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雷霆活塞使用方法: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1)(2006-07-15 18:29: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2:00

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首先是从冀南开始的,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岗村宁次指挥第41师团和三个混成旅,协带着三万多伪军,突然对我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大规模合围,企图将我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网打尽”。这次突破“铁壁合围”的战斗,是129师骑兵团历史上光荣的一页,也是惨烈的一页。

马甲记得,刘大爷在叙说这场战斗时,常常会停下来,长时间地沉默,象在思索着什么。“那是一场混战啊,真是一场拼意志力的较量……”。

战斗的警报是在一个清晨突然敲响的,当时,骑兵团正驻扎在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附近的兀兰屯。

1942年4月29日清晨,刘大爷在禁闭室门口站岗,禁闭室里面关着王占奎和刘金魁。那段时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华北一带战事不多。军区陈再道司令员和宋任穷政委都到太行山开会去了,政治部刘志坚主任于是组织各部队开展“创造模范俱乐部”的活动,就是各连队每天出几道增长知识的题目让大家讨论,还排演说说唱唱小节目、搞一些室内游戏什么的,反正对消解疲劳、活跃部队有好处。

头天晚上,王占奎和刘金魁打起来了。这王占奎是山西人,最崇拜关云长,排演节目时也是开口闭口不离关公。那刘金魁是有名的“碎嘴”,硬说关老爷比不上他老乡戚继光(事实上刘金魁是四川人,他家和戚继光一点关系也没有,也就是图个捣乱罢了),王占奎嘴笨,说不过人家就动了手。指导员于是把他俩都关了禁闭,派刘大爷睡在禁闭室门口,防着他们再打架。

天刚亮,王占奎和刘金魁睡够了,继续拌嘴。这回刘金魁不夸奖戚继光了,改说关羽肯定打不过岳飞,把王占奎气得没办法。刘大爷在门外“听相声”,嘿嘿地直乐。

外面,骑兵们正准备出早操,几个连长还约着要和指导员比赛马,大家热热闹闹地挺高兴。就在这时候,有斥候巡逻的侦察员跑来报告,说是东北方向听见了坦克声响,曾玉良团长和况玉纯政委还不大相信,爬到房顶上拿望远镜观察,真的发现远处郑家口方向有鬼子坦克和骑兵队。

以往,敌人大规模出动前,八路军都能得到准确预警,而这次合围扫荡,我方事先一点情报也不知道。更糟糕的是,当时,八路军对于反扫荡的方针也不明确。

几年来,在反击敌人多次合围、扫荡的战斗中,各地各部队都积累了相当的斗争经验。而41年以后,日军也在改进作战方法,不断尝试“捕捉奇袭”、“铁磙式三层阵地”等手段,越来越凶恶。针对敌人的战法变化,指挥华北八路军的彭德怀副总司令,要求统一制订对应的作战方针。

陈再道、杨勇等将领认为:敌人的扫荡,总是由外围各路向中心区合击,最后再向据点撤回。因此,我军应该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及时跳出包围圈,向周边地区甚至敌占区行动,打击其相对空虚的后方交通线。待敌人撤退后,主力再转回中心区。针对这种观点,彭总批评是“过分强调正规部队的意义”,是“右倾”。

薄一波、王新亭等边区领导建议,加强根据地建设,广泛采用分散的游击战,先拖后打、边拖边打,坚持腹地斗争,最后实施反攻。结果,被彭总批评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是“左倾”。

彭总主张“倚靠根据地,在运动中阻击或歼敌一路”(这是红军反围剿的办法),可许多人又认为难以做到,一时争议很大。后来。在邓小平政委的协调下,做出一个“妥协”的结论: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削弱敌人、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积极反攻;二是坚持基本的游击战、开展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个结论看起来有道理,可在战术指导上却很含糊,让部队莫衷一是,以至于出现了各自盲动的情况。

 1942年4月29日这一天的清晨,在兀兰屯这个小村庄,129师骑兵团的领导,也面临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的困惑。曾团长下令部队集合,准备拔营,士兵们忙着收拾东西,各连长都跑到团部请示行动目标和行进顺序,场面有点乱。

就这么一会功夫,敌人越来越多了,战士们肉眼就能看见鬼子汽车一辆接一辆地由东向西开。起初只是东北方向有敌人,后来西北方也发现情况了,而且后续部队还看不到头。这时,用不着领导说明,大家都知道是遇上日军的大合围,要打硬仗了。

战士们紧张地整理武器,检查战马。刘大爷把口袋里的半个高粱面窝头掰碎了喂“公鸡”,一个劲地说“好伙计,等会你可得机灵点,给我争口气啊”。战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脑袋在主人的胸口上蹭来蹭去。

指挥员们还在考虑行动方案。曾团长指出,现在对面敌人的包围圈尚未合拢。以骑兵团的机动能力,直接向北穿越,就可以从东北、西北两股日军的结合部冲出合围(后来,驻在附近的冀南军区一个步兵团就是这么冲出去的)。况政委则表示,现在军区总部的情况尚不清楚,应该向总部靠拢,配合总部机关突围,政治部主任徐青山支持政委的意见。于是,大方向就这么确定了。

但是,军区总部正在采取什么行动、将向哪里运动?骑兵团也不知道。曾玉良团长分析了几种可能性,决定由他带一个连沿着卫河西岸向南寻找,况政委则带三个连向南宫县方向前进。部队立即出发了。

     

    前一篇: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0) 后一篇: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2) 评论 [发评论]
    • 致意2007-07-15 11:37:02 [举报]

      想起张自忠以死报国,想起他说的--就是找一个方式去死(大意)
    • 新浪网友2007-07-15 11:56:32 [举报]

      1937年12月7日,张自忠回到河南道口李源屯五十九军军部。
      与大家见面时,张自忠只说了一句话:“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哭了。
    • 新浪网友2007-07-15 12:01:56 [举报]

      1938年2月12日傍晚,五十九军乘专列沿津浦铁路向南开进。在车上,随军采访的《联合画报》记者舒宗侨请张自忠对即将展开的作战发表感想,张自忠沉痛地说:“现在的军人,很简单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的危机,团结御侮,敌寇决不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他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
    • 抓住时光2007-07-15 21:19:17 [举报]

      想起小时候经常看和听的抗日小说,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等。马甲的小说可以和其比美。希望尽快出版,让全国的老百姓记住历史。
    • 云鹤2007-07-22 21:02:08 [举报]

      写得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 鞠海峰2007-08-28 09:51:28 [举报]

      【想起小时候经常看和听的抗日小说,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等。马甲的小说可以和其比美。希望尽快出版,让全国的老百姓记住历史。】

      我也是这样想,但建议作者相亮剑的写法一样,挖掘一种时代需要呼吁的精神来,作者写的东西最是真实,字里行间无不符合军事和战争的规律,不像亮剑有很多外行的,违背军事常识的描写。应当在2010年以后开发出一个最有价值的军事思想作品,爱国精神作品,能够激发国人激情的作品。
    • 无名布衣2007-09-24 16:40:02 [举报]

      小说和真实的历史永远不可能一样,把小说当历史来看来了解历史往往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偏差。对战争史来说,特别是这样。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1)(2006-07-15 18:29:31)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1)(2006-07-18 22:15:24)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9)(2006-07-15 18:52:54)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6)(2006-07-15 18:18:18)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8)(2006-07-15 18:24:23)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5)(2006-07-15 18:14:48)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58)(2006-07-31 15:59:55)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5)(2006-07-15 17:29:26)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3)(2006-07-18 22:21:36)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54)(2006-07-18 23:11:21)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2006-07-15 17:21:10)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7)(2006-07-15 17:46:21)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2)(2006-07-15 18:02:00)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4)(2006-07-15 18:13:19)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7)(2006-07-15 18:22:02)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9)(2006-07-15 18:25:22)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0)(2006-07-15 18:27:56)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2)(2006-07-15 18:34:12)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3)(2006-07-15 18:38:06)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4)(2006-07-15 18:41:22)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5)(2006-07-15 18:43:39)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6)(2006-07-15 18:45:30)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7)(2006-07-15 18:47:55)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8)(2006-07-15 1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