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机长说的话英语:鬼这种玩意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5:03:06

鬼这种玩意儿

21世纪网 思郁 2011-09-19 16:04:45   核心提示:有人情味的鬼表现出的善良和感恩,知恩图报等,都让我们这些自诩高贵的人类感到羞赧。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一般都不富裕,别说买电视机,就是电灯也很少用,家家户户都是一盏小煤油灯。炎炎夏日,忙了一天之后,老老少少,大人小孩都喜欢聚集在村里的大树下纳凉聊天。乡下人无甚高论,不外乎家长里短,蜚短流长,十里八村的各种传说,匪夷所思的神仙鬼怪。

      鬼故事是听得最多的一种,而且大都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有人证,有故事,谁家走夜路看到了鬼火,谁谁遇到了狐仙,有人拍他肩膀回头又找不到人,诸如此类。至于鬼打墙、鬼抓馒头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听鬼故事,越害怕反而越喜欢听,但每每听完,我被吓得不敢一个人回家,走在路上总怀疑后面有个人跟着,能听到脚步声响,甚至模糊中都听到了某种喘息。

      刚开始还能给自己壮胆,咳嗽两声,以示我不怕你,但凝神细听,仿佛后面的脚步声也停了,继续往前走,又听见后面有响声,如此几次折腾,再也无法淡定自若,几乎是一溜烟跑回家,迅速钻进被窝,蒙住头,再也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鬼这种玩意儿,稀奇的很,自己从没见过,都是听别人转述,但转述之间的描述也如在眼前。某一时刻想要发出质疑,讲述者已经信誓旦旦说出了某个熟人的名字,遇鬼的时间和地点,“鬼话连篇”几个字也硬生生咽了回去。

      说来也奇怪,鬼故事这种幻想小说的门类从来不缺市场,这不,顺手的广告词都写好了:凡是有黑夜的地方,就有鬼故事。从古至今,从《山海经》到《太平广记》,从《搜神记》到《聊斋志异》,从一直源源不断生产着各式各样的鬼故事。除了用鬼故事代替童话成为我们少年时的最佳精神伴侣,就连平时逢年过节也免不了“与鬼相逢”。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主张欢天喜地,休闲自然,放假、旅行、购物、逛街,其乐融融。但仍有些节日是喜庆的例外,比如三大鬼节:春天的清明,雨纷纷,雾蒙蒙,祖先墓上祭祀行;七月十五中元节,迎鬼回家,酒足饭饱,还得提灯指路,安全送回;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冬季将临,还得送些厚实的衣物给“祖先鬼”,以免他们在阴曹地府忍冻挨饿。

      据说,在这些节日,不但要好好供奉自己的祖先,还不能小气吝啬,要多施舍一些给孤魂野鬼,省的他们无人祭奠,孤苦伶仃,看那些有主儿的鬼,满脸红光,满载而归,眼红嫉妒之余半路上劫个道儿怎么办?

      南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蒋保亡母”一条鬼故事:“乡人马叔静之仆蒋保,尝夜归,逢一白衣人,偕行至水滨,邀同浴。保已解衣,将入水,忽闻有呼其姓名者,声甚远。稍近听之,乃亡母也,大声疾言曰:‘同行者非好人,切不可与浴。’已而母至,即负保,急涉水至岸。值一民居,乃掷于竹间。居人闻外有响,出视之,独见保在,其母及白衣皆去矣。”

      这是个淹死鬼的故事,这个倒霉儿子蒋保,大半夜还动春心,让他下水洗澡,脱衣服就想跳,要不是早已死去多时的老母突然出现,估计这个倒霉蛋就直接去阴曹地府探亲去了。

      淹死鬼的传说是乡间最为常见的一种,小时候有河塘淹死过人,父母一定会严厉呵斥我们再去那个河塘洗澡。据说就是因为那些淹死的人会变成水鬼,只有拖人下水之后才能解脱,美其名曰“拉替身”。

      蒋保的这个故事中,还可以看出鬼分为恶鬼和善鬼。恶鬼又称厉鬼,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情节,某女子被陷害而亡,总不忘发下毒咒:我就是做个厉鬼也不会放过你——可见厉鬼之残虐。善鬼即蒋母这样的祖先鬼,因为死者与生者有着亲缘关系,因此总会成为生者的保护神。蒋母护子心切,真情流露,我们似乎能感觉到鬼身上的“人情味”。

      有人情味的鬼表现出的善良和感恩,知恩图报等,都让我们这些自诩高贵的人类感到羞赧。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写了很多善良的女鬼都胜似忘恩负义的人类。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人鬼难辨,人性恶劣还不如鬼,自然有所感喟。

      说了这么多“鬼话”,并非要宣扬某种鬼魂存在的信仰,聊起鬼的时候更多的是联想到人,这也是众多鬼故事劝诫的特点。这种特性很容易让我想起了周作人先生在《鬼的生长》这篇小文中提到一种观点,可代表我们大部分人对鬼的看法,“我不信鬼,而喜欢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虽然,我不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所谓“鬼后有人”,很多鬼故事的只是想以“鬼事”反衬“人事”,明谈是鬼,其实是说人,借物言志也罢,借鬼论人也罢,鬼的背后总有许多复杂而丰富的存在。

      现在是科学昌明,理性认知也非同儿时,对鬼的认识也早已脱离了蒙昧阶段。按说这个时候再聊起鬼,应该是襟怀坦荡,毫不畏惧才是。但是仔细想来,对鬼的敬畏感并未随着我们的科学和理性的认知而消失殆尽,反而不时会觉得有“鬼”窥伺左右,令人坐卧难安,这正是心怀鬼胎,心中有鬼啊。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扎根人心的鬼,我倒宁愿他多一些,可在法律无法控制的界限内,监督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良心。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9/2MMTQzXzM2NTc2MA.html 复制链接