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杯正品:昆虫或成人类未来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1:15
 1885年,美国知名妇女杂志《好主妇(Good Housekeeping)》发行创刊号,自由女神像抵达纽约……同年,英国昆虫学家文森特·霍尔特(Vincent M Holt)出版了一本名为《为何不能吃昆虫》的小册子,里面列举了木虱子酱的配方(灵感来自鱼子酱)和一些昆虫菜谱(如咖喱甲虫),霍尔特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在西方膳食中所出现的昆虫们。

  他在书中写道:“当那些昆虫和美味珍馐放在一个盘子中的时候,人们好像已经不再像平日里那么讨厌它们了,这难道不是个奇迹么?看来偏见的力量还是相当巨大的!”在“维多利亚厨房”的经典菜系中,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在当时可能难入英国烹饪大师伊莎贝拉·比顿(Isabella Beeton)或艾格尼丝·马歇尔(Agnes Marshall)的法眼,但相比之下,霍尔特的研究则显得更为高瞻远瞩一些。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与霍尔特的想法不谋而合,目前他们正在探究用昆虫来充当人类未来食物的可能性,而统计数据也表明,未来人类对昆虫的食用量将是不可估计的。随着全球人口总数距离70亿大关越来越近(这一目标将于今年10月实现),肉类食品经济型低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而饲养昆虫则有望弥补这个不足,相对于普通的牲畜饲养来说,用来饲养昆虫用的每公斤饲料的产量会更高,此外,昆虫身体的大部分都是可食用的。更重要的是,在饲养昆虫的过冲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更少,同时昆虫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例如,区区4只蝗虫就能为人体补充与一杯牛奶等量的钙;莫帕尼毛虫中所含的蛋白质比等量的牛肉还要多。

  目前,食用昆虫是全球80%的国家中的普遍现象,从墨西哥蚂蚱玉米饼到中国的无所不吃,我曾经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家餐厅中品尝了一块相当美味的蜂巢,里面的蜜蜂幼虫会让人感觉新奇不已。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西方的游客们也正在以更开放的态度接触那些含有昆虫和蜘蛛的美食。美味的柬埔寨油炸狼蛛曾经一度是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这样勇敢的美食游客的最爱,随后道菜被添加到帕岸岛满月盛会和皇后镇蹦极比赛之中。如今,“可食用的昆虫运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厨师的重视,即便是被奉为“城市圣经”的《纽约客》杂志也做了一期关于昆虫食用的长篇报道。

  但是昆虫是不是很难吃?这个得分情况。在《饮食误解之昆虫食用的艺术和科学》一书的介绍中,作者彼得·门泽尔(Peter Menzel)把澳大利亚的烤木蠹蛾幼虫的味道描述为“卷在熏制面卷中的奶酪煎蛋”,而乌干达白蚁的味道则类似于“烤花生皮,只不过汁儿更多些”。

  不过在门泽尔举办的新书推介会上,他并没有提及关于食用昆虫的负面信息,于是我参加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肯辛顿酒店举办一次名为“可食用昆虫:人类未来的食物?——一次与众不同的品尝”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上,三位专家向人们揭示了一些关于昆虫食用所不为人知的东西。

  这三位专家分别是来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专家斯图尔特·海因(Stuart Hine)、慈善机构ActionAid的“饥饿专家”梅雷迪斯·亚历山大(Meredith Alexander)和Archipelego酒店的厨师长丹尼尔·克里登(Daniel Creedon),后者的“蒜椒蝗虫巢”和“巧克力蝎子”两道昆虫菜在酒店里非常受欢迎。

  我们所发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已经在吃昆虫了,这个“我们”当然包括读者你自己。你有没有吃过美味的巧克力条?那里面含有至少60个昆虫碎片(被业内称为是“昆虫污垢”的一种污染类型);还有甜玉米,平均每罐甜玉米中其实都有那么几只小幼虫;此外还有冷冻西兰花,里面究竟有什么还是不让你知道为好。

  根据那些经验丰富的昆虫食客的介绍,把昆虫和普通食物放在一起可以降低人们对昆虫的抵抗度,从而品尝出如下昆虫的味道来:蜡飞蛾的幼虫吃起来有股清新的甜味;而炸蟋蟀则有点像坚果的味道;烤织叶蚁的味道比较淡,甚至都尝不出来;而巧克力蚂蚁则非常好吃,不过完全像是另一种口味的巧克力。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道昆虫菜是“巧克力蝎子”搭配一杯低度酒,最不喜欢的昆虫菜应该就是和蚕蛹有关的了,不过在韩国的便利店里,蚕蛹就像薯片一样受欢迎,“吃起来像是腐臭的鱼酱”,克里登说道。

  在此次活动的问答环节,专家回答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在食用昆虫时候搭配哪种酒最好?答案当然是“啤酒”!早餐时吃多少只蝗虫相当于吃两个鸡蛋?答案是“74只”。旅客最近对食用狼蛛的偏爱会不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人类可以直接吃活的昆虫或蜘蛛么?吃昆虫会不会显得很残忍?海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不过现场的一位素食主义者观众认为,虽然关于这些问题不必深究其哲学层面的意义,但是如果你想一想那些充满未知因素的昆虫生活环境时,你还想去吃它们么?   把昆虫当作食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发现的古人类排泄物化石来看,昆虫早已从草地跳上餐桌了。最近,有科学家建议,未来的太空农业中,应该把昆虫作为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太空中人类就不再喜欢猪、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鲜美肥嫩的肉了吗?当然不是,科学家给出的答案,竟然是小小的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是如此不可或缺。

 


  昆虫占据地球生物种类的70%~75%,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在太空农业中选择的主要农作物,科学家建议要在太空中养殖一批蚕、天蛾、窃蠹以及白蚁等昆虫。相比家畜家禽来说,这些昆虫不仅不与人类争夺食物,而且可以为人类实现不可食物质到可食物质的转换。

 


  在40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然后生产美丽的丝绸。至少在3 000年前,野蚕被驯化家养,逐步成为具有经济性状的蚕种。我们知道,蚕吃桑叶,然后作茧成蛹。蚕吃入桑叶的量是蛹体积的10倍。在这个过程中,40%的桑叶被消化了,60%被排泄。同其他成分一样,蚕的排泄物可以多方面利用,包括养鱼、增加土壤肥力等。蚕在亚洲作为食品已经同来已久,人们把蚕蛹、蛾当作甜点吃。在日本,市场上还流行罐头蛹、罐头蛾等。科学家研究发现,蚕的蛋白质含量很高,5~6枚查蛹相当于1个鸡蛋的营养,以相同的重量计算,蚕蛹中蛋白质的含量远远高于鸡蛋;氨基酸合量也比猪肉、羊肉、鸡蛋、牛奶高数倍。蚕的生长周期短,仅需一个月左右。再加上蚕的生物转化效率高、活动所需空间小,伺养蚕的过程中气味小、不产生废水,因此,在狭小的空间基地养蚕的好处很多。专家估计,蚕有望成为长期生活在空间基地的航天员较理想的高营养食品。

 

 


  用甘薯的叶子饲喂天蛾,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饲养模式。天峨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经常飞翔于花丛间取蜜。天蛾的幼虫体表多长毛,外貌丑陋,一般人们多选择吃蛹。天蛾的蛹要比蚕蛹大2~3倍,并且油炸之后口感绝佳。天蛾不会作丝成茧,因此,从植物叶片上吸收的氮大多数被用来合成动物蛋白,贮藏在脂肪里。再看看蚕吸收的氮,65%以上被用来转化成丝纤维。所以,天蛾转化糖分到生物蛋白的效率,要远远高于蚕。其实,甘薯叶、茎,可以凉拌,也可清炒,清淡爽口,可谓是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下酒小菜。不过,有一个问题让科学家很头疼,天蛾必须在飞行中交配,那么,成年天蛾在火星等星体的微重力条件下还能继续飞行吗?

 

 


  再说窃蠹和白蚁是害虫的话恐怕已经落伍了,现代科学证明,窃蠹和白蚁是转化纤维素等不可食的生物质为动物蛋白等营养物质的高手。在白蚁体内,共栖细菌负责把纤维素转化成小分子的糖物质,而糖物质被昆虫所利用。现在,饲养窃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窃蠹幼虫不仅可以喂养多种宠物,还可以被人们作为烤肉原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北非,还销售利用窃蠹做成的各种糕点和糖果。同样,白蚁个头虽小了点儿,但蛋白质含量特别丰富,而且繁殖能力强,数量多得数不清,不吃它们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