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芯语女儿:村前那条小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21:02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地区,一个距黄河七、八公里远的小村庄,是我十五岁前生长的地方。离开家乡太久了,儿时的许多记忆已经变得有些模糊,惟独村前那条小河以及与它有关的故事至今在脑海中的印象仍然清晰。

       那是一条宽约百米,全长也仅有几十公里的小河,叫“金水河”,它实际上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源于黄河又流入黄河。这条河虽然很小,但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了。

       北方缺水,不像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水系湖泊,因此一条小小的河流也显得很宝贵,尤其是在生产力尚不十分发达,基本上靠天吃饭的那个年代,这条小河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当黄河发生洪涝灾害时,它分洪以舒缓黄河水涨的压力;当遇到旱灾的年份,它将黄河水引来让家乡人灌溉农田;即使在枯水的季节,小河裸露的河床里也会长出形形色色的野菜来,供人们采摘充饥,曾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就这样日月轮回,小河哺育着不知多少代家乡人,可以说,她是家乡人民的母亲河。

       孩童时代,不太懂得这小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只记得她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去玩耍的场所。夏天,我与小伙伴在河里游泳、嬉戏,常常一呆就是大半天,我的游泳就是在小河中学会的,当然还要感谢那个推我下水、差点把我淹个半死的小伙伴;冬日里河水结成厚厚的冰,宽阔的河面就成为我们滑冰、打陀螺以及打雪仗的操练场。

       最难忘每年秋天瓜果成熟的时节,我与一群小伙伴们在小河边瓜田里偷瓜的经历。记得那时我们约莫七、八岁左右,正是“狗也嫌”的年龄,都已经粗识一些水性,活泼、好动,小河俨然成了我们的家,成了我们施展本领的舞台。玩累了就要补充点热量,邻近河边的瓜田自然就成为我们首选的目标。

       瓜田中间有一座玉米秸杆搭成的瓜棚,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是那片瓜园的看护者,老人们腿脚不灵,耳朵也有些背,我们瞅准机会,潜入瓜田,总能满载而归。次数多了,老人有了防备,我们愈来愈难以得手了,于是就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计策。首先精心进行伪装,其实就是在河底弄些泥巴,从头到脚将赤裸的身体涂抹一遍而已;接着,我们将人马分成三组,一组到瓜田对面实施佯攻吸引看瓜老人的注意力,另一组人马悄悄潜入临河一侧的瓜田里埋伏起来,其余的所有小伙伴均匍匐于地面,呈一字排开,从瓜田一直延伸到小河边,待看瓜老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佯攻一侧时,立即采取行动,前面摘瓜,后面接应,那条横亘于地面的长长的人链便似一条机动的传动带,将一个个熟透的西瓜搬运到小河里,待看瓜老人发现上当时,我们已经连人带瓜一同滚入河水中去了。

       如同打仗一样,我们也有过失败,几乎人人都有过被看瓜老人生擒活捉的经历,当然,捉住了是要被处罚的,只是处罚的方式有点奇特:罚你吃瓜,老人亲手到瓜田里摘一只大个的西瓜,一刀破为两半,“逼”着你一口气把它吃下去,否则不放你回家,挨罚之后的我们,一个个捂着涨得滚圆的肚子落荒而逃。这与其说是惩罚,倒不如说是奖励;独特的处罚方式透出老人对晚辈的包容及疼爱,也由此折射出家乡古朴的民风。

        我就是这样在小河的怀抱中度过自己童年的,参军前,小河是我见到的最大的河流,参军离开家乡后,走过很多地方,见到了长江,并在长江边一住就是46年;也观过大海,游览过南方的、北方的、高原的众多著名的湖泊,方知世界之大之奇妙。但无论走到哪里,每当走到有水的地方,我便想起村前的小河。(2007-2-18初稿,修改于20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