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奶粉1段多少钱一桶:57位开国上将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9:54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笔者特收集共和国开国57位上将的简历及照片,以此纪念这些开国元勋。
1955年,周恩来总理为上将们授勋
1、王平
王 平:(1907.10-1998.2.8),原名王惟允,又名王明。1907年10月12日生于湖北阳新县三溪口大湖地村一个农民家庭。曾当过店员。1926年冬在家乡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坚持斗争。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五纵队,同年6月任红三军团第八军一纵队宣传队副队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攻占通山、崇阳和长沙等战斗。后任连副政委,团部书记兼政治处干事。1932年任红三师教导大队政委、红九团教导员。1933年任红十六团政治处主任、红十一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东征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同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2月任红二十七军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后参与创建以阜平为中心的冀西抗日根据地,任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和阜平县县长。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地委书记,冀中军区政委、副政委,冀晋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区党委书记。领导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委。1947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兼北岳军区第二政委,率部参加保北、察南绥东等战役。1948年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1950年兼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公安厅厅长。1951年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干部部部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委,与司令员杨勇指挥金城反击战。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8年回国,任军事学院政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迫害。1975年起任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曾被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逝世于北京。
2、王震

王 震:(1908-1993),1908年4月11日生于湖南浏阳县马跑桥。1922年到长沙当铁路工人。1924年任粤汉铁路工会长岳段工会执行委员、纠察队长。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交通工作和兵运工作。1929年参加游击队,后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第六师中共特支书记、第一支队队长和政委。198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第三团政委。1931年任湘赣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1932年任红八军代理政委。1933年任红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湘赣军区代理司令员。参与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率部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曾获三等红星奖章。同年8月任红六军团政委,与任弼时、萧克率部西征,后与贺龙部会师,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参加长征。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曾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作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政委、旅长兼政委。率部参加晋西北收复七城的战斗,指挥邵家庄和上下细腰涧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9年10月率部返延安,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和卫戍区司令员。1941年底,率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屯田开荒,所部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4年11月任南下支队司令员,与王首道率部挺进湘粤赣边地区。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同年10月北返,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6月起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率三五九旅经陕甫返陕甘宁边区。同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后改称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及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同年6月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0月率部进驻新疆。后任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和政委。率部屯垦戍边,为巩固和建设新疆边防建立了功劳。1953年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5月就任农垦部部长。曾被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5年1月至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8年3月增补为常务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是中共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1978年12月被增补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4月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12日15时34分逝世于广州。

3、王宏坤

王宏坤:(1909-1993),原名王宏春。1909年1月22日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区石槽冲村。1927年11月,作为义勇队员曾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在鄂豫皖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战土、班长。1931年起在红四军十师任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3月任红十师师长,同年7月任红四军军长。1935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同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康地区后,组成川康省军事部,任指挥长。1936年3月复任红四军军长,后为军政委。率部参加过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反“围攻”以及长征中许多重要战役、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三八五旅旅长。1938年12月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冀南平原的游击战争,坚持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在百团大战中,曾率部参加正太、平汉铁路破击战。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参与了对北集团部队的统一指挥。1947年9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同年12月兼任桐柏军区司令员。率部到鄂豫边桐柏地区后,指挥邓县战役,开辟和扩大桐柏解放区,配合了大别山区的反“围攻”斗争。1948年5月率部参加宛西战役,7月参与指挥襄樊战役。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5月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6年3月任海军第二政委。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错误,1977年被免去(后被撤销)海军第二政委职务。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4、王建安

王建安:(1908-1980),原名王见安。1908年9月18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桃花区朱家垅村。雇工出身。1924年秋到武汉,入吴佩孚部新兵训练处当兵。1926年冬转回黄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入伍。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中由班长逐级升到营长。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1932年12月任三十团政委。1933年7月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委。1934年秋任红四军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反“围攻”中的许多重要战役、战斗,常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善于组织开展政治工作。1935年起在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高干队任副队长。长征到陕北后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旅旅长。1942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拔除日伪重要据点,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犯,巩固和发展了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鲁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自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副司令员,1949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员,后兼浙江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指挥作风顽强果断,善于集中兵力,捕捉战机。1952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春回国治病。1956年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10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8月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曾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56年1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7月25日病逝于北京。

5、王新亭

王新亭:(1908-1984),又名王兴庭。1908年12月23日生于湖北孝感县王家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起当学徒,并参加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红一军一师三团连党代表。1931年1月,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党委书记,参加双桥镇、独山、浒湾、浠水等战斗。同年冬起,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副秘书长、红三十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抿据地反“围剿”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1月任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后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征。1935年6月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同年9月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曾率八路军工作团和七七二团的三个连,到上党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1月,任第三八六旅政委,参与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同年4月率七七一团二营和部分干部,到太行南部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和扩军工作。后率部先后到冀南、太岳地区参加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兼任太岳军区政委,1941年任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曾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和太岳区反“扫荡”。1942年初,率南进支队到中条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任太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指挥太岳军区部队参加上党、邯郸战役,并参与指挥晋南战役。1947年7月,任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运城战役后,率部参加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中,指挥所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灭阎锡山的“亲训师”和“亲训炮团”。1949年2月,任第十八兵团六十军军长兼政委,同年5月任第十八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参加太原、扶眉、秦岭、成都等战役。1950年3月,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2年任军区政治部主任,1954年任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速成系主任。同年底,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1961年兼任政治部主任。1963年9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2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75年8月,任军事科学院顾问。曾任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12月11日于北京病逝。

6、韦国清

韦国清:(1913-1989),原名韦邦宽。壮族。1913年9月2日生于广西东兰县劳石山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改称农民赤卫军),曾参加攻打东兰县城。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编入中国红军第七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在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后在五十五团)任排长。同年11月起,随部队转战于桂黔湘粤赣边界地区。1931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连长。1932年在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学习,后任连长、军事教员。1934年初,入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毕业后,任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干部团营长。1935年率部参加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口。同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任红军大学特科团代理团长。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任教导师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1939年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在晋东南敌后坚持办学。1940年任抗大第一分校副校长兼教育长,到山东后调任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九旅政委。1942年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旅长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地委书记。1943年3月,率部参加山子头战役。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参与指挥西进战役,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徐州执行小组任中共方面代表。同年任山东野战军(后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朝阳集、宿北、鲁南等战役。1947年参加白塔堡、孟良崮战役。1948年任苏北兵团司令员。曾率部在陇海路东段发动攻势,策应开封和睢杞战役。淮海战役后,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政委,参加渡江、上海战役后,与叶飞率部进军福建。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曾参加指挥奠边府等重大战役。1955年被任命为广西省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起任广西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62年被选为广西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1964年兼任广西军区第一政委。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3年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1976年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6月14日病逝于北京。

7、乌兰夫

乌兰夫(蒙语:Ulanhu,1906年-1988年12月8日)是中国的一位蒙古族高级将领、官员,有“蒙古王”之称。 乌兰夫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曾用名云泽。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苏联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后改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蒋经国、邓小平、廖承志、林伯渠同学。1929年回国,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抗日战争期间,1936年2月21日在达茂旗百灵庙策反日本扶植的德王的伪蒙政权的保安队,史称“百灵庙暴动”。1940年到延安。之后主要从事共产党民族干部的培养。1947年主持“五一大会”,宣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历任内蒙古和中央政府的多种职务,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周恩来保护,改名王自力。 198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李先念、廖承志分别作为正副国家主席的候选人。因廖承志突然病逝,乌兰夫当选国家副主席。1988年在北京因病逝世。

8、邓华

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原名多华,字实秋,湖南郴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被任命为师政治部组织干事,5月随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先后担任三十三团二营六连党代表,三十一团党委组织干事。1930年10月,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政委,时年仅20岁。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腾田整编,取消军一级建制,红三十六师编入红一军团第一师,邓华任第一师三团政委。1934年1月,邓华改任二团政委。8月,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深造,10月,回原部队开始长征。 到达陕北后,邓华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邓华任红一师政委,尔后又调任红二师政委,率部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又率部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1937年邓华出任第115师343旅685团政委,同团长杨得志一起取得平型关战役重大胜利。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邓华先后担任独立团政委、独立师政委和第一军分区政委。 1938年3月,组建“邓华支队”,由邓华任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3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8月20日,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8月到1944年2月,邓华调任四分区司令员。1944年2月,被任命为机动旅(即教导二旅)政委。1945年11月8日就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兼沈阳卫戍区司令。12月,任辽西军区司令员。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司令员。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组建十五兵团,邓华任兵团司令员。10月14日攻占广州,邓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49年12月,邓华受命统一指挥四十军和四十三军,于5月1日顺利解放海南岛。
建国后历任:1950年7月13日朝鲜战争爆发,被任命为战备预备队十三兵团司令员,10月18日,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 1952年5月,彭德怀司令员回国,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4月,邓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军区代理司令员和军区党委书记。 1955年3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9年8月,庐山会议上,邓华因彭德怀案株连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0年转任四川省副省长,主管农业机械工作。 1977年8月5日,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80年7月3日去世,终年70岁。

9、甘泗淇

甘泗淇:(1903-1964),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湖南宁乡人。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1924年于宁乡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的湖南师专(后改湖南大学)读书。其间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搞文字翻译工作。1931年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党委书记。1932年任湘赣军区政治委员兼湘赣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长,同年下半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开始长征后,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1935年在长征途中任红军第六军团代理政治委员,后调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党务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开始后,先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调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并任晋绥军区党委委员、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委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1946年重新担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职。194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前委委员。1948年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9年任西北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一生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他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

10、叶飞

叶 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原籍福建南安。1914年5月7日出生于菲律宾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1918年归国,1926年就读于厦门中学。1928年5月在省立第十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1929年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1930年任团省委代理书记。同年7月被捕,1931年底被释放后,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在中共闽东特委工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1934年10月任闽东独立师政委。1935年后,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闽东独立师师长、政委。领导军民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率部进入皖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秋参加马家园战斗。1939年5月,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曾率部东进,夜袭浒墅关,火烧上海近郊虹桥日军机场。同年11月与丹阳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任政委兼副司令员。1940年1月率部北渡长江,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曾指挥郭村保卫战和参加黄桥战役。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政委,并兼任中共苏中第三地委书记。同年11月任一师副师长。1944年12月任苏中军区司令员,不久兼任苏中区党委书记,后任第一师师长。1945年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曾参与指挥车桥、天目山等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6年1月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攻克泰安后,转战胶济铁路线。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等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上海战役后,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后兼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3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1955年起,任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6年8月至1957年9月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迫害。1975年出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任海军第一政委,1980年任海军司令员。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