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词语:90后视角:到底谁是共和国第一国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18:30

90后视角:到底谁是共和国第一国酒? 

说起中国第一国酒是啥?一百个中国人里有九十个会说:“是茅台。”

确实,我们从小就对茅台如雷贯耳,不说中央一套黄金强档时连天的广告词——“茅台,国宴第一酒”,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热播的电视剧《长征》里,红军到贵州时的剧情中,专门有一段对茅台的特写,强调了茅台不仅口感好,还是疗伤的良药,从那时,茅台在我的心中就有了一层神圣的光芒。

尤其是后来听长辈们也说,茅台酒好啊,是品位和地位的象征,哪家哪户有一瓶上品的茅台,都能吹嘘个十天半月,可见茅台在民间的魅力所在。

可是,随着,近期汾酒集团在北京开了“汾酒·共和国第一国酒”的会,搞得风生水起,影响颇大,各路名人纷纷现身说法,一时,茅台与汾酒的“第一国酒”之争愈演愈烈,网上各家各有说法,人们风起云动,也是议论纷纷,唇枪舌剑,甚至有的恶言相向,具体战况也就不在此细表。

他们谁是谁非呢?作为一个“90后”的后学末进,无法像众多名家那样引经据典,进行系统的论证这种文化上的论争,但是,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基本的是非,我还是分得清楚。作为一个旁观的“90后”,抛开经济等其他因素,就历史论历史,以下针对其中的一个焦点,提出我的思考,如果有不当之处,还望雅正。

建国大典的国宴上究竟是用的什么酒?

无论是“哈茅派”还是“倒茅派”,双方争论的最大焦点就是建国大典的国宴上用的是不是茅台?

其实,建国大典的国宴有三场,当年见过的先辈们在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和闭幕之日以及开国大典之日,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

虽然建国的英才们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牛人就是牛人,连牛人曾喝过的就都成为今天的“凡人们”争论的焦点。

作为进攻的发起方“倒茅派”,声势浩大,有备而来。在大会现场,著名历史专家纪连海、知名纪实作家权延赤,他们用生动地史料真实地还原历史,讲述了建国前后国宴用酒情况及汾酒在历史上的地位。

长春电影制片厂制片彭蓝郁通过展示当年国宴用酒筹备批示、相关人的日记和采访录音,以自己拍摄的大型文献专题片《国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开国第一宴的盛况及其背后的故事。

曾在5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毛泽东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克俭,与毛泽东的多位亲友有过多次的接触,他在会上就毛泽东的汾酒之缘展开了发言。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介绍了汾酒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北京饭店副总经理高彤先生原是中央警卫局战士,他曾亲历国宴现场,也曾公开发言表示,当时的国宴由中央人民政府典礼局局长余心清操办和主持,国宴喝的酒他是向周总理写报告点名要的汾酒。

面对“汾酒们”如此强大的阵容,“茅台们”淡定地很,一直闷声发大财,不过我在贵州茅台酒厂官网上发现的一篇文章——《茅台酒为什么是中国国酒》,文中明确写道:“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但是看完文章最后却没有列出具体的证据来源。

如此大的新闻,记者们当然也会拜访一下当事的另一方,面对汾酒的“炮轰”,在记者的采访中。茅台的相关负责人只是表示:“我不知道汾酒他们是怎么说的,但国宴用酒肯定用的是茅台,网上有很多资料你可以去查。”

看到这个报道,我突然想起最近动车事件中的经典语录,动车追尾发布会央视直播中记者问:“在你们宣布没生命体征、开始拆解车厢时,为什么又发现一个活着的女孩?”铁道部发言人说:“这只是一个奇迹。”记者接着追问:“那你们做的决策是不是错了?为什么说没人活着又发现呢?"发言人喃喃道:“我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

是啊,“茅台们”不知道如何去驳倒“汾酒们”,只能说“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他也没有什么论据,“只是在网上”,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这其中的门道,亲们都懂得。

他们各有各的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也不知道这其中“水”有多深,毕竟人说的话总是有些人为加工的东西在里面,但是面对“汾酒们”举出来的证据:周恩来和彭真等国家领导关于国宴用酒的批示、多方走访了当年参与国宴举办过程的亲历者、展示了当时时任汾酒厂厂长杨汉三的日记,更有长春电影制片厂制片彭蓝郁通过展示当年国宴用酒筹备批示、相关人的日记和采访录音等等证据。恐怕不是“茅台们”一句“就是用的茅台!”、“资料网上有”就能了事的,毕竟这种真实的影像资料是没有加工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综上所述,面对两派的争论,我更倾向于“汾酒们”,毕竟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真实,起码是比“茅台们”真实一点。

百姓心中有杆秤

抛开这种论据、说法,只是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也能看出一些痕迹。

在建国的时候,茅台的产地贵州还是“沦陷区”,汾酒的产地杏花村却是在解放区的大后方,当年以节俭著称的革命家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兴师动众地跑到敌占区求购茅台呢?真的是茅台给当年长征的老战士们太多的温馨?

人毕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再深厚的感情也经不住时间与空间的打磨,美味的茅台可能曾给予长征的年轻红军太多的温馨回忆,但它毕竟是个过客,他们匆匆地见面,又匆匆地离别,来到陕甘宁边区艰苦奋斗的革命家们,能去哪里找茅台?陪伴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汾酒,这种起于微末时的不离不弃,怎是茅台给与的“瞬间美好”所能匹敌的呢?

中国的白酒具有很多不同的风格,这是由于祖国辽阔的疆土上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及不同的农作物形成的,只有这么辽阔的国土,才能产生出这么多风格不同的美酒。而且,历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又把他们的理想、血性、豪情等等融入到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酒中,造就了不同地区酒的不同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中国白酒是世界上风格最繁多、滋味口感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酒。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风格的酒有不同地区的人喜欢,何必一定要争个谁是老大谁是第一?

但是在市场经济盛行的今天,玩的就是“概念”,炒的就是“宣传”,毕竟今天的社会,好酒就怕“巷子深”,自己的集团宣传自己的酒,“王婆卖瓜”,夸自己比别人好,这无可厚非,但是“无中生有”,虚假宣传,就有点不地道了,我们这些百姓又不是傻子,我们的胸中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

90后”的呼声,草根们的心声

林肯有句名言:“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茅台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国宴第一酒”,但是不可能一直让我们一直蒙在鼓里。

酒是一种独特的载体,它不仅是经济上的暴利行业,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现在很多地方大搞“文化产业”,几块奇松怪石,编几个莫须有的故事,就成了名胜古迹,但是这些所谓的“旅游胜地”门可罗雀的现状说明了一个道理:文化的底蕴并不是经济所能弥补的。

改革开放以来,借着南方经济腾飞的春风,茅台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口碑甚佳,虽然是特殊机缘际会,但这与酒本身卓越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人们认可茅台的品质,这是茅台的兴旺繁盛的根本所在。

可是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就想改变略显单薄的历史底蕴,这种拙劣的手段,是难以改变事实的。别忘了,历史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任何虚假都会被扫进尘埃的角落。说法有千万种,但真相只有一个!

其实谁是“国宴第一酒”,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这种以经济干涉文化,扭曲历史,美名其曰:“文化战略!”这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对我们这些百姓的愚弄,严重地侵犯了我们的知情权,在这个虚假广告满天飞的社会,吃够苦头、势单力薄的我们又能如何呢?

好在再黑暗的地方也是有光明的,我们有专门“打假”的方舟子,也有戳破“窗户纸”的汾酒。我相信没有汾酒,也会有“张酒”、“李酒”来做同样的事,毕竟总有人去追求真相,我们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这个时代,是个神话不断破灭的时代,因为比神话更重要的,是对真理的理性追求。茅台已经从我的心中走下了神坛,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如果要从茅台和汾酒中选出所谓的“国宴第一酒”,那我更情愿投给维护我知情权的汾酒,至于茅台呢?大家心里都有谱,话何必说得那么明白呢?(文/刘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