无不动”,但不能因此又忽视了梢节的作用,一定要注意梢节的练习。正确的练法是将躯体与梢节连成整体,练习时不单是意注指梢,更要意注周身,意念周身在大气中游泳,无处不被包容,周身亦如挂在风中的口袋,无处不被撑胀。总之,试力时躯体和梢节的相辅相成是很关键的,要以躯体为主,让躯体去摧动梢节,梢节配合躯体,才能更好地进行试力练习。
5、各试力之间的连接要紧凑粘连
意拳推手实作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旦粘住对方,抓住机会,就要以“挥浪卷朔风,大气包寰宇”之势,迅猛、连续的进攻,这种连续性便是神经肌肉松紧转换频率的快与慢的问题。
我们在站桩时要求神经肌肉的松紧之间的转换在保持松缓、细微之原则的前提下,要突出粘连、缠绵、紧凑的特点;而到了试力摸劲时,肢体在运行路线延长的情况下,仍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切不可同出现一个试力定毕“嘎”然停止,再做下一个试力的现象,也就是说两个试力之间没有停顿,要求在连续、紧凑、缠绵的动作中体现松紧转换时周身极其微小的震颤,这种震颤的频率越疾速,发出来劲力就越连续,迅猛、爆发。因为疾速的转换说明周身神经肌肉高度协调,能在瞬间将周身的力量调动起来并集中到一点上发放出去,故姚承光老师在讲述试力时强调:试力之间的连续性非常关键,期间的连接是否缠绵、悠扬、粘连,将直接影响实作时能否形成连续性的进攻,在连续性进攻中劲力是否浑厚饱满,频率是否疾速爆发。
6、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我们练习哪一种试力,都要注意前腿膝盖和后胯之间要始终有相争之意,只有这两处相等,周身间架才能如一把撑起的伞一样浑圆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