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艾力达生物mmc:.钻石璀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7:39
                                                                          
今天谁都知道钻石是财富、永恒、地位和无上优质的象征。在历史和文化长河中,钻石的寓意曾经远比这些要多,“钻石(Diamond)”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damao”,意思为“我驯服”或“我顺从”。在希腊语里,形容词“adamas”被用来形容最坚硬的物质,后来成为钻石的同义词。如今我们很难确定在历史上究竟从何时起人们真正知道钻石是已知最为坚硬的物质。“Adamas”原本可能是用来指代第二坚硬的物质,也就是那种通常呈蓝色抑或是其他什么颜色的宝石——刚玉。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东西基本就这么多,如果还想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先从研究希腊文开始吧。

                       

                                                                      经过初步加工的钻石

钻石进入人类装饰品行列的历史似乎够不上“悠久”。自从13世纪起,一些欧洲君主的徽章饰品上开始出现少量的钻石——作为精细制作的黄金饰品上珍珠镶嵌的点缀。在这以前,由于钻石硬度太大,极难加工,因此它们在宝石中的地位远不及今日显赫。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在《道德经》作出了有关钻石的论述。相传在明朝年间,在湖南沅江流域也曾零星发现过钻石,但在当时,钻石在中国宝石中的地位甚至还比不上猫眼。到16世纪,随着钻石的琢磨工艺得到了发展,人们真正开始领略到钻石的璀璨和出火效果。这一时期,钻石饰品的形体开始增大,其地位也愈加突出,这主要是由于17世纪时钻石已经开始成为小珠宝的主宰,到18世纪时其形体已经大得“令人炫目”。

                   

                    这是一颗玻璃制成的钻石模型,这颗钻石是法国王冠钻石中非常著名的一颗,

                    原石重140.5克拉。

最早认识到钻石及其特点的是印度人,也正是印度人最早开始开采钻石。印度人将钻石称为“瓦吉拉”(vajra),意为“雷电”,有时也称作indrayudha,即印度战神之武器。雷电之光可谓是对打磨精细的钻石八面体所投射出的辉光恰如其分的比喻。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4世纪,钻石在印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贵重的装饰材料。

                     

                          纪念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钻石戒指,约制作于公元1650年,戒面可以掀开,

                          内部有查理一世的画像,戒面外部镶嵌有一颗钻石。

从物质构成上讲,钻石和石墨并无什么分别,只不过钻石的形成条件太过特殊。碳元素要形成晶莹剔透的钻石,必需经受1100-1650摄氏度的高温长时间作用,外界环境压力要达到40000-60000个标准大气压。如此严酷的环境,在过去只有我们脚下的地球能够实现。我们知道,地球由三大部分组成,最外层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地壳,中央是结构致密的地核,地核与地壳中间是高温炙热的地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岩浆。地壳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一个整体,它由6个地质构造板块组成,这样板块之间深处的岩浆就会沿着板块的缝隙上升,如果这里地壳的强度不足以阻挡岩浆,其结果就是形成岩浆喷涌的火山;如果碰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地壳无法继续上升,那么岩浆就会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渐冷却逐渐形成岩管状矿体,这时的环境温度和压力才有可能造就钻石。

                     

                                                            17世纪西班牙钻石镶嵌的吊坠

                   

                                                        19世纪英国制造的钻石镶嵌头饰

在十八世纪以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钻石供应国,后来在1725年巴西发现了大型钻石矿藏,巴西成了世界上第一大钻石供应国,印度退居第二。此后又过了150年,巴西、印度矿源相继趋于枯竭,此时在非洲南部又发现了大量钻石矿,此后开采的锋芒转向南部非洲,直至今日南非钻石产量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南非钻石和其他产地的钻石相比,品位较高,可用于首饰的比例相当高,这也正是今天南非钻石在饰品界炙手可热的原因。

                    

                                                        17世纪印度制作的钻石镶嵌吊坠

钻石极为稀有,即便在今天钻石储量较为丰富的南非金伯利矿,要挖出4吨土才能找到1克拉钻石。因此,在古代,钻石只能为皇室和贵族所独享。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14-70)颁布了圣路易斯法案,禁止个人擅自使用钻石,钻石只能供国王使用,这就说明当时钻石的稀有以及人们对于其价值的肯定。在从那时起100年内,钻石出现在皇族的珠宝饰品上——男人和女人都使用它,后来到17世纪欧洲的上流贵族以及商贾们也开始使用钻石。

                     

                                17世纪英国制造的金质珐琅壳镶钻怀表,请注意表壳上镶满了钻石

中国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钻石也是如此。钻石的切割和研磨是一门相当考究的技艺,钻石相对硬度为10,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其他任何材料都无法将其切磨。但是古人却巧妙地利用钻石来琢磨钻石,钻石虽然坚硬,但其结构本身决定了在不同方向的钻石硬度存在差别,钻石切磨的原理,就是是靠钻石粉进行研磨,这样总会有有足够多的颗粒以其最硬方向切磨要被切磨的较软方向,因此只有钻石才能切磨钻石。古印度匠人研磨抛光钻石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大多数在印度发现的上好钻石,都在当地进行简单加工。印度人将两块钻石固定,用力相互摩擦,形成钻石粉末,然后利用这些粉末研磨和切割整块钻石。而欧洲国家当时流行的大多都是没有经加工的钻石原石。为了掌握将钻石原石加工成的方法,欧洲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据说威尼斯工匠首先在钻石加工方面取得了成功,此后欧洲人才逐渐使用上光彩夺目的钻石制品。

                     

                      1953年加冕典礼中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其佩戴的英国帝国之冠上帽圈的正

                      前方就镶嵌着著名的南非钻石库利南2号

1905年1月25日,南非的普莱姆矿山。一个名叫威尔士的经理人员,偶然看见矿场的地上半露出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用小刀将它挖出来一看,是一块巨大的宝石金刚石。它的重量用现在通用的公制克拉(1克拉=200毫克)为3106克拉,即621.2克。这块钻石体积约为5×6.5×l0厘米,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略带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钻石。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人们称之为库利南钻石。如此之大的钻石,在当时无人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后来这颗钻石由南非地方当局以15万英镑价格收购,并在1907年作为英王爱德华三世的生日贺礼而赠送给英国皇室。

                         

                                       英王的印度摄政王冠,其中钻石在装饰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英国皇室非常重视这颗钻石。1908年初,库利南钻石被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加工,仅加工费用即达8万英镑。由于原石太大,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将其分割为若干小块。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稍有差池,这块巨大的钻石就可能被打碎成为一堆没有什么价值的小碎片。分割工作交由著名钻石加工工匠阿斯查尔负责。阿斯查尔不敢怠慢,足足花了几个星期来研究库利南,并按它的大小和形状用玻璃制作了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型,还为分割专门设计了一套工具。利用这些工具,阿斯查尔先对玻璃模型进行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方案被准确劈开。几天后的1908年2月10日,阿斯查尔和助手来到专门的工作室,将库利南 放在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阿斯查尔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击钢楔,“啪”的一声,库利南纹丝不动,钢楔却断了。阿斯查尔脸上淌着冷汗,放上了第二根钢楔。再用力一敲,这次库利南完全按照预定计划裂为两半,而阿斯查尔却由于过度紧张昏倒在地。

库利南被劈开后,三个熟练工匠经过了整整8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将库利南琢磨成了9颗大钻和96颗小钻。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为库利南原重量的 34.25%。9颗大钻中最大的一颗名叫库利南1号,重530.2克拉,呈水滴形,琢磨了74个面,如今镶嵌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第二大的一颗叫做库利南2号,重317.4克拉,外观方形,磨有64个面,如今是英国皇冠系列中帝国之冠正中最为重要的装饰品。

                    

                   钻石戒指已经成为永恒爱情的最佳象征,这一传统起源于1477年的奥地利皇家婚礼

以钻石为装饰的珠宝工艺品种类繁多,但是其中最小的一种却始终受到人们最多的关注——那就是作为爱情和婚姻交换信物使用的钻戒。戒指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诗人在作品中就记载了用戒指作为爱情信物的做法,当时的结婚戒指内侧有婚约的铭文和皇帝的头像。这一习俗延续下来,到公元4世纪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而具备了浓厚的宗教色彩。钻石的纯净璀灿,很快使它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公元1477年8月17日,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大公爵在迎娶法国勃艮第的玛丽公主时,特地将一枚镶嵌有钻石的戒指作为结婚信物,从此开创了以钻石戒指作为爱情信物的传统。至于结婚钻戒为什么要戴在无名指上,也是颇有意思的掌故:按基督教传统,在婚礼仪式上当牧师拿着圣经接触新人的左手,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戒指应该落在左手的第四个手指上,因此人们把结婚钻戒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而根据古埃及人的信仰,“爱情之脉”正是通过无名指与心脏相连。

                                                         

                                库利南钻石加工而成的最大一颗库利南1号如今镶嵌在英王的权杖

                                顶端,陈列在伦敦塔内供游客参观。

钻石在古代文化中的经历相当“丰富”。古希腊人相信钻石是陨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认为钻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泪;人们也一度认为钻石是由天水或天露形成。古人还相信钻石会生小钻石,并以此解释为何在某些老矿区仍能发现新钻石。

除了种种神话传说,古人还认为钻石具有医疗功效,特别是对麻风病、神经错乱、膀胱炎和瘟疫有很好的效果。有些古书甚至把,穷人和富人感染瘟疫机会的不同归结于中是否拥有钻石。有人相信钻石可以解毒,其本身也有剧毒,还有人说菲特烈二世就是因为吃了含有钻石粉的食物而被毒死的。到l7、18世纪,随着人类科学、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钻石的逐渐普及,关于钻石的种种猜测和神秘色彩才被渐渐破除,钻石终于可以走下神坛,和更多的人“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