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田好玩的地方:閔傑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11:39

敲開異地的機會大門

看起來是既冒險又大膽的個性,閔傑輝其實有非常「投入、謀定而後動」的一面。台灣正式開放大陸探親前,閔傑輝已經到大陸自助旅行過好幾遍,而且走的都是西藏、新疆、青海……這些既內陸又艱苦的路線。

每次出發,他都做足功課,台灣找不到的資料就到香港找。不管是食宿還是飛機、火車時刻表,都仔細收集,做下紀錄。有一次去的時間長達3個半月,閔傑輝完全按著自己的筆記內容走,精準地連一天行程都沒有誤差。

這樣的精神,為他在異地敲開機會的大門。

一到台灣,閔傑輝本來在華僑學校教中國歷史地理。1985年,他偶然發現新聞局的刊物《自由中國評論》英文月刊(FreeChinaReview),常有些介紹中國文化的文章。當時對中國茶道很感興趣的閔傑輝,剛到江蘇宜興等著名茶鄉跑了一趟,於是他毛遂自薦,向《自由中國評論》投稿,寫了第一篇關於中國茶跟茶壺的文章。

流暢深入加上第一手觀察,他的文筆立即引起注意。從此閔傑輝成為新聞局邀稿的常客,更埋下日後跨進新聞界的種子。

1990年,ICRT企畫了一個新聞節目《環保之眼》,縱使閔傑輝從來沒有廣播經驗,更沒當過記者,但因為這個節目需要很棒的劇本,ICRT十分欣賞閔傑輝對文字與文化的詮釋力,仍決定邀請他來製作。

「做環保節目,不跑環保線,要怎麼做好?」閔傑輝自告奮勇加入記者行列。當時他白天出去跑新聞,傍晚5、6點回到家洗個澡,吃過飯又回ICRT電台剪接、寫稿,直到深夜1、2點。

初試啼聲,這個節目1991年即入圍金鐘獎,獲得肯定。

閔傑輝也從此愛上新聞工作。轉眼20年飛逝,如今閔傑輝已稱得上是台灣最資深的英語新聞工作者之一。

機會vs.困難

最初只想「來看看」,誰知道不但娶妻生子,成了「台灣女婿」,更在這裡展開始料未及的事業生涯。3年前,他升任ICRT新聞部經理,帶領目前10餘人的新聞團隊。「人算不如天算,」閔傑輝用了一句中國人老生常談的成語形容。

到台灣幾年後,他曾回美國,遇見一位漢學老師想從助理教授升為教授,全美卻找不到2個教授缺。「現在應該是奇貨可居了!」閔傑輝大笑說。偶爾他會想像:如果當年一路從碩士、博士念上去,會不會今天也搭上「中國熱」,成了所謂「漢學權威」?

不過,閔傑輝有套很有哲理的想法:與其懊惱漏失了什麼,倒不如為「是不是有些壞東西也跟你擦身而過」感到慶幸。「只要你滿意目前做的事,就不必去想本來可以做什麼,」他認為。

「消極的人把機會當做困難,積極的人把困難當作機會,」這是閔傑輝對「機會」2個字作下的註解。至於「whatif(如果當時……)」,那就是個浪費時間的字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