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飞英国: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7)(2006-07-15 18:47:55)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9:16

回到部队,有了新枪新战马,虽然愉快了许多,可大家心里还是轻松不起来。外面每天都在传,这个军分区司令被杀砍了头,那个军分区司令投降叛变了,电杆上、村庄里也有好多鬼子贴的布告,夸耀法西斯在海外和中国各地的胜利。战士们嘴上不说,心里都很郁闷。

骑兵团的两个连,前些天去冀中军区打过接应,他们亲眼见到了那边的情况更惨。据说冀中的部队本来是可以跳出来的,可后来,因为想要完成“运动歼敌五千以上”的任务(查资料看,冀中反扫荡最后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不知是否准确),大家又返了回去,结果就被包围了。

冀中根据地是骑兵们战斗过的地方,原129师骑兵营就是在那里扩编成骑兵团的。听说那里损失严重,根据地大部丢失,老百姓被杀戮得很厉害,大家都很悲愤。团领导还因此特意要求做好冀中籍战士的思想工作。

相对而言,冀南军区这边还能够继续坚持。军区所属部队大都换了便衣,分散打游击去了。骑兵团由于兵种的特点,分散不了,于是转到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元城一带(今大名县卫河以东),另外,军区还有个独立团,是个新部队,基础差点,由于担心让他们分散游击也许真就散伙了,所以也集中保留在这里。

部队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主席说的真好。大家先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如今连刘大爷也充分认识到了抗战是个长期消耗的过程。可惜的是,毛主席早就写清楚了的道理,大伙到现在才明白。

八路军在学习理论,鬼子却还在抓紧搞“蚕食”,把炮楼都快建到八路军门口了,大家干着急没办法,想不出好招数。

宣传工作队每天都出去,挨家挨户宣传教育群众,可咱们的思想工作比不上岗村宁次的治安措施更现实。常常是辛辛苦苦讲了大半夜,鬼子汉奸一进村,宣传队就得跑,几个时辰的好话等于白说。老百姓还发牢骚“抗战到头,把鬼子抗到灶头了”,下次宣传员再去,人家就不开门了。

骑兵团的战士普遍不愿在艰苦环境中去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即使去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都憋着劲想打仗,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再大再硬的战斗也不怕。可是,去哪里打呢?去群众基础不大好地方打吧,有老百姓埋怨八路军惹麻烦,打多了等于是把群众往敌人那里推(一部分游击区的群众就因此搬到敌占区去了,导致人口大量流失);在根据地打,老百姓很支持,可打完以后部队转移,鬼子就残酷地进行报复,把群众祸害得很惨。村干部晚上敲着锣到处喊“乡亲们,不要寻死啊,要坚持活下去……”,八路军听了,比打了败仗还难受。

直到后来,是毛泽东指出了抗日武装应采取“敌进我进”、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的作战方针,并且,还陆续提出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三三制、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加强对敌斗争等一整套办法(“十大政策”),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工作才重新有了方向,进而迅速打开了局面。中央精神传达下来的时候,大家真是茅塞顿开,人人叹服:毛主席,真是神人啊!

 

从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除去在欧洲考察的短暂时间,岗村宁次的军事生涯一直和中国有关。他了解中国的官员和军队,也很了解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个“中国通”。刘大爷他们曾经在汉奸程希孟的客厅里看见过岗村司令官写的一幅中堂,是“四存”两个,当时在场的八路军都弄不明白是啥意思,只觉得这日本老鬼子还真是挺有学问的。

岗村在实施军事进攻的同时,也注重用中国文化拉拢汉奸,并且,还要求其他鬼子跟着他学。有一段时间,日本兵见了汉奸头面人物都规规矩矩地敬礼,日本浪人也收敛了浑蛋脾气,见人就笑嘻嘻的。

在大扫荡期间,受损失的其实不止是八路军,华北有的国民党军队也在包围圈里也打得很艰苦、很顽强。可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经不住岗村宁次的“软硬兼施”,投降了。42年和43年是国民党军叛变投敌的高潮,华北的孙良诚、吴化文、庞炳勋、孙殿英、赵云祥、孙玉田、荣子恒都是在这期间成了汉奸。刘大爷说,40年以前的敌人,是鬼子多伪军少;41年这两类的人数就基本差不多了;42年以后,鬼子越打越少、伪军却越打越多。甚至到后来,连国民党顽军也不闲着,轮番向我们挑衅,可真把八路军战士给气坏了。

岗村宁次能够拉拢军阀和官僚地主,但他拉拢不了共产党八路军,他虽然了解中国文化,可他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老百姓。说到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岗村宁次哪里是共产党人的对手。

在那段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的艰苦时期,八路军和地方组织的同志几乎天天开会,学《论持久战》、学中央精神,强调走群众路线、树立军民鱼水观念。领导说了,目前斗争遇到了挫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也和我们以往的工作失误有关,因此还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可是共产党的法宝之一,大家讨论得很认真。刘大爷记得,当时他们骑兵二连提了几条意见,首长们面红耳赤、听得很认真。战士们说,一是过去太强调统战政策,搞得大家不敢得罪乡绅,结果到最后富人叛变了、穷人心凉了(于是接下来的 “减租减息运动”,态度就不同了);二是过去工作方法简单,总是开大会、喊口号,任务完不成还捆人,结果是抬高了积极分子,疏远了中间群众……总的来说,意见都很中肯,不过,还是出了点问题。有人提出,应该军不管民、民不管军,不懂打仗的领导别来部队瞎掺合。结果,这一条没通过,还吵起来了。

群众是血肉,部队是骨头。开完会,思想统一了,地方上的同志去开展鼓动宣传,骑兵团就去打仗,主力部队应该有主力的样子。

分享

1

阅读(7146) 评论 (3) 收藏(0) 转载(2) 打印举报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6) 后一篇: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8)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在插画中找寻曾经的美好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鞠海峰2007-08-28 11:23:51 [举报]

      马克思的核心理念,中西结合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产生西方民主、东方仁爱的争取群众之道,是个全新的事物,岗村的保甲变种招数当然不是对手了。
    • 新浪网友2008-01-24 12:43:23 [举报]

      直到后来,是毛泽东指出了抗日武装应采取“敌进我进”、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的作战方针,并且,还陆续提出了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三三制、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加强对敌斗争等一整套办法(“十大政策”),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工作才重新有了方向,进而迅速打开了局面。中央精神传达下来的时候,大家真是茅塞顿开,人人叹服:毛主席,真是神人啊!

      岗村宁次能够拉拢军阀和官僚地主,但他拉拢不了共产党八路军,他虽然了解中国文化,可他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老百姓。

      日本决策层如果都有岗村的谋略,第二个“大清”也不无可能。幸运的是,毛泽东不是李自成。倭虏没有第二个过百年的胡运。

    • 翰峰2010-01-11 14:40:28 [举报]

      村干部晚上敲着锣到处喊“乡亲们,不要寻死啊,要坚持活下去……”,八路军听了,比打了败仗还难受。
      -----今天听起来仍然很难受.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7)(2006-07-15 18:47:55)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44)(2006-07-18 22:47:47)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5)(2006-07-15 18:14:48)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2)(2006-07-15 18:02:00)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4)(2006-07-15 18:13:19)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9)(2006-07-15 18:25:22)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3)(2006-07-15 18:38:06)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5)(2006-07-15 18:43:39)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6)(2006-07-15 18:45:30)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9)(2006-07-15 18:52:54)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1)(2006-07-18 22:15:24)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0)(2006-07-15 18:27:56)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2)(2006-07-18 22:18:12)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0)(2006-07-18 22:09:38)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6)(2006-07-18 22:30:17)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8)(2006-07-18 22:34:16)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42)(2006-07-18 22:42:35)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57)(2006-07-18 23:17:25)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34)(2006-07-18 22:24:01)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2)(2006-07-15 16:43:48)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6)(2006-07-15 17:37:56)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0)(2006-07-15 17:57:02)转载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47)(2006-07-18 22:58:48)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16)(2006-07-15 1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