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拜利妥:(0304)瓯海区 [原:郊区 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4:00
瓯海区
瓯海区是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北靠瓯江,环绕鹿城、龙湾两区。原系温州市郊区,1981年12月析出建置瓯海县,1992年撤县设区。
中文名称:瓯海区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温州市
政府驻地:景山街道(现娄桥街道)
电话区号:0577
邮政区码:325016
面积:614.5平方公里
人口:99万
方言:吴语(东瓯片),闽语,畲语等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场:温州永强机场
火车站:温州站,温州南站等
车牌代码:浙C
目录
区域概况名字由来基本信息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图
经济实力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区域发展自然地理水利资源气候资源
经济概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业产业
发展规划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风土人情人文特色名优特产瓯海新城
区域概况
瓯海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瓯海区是浙江省温州市辖区。全区总面积614.5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42%。现辖12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38万。   瓯海区地图
名字由来
古时候,瓯海属“瓯地”一部分,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有“瓯居海中”之记载,瓯海之名由此而来。
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Ouhai Qu
【区划代码】330304
【邮政编码】325005
【政府驻地】娄桥街道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
瓯海区在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
瓯海区在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   瓯海区风光(1)
全国解放后,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领导。以原温州市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3个镇、24个公社为瓯海县的行政区域,县政府驻温州市。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24号)批复同意撤销瓯海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原县辖的5个区公所同时撤销。瓯海区辖16个乡、17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景山街道。
1997年,瓯海区面积897.7平方千米,人口55.9万人。辖1个街道、18个镇、7个乡:景山街道、永中镇、灵昆镇、海滨镇、永昌镇、永兴镇、沙城镇、天河镇、茶山镇、南白象镇、梧埏镇、娄桥镇、潘桥镇、新桥镇、郭溪镇、瞿溪镇、藤桥镇、临江镇、泽雅镇、三垟乡、上戌乡、岙底乡、双潮乡、五凤垟乡、北林垟乡、西岸乡。区政府驻景山街道兴海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瓯海区总人口835607人,其中(1个街道、15个镇、7个乡):景山街道31002人,梧埏镇122337人,南白象镇26950人,茶山镇28857人,瞿溪镇33979人,娄桥镇44846人,郭溪镇68121人,潘桥镇43319人,新桥镇64891人,永中镇161444人,天河镇34426人,沙城镇41277人,灵昆镇17457人,藤桥镇27325人,临江镇14133人,泽雅镇15868人,三垟乡22327人,双潮乡8979人,岙底乡3406人,上戍乡13880人,五风垟乡3975人,北林垟乡3357人,西岸乡3451人。
2001年,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瓯海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镇。瓯海区面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58.62万减到37.84万(温州年鉴是3759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32人)。辖1个街道、11个镇、4个乡,24个居委会、251个行政村。
2002年,全区辖1个街道、11个镇、4个乡,24个居民区、251个行政村。
2003年11月24日,浙政函[2003]192号批复,同意温州市瓯海区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西岸乡、五凤垟乡、北林垟乡建制,并入泽雅镇。调整后,泽雅镇辖81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源口村)。(2)撤销新桥镇、娄桥镇、梧埏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瓯海区政府直辖。在此范围内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等事宜,由温州市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泽雅镇下辖81个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45.43平方千米,总人口5.96万,镇政府驻地源口村;瓯海区辖瞿溪、郭溪、潘桥、泽雅、丽岙、仙岩6个镇和若干街道办事处。12月11日,温政发[2003]37号批复:(1)设立新桥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新桥镇5村、5居,办事处驻站前路(原新桥镇政府驻地)。(2)设立娄桥街道办事处:管理原娄桥镇15村、1居,办事处驻娄桥村振兴街3号(原娄桥镇政府驻地)。(3)设立梧田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梧埏镇13村、2居,办事处驻梧埏街村梧埏大道(原梧埏镇政府驻地)。(4)设立南白象街道办事处:管理原南白象镇7村、1居,办事处驻鹅湖村新象街1号(原南白象镇政府驻地)。(5)设立茶山街道办事处:管理原茶山镇14村、1居,办事处驻茶山村梅泉路90号(原茶山镇政府驻地)。(6)设立三垟街道办事处:管理原三垟乡11村,办事处驻垟河村三垟大道897号。以上6个新设街道和新泽雅镇于12月30日正式挂牌。
2008年末,全区面积614.5平方千米,人口40.74万人,其中非农7.41万人,辖7个街道、6个镇,16个社区、12个居民区、251个行政村。
2011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瓯海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122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瓯海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温政函[2011]57号)精神,瓯海区部分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潘桥镇、郭溪镇、瞿溪镇、丽岙镇、仙岩镇建制,设立潘桥街道办事处、郭溪街道办事处、瞿溪街道办事处、丽岙街道办事处、仙岩街道办事处。调整后,瓯海区辖景山、新桥、娄桥、梧田、三垟、南白象、茶山、潘桥、郭溪、瞿溪、丽岙、仙岩等12个街道办事处和泽雅镇1个镇;潘桥街道面积57.4平方千米、人口41526人,郭溪街道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38934人,瞿溪街道面积35.3平方千米、人口25349人,丽岙街道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22060人,仙岩街道面积37.0平方千米、人口40001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瓯海区辖12个街道、1个镇,12个社区、13个居民区、251个行政村。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99.69万人。
景山街道
面积2.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1万人。办事处驻将军桥村,邮编:325005。辖5个社区(景山、净水、西山、繁荣、勤奋)、2个行政村(将军桥、净水)。
梧田街道   瓯海区风光(2)
面积25.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37万人。办事处驻梧田大道428号,邮编:325014。辖2个社区(泽霞、龙潭)、1个居民区(梧田)、13个行政村(梧田街、月落垟、寮东、塘东、塘西、霞王、老殿后、林村、北村、南村、南堡、蟠凤、大堡底)。
茶山街道
面积30.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2万人。办事处驻茶山村梅泉路,邮编:325015。辖1个居民区(茶山)、14个行政村(茶山、新民、罗山、京山、舜岙、睦州垟、后村、山根、洪殿、河头潭、罗胜、霞岙、罗丰、银山)。
南白象街道
面积12.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87万人。办事处驻鹅湖村,邮编:325015。辖1个居民区(南白象)、7个行政村(鹅湖、横港头、南湖、霞坊、上蔡、金竹、南白象)。
新桥街道
面积7.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35万人。办事处驻新桥村,邮编:325006。辖5个社区(新桥、白泉、金蟾、站前、前花)、5个行政村(新桥、山前、三浃、西湖、高翔)。
娄桥街道
面积23.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32万人。办事处驻娄桥村,邮编:325016。辖1个居民区(娄桥)、15个行政村(娄桥、下斜、古岸头、玕西、玕东、玕南、吕家降、东风、上汇、岩头、前园、社叶、东耕、河庄、安下)。
三垟街道
面积13.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7万人。办事处驻垟河村后垟,邮编:325014。辖11个行政村(垟河、黄屿、沙河、丹东、吕家岸、张严冯、上垟、园底、应潭、池底、樟岙)。
瞿溪街道
面积35.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4万人。1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会昌路76号,邮编:3   瓯海区风光(3)
25016。辖1个社区(会昌)、2个居民区(桥下、瞿溪)、(行政村:河头、埭头、林桥、桥下、瞿溪、溪头街、瞿岙、蛟垟、雄溪、大同、雄岙、肇山、北坦、泉东川、大岙、雄河)。
潘桥街道
面积57.4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4万人。办事处驻华亭村,邮编:325018。辖1个居民区(潘新)、24个行政村(华亭、潘桥、仙门、横塘、河西、林桥头、丁岙、学士前、横屿头、马桥、金堡、下岙、岷岗中村、岷岗后村、岷岗前村、屏山、陈庄、焦下、泉塘、东边、桐岭、陈岙、方岙、田平)。
郭溪街道
面积42.5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万人。办事处驻塘下村,邮编:325016。辖1个居民区(塘下)、18个行政村(塘下、郭溪、郭南、曹平、郭西、岭头、宋岙底、宋岙河头、梅园、宋岙前垟、 宋岙三合、梅屿、浦西、浦东、浦北、凰桥、任桥、曹埭)。
丽岙街道
面积33.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万人。办事处驻茶堂村,邮编:325202。辖2个居民区(茶堂街、下呈街)、21个行政村(茶堂、叶宅、下川、杨宅、任宅、下呈、河头、后中、上坦、泊岙、丽塘、王宅、下章、曹建、后东、上胜、梓上、梓河、路溪、林山、姜宅)。
仙岩街道
面积34.3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万人。办事处驻河口堂村,邮编:325203。辖24个行政村(河口堂、社帆、渔潭、自力、秀垟、盘垟、岩一、岩二、仙北、仙南、东樟、派岩、下林、跃进、穗丰、罗垟、 星光、凤池、大岭、竹溪、花台、横坑、李山、沈岙)。
泽雅镇
面积139.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7万人。镇政府驻源口村,邮编:325023。辖2个居民区(源口、林岙)、81个行政村(源口、岭雪、大川、东山、西山、门槛山、大坪头、麻芝川、林岙、岙外、石梓、下庵、林岸、龙头、潘庄、吴坑、上村、中村、下村、李降垟、外坳、岩角山、石榜山、郑家山、鹤岙、郑坑、小源、潘宅、吴岙、隔岸、上陈、双界田、下陈、垟田、天长、戈恬、西岸、垟坑、外水良、横垟、上潘、水碓坑、下良、下连坑、唐宅、言章、小石垟、黄岭头、黄坑、岩门、苏田、犁头垟、仙宅山、大石垟、岙底、林垟、屿山、庙后、庙益、石坑、黄山、外叶、师科垟、安乐溪、胡坦、山后、五凤垟、黄庄、包岙、李山、石良、基田、桂川、底陈岙、黄降坑、支坑、布袋垟、古耸、库门坳、坑源、洞桥头)。
2011年3月,作为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试点区域之一,瓯海撤销仙岩、丽岙、郭溪、瞿溪、潘桥5个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区政府直辖。现辖12个街道、1个镇, 251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社区)。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瓯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温州机场、温州港、温金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紧邻辖区而设,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贯穿全境,瓯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干道与老城区交通网络相连。近几年来,瓯海区再造优势,相继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为温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瓯海区白象塔
近年来,瓯海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区道路总里程307.243公里,总面积442.55万平方米。104国道、南塘大道、高桐公路贯通南北,瓯海大道、西山西路、温瞿公路横跨东西,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金温、甬台温、温福铁路穿境而过。全区251个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地图
瓯海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编辑本段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瓯海经济实力大为增强。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79.4亿元,财政收入9.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249元,农民人均收入6590元。200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222.2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3家,轻工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特色轻工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层次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2002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6亿元,专业市场不断完善,超亿元市场达8个。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2年实现外贸出口商品   瓯海区白象塔系列景点
供货值60.2亿元。
当前,全区正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以加速发展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眼镜、锁具、服装、鞋革等一批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财富的一流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为支撑的“轻工强多”。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成一个以“商、住、游”为重点的“商贸新区”。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瓯海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风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泽雅,省级森林公园茶山及温州乐园、五美景园等主题公园,还有建设中的汇昌河水上公园、温州南戏城及温州生态园等。今后的瓯海,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山水资源,既着眼于建设温州大都市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山水资源,又着眼于体现新型城区的空间特色,开发好山水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促进生态的经济化和经济的生态化,让山水融入城市,让城市走进山水,努力建设“山水相融,城美景秀,天人和谐”的生态型山水城区。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瓯海悠久的历史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历经千百年的沉淀,连   瓯海区吹台山
接古今,穿越时空,给人以质朴、清新的感觉,几多人文景观令人爽心悦目、流连忘返。
瓯海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长,以真诚和希望演绎淳朴的民风,以热情与乐观延续古老的习俗。这些民谷风情,蕴含着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积淀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高教园区、温州中学、瓯海中学等为基础,努力建设温州的文教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抓好颇具特色的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倡导社会兴文、产业兴文和品牌兴文,不断深化文化大区建设的内涵。在不断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区,积极塑造“文化大区”新形象。
编辑本段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使瓯海大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前景日益广阔。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并实施“工贸主导、文化提升、山水融入、中心培育”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轻工强区、商贸新区、文化大区、山水城区”,把瓯海建   瓯海区工业建筑
设成为宜商、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前进中的瓯海,正向世人显示改革与发展的崭新风貌。
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瓯海。瓯海将以瓯海城市中心区和温州新火车站站前区为龙头,融合两大区块,近期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5万的新城框架。同时,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全力打造科技轻工区、现代商贸区、都市休闲区和新兴文教区,使瓯海成为宜商、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瓯海区北靠瓯江,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环绕鹿城、龙湾两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陆地占93.33%,水域占6.67%。林业用地面积37.6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是未来温州城市“南连西拓”的重要腹地。   瓯海区风光(4)
水利资源
瓯海境内有温瑞塘河和汇昌湖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52条,主河道17.27公里,主干支流36.09公里,一般支流345.14公里,河床宽度15至100米不等,水深1.5米至6米之间,于吴淞高程5.0米时,河道蓄水总量达6500万立方米。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气候资源
瓯海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域,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年总降水量达11.56亿立方米,蒸发量3.64亿立方米,无霜期276天。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2年瓯海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9.4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0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继续朝市场化的需求进行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强龙工程”,培育了30家龙头企业,产业化龙头不断做大,组建了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批龙头企业依托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建立了贸工农一体化的产销方式。农业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花卉、蔬菜、畜牧、果茶、休闲观光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830亩的温州花卉大世界项目建设方兴未艾,食草动物养殖成为山区农业的一大特色。“四大名早茶”占据半壁江山,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瓯柑之乡”,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兴起。
农产品质量和名牌战略深入实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名牌意识普遍得到重视,3个农产品(商标)获市名牌产品或知名商标称号, 4个农产品获省级博览会金奖,1个农产品获国际评比银奖。农业生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全面实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建成市农业高新示范园区等各类园区29个,实施林业“四大”绿化工程,使“森林进城,园林下乡”,   瓯海区实际寺
全区森林覆盖率51.4%,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大力开发森林公园和保护三垟湿地等自然资源,努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态和谐的绿色瓯海。
全区有工业企业106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2家,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3家,国家免检产品4只,省市名牌产品32只,省市著名、知名商标24只。拥有中国锁都、中国鞋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和外贸工业园、旅游品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了以鞋革、服装、眼镜、锁具、烟具、汽摩配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建成了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茶山杨梅精品园、丽岙花卉中心、三垟瓯柑精品园、泽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无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1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11.06亿元,“大好大”、“一鸣”成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人均耕地面积0.29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36万吨。
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4.73亿元。共有12家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5.38亿元。
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0857个,从业人员21438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市场交易活跃,33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2.7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3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39万美元。
到2003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注册法人5783家,完成产值88.0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96%,创利税60.28亿元。 农业经济
2002年鸥海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9.4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0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继续朝市场化的需求进行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强龙工程”,培育了30家龙头企业,产业化龙头不断做大,组建了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批龙头企业依托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建立了贸工农一体化的产销方式。农业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花卉、蔬菜、畜牧、果茶、休闲观光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830亩的温州花卉大世界项目建设方兴未艾,食草动物养殖成为山区农业的一大特色。“四大名早茶”占据半壁江山,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瓯柑之乡”,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兴起。
农产品质量和名牌战略深入实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名牌意识普遍得到重视,3个农产   瓯海区水上公园
品(商标)获市名牌产品或知名商标称号,4个农产品获省级博览会金奖,1个农产品获国际评比银奖。农业生产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强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全面实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建成市农业高新示范园区等各类园区29个,实施林业“四大”绿化工程,使“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全区森林覆盖率51.4%,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大力开发森林公园和保护三垟湿地等自然资源,努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态和谐的绿色瓯海。 工业经济
全区有工业企业106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2家,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3家,国家免检产品4只,省市名牌产品32只,省市著名、知名商标24只。拥有中国锁都、中国鞋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和外贸工业园、旅游品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了以鞋革、服装、眼镜、锁具、烟具、汽摩配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瓯海经济属典型的“温州模式”,有各类经济活动单位5.2万家,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3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2家,森马集团、金州集团、中城集团、东瓯集团等4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立集团、强强集团、温州市通用锁具有限公司、温州市天宇锁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中国十大锁王”称号;拥有7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14个国家免检产品,26个省名牌、著名商标,57个市名牌、知名商标;拥有中国锁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和总部经济园、旅游品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了眼镜、锁具、鞋革、服装、汽摩配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各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市级14家。
建成了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茶山杨梅精品园、丽岙花卉中心、三江瓯柑精品园、泽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无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1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11.06亿元,“大好大”、“一鸣”成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人均耕地面积0.29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36万吨。 商贸业产业
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其中地方税收4.73亿元。共有12家金融机构,可办理国   瓯海商贸
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5.38亿元。
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0857个,从业人员21438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市场交易活跃,33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2.7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3.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3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39万美元。
商贸业方面,境内建有浙江皮革市场、浙南粮食批发市场、温州家具市场、温州装饰材料市场、温州汽车城、温州禽蛋市场、瓯海货运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在建的有温州大西洋购物中心、潘桥现代物流园区等特色市场。
编辑本段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我区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阶段,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将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认真编制和实施《规划纲要》,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对建   瓯海区温瑞塘河
设现代化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浙江省“八八战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温州市“三个温州”部署要求,根据《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关于制定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的,是描绘我区“十一五”发展蓝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编制专项规划、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222所,教职工6735人,在校学生10.7万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5%。瓯海为省级教育强区,建成省市级“教育强镇”11个,省市级重点示范学校29所,其中瓯海中学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温州高教园区、温州中学分别坐落于瓯海茶山街道和梧田街道。全区人才总量2.66万人,其   瓯剧
中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人。建有科技培训中心。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文化站13个。屏纸制造工艺、彩石镶嵌石雕等2项民族民间艺术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坑村、水碓坑村被公布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电视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7%、99%,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7万户。瓯海还是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城。
编辑本段医疗卫生
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28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8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1.2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24万人,参合率87.8%。地处梧田街道的温州附一医新院正在建设。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瓯剧,是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的地方戏。瓯剧是在民间土壤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高腔、昆腔流行于浙南,乾嘉时,乱弹班开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昆腔、乱弹腔。后又兼唱部分传自安徽的“徽调”,滩黄,时调。在长期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剧种。因为它是一个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剧种,故又叫“温州乱弹”。1959年改称“瓯剧”。
早期的温州乱弹班,是一种半职业性的戏班组织。农闲时,结班做戏,农忙时,解班务农,俗称“三月班”。
现在可考的最早班名为“老锦绣”。成立于清乾隆年间。班主洪全本,温州市郊永强人。他把一批流散在社会上的乱弹艺人收拢成班,主要艺人有“辰生(当家旦)、冯钦(老旦)、巴祖(老外)、茂魁(鼓师)、“番人”(大花脸)。“老锦绣”以唱乱弹腔为主,兼演少数几本高,昆剧目。其固定剧目有八十四本大戏,故有戏谚,“有戏不清楚,去问老锦绣”。
稍后的班社有“日秀”,“三星”、“小春花”、“八永义”等。至清道光年间,乱弹班曾一度发展到30余个,乱弹班的戏馆有二十多处,其活动区域,除浙南的温州、台州、处州(今丽水)外,还远及闽北,并传至台湾。《台湾省通史》载:“台湾有四平戏,也有温州乱弹。其区别是温州乱弹台上写‘天官赐福’,四平班写‘当朝一品’”。连横《台湾通史》也讲到温州乱弹说:“恶言四平,来自潮州,特奖乱弹,”可见温州乱弹亦深受台湾人民欢迎。
瓯剧演出的基地是农村的庙台和草台子。浙南农村,每地都有大小庙宇。庙中均有一定的庙产,每年都有固定的酬社活动,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天。在此期间,结合演戏,四处商贩毕集,名日“会市”。如稻熟后,各村农民都要演戏酬神,以庆丰收,有时几十个戏班子还满足不了要求。
编辑本段人文特色
瓯海深沉笃厚。在泽雅镇的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雅“四连碓”,是中国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在仙岩镇穗丰村出土过众多的西周时期青铜器,表明瓯海在三千多年前发展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始建于宋代的“白象塔”里保存过的一系列彩塑,现在成为省、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瓯海钟灵毓秀。南宋陈傅良在仙岩开办浙南最早的书院,弘一法师曾在茶山宝严寺修行,文学大师朱自清在仙岩梅雨潭写下散文名篇《绿》,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故乡就在瓯海瞿溪。这里有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仙岩镇渔潭中村灵佑殿,还有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郭溪镇岭头村景德寺。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领导人粟裕、刘英等在瓯海开展过游击战争。1988年,瓯海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
瓯海文化兼容。瓯海是多宗教地区,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目前,全区共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57处。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和睦。
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瓯海西部为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中西部及南部为丘陵地带,东南部辅以吹台、大罗两山之水,支流众多,水网密布。气候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的优越条件。农副土特产较为丰富,主要有茶山丁岙杨梅、瓯   杨梅
海瓯柑、“黄叶早”茶叶、泽雅屏纸、三垟菱角等,荣获“中国杨梅之乡”和“中国瓯柑之乡”称号,其中瓯海瓯柑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其中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建有温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温州市花卉产销中心和茶山杨梅精品园、三垟瓯柑精品园、泽雅高山蔬菜基地、郭溪无公害稻米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编辑本段瓯海新城
[1]随着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日益改善,瓯海已经进入了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发展后劲逐步增强的黄金期。温州大都市区框架全面拉开,加速凸显了瓯海全域的空间腹地优势,南片茶山、南白象、丽岙、仙岩等地将直接融入温州中心城区,西片娄桥、潘桥、郭溪等地强力支撑着瓯海新城建设,沿山、沿河、沿路的“三沿”地带全面拓展了城乡融合的发展空间,瓯海正成为温州新型城市化的前沿阵地。2010年9月,瓯海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瓯海新城进行规划调整,将原规划用地规模为7.19平方公里的新城范围扩至55.19平方公里,使新城东到牛山,南至吹台山,西到华亭山,北接景山。其中核心区范围东到广化南路,南到南过境路,西至福州路,北到六虹桥路,总用地约18平方公里。未来的新城,将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商务购物、金融办公和生活居住七大功能为主导进行发展。

瓯海新城(1张)
新城崛起,城市经济的重要一极
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格局、齐备的配套条件,“十二五期间”,一座以“一心、三轴、五园、七大功能”为空间结构的现代化宜商宜居品质新城即将崛起。
“一心、三轴、五园、七大功能”——
一心:以区行政办公大楼和市民广场为中心,统领整个行政中心区,作为瓯海新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将成为瓯海未来的标志性空间形象。
三轴:瓯海大道、三桥路、中央大道,这三条重要交通干道,将这一配套齐全的新版图作了大致的功能划分,构成“沿瓯海大道的行政商务轴,沿三桥路的商业综合轴,沿瓯海大道的片区发展轴”规划结构。
五园:占地约1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各个方位布局公园,中心公园、市民广场、秀屿山公园、站前中心公园、半塘园公园等五大公园,并以滨水生态为主题特色。
七大功能:原规划用地规模为7.19平方公里的新城范围,被扩至55.19平方公里,随之,原定位的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商务购物、金融办公和生活居住等五大功能,也拓展至行政管理、文化娱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商务购物、金融办公、生活居住等七大功能。
新城优势,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高铁的带动效应加快了瓯海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把整个瓯海推到温州发展的前沿阵地,为高铁配套的西部交通网建设整体提升了瓯海新城的档次,加快中心辐射能力的形成。同时,金丽温铁路的扩能改造,以及高速公路、104国道改线、温瑞大道仙岩段等项目的加快建设,使瓯海成为连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打开了瓯海对外拓展的空间。区域内外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有效推动瓯海全境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内各类要素流动,从整体上优化了瓯海的发展环境,未来的瓯海城市化发展将步入“动车时代”。
已投入营运的32对动车组缩短了瓯海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同时成为周边市民乘坐高铁的聚集地。据了解,目前火车南站平均日发站人数约为9000人,而日到站人数则超过万人。今年一些动车线路还将陆续开通,更大范围连接国内重要城市。由铁路温州南站带来的配套道路网建设,让这一聚集效果进一步提升。全长11.895公里的福州路坐落在铁路温州南站西侧,北连鹿城104国道,南接瑞安桐岭隧道,方便了瑞安北部居民前往瓯海乘坐动车。一期大连路至桐岭隧道5.47公里已建好,二期今年6月开工。一期、二期全面竣工后将一起作为新的104国道线,对原来老104国道进行改道,避开主城区范围,即原104国道丽岙段经温州高铁至丽岙连接线公路工程,与宁波路、大连路相连,将原来经过主城区的国道线路改经瓯海西部。此外,在温瞿公路、瓯海大道的基础上,市民前往瓯海乘坐动车将更加方便——六虹桥路延伸段从新桥通往福州路,让市区去铁路温州南站又多了一条道路,工程已经开工。为减少翠微大道压力,广化路的延伸段从过境公路连接六虹桥路,今后,从鹿城西部到瓯海腹地有了四条路可走,包括广化路、翠微大道、宁波路、福州路。
金丽温高速公路落地互通工程,将在原南白象、双屿两大出入口的基础上,再在铁路温州南站附近的古岸头增设出入口。将来,从铁路温州南站一出站便可直接上金丽温高速公路,方便丽水、青田一带的乘客需求。《温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编制完成,从铁路温州南站、瓯海行政中心区至瓯江口新区的S1线作为先行先试线路计划今年11月动工建设,大大加快都市区组团间快速交通建设。
长达10.96公里的瓯海大道改建工程由南塘大道连接福州路,现已全线施工。未来,再向西延伸通往瞿溪、泽雅,带动瞿溪经济重镇及泽雅旅游风景区的发展。并且,与将来新的过境西路、过境南路相连,将瓯海、鹿城主城区范围外圈形成交通环的绕城格局。届时,鹿城西部、丽水、青田等地市民均可经瓯海大道前往永强机场,大大缩短来回距离。
新城展望,配套齐全的宜商宜居之所
温州大都市区战略的推进突出了瓯海的空间腹地优势。随着温州大都市区建设拉开框架,南拓西进,瓯海的腹地优势日益凸显,对温州主城区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瓯海中心区、站前区、高新园区等三个区块组合成的占地40平方公里的瓯海新城,在突出行政、商务和高新工业主题的同时,以齐全的配套功能强调商住品质。行政管理、文化娱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商务购物、金融办公和生活居住七大功能。并且直接覆盖瓯海三溪片娄桥、潘桥、郭溪等乡镇的开发和建设,带动全境发展,成为“十二五”期间极其重要的城市化建设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
占地面积45.3亩的区行政管理中心大楼,力争2012年2月竣工;占地面积24.47亩的区法院审判大楼即将完工;用地面积27.7亩的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及附属用房工程,现已进场施工;包括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图书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内的四馆两中心项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如今,瓯海新城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随着行政管理中心的率先开发建设,其他配套工程也同步跟进。
在行政管理中心的周边,除了五大板块的安置房住宅区外,还人性化设置大西洋购物中心、商务中心、火车南站、潘桥国际物流中心、医院、学校、宾馆、公园、体育馆及四馆两中心等一系列配套建筑,一条龙满足商住需求。
瓯海大道、三桥路、中央大道,这三条重要交通干道,将这一配套齐全的新版图作了大致的功能划分,构成“沿瓯海大道的行政商务轴,沿三桥路的商业综合轴,沿瓯海大道的片区发展轴”规划结构。
新城魅力,生态滨水的城市定位
从瓯海新城规划鸟瞰图可以看出,约18平方公里的瓯海新城核心区内,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将合理布局五个大型公园,主要以滨水生态型为主,另外各条塘河水系周边均以绿化和河道来增加两岸绿色空间,提高宜居指数和城市品质。据统计,核心区内绿地面积将占建筑用地的28%以上,充分体现生态、滨水的城市魅力。
靠近半塘河,原规划建商住楼的苗圃基地,将改建半塘园公园,打造以生态为主体的绿色城市客厅。在设计上,利用原有苗圃内的植物资源,倡导低碳、互动、休闲、交流的绿色生活方式,包括综合休闲区、运动健身区、静态游览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除半塘园公园外,新城区北边的秀屿山公园、中心位置的中心公园和市民广场、西南角的站前中心公园,还有新迁的市苗圃基地等,让生活在这座新城内的人更大范围地享受绿色空间。距铁路温州南站不足千米的西郊公园(老虎山-仙门山公园)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温州西部城区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2011年起,瓯海区将根据推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的需要,坚持中心带动、三沿拓展、板块集聚、产业支撑,科学划分功能区块,努力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心带动,加快核心区块建设,增强新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三沿拓展,就是打造沿城市主干道的现代商贸和城市居住带,沿塘河的休闲景观和宜居地产带,沿山地的旅游休闲和生态居住带。板块集聚,就是立足自然、历史和功能集聚条件,着力建设新城板块、郭瞿泽雅板块、梧白茶山板块、仙丽板块等四大城市功能区。产业支撑,就是充分发挥产业对瓯海新一轮城市化的支撑作用,打造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流通、生态居住、文化教育、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七大产业,实现城市与产业的高度融合。
如今,作为温州三大主城区之一的瓯海,扎实推动新一轮发展,抢占城市化高地。 “十二五”期间,该区将坚持转型发展,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快推进步伐,实现由城郊型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坚持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导向,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生态优美之城、宜商宜居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和品质休闲之城。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瓯海新城(1张)

词条图片(15张)

参考资料 1
瓯海论坛  
http://www.oh8.cn/read.php?tid-23748.html
扩展阅读: 1 中国·瓯海http://www.ouhai.gov.cn/
2 瓯海论坛http://www.oh8.cn/
开放分类:地理,浙江,温州,行政区划,市区
“瓯海区”相关词条:
平阳县乐清瑞安温州永嘉县文成县鹿城区龙湾区洞头县苍南县中国武义国际养生博览会
平阳县乐清瑞安温州永嘉县文成县鹿城区龙湾区洞头县苍南县中国武义国际养生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