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张伟文个人资料:有心修得百年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6:39
有心修得百年渡
  • 2011年09月27日 作者:
  • 【PDF版】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著名学者,著有《小文百篇》、《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等多部著作,本栏目特邀顾问。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想起百姓一句话:。有何“心”?拯救中华之心。

    □叶小文  “一至海禁开,外夷势跋扈”,列强外夷对中国鲸吞蚕食瓜分豆剖,清朝政府内外皆腐败黑暗昏庸无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万万人同一哭,天下何处是神州”?此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不愿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奔走呼号奋起反抗前仆后继,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百年过后,仍然紧扣人心、激动人心、振奋人心。

    振何“心”?振兴中华之心。

    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呼唤“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一声“振兴中华”,至今振聋发聩。一切爱祖国、爱中华的人们,不论属于哪一个党派团体,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不论抱有哪一种信仰,不论居住在何地,一声“振兴中华”,便都心心向往,心心相印。

    哀莫大于心死,事皆成于有心。沉睡的巨狮醒了,“有心”就好,有志者事成。何以还要“有心修得百年渡”?

    振兴中华之心,毕竟是十四亿人的集体意志,要不断凝聚,休养磨练,锲而不舍,长期坚守。借用佛经的话,“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

    振兴中华,不会一蹴而就,难以心想事成。孙中山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一日。”

    这“最后成功一日”究竟多远?要以“百年”度量。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纪念辛亥革命应该把视野放宽阔一点,不是仅仅一个辛亥百年的事情,至少应该重视三个一百年,一个是作为辛亥革命背景的一百年,一个是辛亥以来的这一百年,同时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从这三个百年中,我们才能较为完整地把握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程。

    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中华民族陷入悲惨沉沦之境,那么辛亥革命后的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则是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缔造新中国,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纪元,在历史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传奇成就,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如果说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前的百年,一直积贫积弱,内忧外患,那么就注定了新中国建立后百年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都要殚精竭虑,确保内稳边安。百年之内,稳不稳得住,安不安得了,是对我们这代中国人能否持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严峻考验。“最后成功之一日”,就在今后的这一百年里,而成功的密码,就在于这一代代人,一个百年接着一个百年的、前赴后继矢志不移的民族复兴追求与梦想。

    辛亥百年说百年,有心修得百年渡。振兴中华之心,百年愈坚;奋斗不息之念,百年不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