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德肋撒医院官网:一位清华女生的“撞钟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8:34
一位清华女生的“撞钟之旅”
  • 2011年09月26日 作者:
 

    记者 张子森

    9月21日,李燕从清华大学东门出来,那座校门看起来有她10个人高。
    这个清华大学研二的小女生,在9月9日那天,以个人名义,起诉了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原因是:我要完成一篇论文,其中需要了解国家部委的副部长工作分工,我按规定向你们申请了。你们不肯公开?好,那我就告你们!
    她的起诉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很难堪,他们一再致电李燕,说“事情很重大,需要研究”。
    舆论对她的行为以褒扬为主,这让她很有压力,“起诉三个部委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没有和学校、学院的领导、老师商量过。”但她的导师肯定她:政府信息公开就像是一口大钟,总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响。
    而小丫头李燕在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异常坚定:“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我不奢望自己的行为会推进制度发展,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点什么。”
    现在,她唯一的希望是:法院立案。

    副部长到底是干什么的

    李燕只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一名普通的研二学生。

    从上个学期开始,李燕就头疼她的论文选题。在指导老师给了她一些意见后,李燕将方向定在政府部门“副职”工作分工研究上。

    “副部长都干哪些工作?”李燕开始搜集资料,可是在上网查询时,她注意到很多国家部委网站上都没有公开副部长的工作安排。

    既然查不到,作为一名法学院的研究生,她很自然地想到了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8月下旬,她开始发力。

    “最早选择的是可以通过邮件和网上系统申请的部委,后来又选择了能通过挂号信申请的部委。”9月21日,李燕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审计署外,她申请的14个部委中有13个做了回复。

    最后给她回复的两个部委是铁道部和工信部,时间分别在9月20日和21日。

    这样的结果让李燕非常满意。

    其中工信部非常严谨,分别于9月9日和9月19日两次回复,第一次向李燕申请延期15个工作日,第二次公布了她查询的信息。

    此时李燕已经起诉三部委,她猜测工信部和铁道部的变化“可能是受到我起诉的影响”。

    不过,虽然14个部委回复了13个,但回复内容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被她告上法庭的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和科技部。

    汉语的艺术无穷尽

    “除了人民银行总行,其他各部门对我的申请都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回忆起各种“五花八门”的回复,自称“神经比较大条”的李燕连呼“晕菜”。

    国土资源部给她的回复是,该部已经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公开了部领导的有关信息,请李燕在网站上查询。但李燕经过查阅,并没有在国土资源部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副部长的分工安排。

    这一回复充分体现了汉语的艺术:“这个回复的意思就是,能够公开的都在网站上,没有的内容则说明不能公开。”

    教育部则直接拒绝了李燕的信息公开申请。其答复也很有意思:“各副部长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负责联系的单位等信息,属于我部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的内部管理信息,且与您的特殊需要无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及其他文件规定,一般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李燕很较真,结果把给她打电话的教育部人士逼急了,对方说,如果她想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门户网站,从部领导的活动报告中推知他具体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最悲催的。

    李燕向科技部写申请时,按照科技部官网的网络申请系统规定,只能填写固定电话,李燕留了寝室电话,但申请三天后被退回,理由是李燕提供的电话“不真实有效”。

    “那我就按照要求再次申请,不仅在备注中留了手机号码,而且还留了法学院门卫的电话。”但13天后,她的申请再次被退回。理由是:“我部多次与您提供的电话进行联系,无法接通。”

    李燕有些“小生气”,因为法学院的门卫从来没有通知自己有科技部的电话,手机也从没有接到科技部的电话。科技部再次回信:曾拨打过手机,信号显示不能接通。

    感觉过于繁琐和心烦的李燕本想放弃,“但又觉得到

    了这一步放弃有些可惜,于是我第三次向科技部提出申请。”李燕说,或许是自己的诚意起了作用,科技部来电询问法学院办公室的联系方式,要对她的身份进行核实。

    这一系列折腾下来,科技部最后的官方答复比教育部更加“严谨”:科技部有五位副部长,在部长的领导下,各位副部长的分工随工作的发展和领导职务的变化不断调整。

    这是“人品问题”

    其他回复了副部长分工的部委,其过程在李燕看来也是充满曲折,“人为设置了很多障碍”。

    民政部公开了李燕所要求的信息,但是在申请过程中,民政部有关人员要求她提供论文题目以及文章中具体哪一段需要这项信息。

    “论文只是处于搜集资料阶段,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正是需要的资料之一。具体的论文题目、哪一段用到这项信息,我无法也没有必要提供。”李燕笑得很无奈。

    然后是文化部怀疑她“人品”有问题。李燕回忆,文化部信息公开办公室有关人员给她打电话时说:“口头告知就可以。”

    这当然不能让法学院研究生满意。

    “一旦发生纠纷的话,没有正式的答复,就无法证明已经告知了。”她据理力争。对方的回答好像街头吵架时慌不择言:如果通知你了,你说没通知,这是“人品问题”。

    这样推三阻四的回复,让李燕觉得自己申请副部长职权公开一事,在这些部门眼里好像涉及国家机密一样,需要十分警惕。

    但学法律的李燕非常严谨,她客观分析这些部门的感受:“我

    知道可能很多部委副部长的职权工作安排,会和国家机密涉及到一起。但肯定也有一部分职权,不属于国家机密,是完全可以公开的。”

    而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科技部的推诿最让她接受不了。经过再三考虑后,她决定行政起诉这三个部委。

    9月9日,李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状告上述三个部委。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接到起诉状审查后,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做出裁定不予受理。

    而根据李燕提交诉状的时间来计算,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决定是否受理的最后时间是9月21日。但直到9月22日下午4点,李燕仍未收到是否立案的通知。

    显然,李燕这一起诉让法院很被动。法院工作人员曾在20日、21日两次致电李燕,称其“上诉内容比较严重,是否立案正在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像一口大钟

    李燕只有等。

    每当看到网站上的“清华大学”、“女生”、“研究生”等字眼,李燕就很紧张,有次甚至紧张到洒了手里的牛奶。然后她自我安慰:“我办事比较毛糙,神经比较大条。”

    她就像瘦弱的堂吉诃德,但面对的不是风车,而是按照法律规定,自己有权知道的政府公开信息。

    “之前是三公经费公开,老百姓可能觉得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很慢,难度很大,但从我个人申请来说,尽管其间有些麻烦和琐碎,但对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并不悲观。”李燕说。

    她列举了佐证。

    在她提出申请后,水利部很快就由专人给她回复,表示她想要查询的内容可以提供,但涉及诸多方面,只能由她去水利部抄录。

    李燕抽出一上午时间,坐地铁,换乘公交,辗转来到水利部。接待她的人很客气也很热情,“对不起,还要麻烦您亲自跑一趟,也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这一句话让李燕一肚子的怨气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实际上很多部委回复以后,都会在相关信息公开规定的第15天打来电话,询问我是否收到,注意查收一下。”

    诸如此类的细节,让李燕感觉很温暖。她个人判断,一个普通老百姓去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能够得到国家部委工作人员的热情对待,这说明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景并不悲观。

    李燕的导师跟她说过一句话,政府信息公开就像是一口大钟,要有人去撞它才会响。“我一个人的力量的确微乎其微,但没有人去用力,就一定无法推进制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