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steam版怎么汉化:退伍老兵曾参加上甘岭战役 弹片留颈椎间60年(图)——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0:07

退伍老兵曾参加上甘岭战役 弹片留颈椎间60年(图)

2011年09月23日 11:14 来源:重庆晚报 参与互动(6)  【字体:↑大 ↓小    李福西老人讲述他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故事 重庆晚报记者 任君 实习生 任天驹 摄【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外科住院部住进了一位81岁高龄的特殊患者,他叫李福西,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的退伍老兵。战争中,留在体内的一块炸弹残片,让老人60年来几乎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日前,这块弹片从他体内取出。

  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在大坪医院见到李福西,他的手术非常成功,弹片取出后已能发声说话。不过,由于术后左下额还在肿胀,他暂时还不能清晰吐字。见到记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含糊地说:“其实我不想取出来,这是我打仗的纪念,弹片可以时刻提醒我曾是一名军人。”

  上甘岭射飞机中弹

  李福西在四川资阳市一个乡镇长大,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近一年后,年仅21岁的他得知国家征兵,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1952年,李福西被派往上甘岭。时任高射机枪排排长的李福西奉命保卫上甘岭的618高地。回忆起当年的战争场面,他只说了“吓人”两个字。他说,每天晚上10点左右,敌人就开始发动进攻,炮弹像下雨一样从天上掉下来,每天都有战友在身边牺牲。

  同年11月,正值朝鲜寒冷的冬季,一天晚上,李福西带领战士在隐蔽处射击头上驶过的飞机,飞机上射出的一道强光发现了他们。随后,一个炸弹在李福西和战友身边炸开了花,他只听到一声巨响,然后看到身旁的战友牺牲,想喊却喊不出来,随即便昏了过去。他醒来的时候已是7天以后,在沈阳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60年无法正常说话

  醒来后,李福西得知自己颈部有一块炸弹残片,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弹片位置太靠近颈椎,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瘫痪,所以无法取出。表皮伤口愈合后,他就出院了。不过自此之后,他说话开始变得含糊起来,吐痰也总有吐不干净的感觉。

  1956年,李福西从部队转业,勤奋好学的他用了两年时间,考上了西安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本来可以留在西安,但为了照顾家里的父母,于是回到资阳市一个乡镇的供销社工作。1964年,他跟同样是供销社员工的汪秀英结了婚。

  在汪秀英眼里,李福西是个彻头彻尾的老实人。她只知道身边这个男人曾经打过仗,但是打仗的那些故事,无论她怎么询问,李福西就是绝口不提。汪秀英也是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才得知跟自己生活了40多年的丈夫曾在上甘岭战役中当过排长。

  汪秀英说,李福西说话时发不出声音,无法跟人沟通。几十年来,李福西除了跟以前的战友说说话,几乎就没怎么跟其他人说话。“这两年战友相继去世,他现在更孤独了。”汪秀英说。

  一直不愿取出弹片

  大坪医院颌面科主任杨茂进告诉记者,这几年李福西的家人曾带他来过几次,每次李福西最后都打了退堂鼓,不愿意把弹片从体内取出。

  李福西的病情近年来变得越来越严重,开始渐渐失语,进食也变得愈加困难。汪秀英说,她算是最能听懂李福西在说什么的人了,但是这两年就算把耳朵贴上去,也不一定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上周末,李福西被儿子“押”着再次来到大坪医院,儿子对杨茂进说:“这次请您无论如何都要给我爸爸动手术,他已经完全说不成话了。”

  这一次,李福西没有像之前那样坚持,他同意动手术取出弹片。由于老人年事过高,医生害怕他手术时流血太多,要提前准备血液以供不时之需,老人的五个儿女在病房里争抢着要为爸爸献血。跟李福西一个病房的患者说:“好人有好报,儿女个个都这么孝顺。”

  弹片已经生锈变小

  杨茂进告诉记者,李福西颈后部的弹片位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之间,跟大脑和脊髓非常近,周围布满了连接大脑的血管和神经,老人几十年来不能正常说话就是因为弹片压迫了血管和神经。

  由于弹片位置非常特殊,且弹片在体内60年,已经生锈,局部组织损伤非常明显。考虑到老人年龄大、手术风险大,且弹片较小,容易移位,杨茂进打破常规,不从颈部开大口,而是从口腔进入,用手指探查到弹片位置后,在咽后壁作纵行切口,避开重要血管,在紧贴颈椎的左前方取出了弹片和已经坏死的局部组织。

  “手术相当成功。”杨茂进说,经过60年的沉淀,弹片已经明显变小,且大部分弹片已经生锈腐蚀,如果这块弹片再不取出,老人很可能完全丧失语言功能,不排除还会造成其他机体障碍。见习记者 付琳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