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记主菅:写《西游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7:26
写《西游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前面讲到,吴承恩写《西游记》,是把《西游记》写成了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全书一百二十回,82万字(通行版),当然是长篇。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古典的章回体小说兴盛于明清时期,但它是在宋代的评书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宋代说书艺人,为了便于说书,事先要写个说本,像打个草稿似的,于是就有了话本。但话本是为说书而写的,所以跟真正开讲的说书几乎是一样的,相比之下还不如现场说书的表演精彩,所以,这种样式的书本也就没有得到发扬光大。但文人们却发现,可以模拟这种说书艺人说书的草稿来写故事,于是就出现了拟话本。因为说书时是一回一回说的,所以写拟话本也按其形式,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写。这样,就有了章回体的小说。        这样说来,吴承恩写《西游记》,要把它写成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并不难,只要熟悉拟话本的写法即可,还可以参考已经创作出来的其他名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写法。       而问题是,他写《西游记》要把它写成神话的,而且还是长篇的,这就需要具备充分的条件。       第一、必须会写章回体小说。这个他容易做到:模仿别人的成功写法即可。       第二、必须熟知素材的情况——即玄奘去古印度求取经卷的事迹——这个他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能够做到。       第三,必须懂得僧佛仙道的常识。因为从主人公孙悟空出世到他功成名就成佛,要写到诸多天上、地下、海里的僧佛仙道、漫天星宿、各路神人,必须掌握相关的神话知识。而写的又是取经的四个佛教信徒,他们说话做事必然有很多内容或形式必定与佛教有关,尤其是唐僧,主要的说话做事都是念经诵佛。所以,作者还要懂得佛教及其经文,要不然作品刻画人物和描述情节,就会失真。实际上,《西游记》中也真有大量的经文和佛教内容的描写。例如《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徒弟啊,我——        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关键是第四,必须善于描写不同景物和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前后雷同。        因为小说中要写的人物太多,而且还种类繁多,有天上的,有地下的,有海里的,有的是神仙,有的是妖怪,有的是人,有的是佛,长相都不能雷同。这“海陆空” (天上、地府、人间、龙宫、洞府、魔窟等)的景象也不一样,唐僧带领四个徒弟去取经,几乎回回都是来到一座山前,“但见”之后,就要描述山是什么样的,景象不能雷同——不然不是又走回原来的地方去了?那什么时候才能到西天啊?孙悟空一路上降妖伏怪所遇到的妖怪也种类繁多,有天上来的,有地下冒的,有飞禽,有走兽,每个妖怪的相貌和打扮也都不一样,写一样了读者会糊涂:孙悟空怎么又跟原来那个妖怪打上了?再说孙悟空降妖伏怪必然要打斗,那武打的场面和套路也不能一个模子下来,回回都要精彩,各不相同才能异彩纷呈,才能引人入胜。等等等等,都要求作者必须具有绝对高超的描写才能,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一次一个样,次次都不能雷同——不能重复出现。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吴承恩做到了。试各举一例加以印证:          1、景物描写:《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师徒们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看处,呀!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行者道:“怪道你们害冷哩,却是这般大雪!”四人眼同观看,好雪!但见那——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骨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2、人物描写:《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八戒与沙僧对列左右,见妖邪怎生披挂。好怪物!你看他——               头戴金盔晃且辉,身披金甲掣虹霓。腰围宝带团珠翠,足踏烟黄靴样奇。              鼻准高隆如峤耸,天庭广阔若龙仪。眼光闪灼圆还暴,牙齿钢锋尖又齐。              短发蓬松飘火焰,长须潇洒挺金锥。口咬一枝青嫩藻,手拿九瓣赤铜锤。              一声咿哑门开处,响似三春惊蛰雷。这等形容人世少,敢称灵显大王威。        3、场面描写:《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行者笑道:“泼物!不须讲口!但说比势,正合老孙之意。走上来,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什么赌斗,挺钢枪劈面迎来。这一场好杀!你看那——        金箍棒举,长杆枪迎。金箍棒举,亮藿藿似电掣金蛇;长杆枪迎,明幌幌如龙离黑海。那门前小妖擂鼓,排开阵势助威风;这壁厢大圣施功,使出纵横逞本事。他那里一杆枪,精神抖擞;我这里一条棒,武艺高强。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汉,果然对手才逢对手人。那魔王口喷紫气盘烟雾,这大圣眼放光华结绣云。只为大唐僧有难,两家无义苦争论。       当我们捧起这部名著的时候,不能不为作家高超绝伦的描写天才和语言艺术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