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批发分类:中欧媒体激辩:欧洲应有全面中国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54:27
中欧媒体激辩:欧洲应有全面中国观
2011-9-22 11:31  来源:环球网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编者按:此文是《环球时报》资深编辑王文9月14日在奥地利总理府“中奥媒体研讨会”上的发言,根据研讨会后录音整理而成。

  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上午双方几位嘉宾的交流非常坦诚,让我受益匪浅,更促使我想就上午已有的话题做一些个人的回应。所以,我不想再讲先前准备的演讲稿,而是即兴地讲一讲欧洲媒体应该有的中国观问题。如果大家想知道我原先准备的发言,可以翻阅研讨会的手册。(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来奥地利,心情非常激动。为什么那么兴奋呢?因为在我眼里,奥地利是一个充满浪漫、文明与古典气息的国度,而不仅仅像刚才vospernik女士(奥地利国家电视一台新闻部主任)说的,“奥地利在中国人眼里只是一个陈旧的博物馆”。我的这种想法可以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奥地利的积极看法,事实上,中国人对整个欧洲的看法都相当积极。据相关调查,74.1%的中国人对欧洲持积极态度,这大大高于对美国持积极态度的59.9%。这样的好感与欧洲人对中国的印象正好相反,像上午有位同行所说,欧洲几乎半数以上的国民对中国的印象都是负面的。

  大家知道,国民对外国的印象大多来自于媒体。中国对欧洲的印象远远好于欧洲对中国的印象,除了欧洲可能整体上要比中国发达以外,我想,中国媒体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至少可以说,中国媒体对中欧关系积极发展的贡献,要远远高于欧洲媒体的贡献。

  或许我的奥地利同行会像刚才的逻辑那样批评我,那是因为你们中国媒体太听政府的话了。我觉得,这样的论证不对。因为让中欧关系好,不只是政府的愿望,也是两国民众的愿望,两国企业界的愿望,是两国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所以,刚才有奥地利同行说,欧洲媒体主要报道刘-晓-波、艾-未-未等中国人权的负面新闻是对媒体本身良心的追求,我想说的是,媒体的对外报道不仅要追求媒体的利益,更要追求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为什么要追求社会与公众利益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还记得2008年4月7日的事吗?那一天,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但巴黎警方并没有保护好火炬,反而纵容“藏独”、对华不友好人士破坏火炬传递,法国媒体还借机再批评中国人权,我记得第二天法国某报还发了社评 “北京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这种将体育政治化的报道大大刺激了中国社会主办百年奥运的民族自豪感。结果那一年,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了抵制家乐福的运动,中法关系一落千丈,法国从中国人“最喜欢国家”变成了“最不喜欢的国家”,中国赴法的旅游量也大大下降,法国政府急忙花巨资做广告弥补两国关系。我说这个案例的意思是,媒体对外不负责的报道,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本国民众。

  那么欧洲媒体到底该怎样报道中国呢?我想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均衡的中国观。对此,我想讲三点:

  第一,中国是一个急速变化的国家。我说的是“急速”,还不仅仅是“快速”。有位美国学者曾计算过,在中国一年的变化等于美国的3.5年,等于在欧洲的5年。如此急速的变化当然会有许多问题。我常与我的学生们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问题。(笑)但另一方面,急速的变化使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现实。就以刚才我的奥地利同行说的“新闻审查”为例,我认为您用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苏联时期的新闻审查制度,但现在中国媒体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苏联时期能媲美的。大家知道中国有多少媒体吗?按我的记忆,中国有1954家报纸、有8900多家杂志、有2000多家电视台与电台,有190万网站,更有2亿微博用户,如此蓬勃发展的媒体数量与政府的关系,又怎么可以用“审查”二字简单地概述呢?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