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男士的美白面膜:抗站初期中共游击战略从“有争议”到认同全过程(错别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3:44

    核心提示:毛泽东在平、津失陷后虽然提出了游击战战略方针,但当时在云阳的一些中央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思想并未跟上毛泽东的认识和转变。在讨论准备提交南京国防会议的方案时,云阳和延安之间,就作战方针的一些具体问题便产生了分歧意见。

    本文摘自《党的文献》1995年第5期,作者:刘益涛,原题:《毛泽东与抗战初期八路军战略方针的形成和实施》

    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斗争形式,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战争史上的奇观,它对于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开创全民族的抗日新局面,以至取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际,抗日游击战战略方针并没有立即形成,而且它的实施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毛泽东是抗日游击战战略方针的主要创导者,他对于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和实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历史的考察和研究。

    一、抗日游击战战略方针是毛泽东在平、津失陷后正式提出来的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毛泽东非常关注红军如何调赴华北直接对日作战的军事问题。由于时间紧迫,毛泽东来不及对战局形势和敌我友各方作进一步的分析,所以红军最初的战略方针仍是在国内战争擅长的集中兵力攻势防御的运动战。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和对敌我友各方认识的不断深化,毛泽东逐步将红军的战略方针由攻势防御的运动战转变到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这个过程中,平、津失陷是转变的转折点。

    在平、津失陷前后,毛泽东曾三次提出红军参战方案。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红军参战方案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期间。7月13日,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由上海前往庐山参加蒋介石召集的谈话会。当毛泽东得知国民党方面要求红军担任平绥线国防后,即命令红军各部改变准备待命的时间,由原来一个月准备完毕,改为10天。同时于7月14日向国民党南京政府表示: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并强调指出:“惟红军特长在运动战,防守非其所长,最特长于同防守之友军配合作战,并愿以一部深入敌后方,打其后方。”可见,运动战是红军最初的抗日战略方针。

    为实施这一方针,毛泽东于7月16日制定出一整套红军参战方案。根据这一次国共谈判情况,方案分两种:(一)在国民党政府许可主力红军参战条件下,拟以原一、二、四方面军出动。(二)在国民党政府不许可主力参战,但许可部分参战条件下,则编成一个三千人的游击师派去。

    但是,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很不顺利。蒋介石在谈判中反对红军改编后设总指挥部,坚持其所设政治训练处没有指挥机关的职能,只能进行联络工作,并蛮横地要朱、毛出洋。正是由于这些关键问题得不到解决,使谈判陷于僵局,毛泽东第一次红军参战方案因此受挫。

    正当第二次庐山谈判宣告失败的时候,国民党冀察当局宋哲元的代表于7月19日与侵华日军参谋长桥木签定了三项和平妥协条款。这使毛泽东深刻感到在如何抗战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两种方针、两套办法的严重斗争,从而有必要把卢沟桥事变以来的战事加以总结。于是毛泽东于7月23日写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出“确定游击战争担负战略任务的一个方面,使游击战争与正规战争配合起来”。但这是向全国军队提出的,而且是作为“一个方面”,所以还不能认为是为红军确立了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第二次提出红军参战方案是在云阳红军自行改编时期。当时聚集在云阳的前方红军将领出兵华北求战心切,当他们得知周恩来等在庐山谈判不成,于是向延安提出红军自行改编成3个师1个军,并向全国公布的意见。毛泽东接电后,立即指示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结束同国民党谈判,即返云阳与红军将领们商定改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