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ipad怎么联机:谈“保任”、“守觉”和“修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9:34

谈“保任”、“守觉”和“修行”

(2011-09-13 11:09:02)转载 标签:

报身

净土

涅槃

保任

修行

金刚经

本觉

法身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问与答》

问:师父,我有一事不明,请您告诉我,保任说的是什么?现在我不见“妈妈”(佛)了,只是记得“妈妈”的摸样。听一个朋友说:“我每天不读经,也不拜佛我只“守”着“她”。“守”是“觉”对吗?

 

A

 

一般来说,“保任”是指见到清净本心的人,为了安住在那里,而进行的心智活动。保任是一种“注意”,就是经常提醒自己注意到自己的清净本觉,免被念头带走,免随妄念迷失。保任只发生在“明心见性”后,因为如果你不“明心”或“见性”,你不知道要“保”的是什么,要“任”的是什么。所谓“保任”,你所保的是清净本觉,你所任的是千百万亿幻象。简单地说,保任——保的是觉,任的是念。即,你一面在清净本觉里,一面又任那些念头(幻象)自由来去,各不打扰,自由自在。“保任”这个词,描述的正是金刚经里一句重要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只要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你就是在“保任”了;只要你在“保任”,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某方面说,“保任”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同义的。一个可以代替另一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保任”的具体表达,“保任”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简化概括之概念。

 

要想保任,我们首先得识别出“幻象”是什么,“本觉”是什么,然后才可以保任。否则这个活动无法进行。对大部分人而言,“幻象”不容易识别,“本觉”更不容易认出,所以,“保任”这种修为,并非是人人想进行就进行的。唯有当你清清楚楚地觉知到了本心或本性时,你才能够“保任”。“简化”的保任是,以觉知念,以念知觉。当我们保任时,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带入“幻象”——即使我们所保任的“本觉”,也变成了幻象的一部分。因为它参与了幻象的生成。在它参与幻象生成的刹那,它自己也一脚踏进了幻化国。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投生娑婆世界的“时刻”——“王子诞生在净饭王家”。

 

当我们注视自己的本觉时,本觉开始“幻化”——它“化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仍然是本觉,一部分是本觉的影像。本觉是法身,本觉的影像被称作报身。如果在报身的基础上继续幻化,那就是化身。三身的幻化时刻在进行,只要你注意,你随处随地、时时刻刻地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三身是“同时”存在的。

 

从三身的角度说,所谓“保任”:保的是报身,任的是化身。法身不需要保任,因为一切“保”和“任”都是它的作为。三身佛中,法身不“直接”除苦——不对治式的除苦,能如此除却我们苦情的是报身。报身呈现是的“涅槃”相,涅槃是幻象的另一边——幻象的消失,认出这个涅槃相,可以一定程度的“对治”幻象,所以报身可除苦;而法身呈现的是“大涅槃”相,大涅槃之心无为无不为——它是一切作为的始作俑者,苦与乐、幻与真、明与无明等都由它化现,它没有“除和可除”,它是全体,它呈现一切。所以大涅槃相(法身)不除苦,但“成为”它,却是真正的除苦。因为它是一切的源头。

 

“保任”,发生在化身和报身之间,即为了避免千百万亿变化像来“覆蔽”清净涅槃相。化身佛和报身佛都是“法身佛”的化显或应用——它化现为“能保任的”、“所保任的”和“保任”本身。当我们去保任,“能保任”和“所保任”立刻同时化为“前尘”。当我们不能真正知晓“本性”时,我们的本性很容易被一次次所化为的“前尘”所覆蔽。因此,当一个修行者修行到“报身净土”前时,作“保任”的活动是必要的。但应知道,“保任”活动仍还在幻象里,因为它还仍然是一种“有为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保任就是“保护净土,任其魔军”。“魔军”当然是幻象,但“净土”——也还是幻象,净土是“没有幻象”的幻象。“净土”是涅槃相,“涅槃”是“幻象不在”的幻象。

 

总之,只要你还“保任”或还在“保任”,说明你还没有走出幻化国——你还在最后的幻里,一个更加逼真的幻(觉相)。如果你彻底“到家”、真正“到家”了,不存在“保任”。只要你还有个“提着”、“防着”或“注意着”,说明你还在“途中”,并非“家中”。“途中”意味着,还有“分别”,还有“两边”存在,没有完全回到“一体”。佛陀设计的修行,实质是“以幻修幻”的。当“所修的幻”消失了,那么就不存在“能修的幻”。只要还有个“修”在那里,那说明“幻”还在那里;如果“幻”真正没了,那么“修”从何而立?所以,作为修行者,只要你还有个“修”念存在,那么你还在幻化中。“保任”是一批来到了净土的修行者的修行。他们已到了大菩萨位,还没到佛位,因为他们还有最后的分别,还有残留的作为。还没彻“成”那一颗本心。

 

 

B

 

我不能确定你的朋友所“守”的“她”是指什么。通常所守者有两个:一是报身,二是肉身。如果修行者所守的是肉身,它被称为“守尸鬼”;如果所守的是报身,它可被称为“净土看门人”。有些人将报身和肉身混为一谈,这不符合事实真相。

 

保任是“守觉”吗?这要看你所认识到的“觉”是什么。一般人分不清“能觉”、“所觉”和“本觉”的关系,所以,有时将“守觉”错误地变成强化“能觉”或“所觉”。这种情况,越守觉可能越感觉到“张力”,即越感到二元分裂感。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本觉”,那么将无什么可守;倘若你所认识到的是本觉的影像,那么,“保任”或“守觉”将会发生。守觉……当我们去守觉时,我们所要守的那个“觉”已不再是真觉(法身),而是法身的第一个化现——报身,也称报身净土。我们所守的,只是报身净土;法身本身,无法守、不能守、无须守。

 

法身无法被“捕捉”到,当我们去捕捉它时,它一直在“化身”并“后退”。你永远无法触及到它,因为你就是它。当你向内行深、逆流时——在它不断地“化身”并“后退”的过程,你所看到的是,一切“化身”纷纷成为“前尘”。如果你不清醒,即时,“前尘”就将真如“覆蔽”了,就像天空急速地下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就是一个雪的世界。即,一不小心,你被“移进”或“推入”前尘的世界——幻象的世界。

 

“能觉”和“所觉”不是“本觉”。当你去追踪觉知“本觉”时,你会注意到,“所觉”和“能觉”立马同时变成了平等的“前尘”。“前尘”的产生和法身的“后移”,就是心“化身”的过程。向内流修观察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点。正确的守觉没有一个“守”字,也就是说,正确的守觉活动中间没有“力”的作用。没有任何张力、压力或捉力。前尘“无心”,本觉“无心”,所谓真守觉,即是以无心对无心,犹如无心的镜子与无心的万事万物相对而产生无心的影像一样。真守觉即是如此。前尘来去于觉前,如同尘埃划过虚空,亦如光芒照过浮尘。一切优美而无为。这就是美妙的生命觉照,最愉快的行者心智游戏。

 

真正的守觉不象是猫捉老鼠,那样暗含着“敌意”,背后潜伏着“二元对立”的意识,非真正的守觉。假若如此,守觉就变成了一场内在的保卫战和下一场战争的因了。

 

C

 

“守觉”和“保任”完全一样吗?“守觉”重点在“守”和所守的本体——“觉”;“保任”一面看护本体,一面看护尘象,它更为轻松自由些。一个是“守”,一个是自由地“照看”,就像一个是警察在值班,一个是爷爷奶奶在自己的家里照看孙子一般。“保任”——对自己的心念,就像大人对小孩的态度一样:“保其安全,任其自由”。总体来说,保任和守觉实质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保任”比“守觉”更进化一些。“守”即是“觉”吗?守是能觉,并非本觉。本觉非能觉,本觉超能觉。

 

“守觉”或“保任”都还属“有为法”,都还是妄为。并非修行的目标。修行最后的目标是:你“成为”法身,或说,你“以”法身而活着。(法身即心)。当你能够如此,没有所谓的修与不修,你超越了修不修而存在。即,你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无为、无不为”是心本来的样子。事实上,每个人实际都正在“是”着法身,并“以”法身而活着,只是他们不知道;因为不知道,也就相当于他们没有“以法身而活着”或并非“是着法身”了。所谓修行,就是经过一番幻游,又回到了“本来所是”的地方或状态。因为经过幻,知道了什么是真,知道了自己的心或法身,这个时候才可以真正称作“是”法身或“以”法身而活着了。

 

修行之前,每个人的实质是“是”法身或“以法身活着”;修行觉悟之后,每个的实质也是“是”法身或“以法身活着”。所不同的是:圆修归来回到这个点上的人完全活在一如里,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疑惑或悲伤等;但未修之前的凡夫虽然本身也“正是那颗心或以法身本身而活着”,但他们不断产生并掉入幻象,产生执着、痛苦、烦恼。而修成归来的人则和此有所不同。这就是我说“成为”那颗心或“以”法身而活着的含义。

 

修行中,“觉”、“能觉”、“所觉”或“法身”、“报身”、“化身”或“保任”、“守觉”等是需要体会的。仅仅用头脑思维、推断或理解,没办法搞清。如果那样,也只能越思维、越分析,越混乱和搞不清。你只有有体验的基础,“悟”——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你必须有真正“觉”的基础,真正的“觉悟”才会发生。否则,要明白生命自身的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祝一切与佛法相契合的修行人,都能持久的觉,细细的觉,因觉而悟,因悟而回归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